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中國|「711教授」薛其坤

2020-12-18 新華社新媒體

「三次考研,讀博七年」,從一名普通的農家子弟成長為中科院院士,薛其坤的經歷引人深思。這位在常人眼中的「天才」卻表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努力可以無窮!」

在清華大學,薛其坤有個眾人皆知的綽號「711教授」。這源於20多年前他在日本留學的一段經歷。在那裡,研究人員遵循著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工作時間從早7點到晚11點。勤奮、努力、專注,從此成為他的科研座右銘,並延續至今。

2012年,薛其坤和他的科研團隊在世界範圍內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稱為在中國實驗室完成的「諾貝爾獎級」的科研成果。

薛其坤說,中國科研正處在一個黃金時代,這個時代恰恰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天馬行空,去科學創新,去實現中國夢,科學夢。

總指導:徐延豪 姜巖

總策劃:姜巖 郭哲 陳劍

策劃:王挺 張宋紅 孟令耘

總編導:張宋紅

編導:閆月巧 別培輝 彭江 張如儀

記者:彭江 閆月巧 別培輝 堅贊

統籌:毛薇薇 侯曉敏

監製:張宋紅

總監製:俞錚 何曉彤

出品人:姜巖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

聯合出品

-----------------------------------

新媒體編輯:孫鑫晶 監製:馬寶軍

相關焦點

  • 創新中國|「711教授」是如何煉成的
    在清華大學,薛其坤有個眾人皆知的綽號:「711教授」。這源於20多年前他留學日本的一段經歷。1992年,作為中日聯合培養的博士生,還在讀研究生的薛其坤被選派到日本,完成博士論文最後一階段的科研工作。有人算過,薛其坤一年工作時間將近330天,每天工作超過15個小時,年平均工作時長超過5000個小時……薛其坤:「有一種誤解,科學家就像打籃球坐冷板凳一樣,每天過著枯燥無味的探索生活,其實不是這樣的。徵服一個個科學上的問題、難關,是我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大的樂趣。」
  • 薛其坤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陳十一任期屆滿離任
    2014年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2016年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2017年被評為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2019年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2020年獲菲列茲·倫敦獎......薛其坤,1962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考研「三戰」成功,198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他從2005年起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工作,同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起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 薛其坤: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中國對人類科學重要貢獻
    據中新網1月8日消息,中國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8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教授領導的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實驗團隊完成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獲得本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項中唯一的一等獎。
  •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榮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
    2020年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復旦-中植科學獎」捐贈方代表、中植企業集團首席合規官劉輔華為薛其坤頒獎。
  • 薛其坤正式履新南科大校長,上任後第一頓午餐與學子共進
    澎湃新聞記者11月22日注意到,南方科技大學官網「現任領導」欄目更新信息顯示,薛其坤已於2020年11月正式接替陳十一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成為該校歷史上第三任校長。學校官網提供簡歷顯示,薛其坤,男,漢族,1962年12月生,山東蒙陰人,1984年9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理學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 南方科技大學新校長薛其坤:別人一天做不出的針尖,我用20分鐘
    它的國際首次實驗發現,誕生在中國,完成者,是薛其坤院士帶領的團隊。論文當年在美國《科學》期刊發表後,被國際凝聚態物理學界公認為近年來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物理學大師楊振寧評價:這是從中國實驗室裡,第一次發表出了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 如此重磅級研究成果的領導者,在13日的獲獎感言中,卻特別提及了當年做針尖的事。
  • 南方科技大學新校長薛其坤:別人一天做不出的針尖,我用20分鐘--上觀
    它的國際首次實驗發現,誕生在中國,完成者,是薛其坤院士帶領的團隊。論文當年在美國《科學》期刊發表後,被國際凝聚態物理學界公認為近年來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物理學大師楊振寧評價:這是從中國實驗室裡,第一次發表出了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如此重磅級研究成果的領導者,在13日的獲獎感言中,卻特別提及了當年做針尖的事。
  •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任職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11 月 19 日,根據南方科技大學官方網站更新的校領導介紹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已經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南方科技大學原校長、現年 64 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任期屆滿離任。值得一提的是,南方科技大學的歷任校長都是院士,此前的創校校長朱清時也是院士。
  •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到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調研
    2020年12月2日上午,南科大校長薛其坤到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調研。副校長兼教務長張東曉等校領導及相關單位負責人隨同調研。薛其坤講話  調研座談會在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大樓A棟108會議室召開。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薛其坤送給世界的禮物,將帶來新的信息新革命
    就是根據量子物理原理提供的一種全新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邏輯操作,並對光子、原子等微觀粒子進行精確操縱,以確保通信安全和提升計算速度等方面可以突破經典信息技術的瓶頸,這項技術目前僅中國掌握。而今天我們想要講的,是清華大學薛其坤,用 5 年時間不懈探索發現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是他獻給世界的諾獎級禮物。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銘石落成儀式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
    南科大黨委書記郭雨蓉,校長薛其坤,創新中心主任李銘,校黨委副書記李鳳亮,副校長兼總務長、創新中心副主任魯春以及學校各院系教授和職能部門負責人、創新中心合作企業代表等出席銘石落成儀式。儀式由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韓蔚主持。
  • 顧秉林、薛其坤率團訪問日本 首站到訪中央大學 邱勇校長獲中央...
    7月23~26日,受邱勇校長特別委託,前校長顧秉林院士、副校長薛其坤院士率團訪問日本,繼續推進清華大學與日本高校及社會各界的合作交流,進一步為中日兩國的友好交流作出積極貢獻。7月23日,顧秉林、薛其坤一行來到此行訪問的首站——日本中央大學,籤署兩校合作備忘錄,參加邱勇校長中央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授予儀式和兩校大學生聯合植樹活動,出席清華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理事會會議。
  • 薛其坤做客清華論壇講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驗觀測
    薛其坤做客清華論壇講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驗觀測  清華新聞網4月28日電(記者 劉蔚如 顧淑霞)4月27日下午,清華大學物理系薛其坤院士做客清華論壇,講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觀測和體會。副校長康克軍出席論壇。
  • 薛其坤揭秘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電子運動的交通規則
    請聽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怎麼說。後來,張首晟通過與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和清華大學的合作,把拓撲絕緣體研究帶到了中國。2009年,張首晟團隊提出了將Bi2Se3、Bi2Te3、Sb2Te3摻入3d磁性元素,實現磁性拓撲絕緣體的方案,並做了具體的解析計算。隨後,張首晟又與方忠、戴希開展合作,認證了該系統乃是磁性拓撲絕緣體,是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理想材料。
  • 瞭望|科技創新從0到1怎麼突破?權威院士的解答來了——專訪中國...
    、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階段,正從整體追趕向部分引領過渡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曉玲 白瑜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給了三位中外科學家,分別是英國的麥可·貝裡、美國的查爾斯·凱恩和中國的薛其坤。
  • 重塑科學家精神:挺起創新型國家的脊梁
    如今,中國正在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國經濟正在爬坡轉型,對創新動力的渴求前所未有。而創新動力核心的科技進步,主要依靠科學家群體的努力,依靠科學家精神的弘揚。我們需要更多的韓春雨式的科學家,時代呼喚科學家精神!隨著創新型國家建設走向深入,科學家群體的創新能力、科學家精神的弘揚越來越引起國家高度重視。
  • 清華大學-亞琛工業大學高端裝備創新設計製造國際聯合實驗室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副校長薛其坤,教育部科技司代表、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高校科技產業處處長賈一偉,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校務會中國事務代表任哈特·普諾威(Reinhart POPRAWE),西門子(中國)公司研究與技術中心主任彼得·梅騰斯(Peter MERTENS)等領導、專家和合作方代表出席會議。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諾獎級發現出在中國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這一次,薛其坤團隊的最新發現,在科學家眼中,更是一個極為美妙的現象。 在擺滿儀器設備的實驗室,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王亞愚試圖通過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外界解釋他們的研究。他手持的筆記本電腦屏幕上播放著動畫:一個透明的長方體物件內,許多玫紅色小顆粒正在橫衝直撞。
  • 711礦:中國核工業第一功勳鈾礦
    711礦紀念廣場作為郴州人,在回味中國「兩彈一星」崢嶸歲月時,興奮之餘還多了一份親切感、成就感、獲得感。這是因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所需要的合格鈾材料,就來至郴州市711礦。該礦還為中國第一顆氫彈提供了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