△蘇耳朵的老店
△往前挪了20米的新店
釣魚臺的蘇耳朵麵館今年3月喜遷新址,向前位移20米,立馬從破得只能露天而坐的蒼蠅館子升級到了自帶「河景雅座」的……蒼蠅館子。連新店的招牌都有了中英雙語,「suerduo noodles craftsman」,有內味了。耳朵,是老闆蘇開祥的小名。20年間,小店經歷了鎮江鍋蓋面→釣魚臺鍋蓋面→蘇耳朵的IP進化史。現在店是典型的南京老滷麵館,門口的大面鍋水汽蒸騰,案臺上搪瓷盆堆滿了濃油赤醬的大肉、小排、拆燒、燻魚、蘭花幹……唯一看出鎮江鍋蓋面出身的是:他家老滷湯底,每碗都有蒜花、香乾打底。除了老滷麵,菜單上34一碗的鱔魚面,才是蘇耳朵真正的頭牌。每天清晨滿滿一大平盤的鱔魚骨頭,先過油炸,再文火慢熬,吊出一鍋奶白噴香的鱔魚湯。無骨鱔段也要用大火爆,炸到內外幹酥,才能做到沒有腥氣。一碗鱔魚面端上桌,麵湯黃白、濃香誘人。鱔魚段量很足,吸了湯汁口感變得酥軟,從頭鮮到尾!配著薑絲,再kuai一勺紅紅的、鹹鮮辣口的自製剁椒,提鮮解膩,辣到冒汗也不肯丟!蘇耳朵還遵循著老南京麵館傳統的時間表,早晨6點開到下午2點,來吃一頓寧式brunch是極好的。從蘇耳朵步行300米,走到殷高巷就能看見「小李湯包小李湯包」連跨3間的超長門頭。△幾乎每桌都從隔壁端來湯包
在南京,小瞻園、老瞻園、瞻老元……仿佛是老滷麵界張涵予、張馨予、張歆藝附體般讓人迷惑。這些瞻園系麵館老闆,大多是南京初代大網紅—瞻園麵館的員工。1995年,原瞻園麵館的面鍋大師傅張健生開了這家店,後來才交給自己的徒弟,也就是現在的老闆經營。沿襲了當年瞻園麵館的手藝,他家鱔魚面、蘭花乾麵、雪菜面都是一絕,更藏著許多食客心目中「全南京最好吃的小排面」。老店鵬緣的老滷,是用小排高湯跟大肉、叉燒、燻魚等的滷汁一起勾制,出來的湯頭清亮不膩口,鮮醇微甜。小排是糖醋口,鮮甜味濃、酥嫩不柴有嚼勁;吸飽了老滷的蘭花幹蓬鬆多汁,配著微嗆的的細面吃超滿足der!滿屋子的人埋頭huai麵條,城南口音此起彼伏,大爺們另點幾盤澆頭做下酒菜,還能再幹2兩白酒。另一撥人端著湯包鑽進雙喜麵館,小李店員在背後喊「不管你們端去哪家吃,吃完把蒸屜給我送回來!」開了26年的老店,又在抖音爆火了一把,某點評詞條更是像誤入大型誇誇群。畢竟,南京用牛板筋做澆頭的麵館不多。據老闆娘講,以前只有老城南這片的回民會做。滷製牛板筋很費功夫,火候很關鍵。燒過了軟綿綿沒口感,時間短了又費牙,雙喜家的板筋要熬將近3小時。一碗牛肉板筋皮肚面端上來,寶藏澆頭分量十足,滿滿一層蓋住了麵條。切成小塊的牛肉燉得軟爛入味;順紋理切成長條的牛板筋滷得恰到好處,韌而糯的神奇口感,在齒間越嚼越香!老滷湯底五香味十足,鹹鮮微甜,但相比鵬緣,稍顯油膩重口味。此時,你要做的就是學旁邊大爺:甩放辣油甩放醋!再扒兩瓣紫皮生蒜,口感立馬原地升華!來自南京城四面八方的抖音用戶排隊打卡,拍下zan雞視頻,配上類似「40年老店,三代傳承」文案,再帶上飲馬巷定位:就完成了一隻雞在鴨都的逆襲之旅。最早是1980年左右,嚴同之的師爺爺在上浮橋彩霞街那邊開了滷菜店,油雞是一絕,老南京人講的「上浮橋的雞」就是指他家。油雞做法是一代代傳下來的。雞用鹽醃製好,下老滷小火燜,出鍋後晾一下讓滷香滲透。然後用油淋遍雞身,吊出更豐富的「雞味」和香氣。買油雞還會帶一包雞湯,吃雞時澆上:金黃表皮爽滑,雞肉鹹鮮,非!常!嫩!咬下皮滑柔嫩的一口,雞油的澎湃香氣在齒間瀰漫。攝影 / 鎵明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97路 | 南理工 | 南農 | 南大 | 高校攀比大會
關注南京人的生活 | 陪你吃逛吃逛
☟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