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新冠病毒風險監測會限制國際正常貿易?海關總署...

2020-12-10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7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防範疫情輸入風險、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有關信息舉行新聞發布會。

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海關開展進口冷鏈食品等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是預防新冠病毒從進口冷鏈食品渠道傳入風險的重要舉措,符合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WTO/SPS)有關規定,國內法律依據充分。這是為保護人民身體健康而採取的必要措施,不影響國際正常貿易的開展。

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圖片來源:中國網

由於厄瓜多三家企業產品的貨櫃環境、貨物外包裝存在被新冠病毒汙染的風險,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海關總署7月10日發布2020年第81號公告,暫停上述厄瓜多三家企業產品進口。

畢克新指出,上述決定主要是為了督促其認真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及時改正生產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共同制定發布的《新冠肺炎與食品安全:對食品企業指南》,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加強生產、加工、運輸過程中的安全衛生管理和員工防護,保證輸華食品安全。中方願與厄方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保持密切溝通,儘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源頭上保障食品安全,增強消費者的信心。

他還說,作為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中國海關願與世界各國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推進食品安全國際共治,加強全鏈條食品安全監管,共同促進國際食品貿易的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冷鏈食品怎麼吃更安全?能否停止冷鏈食品進口?海關總署回應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玉鳴說。疫情之下,與冷鏈物流相伴而來的是潛在的感染風險。吳尊友表示,即使是普通的冷鏈運輸,病毒也可存活好幾周。如果是在新冠疫情高發地區汙染的物品,包括食品或外包裝,經過冷鏈運輸,可以把病毒帶到非疫區,從而引起接觸傳播。
  • 厄瓜多蝦外包裝檢出新冠,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麼?如何確保安全?
    從進口三文魚到凍南美白蝦,涉及進口冷凍食品的新冠病毒事件頻發,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安全食用嗎?我國將採取哪些措施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厄瓜多凍南美白蝦為何中招?畢克新介紹,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傳入的風險,全國海關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了新冠病毒風險監測。
  • 新冠病毒會通過進口生鮮食品傳入國內嗎?海關總署回應
    【新冠病毒會通過進口生鮮食品傳入國內嗎?】海關總署衛生檢疫司副司長宋悅謙: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根據以往冠狀病毒引發的疫病調查經驗,沒有通過食品消費向人類傳播的案例發生。  針對近期北京市發生的聚集性感染,海關部門秉持審慎和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部署全國海關對來自疫情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的生鮮冷鏈產品,比如水產品、肉類、冷凍蔬菜、水生動物、短時或低溫運輸工業品等進口商品開展新冠病毒風險監測。6月18日,全國海關共檢測樣品15638個,其中貨物樣品3508個,內外包裝樣品10608個,環境樣品1522個,結果均為陰性。
  • 海關抽檢進口生鮮冷鏈產品結果均為陰性
    同時在日常處理、烹飪、食用環節,應該注意食品衛生,徹底洗手、將生熟案板分開,食物和飲用水要徹底加熱、煮熟、煮透,水果要去皮食用,使用潔淨餐具,常用的廚具、餐具可以採用蒸15分鐘的方式消毒。這些日常方法,都可有效減少並降低病毒感染風險。
  • 海關總署:檢測超百萬進口冷鏈食品樣本,新冠核酸陽性47個
    國新網 圖1月1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海關總署加大進口冷鏈食品的檢疫力度,目前正在對進口冷鏈食品實施新冠病毒核酸抽樣檢測,重點加大對進口海鮮等冷鏈食品的抽樣檢測。截至昨天24時,全國海關共抽樣檢測樣本1295692個,檢出核酸陽性結果47個,其他樣本均為陰性。
  • 剛剛,海關總署公布:這種海鮮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
    7月10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發布會,介紹防範疫情輸入風險、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有關信息。會上,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介紹,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傳入的風險,全國海關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了新冠病毒監測,到昨天24時,全國海關共抽樣監測樣本227934個,其中產品樣本43964個、內外包裝樣本147568個、環境樣本36402個。
  • 厄瓜多凍蝦包裝有新冠病毒 專家:不代表有傳染性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電 中國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10日在北京表示,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傳入的風險,全國海關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了新冠病毒風險監測。7月3日,大連、廈門海關從厄瓜多生產的部分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上述企業的凍南美白蝦蝦體和內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當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防範疫情輸入風險、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有關信息。畢克新介紹,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傳入的風險,全國海關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了新冠病毒風險監測。
  • 海關總署:截至13日24時已抽樣檢測129萬餘進口冷鏈食品樣本 陽性47個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防範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方面,海關總署主要4個方面的做法。一是進一步強化源頭管控。加強與出口國主管部門溝通磋商,要求其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監管指南,督促本國輸華食品企業落實FAO、WHO食品企業指南,嚴防輸華食品及包裝在生產、加工、儲存、運輸等各環節受到新冠病毒的汙染。
  • 中國多部門嚴控冷鏈輸入風險,吳尊友解釋為何會密集出現冷鏈食品...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全國多個城市日前連續在進口冷鏈產品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一時間冷鏈食品成為疫情防控關鍵詞,包括海關總署在內的多部門也對此加大力度嚴控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在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到目前,我們已經與有冷鏈食品輸華貿易的全部109個國家的主管部門進行了溝通和磋商,一共召開了視頻會議和磋商180多次;累計抽查50個國家140家進口冷鏈食品生產企業,對查出問題的22家企業採取了暫停或撤銷其註冊資格等措施。
  • 進口肉類還能放心食用嗎?海關總署最新回應來了
    針對一些國家(地區)部分輸華冷鏈食品生產企業發生聚集性感染事件等情況,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8日表示,將堅持關口前移,採取與出口國家(地區)溝通磋商、對輸華食品企業遠程視頻檢查、對發生疫情企業動態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不斷強化源頭管控,保障進口冷鏈食品安全。
  • 厄瓜多凍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冷凍海鮮和肉類會成為傳染源嗎?
    ◎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7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防範疫情輸入風險、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有關信息舉行發布會。會上,海關總署通報:全國海關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了新冠病毒風險監測。到昨天24時,全國海關共抽樣檢測樣本227934個,在從裝載厄瓜多三個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貨櫃內壁一個樣本中、五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介紹,對檢出陽性的樣本,經核酸序列分析並經專家研判,檢測結果提示厄瓜多三家企業產品的貨櫃環境、貨物外包裝存在被新冠病毒汙染風險。
  • 牛肉、巴沙魚片、帝王蟹,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又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武漢在巴西進口冷凍牛肉、越南進口冷凍巴沙魚片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未流入市場11月27日,武漢市疾控部門按照武漢市關於「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全覆蓋」的要求,對東湖高新區冷庫、江岸區肉聯冷庫進行常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
  • 海關總署暫停56家外企進口 前8月大量進口的肉類可以放心食用嗎?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徐芸茜 北京報導隨著多地進口冷凍產品檢出新冠病毒,包括肉類在內的進口冷鏈食品是否可以放心使用,成為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據海關總署9月8日發布的最新消息,今年前8個月我國累計進口658萬噸肉製品,已超過去年全年進口量。而今年以來,由於新冠疫情的不斷蔓延,我國對於進口肉製品的安全問題也愈發重視。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7月份以來至少有11地從進口冷凍產品中檢出新冠病毒。
  • 大連、廈門海關從厄瓜多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已...
    會上,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通報,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傳入的風險,全國海關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了新冠病毒的監測。截至7月9日24時,全國海關共抽樣監測樣本227934個,其中產品樣本43964個,內外包裝樣本147568個,環境樣本36402個。
  • 「聚光燈」下的冷鏈物流,那麼進口冷凍食品為何發現新冠病毒?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冷鏈物流渠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持續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和「人物並防」,切實防止新冠病毒通過冷鏈物流渠道傳播。今年6月以來,多省在進口冷鏈食品或包裝物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進口冷鏈食品疫情傳播安全風險增大。國內海鮮還能吃嗎?
  • 既然明知進口冷鏈食品攜帶新冠病毒,為什麼不能停止進口
    進入12月份,短短13天,我國6地報告新增本土新冠病例,經分析主要來自冷鏈食品相關人員或外國輸入人員,已經形成了點狀多發的局面。已經報告的地區有,新疆吐魯番市、內蒙古滿洲裡市、黑龍江省東寧市、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四川省成都市、山東省膠州市等6個地區。
  • 進口冷鏈抽檢陽性率萬分之零點四八 專家:食用進口冷凍食品風險較低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在會上回應稱,總的來看,進口冷鏈食品陽性率較低,截至目前,全國抽檢監測的陽性率是萬分之零點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裝。據李寧介紹,除國外疫情嚴重帶來源頭汙染之外,近期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各部門、各地近期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抽檢。隨著檢測頻次、頻率以及覆蓋範圍的增加,發現陽性的概率也就增加。「目前來說,有關部門都已經部署了嚴格的查驗、消毒以及管控手段。」
  • 新冠病毒趁「冷」而入?長沙這樣為進口冷鏈食品把守「三關」
    近段時間,山西、浙江、安徽等多個省份頻繁曝出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消息。成都12月8日再增3例本土病例,有患者家中冰箱、開關等7處都檢出陽性,再次警醒消費者在選購冷鏈食品時要注意安全防範。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冷鏈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發布會
    近期,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國外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疫情爆發期,各種物體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
  • 又是進口,又是冷鏈!「冷鏈藏毒」真的防不勝防?
    上述地區的檢測樣本涉及冷凍豬肉、冷凍雞肉、冷凍牛肉以及其他冷凍食品,產地覆蓋巴西、烏拉圭、阿根廷、厄瓜多、俄羅斯、印度等地。 由於部分被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批次的進口食品已經流入其他地區,目前,多地已緊急開展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