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是一個神奇、美麗的地方。彝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數千年人類文明發展的長河中,彝族先民創造了璀燦奪目的民族文化。彝族十月太陽曆,就是彝族先民創造的一部偉大、精湛的天文曆法。
這個曆法,把一年等分為五季十個月,每個季度兩個月,每月三十六天,合計360天,餘下的5-6天為過年日,它精確的計算出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為365.25天,它一年各月的日數整齊,季節準確到一天不差,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任何一種古曆法的科學性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它不僅是彝族文化中最具科學性、最有人文價值的一大瑰寶,也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世界文明史上優秀文化的典型,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和寶貴財富。
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就是以這個古曆法為主要標誌,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風情展演、民族藝術交流、群眾娛樂休閒、商業經營交流為一體,集中展示彝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個彝族文化大觀園和動態博物館,它薈萃彝族文化於一園,充分體現中華彝族文化之精髓,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全中國獨一無二的中國彝族文化園。
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座落在滇中名城楚雄市郊,佔地五百餘畝。古城楚雄自然風光神奇秀麗,文物資源得天獨厚,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民俗風情古樸濃鬱。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為古城又添新景,蔚為大觀。
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是一個多功能的綜合型文化園。園內「一海一瀑四廣場,六寨八區一條龍」巧布於林壑崗巒之間,神秘幽深,是彝州「人類、自然博物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是「九九」世博會重要景點分展項目之一。
彝族十月太陽曆是彝族先民在5000年前創立的科學曆法。它根據太陽系天體運動的周期規律,準確計算和換算出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的時日是365.25天。它以觀測太陽定冬夏,以觀測北鬥星座的鬥柄指向定寒暑,將全年分為五季十個月,每月36天,每兩個月為一季,合計360天,餘下的5天為過年日。
十月太陽曆廣場:廣場呈園形,分三臺,每臺五個出口,共佔地5220.4平方米。下臺直徑72米,臺高8.4米,中臺直徑54,臺高5.7米,上臺直徑36米,臺高4.2米。三臺面高度18.3米。在全部三臺的立面上共有大小浮雕40幅,主要講述了三個彝族典型民間故事。全部浮雕0有各種各樣的人物7275,動物1858隻,這麼大數量的雕塑群,算得上是目前國內的一個「之最」。
祭天壇是彝族先民觀測太陽轉動以定冬夏,查看星座鬥柄指向以定寒暑、分四季、明節令的觀象臺或天文臺。它的結構多數是三圓臺金字塔型,只不過這裡將它放大了許多倍。它反映了十月太陽曆精確的記年記月記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