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解開先天八卦圖的排列之謎|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解說

2020-12-12 傫傫若遺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是邵雍畫出來的。邵雍就是邵康節,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主要著作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

其實不管是伏羲八卦還是六十四卦的排序規律,孔子早就在《說卦傳》中解說過了,具體的原文是:「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後人都是根據這條規律來畫先天卦的。

這段文字透露了兩個最主要的排列規律:一、八卦相錯。二、易是逆數。

第一個規律是相錯。八卦相錯指的是兩個卦是相互錯開的,所謂錯就是陰陽互變,如乾卦是三個陽爻,與它對應的錯卦是坤卦,是三個陰爻,所以說天地定位。艮卦只有最上面是陽爻,它的錯卦就是兌,所以說山澤通氣。其他幾對卦都是一樣的。

伏羲先天八卦圖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圖

第二個規律是逆數。這個很好理解,比如1、2、3、4、5、6、7、8是順著數,叫順數。8、7、6、5、4、3、2、1是逆著數,叫逆數。這裡要藉助二進位進行解釋,用0代表陰爻,1代表陽爻。因為0是偶數是陰,1是奇數是陽。先說三畫卦,也就是伏羲先天八卦圖,用二進位表示就變成如下符號:

000坤卦

001艮卦

010 坎卦 (注意二進位是逢二進一)

011 巽卦

100 震卦 (逢二進一)

101 離卦

110 兌卦 (逢二進一)

111 乾卦

根據孔子的說法,「易者逆數」,所以從後往前排,乾卦排第一,兌卦排第二,整體的順序就是最終的八卦排序順序: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先天八卦排列順序

知道了先天八卦的排序規律,伏羲先天六十四卦的排序順序就很好推理出來了。先根據二進位的順數排列出先天六十四卦的順序,見下圖:

先天六十四卦順數

再根據「易者逆數」的規律,顛倒順序就變成如下圖,其實卦的位置都不變,就是順序相反。

先天六十四卦逆數

我們可以看出先天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圓圈按逆數畫出來都是一個太極圖現象,它不是一條直線到底的。八卦是到震卦就轉變方向,轉到巽卦,然後再沿曲線到坤卦。而六十四卦是在復卦,跳轉到姤卦,再轉到坤卦。所以震卦、復卦被認為是一陽初動,為變化的初始位置,這兩個卦在道家的修道中非常關鍵。這個時候就開始變了,邵康節也說「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最後講一個小插曲,根據前人研究結果,據說萊布尼茲是根據八卦圖中的數學「二進法」,發明了二進位記數,並由此製作出當時最先進的計算機,詳見《萊布尼茨二進位與伏羲八卦圖考》,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文由傫傫若遺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八卦與六十四卦:《易經》的骨架
    由先天八卦演變而來的伏羲六十四卦也主要用於佔卜世界的演變,這種演變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用於佔卜國運的《皇極經世》,用的就是先天八卦。如果要佔卜人事,推測一般事情的吉兇,則需依據後天八卦。先天八卦是矛盾對立與統一的結合體,先天八卦圖從乾到坤形成「天一地」的經線;從坎到離形成「水一火」的緯線,相對的兩個卦的陰陽爻恰好相反,如:天地定位:乾卦純陽,坤卦純陰,它們一南一北、一上一下,相互對峙。
  • 伏羲八卦圖的含義詳解
    『八卦相連法』,如下圖所示,明顯可見八卦連續排列時,循環形成黑白魚形,而且白魚之黑眼正是坎卦之上爻、黑魚之白眼正是離卦之上爻。 進而使八卦卦象按相應方位聚合成圓,則古太極圖立現矣!此法,只可得到如下的古太極圖原圖」。 「『八卦相連』成太極圖,則八卦次序必須符合各自對應的方位,如此就只能得到一種太極八卦圖,不僅太極圖是順時針的,而且八卦卦象只能頭朝裡。
  • 先天八卦圖,為什麼是如此排列,這樣解讀更好理解
    根據這段文字人們推導出伏羲先天八卦圖是下面這樣子:我們現在還使用了一個成語叫天南地北,就與這個先天八卦圖,有很相似的地方。先天八卦圖裡的乾位,代表的是南方;坤為代表的是北方。成語「天南地北"而不是「天北地南",是不是與先天八卦圖有點關係呢?
  • 易經尋根:六十四卦是先天八卦的發展和延伸
    周秋鵬六十四卦方圓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型,它抽象地描述了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而且與先天八卦一脈相承。歸納成一句話:六十四卦方圓圖就是先天八卦的發展和延伸。這個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代表了伏羲先天八卦圖是唯一的正宗。最初的先天八卦是時空一體的。每個卦象,既代表時間,也代表空間。後來古人開始意識到,時間和空間雖然存在著連接,但又有不同的層面。比如,時間有過去、未來之分,空間有附近、遠方之分。而天地萬物的運行,則是穿越了過去和未來,從附近到遠方。
  • 先天八卦方位的介紹及前四卦卦象的含義
    上期我們淺顯的講到了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本期我們來著重講一下先天八卦的方位排布以及各種卦象的意義及知識,為大家的學易之路夯實基礎。首先在人來說,乾卦代表男人,坤卦代表女人,以一隻手來說,手心是坤,手背是乾。可以看出這是一種不定的代號,這種代號可以代表很多東西。
  • 《易經》解析六十四卦方圓圖 上
    六十四卦的方圓圖朱熹說:「圓者動而為天。」對此易界是廣泛認同的。這是一個天體運行的規律圖,或者說是個古代的曆法圖,它精確地說明了年、月、日和四季的運行規律。此卦序就是《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則從《乾》始逆時針排列一周而成圓形。
  • 宸裕說易第四講——淺談先天八卦圖中的玄妙
    而從乾卦到坤卦,依次排序數,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組數字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先天八卦圖所對應的數字,梅花易數的預測術中,即運用的這個數字,它記錄了太極圖演變成八卦的順序。那麼八卦既成,怎麼變成今天的先天八卦圖呢?
  •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句簡單的話,隱藏著《易經》八卦圖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句話出自《封神演義》,指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靈活應變。 我讀《易經》,寫了一百多篇文章分享,有靈活變通的基礎,當我讀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發現這句簡單的話,隱藏著《易經》八卦圖。
  • 如何方便的記憶《易經》八卦、六十四卦
    伏羲八卦先天八卦的基本組成是由陽爻和陰爻組成的,陽爻代表主動力,陰爻代表受動力。因此,才有後來如何將三爻重疊演變成六十四卦的思想。深入理解先天八卦圖的前提是記住它,這裡給出一個方法供大家參考。上有天、下有地、左是火、右是水;火就是日、水就是月,所以先天八卦圖就包含了天地日月;我們應該常常想像日其實就是火的象,月是水的象,它們是重複象徵。
  • 【大荔傳奇】之:伏羲鐮山創八卦
    看到這種情景,使伏羲馬上想到,這個漩渦不就是天地混沌之初的景象嗎?清者升騰為天,濁者下行成地,天地相合形成乾坤,天為陽地為陰,陰陽相交不就有了萬物嗎?而世間東西都有陰陽之分,如太陽、月亮,白天、黑夜,男人、女人。而陰陽相交相合又會產生變化。這時伏羲想起,經常有人問他天上為什麼會打雷閃電,地上為什麼會颳風起霧,人為什麼會生老病死。他當時也說不清是什麼原因,看到這個漩渦後,他似乎懵懵懂懂明白了些什麼。
  • 易學入門:易經八卦圖中暗藏的秘密,乾貨珍藏
    、先天卦序: 乾1 兌2 離3 震4 巽5 坎6 艮7 坤8先天河圖數:一六水在北 二七火在南 三八木在東 四九金在西 五十土在中幹支會合刑沖:天幹五合: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 地支三合:寅午戌火、亥卯未木、申子辰水、巳酉醜金。
  • 速記八卦演變六十四卦,並能準確叫出每一卦的名字
    圖片來源於網絡先天八卦圖這是先天八卦圖,如果連文字都不想記。就記數字吧。這輩子都難忘的先天八卦卦序,如果記順序那就我在左邊畫了一條龍,右邊再畫一道彩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好了八卦認識完畢,我們繼續讓他生出一大堆卦象來。八卦生六十四卦
  • 每天五分鐘一起學周易,六十四卦排列,八宮排列的順序與記憶方法
    但對周易愛好者來說,很多都是雲裡霧裡,學習周易除最簡單的八經卦(單卦)來說,還要熟記每個重卦所領的其他五十六個卦。每個卦象所屬哪宮,它的排列順序及名稱,處於每宮中的位置,必須要熟練掌握的。易經和易傳的作者以無從查找,兩者相差數百年。而且古今學者認為,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多人之作。就六十四卦排序來講,也是經過多人和長時間摸索調整完成。它的主要排列方法有兩種,方形排列和圓形排列。
  • 傳說中發祥於甘肅的遠古帝王——伏羲的傳說
    一說伏羲即太昊。傳說他有聖德,像日月之明,故稱太昊。伏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傳說中的三皇之首,繼天而王,為百王之先,亦稱人皇。相傳伏羲本姓風,母親叫華胥,生活在華胥氏之國。有一天,華胥到了一個叫雷澤的地方玩耍,偶然見到一個巨人的腳印。出於好奇,她就踩到這個腳印上,結果就懷孕了。
  • 怎樣區別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爻有陰陽兩類,陽爻表示陽光,用數字九為代表,陰爻表示月光,用數字六為代表。每卦的爻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橫叫初爻,中一橫叫二爻,上一橫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種基本物象:乾為天代表父,坤為地代表母,震為雷代表長子,巽為風代表長女,艮為山代表少男,兌為澤代表少女,坎為水代表中男,離為火代表中女,總稱為經卦,由八個經卦中的兩個為一組的排列組合,則構成六十四卦。
  • 一分鐘學會周易八卦圖,懂乾坤曉陰陽
    四象若加圓心就構成五行之說,南方為火,北方為水,東方為木,西方為金,中間為土。六合加圓心稱為七星。 四象通過「一分為二」的切分,又構成八卦圖,先天八卦方位表示為: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 八卦加軸心稱之為九宮。
  • 周公為文王64卦註解前,爻辭並無文字,他又是如何精準推演的?
    而在華夏燦爛文化,淵遠流長的發展過程中,《易經》又為古今中外的聖賢名人,稱為經典中的經典,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的智慧。眾所周知,中國的群經之首《易經》起源於先皇聖人伏羲的先天八卦,及神農帝和黃帝對傳統易學的傳承和延伸。到了商末周初,周文王姬昌,被紂王拘禁在河南安陽羑裡城7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