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克什米爾問題就是一個死局,除非印巴雙發有一方做出讓步,否者這個問題根本無解。其實按照蒙巴頓方案克什米爾地區大部分應該歸屬巴基斯坦。
因為在克瑟米爾地區77%的人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按照方案這些人口是應該加入巴基斯坦的。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克什米爾人,也是願意加入克什米爾的,但是由於克什米爾地區的上層偏向印度,才有後面這些破事。
印度雖然國力不咋地但是有非常強的大國沙文主義,不斷擴張軍備企圖稱霸印度洋。不過在印度洋南亞這個區域,印度就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印度不斷的蠶食周邊小國的領土,控制這些小國。還直接出兵佔領了錫金這個國家。周邊這些小國是敢怒不敢言,畢竟在這個區域三哥就是老大,雖然三哥在國際上也就是個三流國家,但是三哥在南亞這個區域還是一個超級大國。
1947年,在「印巴分治」時英國最後一任總督蒙巴頓伯爵,按照印度半島的宗教信仰對印度和巴基斯坦進行了「分而治之」的方案,歷史上被稱作「蒙巴頓方案」。按照規定,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而在克什米爾的領土歸屬問題上,蒙巴頓卻讓克什米爾的王公貴族來決定這就導致了歸屬問題的分歧。按理說,當時克什米爾的穆斯林佔了77%,應該歸屬巴基斯坦。而克什米爾的王公卻信仰印度教,所以,克什米爾的貴族傾向於印度。在當時國內形成兩個黨派,信仰印度教的國民會議黨希望加入印度,穆斯林會議黨希望希望加入巴基斯坦。由於克什米爾國內形成兩邊倒,對於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出現了分歧。
克什米爾土邦哈裡·辛格大君在加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的問題上猶豫不決。結果導致查謨和克什米爾河谷地區的穆斯林起義,他們要求加入巴基斯坦。起義導致了局勢的失控,哈裡·辛格大君遂向印度方面求援,申請加入印度。印度出兵鎮壓,穆斯林起義由於裝備落後,沒能控制當時的局勢,所以給了印度空軍介入克什米爾的機會。穆斯林處於弱勢,巴基斯坦也介入其中,雙方你爭我奪,各自佔據地盤形成了對峙局面。
1948年1月,聯合國安理會設立了印巴問題委員會,建議雙方停火,然後舉行公民投票。1949年1月1日,起停火開始生效。停火時,印度已經佔領了克什米爾3/5土地和3/4人口,大部分地區被印度控制。後來,印巴在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又發生了兩次敵對行動。直到現在,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區(自由克什米爾和克什米爾北部地區),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區(查謨·克什米爾邦)。從這種對峙局面來看,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是無法解決了。不過按照「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來說,克什米爾應該劃歸為巴基斯坦,畢竟克什米爾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由穆斯林組成,所以印度佔領克什米爾是一種不人道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