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今天為什麼要迎灶王爺?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還記得不久前的臘月二十三

我們剛把灶王爺送走嗎?

今天是正月初四

我們要迎灶王爺回民間啦!

「灶神」

又叫灶王、灶君、灶王爺

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

司飲食之神

平日裡

在煙燻火燎中

爐灶風箱前

灶王爺總是靜靜地看著我們

春夏秋冬裡的一日三餐

和瑣碎細小的柴米油鹽

他都默默記在心底

而每當到了過年的時候

那個在我們看起來

總有點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

讓人感覺敬畏的灶王爺

也像是受到了

人間過年歡樂氛圍的感染

以「被迎接」的方式參與了進來

民間一直以來

有這樣一句俗諺:

「送神早,接神遲」

所以要在大清早的時候「送神」

但是「接神」卻要遲一些

在下午四時左右

除了準備好牲禮果蔬以外

每家每戶還要

放鞭炮、焚香、燒金紙

用來恭迎灶王爺

在北方

正月初四這天

有灶王爺要點查戶口的說法

因此很多地方也有初四忌出門的習俗

這一天

老北京還有吃「折籮」的傳統

所謂「折籮」

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

合在一起的大雜燴

以前

物質條件並不是太充裕

甚至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

雞鴨魚肉更是成了一種奢侈

↑1984年,江蘇興化縣昌榮鄉農戶準備年貨。

於是

過年這段時間

就成了大飽口福的好機會

人們總是會儘可能地置辦

最好的食物給年邁的老人

和饞嘴的孩子吃

但是食物準備太多

常常會有剩餘

如果扔掉它們實在是太可惜

所以到了初四這一天

要把之前幾天吃剩下的食物

用「折籮」的方式處理掉

↑1953年,天津市漢沽區蘆臺王德鑄(左一)一家吃團圓飯。

在福建莆田

有一個獨特的地方風俗

那就是在大年初四時

要重新圍爐過大年

又叫「做大歲」

在這個看似「奇怪」的傳統習俗背後

其實隱藏著一段屈辱的故事

根據《莆田縣誌》的記載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

外敵突然來襲,城池被攻陷

屍橫遍地、哀鴻遍野

老百姓們只能紛紛逃到山中避難

↑兩位小朋友展示一對白額春聯。在「做大歲」的同時,莆田城鄉家家戶戶普遍張貼白額春聯,以示祭奠之情,節慶表餘哀。

兩個月後

敵人被擊潰

他們才得以在二月初二返回家裡

但是因為年節已過

人們只能在二月初四重新過年

為了永遠記住這段傷痛的歷史

人們約定

此後的每年都以除夕為「小年夜」

以正月初四為「大年夜」

再過一次年

當年遭受過的苦難

或許會被人遺忘

卻以另外一種形式

讓人永遠銘記

↑在莆田,每年正月初四(仙遊為初五),會跟除夕一樣重新來圍爐、過年(資料圖)。

其實

民間的一些說法

現在看起來有些過時

甚至令人費解

但不能否認的是

這些傳統民俗

不僅蘊含了中國人

祈福避禍的美好心願

也蘊含著無盡的歷史含義

成為隱藏在每個人血液中

代代相傳的寶貴基因

在今天這樣的日子裡

或許可以停下出去聚餐的腳步

和久日不見的家人一起

圍坐在飯桌前

開開心心地

吃上一頓豐盛的團圓飯

湖北省建始縣花坪鄉張家槽村的一戶家庭圍坐一起吃團圓飯。新華社發(周阿寒 攝)

有家的地方

就有歸途

策劃:劉洪

監製:陳璟春

作者:劉怡然

設計:王晨曦

編輯:蔡夢曉

校對:谷朋

責任編輯: 郝多

相關焦點

  • 正月初四,迎灶神!
    我們又要迎灶王爺回民間了 正月初四,按照傳統習俗,這是諸神降臨人間的日子,要供上三牲、水果、酒茶,拜諸神。若是經商之人的話,應該閉門歇業,民間認為若不這樣做的話,會導致虧待諸神,引起諸神不滿。 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中國民俗中說的「扔窮」。
  • 今天初四,「灶王爺」來查你家戶口啦!
    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 大年初四兩個禁忌被遺忘,初五女人不準出門,要放鞭炮迎一位神
    今天是大年初四,距離假期結束的時間真的是越來越近了。傳說今天是女媧造羊的一天,是一個頗為吉利的日子,也是民間歡迎灶王爺回來凡間的一天。說起歡迎灶王爺,也是很有講究的。對於供品,牛羊豬是少不了的,還有一些水果點心,和豐盛的酒菜。
  • 【舌尖上的新年】大年初四——富貴紅燒肉
    今天是大年初四,在老黃曆中佔羊,所謂「三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遵循習俗,農曆12月23日是送神日,而大年初四,則是一個請神的好日子。請什麼神呢?灶王爺!
  • 正月初四迎灶神,今日恭迎灶神回民間,你家初四有哪些習俗?
    加急乎乎要吃「折羅」——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扔窮,室內撣掃,屋內掃地,垃圾堆院中準備「扔窮」。你多家鄉初四有哪些風俗呢?迎灶神灶神又稱灶王爺,灶君,灶君司命。中國民間傳說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天匯報,正月初四返回人間。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不宜利嘉。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金紙、放鞭炮以示恭迎。
  • 大年初四丨接灶神迎五路,鼠來寶好運連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大年初四 ◆ 簡介2020 Happy New Year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中國民俗中說的「扔窮」。大年初四 ◆ 歷史2020 Happy New Year正月初四是女媧創世神話的「羊日」。
  • 灶王爺又是什麼爺?
    今天是北方的小年,說是送灶王爺夫婦上天的日子。在小時候的記憶裡,從這天起,貌似灶王爺兩口子放假了,而且各種鬼也全部放假,可以自由活動,所以,從小年這天起,小孩子們晚上外出就多了一層擔心。這一天,人們把貼在灶火坑旁邊,被一年的煙火燻得黑乎乎的灶王爺兩口子(有時候只有灶王爺一人)摘下來,給它嘴上抹點糖,然後扔進灶坑裡燒了。灶王爺就乘著一縷青煙到天庭報到去了。為什麼給它嘴巴抹糖呢?是為了「上天言好事」,就是希望他甜言蜜語,至於人間的苦難,是不能說的,壞事也是不能講的。
  • 初四迎灶神,五路財臨門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正月初四的習俗1、迎灶神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年初四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
  • 新春祭灶:灶王爺乃五帝之子,史上最著名火神
    大年初四迎灶神,祝大家身體健康,衣食無憂,行善積德,日子越過越紅火。今天我們聊一聊新春祭灶的民間習俗,灶神是什麼來歷?如何祭灶迎接一年的好運?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今天基層幹部灶王爺天庭述職完畢回家啦!
  • 一年要過兩次年,除夕為小年,正月初四為大年,這是哪裡的習俗?
    隨著時光的流逝,今天已經到了鼠年的大年初四了,家家戶戶大多都過上了團圓的日子。當然,今年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年,也是一個比較不幸運的人,在病情的襲擊下,人們年味少了很多。但是不管怎麼樣,生活還是要繼續,而我們也相信,很快國家便會帶領我們重新回到正常的日子。如今的我們,除了在一線勞作的優秀中華兒女之外,大多都在家中,不敢出門,因此看看一些過年的常識,也是一個不錯的原則,而今天討論的重點,便是大年初四。
  • 正月初四「迎灶神」,迎財神有什麼禁忌?
    老話說:「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則放在下午也未遲等到夕陽西落時分人們會把鮮花、水果和貢品放在灶王爺面前喜迎灶王重返人間願其來年保佑家人四季平安舊時商家到了這一天還會在年初四晚上迎請五路財神因為初五開市,萬事以圖吉利人們會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敬迎東、西、南、北、
  • 祭灶節:灶王爺的年度述職報告
    文 | 徐頌讚,圖 | 視覺中國談灶王爺,要從魯迅先生談起「坐聽著遠遠近近的爆竹聲,知道灶君先生們都在陸續上天,向玉皇大帝講他的東家的壞話去了,但是他大概終於沒有講,否則,中國人一定比現在要更倒黴。」
  • 灶王爺的「臉譜」
    後來聽人說,老頭兒是灶王爺,戲出是「打灶王」。 戲曲臉譜,與戲有關,也與繪畫有關,實則臉譜就是繪畫中的肖像畫。戲臺上的灶王爺的臉譜從繪畫角度看,大有學問,大有說道。 說灶王爺的臉譜,應先從灶王爺說起。灶王爺者,約而言之,為「子不語」;追而問之,則與民俗、文化有關。周作人曾有文章,綜述歷代傳說、筆記甚詳。
  • 大年初四,迎灶神、「扔窮」啦!這些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
    大年初四是新年的第四天,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大年初四有哪些習俗與禁忌呢?大年初四的習俗有哪些你知道嗎?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
  • 正月初四民間都有什麼習俗?為何要恭迎灶神回民間?
    正月初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習俗。事實上在很多不太發達的農村地區,人們依然會遵循一些古老的習俗,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年味濃厚一些。這樣不僅可以增加過年的趣味性,而且也是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住院。在北方農村地區正月初四,家家戶戶都會有迎神接神的習俗。
  • 灶王爺的來歷,你知道多少?為什麼我們過年要有「送灶」的習俗?
    灶王爺又稱「灶君」,「灶王」,「灶公」,「東廚司命」。是百姓之中,受歡迎成都僅次於「財神」的一位民間之神。中國民間傳說,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天回報,正月初四退回人間,是神話傳說中,地位最低的一位地仙。
  • 搶紅包摸元寶 臺灣初四迎財神
    搶紅包摸元寶 臺灣初四迎財神   臺灣大年初四迎財神,中南部的有不少廟宇都舉行了應景的儀式,發紅包、發錢母,讓信眾沾喜氣添財運。  廈門衛視駐臺記者 蘇暢:過春節,兩岸民眾都有迎接財神的習俗,在大陸,我們是選擇大年初二這一天來迎接財神爺,而在臺灣的習俗中,則是在今天大年初四,來迎財神。
  • 迎新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
    比如臘月初八就講臘八的禁忌和傳說,臘月二十三就是灶王爺的傳說。哪怕是到了七月七,奶奶才想起來牛郎織女的故事。奶奶平日裡,杷鍋燎灶的,不會有過多時間的。到了臘月二十三,奶奶早早的就準備好糖瓜,給灶王爺從廚房神位上揭下來。一年的時間,灶王爺像是家裡的一口人,給我們守著灶臺,享受煙燻火燎,享受我們的煙火。
  • 關於「基層幹部」灶王爺的那些事……
    沒錯,這就是在說基層幹部灶王爺!那麼灶王爺到底是誰?為什麼說他是基層幹部?灶王 | 是誰?灶王爺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也因此十分受民間百姓的敬重。在古代百姓的思想裡,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來監督自己言行的基層幹部。
  • 「灶王爺」是什麼來歷?為什麼還要祭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家每戶至少都要有一個灶臺,由於改革開放交通的便利人們也都喜歡到外地去打工,這就導致有一種現象是某些人不喜歡做飯或者不會做飯,而不在住房內設立灶臺的位置,這也就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只知道過年的時候給親戚朋友拜年,而不拜「灶王爺」,那為什麼要祭祀灶王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