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造船業-中新網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香港的造船業

2014-07-23 15:54:0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香港擁有優良港口,貿易政策自由,早期商人主要從事轉口貿易,同時衍生許多相關行業,其中航運和造船業曾執東南亞牛耳。最早出現的大型船塢公司是一八六三年創辦的黃埔船塢,踏入二十世紀初,太古集團鑑於船隊日漸壯大,也在一九○二年在魚湧興建太古船塢,五年後落成。

  太古船塢雖比黃埔船塢遲出現,但設備先進,除了維修集團的輪船外,也為駐港英軍的船艦提供服務,還包攬內地特別是華南地區的造船工作,很快便與黃埔船塢共同壟斷香港的船舶修造業。抗日戰爭爆發,內地沿海地區相繼失陷,許多在上海等地維修的船隻轉來香港,為修船業帶來豐厚生意,但到一九四一年日本侵港後便告結束。

  戰後航空運輸業發達,而貨輪亦漸被龐大的貨櫃船代替,香港的船塢難以發揮作用。隨著香港人口激增,房屋需求急切,原有的船塢和船廠陸續關閉,興建住宅或作其他用途。佔地較大的太古船塢和黃埔船塢亦在七十年代拆卸,變成了住宅物業。該兩船塢於一九七二年合組香港聯合船塢,遷往青衣繼續運作。

  太古城所在地是昔日的太古船塢,一九七八年船塢關閉時,一塊刻有奠基和完成日期的紀念碑移往香港聯合船塢,至一九九一年搬回太古城,放在原來位置(恆天閣外面)。今天踏足此處已難想像當年船塢面貌,唯有這塊紀念碑可供追憶。(摘編自大公報 作者:陳天權)

相關焦點

  • 日本造船業的選擇題
    反觀韓國造船業,文在寅總統上臺後,政府、金融、稅收、企業等各個層面實施了一系列舉措振興韓國造船業,形成了韓國在超大型商船、LNG船和海工平臺上的特有競爭力。尤其是當下LNG船舶訂造熱時期,韓國船企憑藉其獨特優勢在LNG新造船訂單中獨佔鰲頭,囊括了80%以上的LNG船訂單,遠遠超過日本和中國。
  • 潮汕人香港情結-中新網
    潮汕人香港情結 2013年03月14日 16:08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談及從前潮汕人對香港的無限嚮往,是有深刻歷史背景的:其一,上世紀80年代,內地落後,改革起步不久,深圳尚處開放之初,而香港經濟已經十分發達,早是聞名世界的國際金融、商務和物流中心,香港經濟規模、發展程度遠遠超過廣東。其二,潮汕人喜歡經商,在香港居住、活動的潮汕人在所不少,香港有幾十萬潮汕人,李嘉誠就是潮汕人,潮汕距香港較近,因為人脈和地脈關係,潮汕人易從香港獲得商品和信息來源。
  • 土耳其造船業出口額達到10億美元
    根據TIM提供的數據,出口至法國和香港的遊艇、船舶銷售額為5670萬美元和4830萬美元。2019年,交付到香港的船舶數量比2018年上漲了約375%。新加坡是土耳其造船企業的另一個重要市場,2019年土耳其出口至新加的銷售額達到3880萬美元。2019年,土耳其公司向136個國家銷售遊艇和船舶,包括美國、墨西哥、塞席爾、印度以及阿曼。
  • 香港九龍清真寺(圖) -中新網
    香港九龍清真寺(圖) 2013年01月11日 15:12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來源:香港《大公報》   英國於1860年佔領九龍半島後,即在尖沙咀建立軍營和開闢羅便臣道(今彌敦道),以英軍司令威菲路中將的名字命名。當時的駐軍有不少從印度次大陸招募而來,他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於是發起興建清真寺進行禮拜。最初在軍營一個臨時地方舉行,其後獲得撥地於1896年建成清真寺。
  • 香港觀塘工業文化 -中新網
    香港觀塘工業文化 2013年04月26日 15:27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   曾經令香港人引以自豪的
  • 海事博物館-中新網
    海事博物館      2月25日,香港海事博物館新館正式開幕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梁振英當日主禮開幕儀式。中新社發 任海霞 攝   位處珠江口的香港,擁有天然良港,自古以來是漁民、商旅和勞工進出華南的中途站,及後更發展為亞洲航運樞紐。香港海域曾發生海戰和海難,留下不少與航海有關的事跡,海洋亦為香港帶來開放多元的文化,但長久以來,本地的公營博物館甚少舉辦這類展覽。
  • 香港傳統造船業式微 這對父子可能是最後的中式帆船工匠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4月,一艘嶄新的中式三帆大木船「大張保」號在香港維多利亞港啟航,桅杆升起青花瓷紋樣帆布,這是香港僅存的中式大木船之一。 香港開埠後成為亞洲重要的貿易轉口港,維多利亞港口的船隻往來絡繹不絕。上世紀初,中式三帆木船是主要水上交通工具,由工匠憑藉古老的造船技術手工打造。雖然如今中式三帆木船已被現代化船隻取代,但已成為香港的標誌。
  • 香港黃大仙流動採樣亭投入使用服務市民-中新網
    香港黃大仙流動採樣亭投入使用服務市民/3) "← →"翻頁 12月4日,香港本地新冠肺炎疫情反覆
  • 世界造船業2019年回顧與未來展望
    關鍵詞:船舶工業;三大指標;市場需求一、世界造船業發展回顧 ( 一 ) 造船業總體情況2019年以來,全球經濟發展形勢較為嚴峻,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令世界經濟發展面臨不小壓力。尤其是年內持續發生的全球性事件,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土敘戰爭、英國脫歐等,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世界貿易平穩和市場投資信心。
  • 香港的士司機參加新冠病毒強制檢測-中新網
    香港的士司機參加新冠病毒強制檢測4) "← →"翻頁 12月9日,多位的士司機在香港柴灣一個的士司機專屬檢測中心排隊檢測
  • 看了臺灣造船業,再看大陸每年造船完工量,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歐美地區引以為傲的造船業開始走向衰落,全球造船業的中心轉移到了東亞地區,形成了以日本、中國臺灣、韓國為中心的船舶生產基地。而在韓國造船業尚未崛起之前,我國臺灣的造船業規模僅次於日本。巔峰時期,臺灣高雄的臺船(全稱臺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一年產能差不多是大陸所有產能之和,實力之強大,可見一斑。
  • 香港筲箕灣明華大廈A座居民接受強制檢測-中新網
    香港筲箕灣明華大廈1/4) "← →"翻頁 香港特區政府刊憲要求筲箕灣阿公巖道
  • 香港官塘寶達邨發生疫情 當地居民參加檢測-中新網
    香港官塘寶達邨發生疫情/5) "← →"翻頁 12月16日,香港特區政府安排承辦商於官塘寶達商場旁空地
  • 造船業蕭條 日本三菱重工考慮出售長崎造船廠
    1980年,橫濱造船所退出造船業,只做修繕了,變成了橫濱製作所。1986年,廣島造船所把造船部門分離掉,變成了廣島製作所。2012年,神戶造船所退出了商業船隻的製造,專心做潛水艦和潛水艇。造船業的蕭條一目了然。三菱重工的Koyagi工廠成立於1972年,主要負責建造液化天然氣(LNG)船和液化石油氣(LPG)船。
  • 香港,香港-中新網
    香港,香港   被譽為東方明珠的香港然而,香港人即使酷暑盛夏臉上泛著油光,在人群中擠來擠去也不願移民海外;專家們操著各國語言拖家帶口,紛紛在香港安營紮寨,他鄉似故鄉……套用坊間的一句俗話:如果你愛他,就帶他來香港吧!  因為香港繁華。香港的購物和美食,繁華程度即使把「之一」兩個字去掉都不為過。
  • 日本造船業「高薪」搶人
    急缺勞動力的日本造船業正在「高薪」吸引外國勞動力。距離日本修訂版《出入國管理法》正式實施已經過了半年時間,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工人獲得新在留資格「特定技能1號」開始在日本船廠工作。與此同時,日本偏僻地區的船廠開始擔憂新引進的外國工人會被都市地區船廠「高薪」挖人。
  • 同心抗疫 走出寒冬——2020年香港防疫抗疫紀實-中新網
    同心抗疫 走出寒冬——2020年香港防疫抗疫紀實 (2/11) "← →"翻頁
  • 韓國造船業重鎮巨濟市投入巨資保就業
    韓國慶尚南道巨濟市11月4日發布了旨在克服當地造船業就業危機的「巨濟型造船業僱傭維持模式」計劃。當天,巨濟市市長卞光鏞在市廳新聞發布室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希望通過推出此次造船業僱傭維持模式,能為本地大型造船企業合作公司的6千多名勞動者帶來最多1年的就業維持效果。」 作為韓國造船業的重鎮,巨濟市計劃通過該政策的實施使得因船市不景氣長期化而面臨困境的造船企業合作公司在市場復甦之前繼續僱用熟練勞動力。
  • 格隆匯:中新網報導稱,俗稱「R32制度」的香港《實體貨幣及不記名可...
    格隆匯:中新網報導稱,俗稱「R32制度」的香港《實體貨幣及不記名可轉讓票據跨境流動條例》(條例)將於7月16日開始實施。旅客及港人如攜帶超過相當於12萬港元的實體貨幣及不記名可轉讓票據,需要向海關申報。香港於1991年加入聯合國財務行動特別組織,打擊不法分子及恐怖分子跨境洗黑錢及籌集資金。
  • 美國內造船業不敷海軍需求 美軍或尋求艦船進口
    退休海軍飛行員、歷史學家兼新美國安全中心分析師傑裡·亨德裡克斯說,海軍似乎剛剛向國外設計開放,特別是在造船領域,這可能是美國造船業整體下滑的副產品。他說:「由於美國造船業下滑,可以看到外國企業獲得了更多在美投資的機會。這種下滑某種程度上也讓設計界僵化。」美國兩個生產瀕海戰鬥艦的船塢都與外國公司有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