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的氧氣管上總是出現一些黏性的物質,這些東西需要清理嗎?

2020-12-20 養魚老道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今天一位魚友問到了養魚老道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經常見到魚缸裡的氧氣管上,總會出現一些粘性的物質,看起來黏黏糊糊的很不舒服,有的時候就像一簇簇的白毛,隨著水流不斷地在魚缸裡飄蕩。

對於這種東西,網上有很多種解釋,什麼菌膜、生物絮團,或者說只要是看到此類物質,那麼就可以證明我們的硝化系統培養成功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一、這種東西最常在哪裡見到?

初期飼養觀賞魚的時候,我們在魚缸裡的邊邊角角,或者是沉木上、過濾器和加熱管上,以及濾材和各種管道上,都可以見到這種黏糊糊的東西。

再一個,如果是喜歡飼養富貴竹的朋友,在我們購買的富貴竹剛開始生根的時候,在富貴竹的根部也會見到這個東西,如果我們在富貴竹生根的水裡加上些許紅糖,這個東西就會更多,相信這個現象很多人都會見到。

包括了我們小時候在家裡窗臺上生月季花,就是把月季花剪下一個枝,去掉主葉,找個酒瓶子灌滿水,把花枝插到瓶子裡,然後用溼泥土封口,放到窗臺上即可。

緊接著在很短的時間內,月季花根就會出現這種絮狀物,然後不久就會生根了,這也是養魚老道小時候經常玩的遊戲。

二、這種粘性物質到底是什麼,是硝化細菌嗎?

那麼這種粘性物質是硝化細菌嗎?

這種東西就是一些初生的多種菌類和各種魚缸雜質的混合物而已,確切地講可以叫做生物絮團,其主要的應用範圍現在還是局限於在對蝦的飼養上,需要提供一定的糖分和有機碳源,是多種細菌和雜物的粘合物。

但是即使如此,生物絮團技術目前仍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為大多數的飼養者根本沒有能力去合理的控制住它的生成數量或者生長速度,量小了根本沒用,量大了反而對於水質起到了反作用。

再一個就是生物絮團技術還是要應用在水體較大的地方,比如魚池養殖,這個問題養魚老道早就強調過了,魚池和魚缸,看似一字之差,其實謬之千裡,我們不要總去把魚池子裡的那一套,和什麼所謂的汙水處理、自來水處理之類的東西,或者對蝦養殖,拿到水族箱飼養觀賞魚中來套用。

這本身就是不合情理和非常錯誤的對比方法,它們是沒有任何可比性的,只是被商家巧妙地生搬硬套了某些理論而已,但是很多魚友卻是相信的五體投地,呵呵。

既然它們並不完全是硝化細菌,而且其中大多數還是以異養細菌為重,我們又怎麼可能輕易地斷定,只要是看到了這些東西,就可以證明魚缸裡的硝化細菌培養成功了呢?真的是讓人笑掉大牙。

三、少量無礙,多了清除就是了

對於魚缸裡出現了生物絮團這種東西,極為少量的我們根本不必去理會,特別是沉木上或者缸壁上某處,出現一小簇這個東西,一般的來說也就是在開缸初期出現,之後就會慢慢消失。

但是如果魚缸裡大量出現,這個東西對於魚缸水質一定是不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如果魚缸裡沒有大量雜質,生物絮團不會到處都是,而且有些時候我們所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生物絮團,比如說魚兒體表粘液脫落過多,粘附在魚缸壁上,下藥的時候,藥粉滿缸飛,最後粘附在缸壁上,魚缸裡的糞便較多,粘附在缸壁上,這些物質,無一例外我們都要徹底清除。

否則的話,它們強大的吸附力和粘性,會使得魚缸裡的雜質越來越在這些位置上聚集,我們的過濾棉吸附和過濾的雜物,反而就會越來越少了,最終導致魚缸水質的徹底敗壞,也就是說初期的可能是純粹的生物絮團,後期的早已經變了性質。

再一個,養魚老道在實際操作中還發現一個問題,是我在室外水池中種植睡蓮時發現的。

睡蓮在初期放入水池的時候,在它們的栽種泥土根部,就會生有大量的生物絮團,當陽光照射強烈的時候,青苔還未出現之前,過多的絲藻就已經開始爆發了,而這些絲藻最初藉以攀爬的地方,就是這些生物絮團,否則的話,它們無處可以攀爬。

再一個或許這些生物絮團可以給絲藻提供大量的營養,所以說,它們就會肆無忌憚的在水池中開始大量生長。

這個東西一旦長起來,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夠徹底清除掉,對於較小的魚池中的水質破壞是很大的,經常是最終整個水池只見絲藻,其他的啥也看不見了。

如果水池中絲藻開始大量繁殖,到了一定的程度,很多小魚苗只要進入到絲藻群,它們根本就遊不出來,最終在裡面給活活憋死,包括了金魚苗和孔雀魚苗無一例外的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但是在魚缸裡這種現象就很少發生了,因為我們一般都會有強大的過濾系統,絲藻一般很難附著和生存。

所以對於所謂的生物絮團或者菌膜這種東西,實際上它們也並不是一種東西,而出現在過濾管道內或者氧氣管道外的,也不能完全都可以嚴格的定義為生物絮團,大多數還是以魚缸裡的雜物居多,我們該清除還是清除為好。

還有一點就是,當這種東西掛在管道或者缸壁上,隨著它們的不斷生長,還有魚缸水流的強大,那麼處在生物絮團外部的雜質,就會不斷地脫落下來,在魚缸裡飄蕩,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總而言之,至少對於水族箱裡的水質,那是有害無益的。

如果我們到野外的池塘裡,水體較大的邊緣位置,也有可能看到這些東西,但是在如此寬廣的水體下,還有各種各樣的生物的存在,再加上沒有強大的水流衝刷,所以說它們對於整個水體沒有任何影響,甚至於還會有利於很多生物的生長。

所以說,池塘和魚缸,它不一樣,野外和室內也完全是兩個概念。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清理魚缸壁不一定使用磁力刷,以下這些神器都很好用,價格還便宜
    一、濾棉或者海綿清理菌膜雜物最為常見的實用工具就是我們魚缸裡使用到的濾棉、生化棉或者海綿了。這些東西的質地比較柔軟,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對於魚缸壁上極為簡單的一些褐藻、輕微雜物都可以快速的去除。特別是我們的魚缸管道上在開缸初期,經常會粘附有一些所謂的菌膜和雜質的結合體,比如說魚缸內的上水管道,氧氣泵的充氧管道上,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黃色的類似於粘稠狀的物質,對於這些雜質的去除,過濾棉、生化棉和海綿,都會起到極好的作用。使用方便,清洗也很容易,並且隨手可得。
  • 這些設備和濾材放入魚缸前都需要消毒嗎,如何去做為好?
    可是有些魚友對於自己的觀賞魚飼養看得很重,希望這把些東西處理的能夠更為仔細一些為好,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去做呢?半小時之後我們可以用維生素C片把魚缸水進行還原,這個不為別的,主要是高錳酸鉀浸泡後,魚缸的缸壁上和玻璃膠都會被染成黃色,我們清理起來很是費盡。
  • 鋪設有底沙的觀賞魚缸,底部的雜物該如何清理?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隨著草缸的大量普及,很多飼養觀賞魚的魚友,都會在自己的魚缸中鋪設底沙、陶粒或者水草泥等,適當栽種些水草來予以造景,我們如果是以養殖觀賞魚為主,這樣子的魚缸也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草缸,那麼對於這種魚缸底部的雜質,我們到底該如何去除呢
  • 魚缸總是頻繁爆發褐藻怎麼破?
    好好的魚缸玻璃上總是會布滿討厭的水藻,尤其是似乎總是除不乾淨生命頑強的褐藻,它們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魚缸的觀賞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要回答這個問題,老青年要先從魚缸開缸養水講起。可是通常會發現一段時間後魚缸裡出現了褐藻,魚缸玻璃顯得越來越髒而且總是除掉之後又會出現,似乎爆藻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魔咒。其實無論是海水還是淡水,對於一個新缸通常都會有一個爆藻的階段。
  • 魚缸放青龍石需要墊東西嗎 魚缸石頭的種類
    有的人在養魚的過程中,會往魚缸裡面放一些不同的東西來裝飾一下,這樣的話魚的生活環境就會特別的好,那麼他們就可以愉快的成長,不過,在這裡大家一定要先看一下魚缸放青龍石需要墊東西嗎,如果需要墊的話一定要墊一下,不然的話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壞掉,另外魚缸石頭的種類有哪些。
  • 青苔水是個好東西,春節清理魚缸時我們擦還是不擦?
    特別是對於一些金魚和小型熱帶魚,一缸清澈通透的青苔水對它們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青苔水既可以吸收魚缸的汙物和有害物質,又可以生成有益菌群,還能為部分魚兒提供更加全面的營養和食物。所以說很多飼養此類觀賞魚的朋友,都是只去擦拭魚缸正面玻璃上的青苔,而對於魚缸其他位置的青苔予以合理的保留,這個方法確實很好,這樣的魚缸也被魚友們稱之為綠地毯。今天有位魚友就犯難了,問養魚老道,這個青苔水如果全部清理了之後,多長時間才能夠再長出來呢,自己想清理還有點捨不得。
  • 底濾魚缸,需要額外增加供氧裝置嗎?按理說沒必要
    如果放置在濾材中,得看濾材的密集度,以及水面震動程度,也就是說,最好是像反氣舉那樣,把氧氣管使用陶瓷環穿起來,給予氣泡一定的通道,它才得以震動水面,如果是濾材密不透風,那個氧氣悶在濾材最底下,水面一點不震動,那和沒用一樣。為什麼水妖精的那塊生化棉不是一整個實心的,還要給氧氣管讓出通道來呢,道理不是明擺著嗎?
  • 魚缸常出現這些「髒東西」,可它們對觀賞魚好,也能淨化魚缸水質
    很多魚友的魚缸放置在陽光下散射光下或是水草燈開的時間長了,常常會長一層綠綠的東西。有的甚至會變成綠水一般,有的則附著在魚缸的各個角落。他們統稱為「藻類」。他們雖然會對觀賞魚的觀賞性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卻也是好東西。
  • 飼主這樣清理魚缸裡的垃圾,簡單又快速,你值得擁有!
    很多養魚愛好者最頭痛的事情就是魚缸的清理吧,魚糞、魚缸玻璃、水藻這些都是要定期清理的。一些有經驗的養魚愛好者知道如何快捷、迅速的清理,但是,對於新入門的養魚愛好者來說,碰見這些問題就會頭大,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如何清理魚缸。
  • 美化魚缸給魚缸造景,記得別放這些東西,會毒害觀賞魚
    很多剛開始對魚缸進行造景的朋友,會把一些裝飾物放到魚缸裡面,比如假山,假的屋子,假水草,還有一些石頭陶瓷等等。那麼這些東西放到魚缸裡面,是不是就真的能起到很好的造景效果?這些東西又對原來在魚缸裡面的觀賞魚有害還是有利呢?首先希望大家記住一個原則:凡是人工染色的東西一律不要放到魚缸裡面。
  • 魚缸壁上的粘附物不是菌膜嗎,為什麼還要去定期清除呢?
    當我們的觀賞魚飼養了一段時間以後就會發現魚缸的缸壁上摸起來有點滑滑的感覺,有的魚友看到網上的評論,說這些東西其實是硝化細菌的菌膜,我們可以不用理會,而且這些東西對於魚缸的水質也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第二種就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了,魚缸壁看起來非常的通透明亮,我們用手去觸摸,就會發現有一定的粘度,這些東西其實也並不一定就是菌膜,真正的菌膜也不是這樣,我們只能說是一些所謂的微生物或者微小雜質吧,這些東西對於水質無害。
  • 魚缸壁呈現黃色物質或者水色發黃,和硝化細菌生成有何必然關係?
    1、用藥過多時我們在使用一些人用或者獸用藥給觀賞魚治病時,藥物裡面可能有一定的澱粉成分,如果我們的魚缸過濾不及時,我們就會發現有很多的藥物成分粘附在缸壁上,這種情況怎麼可能說明魚缸壁上的雜物是菌膜呢?2、整缸魚兒患上了重病我們比如說整缸觀賞魚患上了白毛病或者融鰭、蒙眼等症狀,它們的體表粘液都會大幅度的脫落到魚缸裡,如果過濾系統不強大,在很短的時間內,魚缸壁上照樣會出現各種蒙狀的雜物。
  • 魚缸的水垢很多,我們就不要再做這些動作了,清除它們也很簡單
    魚缸裡飼養觀賞魚的時間過長,如果我們的水質偏硬的話,那麼魚缸的水面以上就會出現一些水垢的痕跡,特別是生活在北方的魚友,大多數的水質還是有點偏硬的
  • 闢謠:魚缸上滑滑的東西別刮掉,它們可以輔助淨化魚缸水質
    各位喜歡飼養觀賞魚的朋友,有沒有發覺我們在每次給魚缸換水,去摸一下魚缸的缸壁,尤其是玻璃魚缸。在玻璃魚缸壁上面就有一些滑滑的東西,如果有強迫症的朋友可能會想辦法把這些畫畫的東西全部給刷掉。但是這裡咱們《養魚說》要提醒各位,千萬不要去,刷掉這些魚缸壁上面滑滑的東西。為什麼呢?
  • 為什麼魚缸的水面會出現像地溝油一樣的油膜,加上過濾能消失嗎?
    那麼很多魚友問到了,這麼多的油膜到底都是從哪裡來的,我們的魚缸裡有時候也會出現這些東西,但是它也不可能會有這麼多啊,原因到底在哪裡?如果我們不想去翻缸,那麼可以通過吸油紙或者使用小碗、海綿等工具,把水面的油膜想辦法去除,不過即使如此,只要是底部陶粒的雜質一天不去除,這個魚缸水面就會不斷地有一定的油膜在析出,即使是換水,也需要很長的時間能夠徹底清除乾淨這些油膜物質,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不動底部雜質慢慢調理水質,但是時間一定會很長。
  • 不是所有魚缸都需鋪設底沙和陶粒,清理雜質根本也不困難
    ,我們也完全沒有必要去鋪設這些東西,因為大型魚的投餵量和排洩量都很大,所以說需要我們清理的次數可能就會在無形中增多,這樣就顯得有些麻煩了。其實對於大部分的草缸來說,如果想要種植比較高檔的水草,大部分還是會選擇鋪設水草泥的,只有我們這些純粹以養魚為主,水草只是作為魚缸點綴,我們也懶得去搭打理水草的觀賞魚愛好者,才會在魚缸裡種植一些比較普通的水草,選擇用陶粒來鋪底。
  • 魚缸的過濾器需要長時期開嗎 魚缸過濾器使用方法
    魚缸裡面必須要有各種各樣的東西,這樣的話魚才能養活,對於一些沒有養過的人來說,可能不知道該買些什麼東西,但是,我們可以直接在網上查一些相關的資料,看一下魚缸的過濾器需要長時期開嗎,有的人為了省電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會關掉,同樣的,要知道魚缸過濾器的使用方法。
  • 魚缸長青苔藻類需要處理掉嗎?其實,大夥可能對魚缸青苔有誤解
    在我們飼養觀賞魚有一段時間的魚缸,或者說是露天的池子裡面,魚缸長青苔是一個常見的情況,那麼很多魚友都會誤以為魚缸長青苔不是好事,要把這些青苔給去除掉或者不知道這些青苔是好是壞,都會給我們《養魚說》多少進行一些諮詢。
  • 魚缸上濾濾材擺放順序 魚缸濾材的作用
    魚缸裡面是必須要有過濾器的,這樣的話才能把燈東西過濾到外面,魚才能更好地生長,那麼在購買之前,首先我們要看一下魚缸上濾濾材的擺放順序是什麼,一定要按照正確的順序去擺放,這樣的話才能正常的使用,然後我們還必須要看一下魚缸濾材都有什麼樣的作用,這樣的話才能知道到底買不買。
  • 魚缸造景什麼東西不能放?魚缸造景素材有什麼講究?
    他們會進行魚缸造景,不僅未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且還能夠增強整體的美觀。一部分人在進行造景時候,就會在缸中放入很多東西,比如說假山,假玩偶,假水草以及一些陶瓷器。其實這些東西並不能起到造景的效果,它們會在水中分解出一些有害物質,所以最好不要在缸中放這些東西,對魚兒的生長有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