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流量從何而來?——社交新零售的核心競爭力

2020-12-11 央廣網

  流量的重要性

  2012年,京東以3000萬元人民幣收購了短域名JD.COM,在當年算是中國公司收購域名的最高投資了。或許好多人會想,一個域名值得投資這麼多錢嗎?

  答案很簡單,值!而且很值!京東以前的域名不好記,好多用戶必須在百度等搜尋引擎上搜索後才能進入京東的網頁,京東每年要向百度等搜尋引擎支付6000多萬元的流量費用!現在域名好記了,不用再掏流量費用了,因此3000萬元不僅花的值,而且是太值了!

  無論是每年的流量費用還是新域名的費用,都說明了流量對一個平臺或TO C端的企業是多麼的重要!

  平臺的銷售就像個漏鬥一樣,首先必須吸引大量的人「圍觀」,然後有一部分人會持續關注,最終有少量的人下單購買。

  從「圍觀」到下單購買的轉化率大約在10%—25%之間!也就是說一家平臺要提高銷量和業績,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個是提高轉化率,第二是增加「圍觀」客戶的基數,也就是我們說的增加流量。

  流量成本越來越高

  權威機構畢馬威於2018年11月發布的《中國零售服務業白皮書》顯示,在保持多年高速發展後,我國網際網路時代的人口紅利已被漸漸消化,線上用戶規模增長減緩。各類企業紛紛加入線上流量的爭奪之中,迫使線上流量成本抬升,進一步削減企業利潤空間。以電商平臺為例,近年來,主流頭部電商平臺線上新增活躍用戶營銷成本逐年升高,其中2015至2016年是關鍵臨界點,平均線上獲客成本突破200元,已超過線下獲客成本。

  在某電商平臺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賣家表示,賣家根據規模不同,對流量的投入佔比呈金字塔結構:「在服飾鞋帽等大多數類目下,平臺排名前十的商家流量投入約佔其銷售額的10%-20%,排名10-100名約佔銷售額的20%-40%,百名以外的想擠進來往往要投入銷售額的40%以上作為流量成本。」如此高昂的流量成本,無論讓平臺還是商家都難以承受。

  低成本流量的來源

  截至2019年末,微信月活量已超過11.5億,微信生態以其基礎即時通訊功能為基礎,擁有朋友圈、公眾號、小程序等不同形態的流量觸點;藉助微信支付,用戶在一個生態內可以完成社交、娛樂、支付等多項活動,為電商降低引流成本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

  數據顯示,約33.1%的受訪網民微信好友數量處於51至200人之間,27.2%的受訪網民微信好友數量集中在201至500人,好友人數超過1000人的受訪網民佔7.4%。在好友關係方面,數量靠前的分別是家人親戚、同學校友、熟人朋友。(如下圖)

  

  我們再來看看「社交」對於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

  1社交媒體在中國的滲透率達97%+

  2中國消費者平均每天在手機上的花費近4個小時,其中社交媒體上花2.3小時以上。

  3每天平均有超過7.5億用戶閱讀朋友圈的發帖。

  4社交媒體上各種傳播模式興起,從過去的文字、圖片,到現在視頻、直播、遊戲等。

  569%的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過自己網購的連結。

  看到這裡,您應該在想,如果能夠讓消費者主動分享朋友圈和點對點溝通,幾乎沒有成本啊!

  因此,社交網絡是最大、最便宜的流量池!此處強烈建議劃重點。

  社交新零售的誕生

  找到了最大、最便宜的流量池,接下來該考慮如何讓消費者主動分享了。

  他們為何要分享呢?

  我們來看看幾家非常典型的社交新零售企業是如何讓大家踴躍分享的。

  拼多多:分享成功後,可以讓分享者的購買更省錢;

  雲集:分享後會獲得佣金,變成了創業和兼職的平臺;

  小紅書:用戶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筆記在平臺上進行分享,現在有3億用戶,已成為一個生活方式平臺和消費決策入口。

  類似的平臺還有很多,不再一一列舉。從上面我們不難看出,社交新零售需要用戶自願作為產品或服務的宣傳者,一定要讓用戶從分享產品或服務中獲得收益,這種收益可以是實質收益,也可以是精神或心理上的收益。從而做到主動宣傳、積極引流和轉化,從而實現流量的變現。

  

  隨著社交時代的蓬勃發展,我國社交零售的滲透率已達71%!

  品牌從以前的以「貨」為出發點,變成以「人」為出發點和核心。說的再具象些,以前是把一種產品賣給一萬個人,購買行為結束後,顧客和品牌或平臺的關係基本結束;現在是先把人聚起來,給一個人賣一萬種產品,首次的購買行為僅僅是雙方關係的開始。

  所以社交新零售的平臺是經營「人」的生意,通過種子用戶的分享,獲得更多的準用戶進入平臺,然後轉化成用戶,再讓這些用戶不斷的裂變,吸引更多的準用戶進來。

  根據鄧巴數字,150人是人類大腦能夠處理朋友關係的數量,這種處理不是淺顯的,而是具體和相對深刻的。假設一位用戶的朋友圈有千人左右,當分享一款產品時,大約有150人會去真正的了解該產品,這150人就是流量!假設有100位種子用戶,每人引流150人,立即就有15000個流量,假設成交20%就有3000位顧客。這3000位顧客再每人引流150人,直接就有了45萬的流量!

  當然了,這僅僅是理論上的數字,實操上肯定比這低的多。相比較很高的流量成本而言,發朋友圈和朋友間分享的經濟成本極低,可以說就是流量價值的窪地。

  社交新零售企業正是發現和開發了這樣的流量窪地,使得自己生而不凡、卓爾不群!

  參考資料來源:

  1畢馬威於2018年發布的《中國零售服務業白皮書》。

  2聚電商微信公眾號文章。

  3艾瑞諮詢研究院。

  4騰訊研究院與波士頓諮詢研究報告。

  5智研諮詢報告。

  

相關焦點

  • 社交電商+新零售風口下,線下零售商戶如何入局?
    而今年的新冠疫情,讓線下實體經濟受到重創,不少店鋪都無法正常營業,甚至面臨著倒閉的危機。當線下渠道無法正常運行時,線上的消費場景就能夠幫助品牌渡過危機,化險為夷。有專業人士預測,社交電商+新零售將會是2020年的新風口,對於仍在觀望的線下零售商戶來說,該如何參與其中呢?
  • 服裝品牌布局新零售核心競爭力過渡到產品驅動 龍頭公司更具競爭力
    公共衛生事件下各品牌新零售布局穩步推進,線上新興模式層出不窮,新流量入口迎來爆發,品牌核心競爭力從營銷驅動過渡到產品驅動,龍頭品牌有望持續受益。摘要:l 服裝銷售流量從百貨佔據線下銷售主導地位逐漸演變至線上新興模式。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服裝銷售的發展經過3個階段:1)2011年以前:傳統線下渠道跑馬圈地,百貨佔據線下銷售主導地位。
  • 星洛美學網紅社交新零售,玩轉流量、綻放你的新可能
    與淘寶這樣的傳統電商不同,沒有大資金、沒有大品牌、沒有大名氣,依託於朋友圈、微博這樣私域流量池的社交新零售反而走出了一條特殊的發展之路。但成也私域流量、敗也私域流量,在經歷發展的鼎盛期後,每一個正在做社交新零售,或是打算進入社交新零售的人都感受到同一件事——生意正變得越來越難做,客戶變得越來越少。很多人往往在開發完自身人脈後就陷入「0增長」的困境。
  • 為什麼社交新零售成為2020年市場的新潮流?
    社交新零售在如今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成為更受零售行業青睞的新型商業模式。目前,很多知名品牌商都開始加碼布局新零售市場,以搶佔企業轉型升級的良機。隨著5G時代的來臨,社交新零售也將憑藉新技術的成熟,成為2020年市場主流新風口。
  • 新零售社交電商要做什麼
    新零售社交電商要做:1、構建社交電商新零售平臺,並通過多元營銷方式整合,招募微商;2、通過微商自身的流量開展社交營銷全面拓客;3、通過與線下多元實體門店合作,線上線下相互引流拓客。
  • 新零售的「順風車」:什麼是好的商業模式?網際網路購物有何核心?
    我相信第一個「新」稱之為新零售,現在都市裡面很多的零售行業,傳統零售行業,受到了電商或網際網路的巨大衝擊,我個人覺得是他們沒有把握未來的技術,沒有看未來,只看到了昨天,如何適應這個新的技術?如何和網際網路公司進行合作?如何和現代的物流進行合作?如何利用好大數據?
  • 《仁和燕窩阿膠多肽酵素》自營式社交電商新零售時代!
    仁和燕窩阿膠多肽酵素社交電商新零售是:以打造「線上 產品,線下物流」的生態鏈!整合上下遊產業鏈,重塑行業業態!創造消費即創業的新模型。核心是以消費者為中心,之後把消費者的購買、支付、庫存、服務等方面數據的全面打通,合成商業閉環。把零售的力度推到一個高度。同時讓企業產品發揮出巨大的影響力,產生無窮的復購!
  • 社區電商佰草極疏社交新零售移動電商的未來
    但即便如此,經過2019年的沉澱和洗牌,2020年依然是社交新零售的黃金一年。 隨著傳統電商企業線上流量成本的提升,私域流量已經成為新一輪電商角逐戰中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 可以說,誰掌握了私域流量,誰就能在社交新零售行業內稱王,立於不敗之地。
  • 身披華裳的社交電商:微商與新零售的矛盾體
    但是,如果從深層次剖析社交電商,你會發現,社交電商其實有著很深的新零售邏輯在裡面,無論是從供應模式上、體驗方式上、運營手段上,其實社交電商都有很強烈的新零售色彩,因此,所謂的社交電商其實更像是微商和新零售「中和」後,放到微信這個載體上的產物。
  • 由微贏共創主辦的第二屆全球社交新零售賦能大會暨5G流量變現峰會...
    、K大咖、富能商學院、微商精英匯、海食會、快商科技、海奢名品、創導國際、總裁指南、美卡素、社交新零售聯盟、企股會、吉思特獵頭、大禺、飛越旅行、金財盛會、脈庫科技、巖新社、滔視影業、智仁邦、韻洪嘉澤、洋寶文化、今天教育協辦;由深圳市微商協會、廣東省保健食品行業協會、廣東省燕窩產業協會指導;王九山百度霸屏、社交電商傳媒、見微傳媒等媒體支持;知行達公關會展會務支持;悟空傳媒直播支持的第二屆全球社交新零售賦能大會暨
  • 社交賦能新零售:先交談,再交心,最後成交
    曾與龍之泉合作,打造社交新零售平臺,以社交賦能新零售模式,快速獲得競爭優勢,提升零售的效率。在消費升級時代,企業轉型社交新零售,構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模式,既讓消費者得到實惠,又讓代理和商家賺到足夠利潤。
  • 希岸酒店入局社交新零售,商業模式創新玩出圈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社交平臺被廣泛使用,社交營銷也趨於成熟。未來的商業趨勢也必定是流量市場的爭奪。而社交營銷新零售方式,也會以飛快的速度被人們所認知。社交新零售成趨勢通過這種運營模式,企業往往能通過數據和用戶分析來為用戶提供更精細化的服務,增加客戶粘性,實現客戶消費轉化。
  • 澳門的城市競爭力從何而來? 外貿優惠政策多
    新聞分析:澳門的城市競爭力從何而來?  新華社澳門9月15日電 題:澳門的城市競爭力從何而來?  新華社記者 王小旎 劉暢  澳門,鑲嵌在中國南海上的一顆明珠。回歸後,在中央政府支持下,小城澳門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和諧穩定。近來,多份權威機構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澳門的城市競爭力不斷提升。
  • 社交電商大爆發,賺購購會成為下一個雲集嗎?
    可以說,社交電商正是如今活躍於線上的強社交關係的人群中,滿足萬億量級的消費需求,挖掘電商的下一座金礦。在這個新零售時代,流量主要來源於線上,而低成本引流的唯一渠道就是社交平臺。社交電商通過網絡裂變流量,已成為零售商們最關注的新的流量入口。預計繼雲集之後,2019年將會有更細分的社交電商模式出現:圈層社交、私域電商、會員制電商等等。
  • 新零售流量「搶奪戰」再升級 春曉資本領投西安每一天便利店
    而春曉資本創始合伙人何文則表示,從國內外發展經驗來看,便利店將是未來線下零售的重要流量入口,是確定性極高的商業模式。在消費升級拐點已到的區域中心,尋找便利店龍頭企業,是春曉資本在這一領域的核心投資邏輯。西安本土便利店獲2億投資公開信息顯示,西安每一天成立於2010年7月,註冊資金3000萬元。目前其創始人張培彥佔股80%,處於絕對控股地位。
  • 講透巨人阿里的戰略本質,掌握新零售的思維核心
    聯商專欄:2019年,「新零售」被談論了很多,也有很多的商業實踐。我們看到,零售業態可以創新多樣,甚至商業模式也可千變萬化,然而,零售業的本質始終不變,再「新」的零售也有其「原有」的規律可循。如果要掌握這樣的商業底層規律,第一個需要學習的對象,肯定繞不開阿里巴巴這一電商巨人、新零售鼻祖。
  • 借力+網際網路 正大集團試水社交新零售
    作為世界知名的商業零售巨頭,正大集團借力+網際網路的戰略布局落子,從蘭州開始試水社交新零售模式,積極推進數位化轉型。在7月10日正大集團與北京渡客獵頭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的籤約儀式上,雙方宣布基於渡客數據科技的新零售一體化營銷生態系統(MMMOS),推出社交新零售平臺「正大優鮮客」,首先為蘭州的近30家正大集團優鮮便利店賦能導流,再逐步擴大到其他省市的門店。
  • 左手下沉右手升級,火拼商城的社交新零售藍海
    站在潮頭的社交新零售當新零售越過電商、微商迎來了新的紅利期,通過進一步的零售賦能逐漸探索出了社交零售模式,帶動零售企業的又一發展浪潮。在新的行業趨勢下,以人為中心已經成為了時代主題。作為一種是群居生物,社交是人的固有屬性,就像吃飯是生活的剛需。因此,社交成為了網際網路永不枯竭的流量來源池——人就是流量,流量又是交易的前提。社交的自帶人流屬性,就為電商零售的交易提供了無限可能。然而,傳統零售行業中,零售屈就於流量,人流的多少直接決定了零售的興衰,「酒香不怕巷子深」更多是商業人士烏託邦式的美好願望。
  • 鶴棲,讓你了解什麼是社交新零售
    如果你還不知道現在流行的社交新零售是什麼,那麼你就是真真OUT啦!今天,小編就來通過HOOSI鶴棲,和大家好好聊聊什麼是社交新零售。HOOSI鶴棲是一家生產全線護膚和日化產品的公司,與港澳臺外資企業琦雅日化(上海)有限公司合作,通過線上社交平臺,和下線實體店經驗,為顧客提供全方面的購物新體驗。所以,社交新零售是什麼就很好理解了吧。它不似傳統微商,整天在朋友圈刷屏霸幕。也不似傳統購物網站,必須搜集大量資料才能了解想要的產品。
  • 零售大象蘇寧易購:核心資產在手,何懼短期擾動
    更重要的是,經過30年發展,這頭零售大象的背上積累了IT、流量、供應鏈、物流等強大的零售基礎設施,在外界看來,蘇寧或許是負重前行,但蘇寧卻是「家裡有糧,心裡不慌,。無論何時,這些豐厚「長期資產」這都是其無懼風雨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