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大姚曇華彝族十八月太陽曆,比瑪雅曆法還早5000年

2021-03-05 大姚網

       曆法,是人類文明的標誌。以前,世界上只知道印第安部落的瑪雅人唯一保存了行用6000多年的十八月太陽曆。

       繼彝族十月太陽曆之後,又一種古老而精妙的神秘曆法——彝族十八月太陽曆,也在楚雄州被發現,大姚縣曇華山丫古埂彝族村,也就成了「中國彝族十八月太陽曆」的發源地。

       大姚縣十八月太陽曆,是彝族千百年來的遠古曆法,靠彝族畢摩一代代口傳身教而保存流傳下來,且傳承非常困難,屬瀕危語言文字,於1990年3月下旬,由中國科學院教授、雲南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長劉堯漢從彝族畢摩李家財唱「梅葛」史詩中發現。據考證,源於曇華的「中國彝族十八月太陽曆」比彝族十月曆更古老,距今10000多年,比美國墨西哥瑪雅曆法還早5000多年,被譽為人類文明的新源頭。

       彝族十八月曆所使用的就是一種自然歷,實際上,它是一種太陽曆。「中國彝族十八月太陽曆」是彝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和社會實踐中觀察、發現、總結出來的計時規律,屬物候歷,是遠古時代彝族先民生產生活中指導農事的曆法。它把一年分為18個月,一個月有20天,另加5天是「過年祭祀日」,全年共365天。彝族十八月曆是一種自然歷,從內容上看,十八月曆沒有明確的季節性,但已包括自然的物候現象,一年中的每一個月,一個月中的每一天,都有自己的名稱:一月風吹月,二月鳥鳴月,三月萌芽月,四月開花月,五月結果月,六月天幹月,七月蟲出月,八月雨水月,九月生草月,十月鳥窩月,十一月河漲月,十二月蟲鳴月,十三月天晴月,十四月無蟲月,十五月草枯月,十六月葉落月,十七月霜臨月,十八月過節月。一個月20天的名稱依次分別為:開天日、闢地日、男子開天日、女子闢地日、天黑日、天紅日、天紫日、火燒天日、水冷日、洪水日、葫蘆日、伏羲皇帝日、伏羲姐妹日、尋覓人日、野蜂日、蜜蜂日、出人日、天窄日、地寬日、地縮日。它的形成融入了天文、地理、等科學知識,在當時就能以物候表象較為準確地記述和客觀反映氣象變化特徵和物候表象,對農業生產、日常生活具有較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為紀念曇華彝族十八月曆發源地丫古埂,於1993年在曇華建中國彝族十八月曆碑,碑為砂石質,高8.3米,基座是正方形,長4.6米。2003年曇華地震損壞紀念碑,現遺址佔地面積450平方米。

       2007年在曇華鄉太陽山上新修建了中國彝族十八月曆碑,紀念碑為砂石支砌,通高12.8米,正方形基座,邊長6米,高1.86米,基座東、南、西、北四面刻有十八月曆簡介,整座碑由五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四方形,代表大地;第二部分為十八瓣呈太陽狀造型,表示一年有18個月;第三部分為一個葫蘆形造型,表示彝族的祖先起源於葫蘆兄妹的傳說,在葫蘆形建築上有5個凹陷20個凸起的圓形造型代表一月有20天再加5天祭祀日;第四部分為高聳的三稜體造型,表示人類;第五部分為圓球狀造型,表示太陽。整個中國彝族十八月曆碑的造型就是從人類起源,頭頂藍天,腳踩大地的理念來構思設計的,反映出彝族先民在生產生活中運用十八月太陽曆法的內涵,紀念遠古時代曇華丫古埂人民對今天曆法的發展作出的貢獻。

       據考證,素有"星外來客""地球上的外來戶"瑪雅人,不僅其十八月的太陽曆與中國彝族的十八月太陽曆基本一致,而且其圖畫文字的"金字塔"字是畫成一座三臺金字塔形,與彝族三圓臺堆壘金字塔形向天墳和三臺金字塔形石冠向天墳(為觀測星象以定曆法季節的)頗為相似。瑪雅文的讀寫方式,行由上到下直書,讀自左至右,此與彝文相同。不僅如此,瑪雅人的閃身奧爾梅克人崇拜虎神,墨西哥城裡有"老虎神廟",與彝族人自稱虎人"羅羅"頗為相似。

       中國彝族十八月太陽曆的發現,不僅為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找到了新論據,而且為研究中華彝族文化與瑪雅文化的淵源關係提供了線索。

   (來源:大姚縣文體廣電旅遊局 圖文:趙海霞)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大姚網同城信息平臺!

相關焦點

  • 神秘的彝族十八月曆
    想介紹一下大姚的文化底蘊,卻是不知從哪說起,因為大姚的文化太多的了!但唯一繞不開的估計還是大姚本土彝族的曆法!早於瑪雅文明的彝族曆法 說到曆法,也許大家想到的就是2012世界末日的「瑪雅」曆法!「瑪雅」曆法以其精準和高度發達的科學程度聞名於世。
  • 十月太陽曆:彝族文化的明珠(視頻)
    曆法,是衡量一個國家、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彝族古老的十月太陽曆,便是彝族對中華民族文明所做的重大貢獻。近日,記者採訪了雲南省社科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朱琚元副研究員,聽他講述――  奇特的「向天墳」墓葬形式是彝族古代天文觀象臺的演變  因為彝歷不按月亮盈虧為周期,而是以地球繞太陽為周期,故稱「太陽曆」。
  • 彝族《十月太陽曆》使中國躍居世界五大文明古國之首!你覺得呢?
    ,如果早知道中國彝族的「十月太陽曆」,那麼,現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不會是以耶穌誕辰時間為紀元年,而應該是彝族的「十月太陽曆」。據西方著名曆法學者共同研究得出最終結論,彝族的「十月太陽曆」,比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曆還精確和科學。據悉,用現代高科技測算的太陽回歸周期與「彝族十月太陽曆」誤差細微到小數點以後。曆法是人類文明史最重要的標誌之一,在古代曆法則是文明的主要標誌。
  • 從彝族十月太陽曆和瑪雅十八月太陽曆能看出點什麼
    與其它國家和地區使用過的純陰曆不同,農曆需要通過精確計算以保證每月初一都是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中間的時候,同時還得配合二十四節氣和太陽曆,確切的說我國沿用了三千多年的農曆應該叫作陰陽曆。,這就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彝族十月太陽曆和美洲瑪雅人的十八月太陽曆。
  • 彝山女兒國,你不知道的大姚桂花大村古老民俗!
    大姚曇華鄉, 是「中國彝族十八月太陽曆 」發祥地,曇華《彝劇 》誕生地,咪依嚕的故鄉,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 」」和梅葛 的故鄉。文化之根淵源流長,底蘊豐厚,民族風情濃鬱,自然風光秀美,彝族民居 、彝族服飾 、飲食文化、民族風俗至今保持還相對完整。
  • 印象--曇華
    曇華,位於雲南省大姚縣中部,距縣城45公裡,是一個彝族聚居之地,這裡民族風情濃鬱,文化底蘊深厚,風光秀美。      在這裡踏著青磚石階,看歷史長河裡彝族人民的燦爛文化,在千柏林的風聲中暢談人生百味,在拉乍門曇谷瀑布旁聽水聲漫步修身怡情,在插花節上揭開花神咪依嚕的神秘面紗
  • 《山海經》又驗證,瑪雅人有可能是中國人,我們有更早的曆法
    在山海經中就記載了非常多上古時期的神話,伏羲全是華夏的人文始祖,它與其他的祖先不同,他不僅僅與女媧孕育出了人類,還教人類煮各種各樣的食物,教人們如何生活,但是他最著名的貢獻應該就是教給人們天文曆法,一些古蹟中都可以承受伏羲曆法的真實性,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證實了山海經的真實性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曆法的發現,並不是一個普通的發現
  • 破譯彝族十月太陽曆「密碼」
    過去,楊天才曾見過有人挖墳裡的東西。「石頭搬起來,裡頭就有一個陶罐。陶罐上有一個蓋子。陶罐裡面有一些骨灰和燒不爛的骨片。」楊天才說,彝族人自己管這種墳叫向天墳,這種墳墓除了用來埋葬逝者的骨灰,還別有用途。  「用一根杆立在位於中點的那個向天墳上,可以測太陽落下來的影子,定每年的寒暑。」楊天才說。為了證明他的觀點,他還提到了一種古老的曆法——彝族十月太陽曆。
  • 《山海經》證實,瑪雅人可能是中國人的後代,中國曆法比他們更早
    《山海經》證實,瑪雅人可能是中國人的後代,中國曆法比他們更早很多人都說《山海經》是一本奇幻的書籍,這本書中記載了很多神話故事,就比如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撞不周山等等,而且還記載了很多天文地理的知識,在這書中我們可以想像到上古時期的人類是怎麼生活的
  • 彝族年,揭開十月太陽曆的神秘面紗
    每年的農曆10月是傳統的彝歷新年,月初前5天是彝族人的傳統節日,彝語叫「打偷」。在彝族聚居的村寨,各村寨要過3-5天彝年。 曆法是人類文明的標誌。聞名世界的瑪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曆法。以前,中國大部分地區都通行農曆,但在我國的彝族,至今還保留著一種鮮為人知的古老曆法,即彝族「十月太陽曆」。
  • 彝族十月太陽曆廣場
    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廣場  東方網記者黃麗春楚雄報導:到了楚雄,不能不提彝族以及彝族十月太陽曆。彝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支系眾多,歷來有「六祖分支」之說。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國兩個「彝族自治州」之一,在楚雄州69萬彝族人口中,其支系就多達13個。在楚雄市郊有一個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薈萃了滇、川、黔、桂四省(區)彝族文化的所有精華。  彝族文化中最能代表這個民族先進性的就是十月太陽曆。智慧的彝族先人利用「立杆測日影」的方式來觀測太陽的運動規律。
  • 論彝族十月太陽曆內容中的傳統節日
    彝族十月太陽曆作為古老而悠久的曆法,有著顯著的特點和廣泛的影響。而且在彝族現行生產生活、彝經、彝族畢摩文化、爾比爾吉、民俗節日等中廣泛使用,特別是在婚喪嫁娶、節日習俗、畢摩祭祀儀式活動中的普遍應用。彝族十月太陽曆是什麼時候運用至今的呢?筆者認為,彝族的彝歷,是彝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的自然規律的經驗總結和積累而來的天文和曆法。  現彝族十月太陽曆古彝語稱它「冊勒格枯(ꊰꆨꈨꈎ)」,以「三輪為一月,十月為一年,爾雜日過年。」
  • 尋「秘」十月太陽曆文化公園 感受彝族先民古老智慧
    在雲南楚雄,有一種被稱為「彝族十月太陽曆」的古老曆法保留至今,因為有較強的實用性和精準性,它被廣泛運用於彝族先民的生產生活當中。12月21日,2021「共舞長江經濟帶·探源千年文脈」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坐落於楚雄市郊的「太陽曆文化公園」,一起探尋「彝族十月太陽曆」的奧秘,感受彝族先民的古老智慧。據園內講解員介紹,太陽曆文化園以彝族十月太陽曆法為標誌,集中展示彝族歷史文化、建築風格、民族風情。它始建於1998年,是99昆明世博會分會場,2016年3月進行了提升改造,總佔地面積由527畝擴展到926畝。
  • 相聚楚雄太陽曆公園
    彝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數千年人類文明發展的長河中,彝族先民創造了璀燦奪目的民族文化。彝族十月太陽曆,就是彝族先民創造的一部偉大、精湛的天文曆法。這個曆法,把一年等分為五季十個月,每個季度兩個月,每月三十六天,合計360天,餘下的5-6天為過年日,它精確的計算出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為365.25天,它一年各月的日數整齊,季節準確到一天不差,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任何一種古曆法的科學性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 CCTV文化中國之《曆法之謎》彝族十月太陽曆(下)
    他們在現場觀測還發現,彝王墳的定向時間是白天午時,方向定在北鬥七星中最亮的一顆上。  儘管對於向天墳的研究仍然存在著很多未解之謎和疑惑,但一些彝族研究學者認為:鹽倉彝王墳是現今最大的對應星鬥向天墓,是彝族實行火葬,放置骨灰的一種方式;但對應星鬥向天墳的主要功能不僅僅是放置骨灰,而是作為觀測天文之用。
  • 彝族文化中的時令:產生與發展、其種類內容及特點
    時令觀念的產生與發展的重要標誌是產生並完善曆法。在世界各國各民族中,彝族十月太陽曆是比較古老而完善的一套曆法。如果說曆法是人類文明史的主要標誌,那麼彝族先民的時令觀念曾在歷史上佔據過領先的地位。遠古時期彝族先民曾根據自然現象,總結並使用過「十八月太陽曆」。
  • 【瞳畫帶你看彝州】——《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4K
    本期請欣賞《瞳畫帶你看彝州》系列短片——《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 十月太陽曆文化園 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是一個多功能的綜合型文化園。是以彝族十月太陽曆的古曆法為主要標誌,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風情展演、民族藝術交流、群眾娛樂休閒、商業經營交流為一體,集中展示彝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個彝族文化大觀園和動態博物館,它薈萃彝族文化於一園,充分體現中華彝族文化之精髓,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全中國獨一無二的中國彝族文化園。
  • 雲南大姚:三大特色文化風生水起
    雲南大姚:三大特色文化風生水起 2013-07-04 12:17 來源:雲南縣域經濟網   列印 | 收藏 |   核桃文化、彝族文化和鹽文化,是雲南大姚地方特色文化的標籤
  • 認識中國56個民族:「擁有十月太陽曆的民族」 彝族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彝族人口數為8714393人。彝族的特點:1、服飾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自然環境複雜,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其服飾在質地、款式、紋式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的地域特徵。楚雄彝族服飾2、信仰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還處於原始宗教的階段,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萬物有靈的觀念普遍存在於社會當中。本民族的祭司「畢摩」、巫師「蘇尼」在彝族地區有一定的影響,這種情況在川、滇毗鄰處的大、小涼山較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