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島西海岸新區在2020年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中,整合各部門資金來源,挖掘各級級次資金渠道,共整合中央、市級和區本級支農資金13.19億元,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區提供資金支持。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王衝)開展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是中央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優化財政支農投入供給,加強財政支農政策頂層設計。針對當前涉農資金多頭管理、交叉重複、使用分散等問題,理順涉農資金管理體系,創新涉農資金使用管理機制,改革和完善農村投融資體制,切實提升支農政策效果和支農資金使用效益。
青島西海岸新區在2020年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中,整合各部門資金來源,挖掘各級級次資金渠道,共整合中央、市級和區本級支農資金13.19億元,其中用於產業振興的資金約5.5億元,全力圍繞新區工委提出的建設都市郊區鄉村振興發展思路,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區提供資金支持。
青島西海岸新區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中,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條件與傳統的優勢產業,把促進農民增收與集體增收作為衡量標準,把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文化旅遊業做大做強做優,真正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以支農惠民政策明確產業發展導向
農業的發展需要持續、充足的資金投入,工商資本的投入更是產業投資的主力軍,而政府財政資金的投入則是產業發展的導向,一是可以引導工商資本確定產業發展的重點,二是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向農業。2020年,我區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快鄉村產業振興鼓勵政策的通知》(青西新管發〔2020〕12號),對產業振興的相關鼓勵政策進行了全面升級,綜合獎補率為20%。進一步刺激工商資本投入農業的積極性,已經批覆投資計劃項目63個,計劃總投資5.7億元,預計發放補貼9000萬元左右。
以土地規模化提升產業經營新體系
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出路在集約化。新區堅持鎮為著力點、村為操作點,通過搭建區、鎮兩級流轉平臺,加快推進土地向規模經營主體集中、產業向優勢區域集聚。一是健全了土地流轉機制。出臺促進加強土地流轉規範化管理的政策措施,一次性流轉成方連片土地200畝以上的,區財政連續3年按每年每畝500元給予補助,鼓勵工商資本流轉土地、規模經營。目前,全區土地流轉率55.4%,年內達到60%;土地規模化率63.9%,年內達到90%。二是培育規模經營主體。圍繞土地流轉後「誰來種地」和土地如何利用的問題,做大做強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目前新區合作社1704家(市級以上示範社79家),家庭農場3285家(市級以上示範場63家),帶動基地種養殖面積6.3萬畝。積極推廣金豐公社「全程託管」等社會化服務模式,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以特色農業彰顯新區產業發展新優勢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按照區域化、園區化發展思路,科學編制《青島西海岸新區農業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規劃布局了「一谷、三區、五帶、多集群」產業分布,形成產業聚集、資源集約的特色農業發展新格局。二是培育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藍莓、綠茶、食用菌三大特色農業,積極培育優質蔬菜、特色花卉、中草藥三大新興產業,有力促進了農業轉型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成為新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新亮點。藍莓、茶葉、食用菌總規模分別達9.2萬畝、8萬畝、3.8億棒,優質蔬菜、特色花卉、中草藥面積分別達32萬畝、3萬畝、1萬畝,成為全國縣域面積最大、產業化水平最高的藍莓生產基地,全省優質綠茶生產基地和珍稀食用菌產業主產區,帶動新區8萬戶、30萬農民增收致富。在畜牧業發展上,建成規模養殖場170個,創建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1處,青島市級示範場16處;建成肉兔養殖示範園區3處、肉雞養殖示範園區5處、蛋雞養殖示範園區2處,琅琊雞、康大肉兔成為新區畜牧業的招牌。三是強化科技支撐。加強與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的合作,加快推進中國工程院趙春江院士工作站、農業農村部海藻類肥料重點實驗室建設,打造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紮實推進「綠色矽谷」等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提升綜合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成功創建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以產業園建設注入產業發展新動能
堅持把產業園建設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載體,緊盯重點項目,搭建發展平臺,建設全產業鏈。一是狠抓項目建設不放鬆。項目是產業的靈魂,大項目是產業龍頭。2020年全力推進了44個投資過億元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項目,總投資111.73億元,目前已完成29.98億元(2020年完成投資13.76億元)。二是狠抓平臺建設不放鬆。堅持把現代農業園區、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等作為土地集中、產業集聚、要素融合的發展平臺,整合財政資金,吸引工商資本,發揮集聚效益。獲批創建國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和全省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張家樓鎮創建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創建了藏馬山、現代農業示範區、楊家山裡3個市級田園綜合體。三是狠抓融合建設不放鬆。聚焦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供應鏈貫通「三鏈重構」,鼓勵產業園拓展農業配套服務功能,把生產、休閒、消費高度融合在一起,促進了三產有機融合,湧現了聯想佳沃、康大外貿、綠色矽谷等300餘個業態豐富、效益明顯的三產融合發展的示範園區,在新區呈現園區集群發展、產業遍地開花、土地規模經營、農民就近就業、村集體持續增收的發展格局。
以品牌化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
堅持科技興農、品牌強農,培育壯大農業發展新動能。緊緊圍繞扶持政策、壯大品牌、推廣營銷三大環節,著力打造新區「瑯琊榜」知名農產品品牌平臺,加快農業品牌創建工程建設,培育出一批創新能力強、品牌價值高、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地方貢獻突出的重點品牌企業,強力推動了綠茶、藍莓、食用菌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轉化。通過組織開展「瑯琊榜」名優農產品評選,全區「瑯琊榜」知名農產品品牌達56個、青島市知名農產品品牌達54個、省知名農產品品牌達7個,「瑯琊青茶」進入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目錄並榮獲第二十四屆中國農高博覽會后稷獎、「佳沃藍莓」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獲得青島地區唯一金獎。
以龍頭帶動打造新區產業新高地
龍頭帶動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一是培育龍頭企業。新區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64家,其中省級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0家、省級農產品加工示範企業3家。二是拉長產業鏈條。建設糧食、花生、蔬菜、果品、畜禽、乳品、飼料、水產品等8條億元產業鏈,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以上。三是拓寬流通渠道。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統籌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培育康大外貿等農產品出口企業154家。加快推進網際網路與農業深度融合發展,完成大場等7個鎮級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建立了771個益農信息社,有效的拓展了新區農副產品銷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