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生母老家——巖頭村

2020-08-24 縱橫五大洲

來到巖頭村這個地方純屬偶然。

此行去浙東抗日根據地參觀學習,途徑浙江寧波奉化溪口,同行朱經理是一家旅遊集團公司的會員,該集團正好在溪口鎮附近有一家度假村酒店,於是驅車來到了酒店所在地,這個叫「巖頭村」的地方。

巖頭村山與海度假村

巖頭村是溪口鎮的下轄村,位於溪口鎮以南剡溪上遊11公裡處,距溪口鎮約半個小時車程。

巖頭村是一個歷史名村,排寧波十大古村之首。

明代初期的明洪武三年(1370年),這裡開始成為毛氏子民的繁衍生息的聚居地,距今已有650年。

清末民初,巖頭村相繼成為蔣介石少年讀私塾的地方和蔣經國的外婆家。現在已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景區內有蔣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故居、蔣介石私塾老師毛思誠故居、國民黨空軍副司令毛邦初故居等景點。

巖頭村

想不到這個巖頭村還隱藏著曾經不同凡響的歲月,是個具有濃厚人文氣息的地方,大家不由喜出望外。

那既來之,就探個究竟吧。

01

毛福梅舊宅

毛福梅——蔣介石原配、蔣經國生母,1882年出生於巖頭村毛氏望族。父親經營米行和南貨店,家底殷實。二哥清末秀才,曾為黃埔軍校總務,與周主任私交甚好。

巖頭村毛氏宗祠

巖頭毛氏與韶山毛氏屬於同宗,都是起源於浙江江山清漾的分支。

毛福梅與韶山毛潤芝同為江山清漾毛氏第五十六代子嗣,屬於同輩,兩地相距1000公裡(高速公路導航),是名副其實的遠方親戚了,毛福梅大潤芝11歲,應為遠房堂姐。

1901年冬,毛福梅與蔣介石結婚,時年蔣虛15歲,毛大蔣5歲。韶山毛堂弟時8歲剛入當地南岸私塾讀書。

蔣14歲那年在外婆家讀書時闖禍,其母王氏託表兄陳尋找有威望的私塾先生,於是來到巖頭村毛思誠門下。後又有表兄做媒成婚。

蔣介石私塾老師姓毛(後任黃埔軍校辦公室秘書),原配夫人姓毛,還成了毛堂弟的堂姐夫,自此與毛家槓上了。

歷史總是令人意趣盎然,偶然使必然。

02

毛福梅嫁妝

毛福梅為毛家幼女,父母替她置辦了豐厚的嫁妝,還有一名陪嫁女一起進入蔣家。

迎親當天,花轎抵達,爆竹齊鳴,小孩子都去搶拾爆竹頭。新郎見狀,急忙奔出,爭搶其中,眾人哄堂大笑。

當地有「新郎拾蒂頭,夫妻難到頭」的俗語,預兆新婚夫婦可能不合。

蔣母王氏氣得直跺腳,新娘也沒料到新郎如此頑劣。鬧洞房之後,新郎便跑到他娘的床上睡去了。新娘獨坐新房,面對龍鳳花燭,淚流到天明。

毛福梅

毛福梅於1910年4月生下蔣經國已是與蔣結婚將近十年,時蔣母王氏47歲,毛氏29歲,蔣24歲。期間,毛氏曾經有孕,夫妻吵架,被蔣踢墮胎。

1909年蔣留學日本暑假回國,不願與其妻共枕同席,其母以死相勸,蔣順母意,妻再次有孕。否則,就沒有小蔣了,也沒有巖裡政男什麼事了。

1911年和1921年蔣分別納姚氏與陳氏為側室。

03

蔣家添孫,婆媳歡喜,自不待言。

蔣母奉化葛村王氏家人,生於1864年,為其父續房姚氏長女。王氏及笄之年(15歲)初嫁不久喪夫,遂返娘家帶髮修行。

溪口玉泰鹽鋪蔣姓老闆接連喪妻徐氏和孫氏,有意再續。其店內王姓夥計為王氏堂兄,經介紹一拍即合。

溪口玉泰鹽鋪

1886年,23歲王氏再嫁45歲蔣老闆。第二年,在鹽鋪樓上產下蔣介石。

1895年蔣老闆去世,享年54歲,時蔣介石年僅9歲。

時隔10年,蔣外婆姚氏去世。27年後蔣為其作傳,其中寫到「中正讀,先妣織,外王母念佛。機聲、梵音與書句相間如唱和。此情景仿佛猶在目前。」,感情真摯,文筆清新,頗具文藝青年範。

蔣母王氏1921年去世,享年58歲,時年蔣介石35歲,毛氏40歲,蔣經國11歲。

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作家唐人創作的小說《金陵春夢》曾風靡一時,其中將蔣母說成是鄭州寡婦改嫁,蔣介石是拖油瓶鄭三發子云雲,在坊間廣為流傳,令人將信將疑。

04

1925年蔣經國15歲被送往蘇聯學習培養。

1927年蔣介石因欲與宋美齡聯姻,與毛氏離婚。但離婚不離家,毛氏仍是溪口老家豐鎬房主人。

溪口蔣氏故居豐鎬房

1927年12月1日蔣宋完婚,住在溪口被蔣介石稱為「樂亭」的文昌閣,後為蔣宋別墅。此時,被蔣總司令圍剿的毛堂弟正在為如何度過井岡山寒冷的冬天而發愁。

溪口文昌閣

1937年3月闊別12年之久的蔣經國攜蘇聯籍妻子和兒子回國,父子相見,母子重逢,皆大歡喜,不亦樂乎。

回來以後,根據蔣介石訓示,蔣經國居住在「小洋房」,補習中文,及撰寫旅俄報告。

溪口小洋房

半年以後即1937年9月,蔣與毛堂弟聯合抗日,史稱「國共第二次合作」。

1939年12月12日,日本軍機轟炸溪口,毛氏不幸罹難,終年57歲。蔣經國奔喪,揮淚手書「以血洗血」,立碑明志。

「以血洗血」碑

1948年溪口蔣氏續譜,毛氏名分難定,蔣靈光乍現「民國十年初為慈庵王太夫人義女」,毛氏從髮妻成為「義姐」。

溪口蔣家宗祠

1949年5月18日,毛堂弟致電粟裕大將,佔領溪口時要保護蔣家住宅、祠堂及其它建築物,包括祖墳等。

蔣家王朝傾覆。曾幾何時,何等小人去挖毛堂弟之祖墳?何其荒誕,天理難容,焉有不敗之理?

如今溪口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5A級旅遊區,從85年至05年曾去過幾次,現在已經舊貌大變新顏,估計老蔣小蔣回來都找不到家,若地下有知可安眠。

溪口風景區入口

1924年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1925年毛堂弟出任國民黨宣傳部代理部長,一個槍桿子,一個筆桿子,揭開了上世紀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最終,如葉永烈所說「歷史選擇了毛澤東」。

毛堂弟曾稱讚堂姐夫為運輸大隊長,不愧為常凱申物流公司總裁。真是天下誰不通共?不知江山雨農生前可知乎?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詩詞氣勢磅礴,氣吞山河。「毛潤之《沁園春》一闕,餘推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後,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柳亞子。

吃好巖頭村美味的農家菜,喝完奉化香甜的楊梅酒,啟程去四明山抗日根據地。

相關焦點

  • 溪口巖頭村巖石出水
    前幾天去巖頭村拍的照片,寧波奉化溪口鎮巖頭村是歷史名村,為寧波十大古村落之首,蔣經國母親故居。這裡至今已有640多年的歷史。因山溪支流石溪,自南向北穿村而過,巖頭古稱"石溪",巖石出水很少見。
  • 蔣經國因一事痛斥蔣介石絕情,手書「以血洗血」四個大字誓言報仇
    蔣介石的元配叫毛福梅,奉化巖頭村商人毛鼎秋之女,生於1882年,比蔣介石大五歲。1901年結婚時,她十九歲,蔣介石只有十四歲。由於是強行安排的婚事,由兩家老人做主包辦的舊式封建婚姻,毛氏又是一個纏足的舊式家庭婦女,因此結婚以後,夫妻兩人感情一般。
  • 蔣經國在母親墓碑上親書了哪四個字?
    毛福梅是浙江奉化巖頭村人,其父毛鼎和在巖頭村開設過一家雜貨店——祥豐雜貨店,在當時她娘家的生活在當地也算是小康水平。毛福梅比蔣介石大5歲,生於1882年農曆11月19日,20歲那年她和15歲的蔣介石結婚。29歲時生下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毛氏和蔣介石結婚後,二人同居的時間並不多。
  • 古村⑦ 巖頭村:民國第一村
    奉化溪口鎮巖頭村是一個自然與人文各擅的浙東山區古村、歷史名村、寧波十大古村,距今已有640多年歷史。
  • 蔣介石遺願死後葬於老家溪口,本來可以實現,蔣經國不同意!
    眾所周知,蔣介石去世多年至今仍沒有下葬,蔣介石的靈柩仍然停放在臺灣桃園大溪鎮的慈湖陵寢,其主要原因是蔣介石有個遺願:死後葬於老家溪口。
  • 斬不斷的民國情緣,蔣經國外婆家,一個有山有水有炊煙的古村
    巖頭村的布局以&34;為特色,至今保留大量的明末清初古建築。村居之間,巷弄相交,阡陌貫通,名人故居低調地散落在街巷之中。每當她在夫家受了委屈,這裡就是她和蔣經國的港灣西街南端沿著小路進去,就是蔣介石髮妻毛福梅娘家。毛福梅家裡開南貨鋪,是最小的女兒,一直捨不得她出嫁,蔣介石家也是開店做生意的,算是門當戶對,大五年正好照顧15歲的蔣介石。
  • 「兒子」蔣經國去世時,宋美齡為何只站在門外看了一眼?說出來你...
    1927年,在蘇聯留學的蔣經國,曾公開指責蔣介石「背叛革命」,其中有「公」的因素,可能也有「私」的因素——痛恨蔣介石,為了自己的婚姻,嚴重傷害了自己的母親。 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後,毛福梅一直在蔣介石的寧波溪口老家操持蔣家祖業,直到1939年死於日機轟炸。蔣經國悲痛欲絕。
  • 蔣經國去世之時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蔣經國葬禮在什麼時候舉辦的
    其實,蔣經國在晚年的時候身體就一直不好,據傳蔣經國的病歷卡累積起來,能夠堆到一個人的腰部。蔣經國的主要病症就是糖尿病和腎臟炎,另外他的雙腿肌肉也有部分的壞死,視網膜也變得比較模糊。這和蔣經國所擔任的諸多職位有關,當時的蔣經國集合黨政軍與一身,又掌握臺灣的情報和憲法部門。
  • 巖頭村:打造安居樂業的溫馨家園
    沿著金安大道轉入巖頭村,一排排簇新的灰色洋房整齊地沐浴在陽光之下,徽派的建築風格、自帶的精巧庭院、復古的街燈加上隨處可見的綠色植被,完全不亞於城市中高級小區的作派。而在幾年前,這是巖頭村民想都想不到的。
  • 蔣經國與章亞若的婚戀悲劇:道是有情卻無情,一朝生死兩茫茫
    這一對親生兄弟是蔣經國在江西時與章亞若所生,所以在蔣經國去世後,有關他和章亞若的婚外戀及章亞若之死即開始風傳,成為一些人茶餘飯後的談資。當然,其中也不乏她對蔣經國的仰慕之情。蔣經國見章亞若長得玲瓏秀美、活潑精幹,很有好感;加上她教導孩子有方,更是器重。為了培植三青團幹部,1940年,蔣經國在贛州辦了「青年團幹部訓練班」,由於章亞若有投身抗戰之心,加上蔣經國也想培養她,所以被選送去培訓。
  • 蔣緯國的生母到底是誰?是日本女人津淵美智子還是重松金子
    蔣緯國的生母到底是誰?是日本女人津淵美智子還是重松金子有這麼一個笑話, 一個男孩和女孩因為生孩子的問題吵架,男孩說:有什麼了不起,只有男人才能才能決定孩子是男是女,女孩回答說:孩子的親生母親必定是我,但親生父親就不一定是你了。
  • 為何蔣介石和蔣經國靈柩沒下葬?
    為何蔣介石和蔣經國靈柩沒下葬? 2007年12月24日 13: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刊文說,蔣介石和蔣經國,在1975年和1988年去世後,都沒有下葬,其靈柩分別暫厝在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陵寢和大溪陵寢,以待時機,歸葬故鄉。  文章說,蔣氏父子是浙江奉化人。根據江浙一帶的習俗,人死在異鄉而又暫時未能歸葬老家的話,就先予浮厝方式處理。所謂浮厝方式,是指靈柩離地三寸,在四個角墊高。
  • 蔣經國少年心懷報國志 求學莫斯科中山大學
    >《鳳凰大視野》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首播時間:1月14日(周一)20:02-20:35重播時間:1月15日(周二)09:00-09:35 1925年16歲的蔣經國帶著滿腔革命志願去蘇聯中山大學留學他在老家度過了一段寧靜的日子,但作為蔣介石的長子,他不可避免地捲入政治中去,他在江西贛南發動了一場無法無天的政治實驗,而蔣介石為了培養他更是建立中央幹部學校,但隨著國民黨的在內戰中的徹底失敗,蔣經國能做也越來越少,只能不斷執行父親的旨意。而1949年,他和父親飛往臺灣,從此蔣經國再也沒有踏上大陸的土地。
  • 蔣經國蘇聯妻子一舉動,使他大為生氣
    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同前兩次一樣,又回到了浙江奉化溪口老家。1948年1月21日下午,蔣經國陪同父親乘坐專機抵達杭州,當晚蔣介石遲遲無法入睡,於是將蔣經國叫到床前,說道:「這樣重的擔子放下來了,心中輕鬆多了」。這般調侃,蔣經國聽後也是感觸萬分。次日早上十點,蔣介石帶著家人飛往櫟社機場,隨後乘車趕赴溪口。
  • 寧波十處最美古村之一,奉化巖頭村
    巖頭村位於奉化溪口的西南面,處於天台山餘脈,距離溪口鎮十多公裡,建村至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六百多年,於歷史長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可是對於一個村落來說,卻是一段悠長不平凡的歲月。巖頭村被稱為一部民國的活歷史。這裡曾生活過一位寂寞又哀怨,平凡又安分的女人—毛福梅,被推到歷史前沿又被拋棄。
  • 蔣家王朝為何由蔣經國而終?蔣三代呢?結果令人意外
    一、西伯利亞之旅:蔣經國的跨國戀開端 提及到到蔣經國,更多的人會想到他的父親蔣先生,因為同父親相比,蔣經國顯得不是那麼突出。 事實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蔣經國都生活在蔣先生的父親光環之下,在提到蔣經國時,更多的被冠以蔣先生兒子的標籤。
  • 激活古村動力,「能人」助推烏巖頭村鄉村振興!
    這個專家是一個「布袋教授」,這個古村就是烏巖頭村。「能人」助推古村煥新顏,烏巖頭村打造鄉村振興鮮活樣本!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黃巖烏巖頭村,看「布袋教授」如何讓古村實現鄉村振興的?2014年前後,戶籍人口近300人的烏巖頭村,只剩十幾名故土難離的老人,可以說是個「空心村」。
  • 蘭溪:雲山街道巖頭村 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
    蘭谿市雲山街道巖頭村榮登全國文明村榜單。  近年來,巖頭村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託萬畝良田糧食生產功能區,以「黨建+文明」為抓手,加快基礎設施改造,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引導鄉風民風建設,創建工作紮實有效。  該村成立了文明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並完善村規民約,將榮辱榜、笑臉牆、積分獎懲融合到各運作機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