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過很多威力巨大的武器,世人一般通過影像資料才能了解其真正威力,而要親眼目睹則幾乎不可能。不料,近日,一枚異常罕見的、堪稱二戰時期最大的未爆炸彈,在具有非常傳奇的70多年經歷後被引爆,讓人驚喜一窺。
2020年10月13日,一枚英國「高個子」炸彈在波蘭一段運河被引爆,場面非常壯觀。據悉,這枚「高個子」炸彈原本是英國皇家空軍用來擊沉一艘德國巡洋艦的。在休眠75年後,2019年9月,在為改善通往波蘭什切青港的通道而進行的工作中,這枚「高個子」炸彈才被發現挖掘出來。
這枚「高個子」長6.4米,重達5443公斤,其中炸藥就有2459公斤。13日引爆前,「高個子」被埋在水位線以下11.89米深的泥漿中,只剩下彈頭可見。在水下爆炸時向空中噴射出巨大的水柱,重達的炸藥產生的衝擊波迅速吞沒了河道。
引爆現場非常壯觀,足以顯示出這種武器的「轟炸」效應:即使不直接擊中目標也能摧毀在一定範圍內的目標。波蘭海軍少尉格列戈爾茲·萊萬多夫斯基承認:「爆燃過程變成了爆炸。」而原本,波蘭軍方認為「這個物體是中性的,不會構成任何威脅。」
所幸,引爆前,以波蘭西北部斯威努西鎮為中心,方圓2.5公裡範圍內的750多名居民不撤離,負責引爆的潛水員們也需炸彈保持了安全距離,當日引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或嚴重破壞。
「高個子」是這種重量級武器是由英國工程師巴恩斯·沃利斯設計的,沃利斯也是二戰期間英國皇家空軍在襲擊德國魯爾河谷大壩時使用的「彈跳炸彈」的設計者。「高個子」是一種流線型的深穿透武器,以確保在撞擊點達到接近超音速的速度。
在二戰期間,「高個子」是僅為「蘭開斯特」四引擎重型轟炸機配置的武器。最初是針對德國重型巡洋艦「呂佐夫」號的,該艦當時停泊在連接什切青灣和波羅的海的皮斯特運河上。雖然裝有三個雷管,但不知什麼原因,炸彈並沒有爆炸。
英國空軍對「高個子」炸彈的首次使用是在1944年6月8日-9日晚,第617中隊的「蘭開斯特」轟炸機將其瞄準法國諾曼第的索米爾鐵路隧道,這是一條運送德國援軍前往幾天前盟軍進行諾曼第登陸的關鍵通道。
1945年4月13日,一支由24架「蘭開斯特」轟炸機隊組成的機隊瞄準了德軍的「呂佐夫」號和「普林茲·歐根」號,但突襲行動被厚厚的雲層所阻礙。兩天後,轟炸機又返回了,轟炸仍沒有成功。最終,在4月16日,轟炸機向「呂佐夫號」投擲了數枚「高個子」後才將其擊沉。
此外,「高個子」也用於對付德國堅固的U型潛艇,還不止一次被用於襲擊希特勒在德國巴伐利亞州貝希特斯加登的山區別墅,擊沉過德國戰列艦「提爾皮茨」號。有數據顯示,在二戰結束時,總共有854枚「高個子」炸彈被丟棄。
儘管「高個子」炸彈非常罕見,但作為二戰被轟炸最多的國家之一,波蘭仍然保留著未爆彈卻並不稀奇。波蘭當局聲稱,引爆的這枚2019年發現的「高個子」炸彈,是波蘭有史以來最大的未爆炸二戰炸彈,該說法不無可能。英國皇家空軍使用了西歐戰區最大的自由落體炸彈,唯一超過「高個子」重量的炸彈是「大滿貫」。但是在波蘭地區,並沒有遭到過「大滿貫」轟炸的記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