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生物學家發現神秘恐龍化石,與西海龍王有關!

2020-12-12 每日農業資訊

我國新疆地區在遠古的侏羅紀時期曾經是一個氣候溫暖溼潤、河流密布,草水茂盛、生機盎然的區域,不同種類的恐龍在此生活繁衍。根據現階段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此地曾有過五彩冠龍、劍龍和暴龍等生活的痕跡,並在準葛爾盆地發現體長排名第二的馬甲門溪龍化石;後期又挖掘出世界最長的劍龍肩脊化石。目前在新疆地區,古生物學家就已發現多達20具恐龍化石。

而西海龍王「趙氏敖閏龍」之子便在此處被發現。

自2000年開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邊和搭檔詹姆斯·克拉克,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生物學家,帶領一個國際古生物考察小組,對新疆準葛爾盆地侏羅紀中晚期的底層進行古生物學考察。直到2006年8月,徐星和克拉克才在離新疆「恐龍溝」大約四十公裡發現一塊恐龍腿骨化石,這使全組成員為之振奮。之後對此地進行充分的挖掘,整個小組人員花費了一天的時間才將所有化石全部挖掘出來,又在實驗室花費了半年的時間才修復完畢,遺憾的是此具骨架有所缺失。

此骨架的軀幹直徑僅有30至40釐米,厚約20釐米,附著的腿骨化石僅有5釐米長,軀幹上面的顱骨更是僅僅只有一枚硬幣大小。不過頭骨雖小而細長,但口中牙齒已經全部長全,整體身長不到1米,體重僅有1.3千克;通過其骨骼分析,敖閏龍死時還不足一歲。經過新疆著名恐龍專家鑑定,根據其體型分析,敖閏龍主要以捕食蜥蜴、魚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為生。根據它骨架結構分析,敖閏龍的四肢相對修長,體態輕盈,可以快速奔跑,預計可達到奔跑最快的似雞龍與傷齒龍的的速度,每小時可達56公裡到80公裡之間。

經過生物學家的詳細分析,趙氏敖閏龍存在的時間為1.6億年前的侏羅紀末期,為雙腿直立行走的肉食性恐龍。與徐星發現和命名的40多恐龍新屬種均不同,是迄今已發現的第四種虛骨龍的新種;該時期的恐龍體型龐大,在地球的食物鏈中位於頂層的統治地位。

之所以被命名為「趙氏敖閏龍」,主要是徐星對其已經離世的研究生導師趙喜進先生的紀念,趙先生對新疆恐龍化石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又結合我國四大名著的《西遊記》中西海龍王敖閏的名字。

目前,徐星和詹姆斯·克拉克正在組織團隊,試圖解密「敖閏」的晚侏羅紀的生活,並將相關的研究報告在《系統古生物學》上進行了發表。

相關焦點

  • 新疆發現的龍嬰化石:趙氏敖閏龍,與「西海龍王」有何關係?
    大家都聽過《西遊記》中的龍王名稱吧,像原著中就有四個龍王,像北海龍王,東海龍王,南海龍王,西海龍王。那你們知道他們的名字分別叫什麼嗎?北海龍王就叫敖順,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西海龍王敖閏。更巧的是,《封神演義》中也出現了龍王,並且名字也是一樣。不過筆者被網友的評論笑到了,有網友說,為什麼龍王都姓王?實屬讓筆者笑瘋,在新疆出土的一個恐龍化石,則被專家命名為「敖閏」,竟然與西海龍王的名稱一樣,這其中是有什麼原因嗎?
  • 新疆準噶爾盆地驚現西遊記中的西海龍王真身
    雖然在《西遊記》中龍的地位算不上高,不過那些能夠翻雲覆雨、翻江倒海的四海龍王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大家所不知道的是,現今世界上有一種恐龍的骨骼化石被命名為「趙氏敖閏龍」,這個名字就源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西海龍王敖閏。
  • 重慶公園發現神秘巨型痕跡,和恐龍同一年代,它是什麼?
    地球上有很多生物是人類之前從未發現,前段時間在我國重慶某出公園內,意外發現神秘生物留下的足跡。重慶發現新事物這些足跡像是變異的大型雞類,難道在地球上還存在巨型變異的雞嗎?這種足跡的出現讓很多人比較恐慌,伴隨著各種疑問,科學家和生物學家來到重慶公園考察,卻意外發現大秘密。
  • 史上最貴恐龍化石:神秘買家豪擲2.15億買美國12米巨型霸王龍遺骸
    據英國《每日星報》10月8日報導,近日美國一具名為斯坦(Stan)的巨型霸王龍遺骸,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以2450萬英鎊(約合2.15億元人民幣)成交,成為史上最昂貴的恐龍化石。1987年,考古生物學家斯坦·薩克裡森(Stan Sacrison)在南達科他州發現這具霸王龍骨架,因此以斯坦為其命名。希爾城的布萊克山地質研究所專家隨後對斯坦進行長達20年的研究,斯坦有6700萬年歷史,至今保留下來的骨頭有188塊之多,是第五具迄今保留最完整的霸王龍化石。
  • 重慶發現世界級恐龍化石群 已確定五大類恐龍化石
    該化石群化石資源規模大、地質時代橫跨侏羅紀早中晚期、化石種類多、科研和開發利用價值大,目前已確定基幹蜥腳形類、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劍龍類五大類恐龍化石,已形成長150米、厚2米、高8米的「恐龍化石牆」。    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市國土房管局、雲陽縣政府有關領導出席了新聞發布會,世界恐龍權威專家徐星受邀作了專題發布,市政府新聞辦發布處負責人主持會議。
  • 遼寧發現帶肌肉組織恐龍化石 只有豬一樣大(圖)
    遼寧發現帶肌肉組織恐龍化石 只有豬一樣大(圖) 2008年01月20日 11:15 來源:新京報   近日,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稱,一個科研小組在中國遼寧省發現了一個帶有肌肉組織跡象的恐龍化石。它為恐龍皮膚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證據。  皮很厚,小如豬  此次發現的恐龍生活在大約1.3億年前。它只有豬一樣大。
  • 在最美的季節,來神秘的諸城恐龍王國穿越探秘
    這裡曾是神秘的恐龍棲息爭霸地,這裡曾孕育了繁盛的遠古恐龍王國,這裡還是聞名世界的「恐龍化石寶庫」。中國龍城諸城,境內恐龍化石資源豐富,全市已發現恐龍化石點達30處,化石埋藏總面積1600多平方公裡。是世界罕見的同時擁有恐龍骨骼、恐龍蛋和恐龍足跡化石的地區,先後發現了世界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群、恐龍足跡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舉世罕見的地質奇觀。
  • 是什麼造成了它們的死亡,美國西部發現大量的恐龍化石!
    是什麼造成了它們的死亡,美國西部發現大量的恐龍化石!恐龍的死亡是人類一直非常疑惑的一個問題了,其中有多少的外力因素,還是恐龍無法適應環境所造成的呢?這其中的謎團大概還要我們花費多長的時間才能解開,起碼現在看來是不能了吧。
  • 西海龍王
    西海龍王是四海龍王之一,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四靈之一。作為漢族民間的重要信仰,各地建有龍王廟來供拜龍王。
  • 恐龍化石頭骨發現「子彈孔」,它是什麼?外來生物導致恐龍滅絕?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科學家猜測,並沒有直接證據,不過這一說法讓很多人信服,然而最近一段時間科學家根據發現恐龍化石,竟然在恐龍頭骨發現「彈孔」。恐龍化石發現彈孔前段時間美國一位農民挖掘土地的過程中,挖到了一個僵硬的殘骸,讓農民嚇了一跳,立馬告知當地警方,當地警方發現這是一塊巨型化石,隨後科學家來到這一地方進行檢驗,結果是一個巨型化石是恐龍的化石,把這一恐龍化石帶回了實驗室研究,研究的時候發現了這顆頭骨上有子彈孔,可是在恐龍的年代並沒有人類,彈孔又是從何而來呢?
  • 欺軟怕硬的西海龍王
    現實社會中欺軟怕硬的人多的是,在西遊世界中當然也不例外,西海龍王敖閏就是一個例子。,所以那小鼉龍就由他的舅爺西海龍王領養,涇河龍王共有九子,所謂龍生九子各不相同。
  • 廣東發現大量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 恐龍為何偏愛這裡?
    昨天,本報記者深入搜集我省的恐龍分布資料,並專訪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及佛山地質局總工程師,試圖解開7000萬年前廣東恐龍的謎團。焦點:恐龍為何偏愛廣東?除了佛山三水以及日前發現恐龍蛋化石的大瀝,其實河源、南雄等地都是恐龍化石發現的「大戶」,這些化石大多也屬於白堊紀晚期。
  • 研究證實了愛爾蘭地區首次發現的恐龍化石
    由於特殊的地質,此前研究人員從未在愛爾蘭找到過可信的恐龍化石。據說該島的巖層主要由恐龍時代之前或之後的材料所組成,因而幾乎掃清了在這裡發現恐龍遺骸的可能。然而由國家博物館館長兼古生物學家 Mike Simms 博士帶領的一支研究團隊,剛剛證實了當地發現的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恐龍骨骼化石。(圖自:University of Portsmouth)需要指出的是,愛爾蘭並不是一個狩獵者的天堂,因為這座島上不僅見不到蛇,此前也從未發現過任何恐龍化石。
  • 重慶雲陽發現世界級恐龍化石群 形成長150米化石牆
    為世界級恐龍化石群 數量超過重慶所有區縣歷年發現總和據了解,2015年初,雲陽縣普安鄉群眾報告發現疑似恐龍化石後,系列保護髮掘工作隨即開展。2016年10月,在獲國土資源部地環司批准後,雲陽縣普安鄉古生物化石發掘工作全面啟動。
  • 大山鋪最新發現的恐龍化石「出山」了
    民間有句俗語:「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12月21日,自貢又發現一處恐龍化石點,這也是本地發現的第161個恐龍化石點。23日傍晚,這塊恐龍化石被成功挖掘,安全運回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1日下午,從事地質古生物研究多年的市民李飛在大安區大山鋪鎮王阿山散步,經過一處因施工被鑿開的巖壁時,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似乎是恐龍化石。隨後,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在現場確認這是一塊蜥腳類恐龍化石,長約1.1米,距今約1億6千萬年。
  • 美國北卡一家博物館獲贈「決鬥恐龍」化石
    2006年,商業化石獵人在一隻食草恐龍三角龍的骨骼旁邊發現了這具近乎完整的霸王龍化石。現在,北卡羅萊納州的一家博物館獲贈這對史前化石,科學家們得以首次對其進行研究。每具化石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同類中最好的。這對被稱為「決鬥恐龍」的化石一起構成了一個古生物學謎團:這兩隻恐龍是碰巧被埋葬在一起,或許二者的屍體陷入同一條河流的沙洲?還是因為生死搏鬥而糾纏在一起?沒有人有機會去研究,進而找出答案。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美科學家在阿拉斯加河岸發現大批恐龍足跡化石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世界新聞網」9月26日報導 美國阿拉斯加大學探險小組今年夏季在阿拉斯加州育康河 (Yukon River) 的巖石沿岸,發現數以千計的恐龍足跡化石。專家指出,如此大規模的發現,目前在全世界已十分罕見。
  • 中國發現疑似最重恐龍,體長38米,重達130噸,化石出土於河南
    恐龍是地球生命進化過程中的奇蹟,它們曾經統治了地球一億多年,卻在6500萬年前突然集體從地球消失了,只留下了化石作為證據。自從人們發現恐龍的存在後,這一古老而神秘的物種就廣泛出現在文學作品當中,成為一種經典的文化現象。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來自緬甸的一個壯觀的新琥珀化石擁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史前恐龍的頭骨:一種生活在9900萬年前的類鳥生物,並不比今天活著的最小的鳥大。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這具化石,從後腦勺到鼻尖只有1.5釐米長,大約是指甲的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