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裸辭
郵箱收到一封新郵件,不是工作上的事宜,是來自於我的一個故交小彭。
他說他遇到了職場空窗期,剛剛經歷了裸辭,覺得自己現在完全廢掉了,好像無論怎樣的生活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參加工作一年半,做過兩份工作,都是自己對口的IT行業,像所有程式設計師一樣,肚子越來越大、頭髮越來越少、格子襯衫和拖鞋越來越多。
這不是職業黑,長時間的電腦輻射和工作壓力下,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本著年輕人的血氣方剛,他果斷辭掉了原本的工作,結果是完全沒有自己想像的那份高興,後知後覺中發現,裸辭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要有足夠的底氣。
疫情當中找不到工作,但是支出一項不少,他跟我半開玩笑地說只是疫情期間投求職簡歷、各種通勤費和買口罩都能上四位數了。
現在的他只有一個想法,一心想搞錢,沒錢才知道活下去真的很難。
那麼成年人到底該不該「裸辭」,是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更重要,還是踏踏實實的生活更重要呢?
1
曾經那些仗劍走天涯的夢
他是比我小兩屆的同省考生,當時我做招生事宜的時候認識了他,很熱絡的要了我的聯繫方式,說自己立志要和我考上同一所學校,成為我的學弟。
我當時以為只是玩笑話,可後來他真的來了,我們在同一個大學,選了同一個專業,又在彼此鼓勵中前進。
我說我想當老師,而他從小就喜歡收集東西,想擁有一間《啞舍》裡邊那樣的古董店,你看年輕時的我們夢想多赤誠又明亮。
可是後來我沒能堅持自己的夢想,有時候夢想不足以撐起生活,一月三千五的工資,說實話我怕對不起父母辛辛苦苦供我十幾年讀書,我不允許我是個連自己都養不活的成年人。
年輕時我也有過裸辭的想法,有說走就走的衝動,總是大言不慚的說夢想無價,但是工作幾年後我就徹底斷了這個想法。
我承受不起裸辭帶來的後果、我需要工作給我帶來一定經濟、我需要這筆收入因為我不願伸手向別人討要。
被我嫌棄著的996,同時又是多少人的夢想。
小時候不甘做個普通人,長大後我們才知道做個普通人有多難。
其實說實話,剛聽到小彭裸辭的那一刻,我第一反應是羨慕,但是接踵而來的經濟壓力仿佛又在提醒我們,我們都不再年輕,不再擁有很多華而不實的夢想。
2
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就能裸辭嗎?
你打開某抖,搜索關鍵詞「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要辭職嗎?」
你會看到別人鋪天蓋地的說,換掉,果斷辭職。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那句話:所有人都可以感同,但唯獨自己在身受。
第一條視頻是馬雲說的,他說假如你的工作是不開心的,你做的事情是不爽的,可以換,千萬不要做。
這句話從他嘴裡說出來一點毛病沒有,因為他確實可以做得到,但是關鍵的是,我們可以這樣做嗎?
不斷有人給你投食負能量雞湯,讓你感覺網上全是裸辭創業,艱難北漂,最後年入百萬的成功人士。
其實我來告訴你殘酷的現實,要麼別人就是目標明確、能力出眾、存款小資;
要麼就是父母有錢家族產業經濟充裕、要麼就是營銷手段專門騙人收割韭菜。
中國的人均月收入只有幾千元,就算是北上深這類一線城市收入過萬的人群,也只有五分之一不到。
更多的都是像你我這樣,拿著微薄的工資,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你去問一問成年人,有幾個人真正熱愛自己的工作,但是他們都在努力的愛著生活。
裸辭後是可以追求所謂的夢想,是可以擁有了更多的時間追求詩和遠方,但是現實是沒本事沒經濟,連一張去遠方的車票都買不起,詩和遠方的路費也很貴。
如果你說你有顏有存款,對不起,你這個不叫裸辭。
3
有明確目標的離開,不叫裸辭
標題的這句話,出自《奇葩說》第六季的收官之戰,傅首爾的一句金句。
我真的很喜歡她,她身上有一種神奇的女性力量,她每一次的辯論和演講都豐滿有情感,而不是遍地雞湯和那些空洞的人生哲理。
她所有的正能量,都來自於她的人生經歷,真實又富有感染力,她輕描淡寫的扔出一個個梗,一個個金句,讓人又笑又哭,最關鍵的是她所講出的每一句話,都是我們正在經歷的生活。
她是一名職場女性、她是一位妻子、同時她也是一名母親,所以她的很多話讓我感同身受。
關於裸辭她說:
隨心所欲是一種習慣,但是堅持絕對是一種難得的品質。人可以退場,但是不能迷失方向。所有有明確目標的離開都不應該叫裸辭。
對啊,如果你已經找到了下一份工作,或者你有足夠的經濟來應付這一段空窗期,那麼你就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裸辭,這種有計劃的離開,是為了奔赴更好的自己,完全是正確可行的。
而現實是,大多數人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我不管這種行為。,叫做苟且生活得過且過。
因為只有成年人才知道,長大後很多人都不再為了自己而活。
文 | 毒哥&連理枝
在這裡,毒哥和你聊聊職場那些事,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