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壁上的粘附物不是菌膜嗎,為什麼還要去定期清除呢?

2020-12-14 養魚老道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當我們的觀賞魚飼養了一段時間以後就會發現魚缸的缸壁上摸起來有點滑滑的感覺,有的魚友看到網上的評論,說這些東西其實是硝化細菌的菌膜,我們可以不用理會,而且這些東西對於魚缸的水質也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但是,我們並不是說魚缸壁上的所有的粘附物都會對於飼養觀賞魚的水質有利,這個問題我們要一分為二的去看待,有些時候魚缸的缸壁上很多的粘附物,其實是有害的。

常見的魚缸壁上會有如下幾種東西

首先就是水垢的痕跡,這是由於魚缸的水質過硬,礦物質含量過高而造成的,這些水垢隨著魚缸水面的水分蒸發,就會在水面的上層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水印,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水垢。

第二種就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了,魚缸壁看起來非常的通透明亮,我們用手去觸摸,就會發現有一定的粘度,這些東西其實也並不一定就是菌膜,真正的菌膜也不是這樣,我們只能說是一些所謂的微生物或者微小雜質吧,這些東西對於水質無害。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我們的物理過濾不及格的時候,魚缸的水質就會發生白濁或者渾濁現象,這個時候魚缸壁看起來就不會那麼透明了,首先出現的一定是一些白斑或者細微白毛,它們總是斑斑點點的影響到我們的視線,這種東西才是需要我們清除的所謂魚缸壁上的粘附物。

如果這些東西我們不去清除,它們就會在魚缸壁上越積越多,最終爬滿整個的缸壁,實際上等我們看到正面的魚缸壁上出現這些東西的時候,魚缸的其他幾麵缸壁,早已經滿了。

假如說時間很長我們不去管理的話,這些東西就會不斷的吸附魚缸裡的雜物,慢慢的就會變成了所謂的褐藻,整個魚缸的水質就會開始發黃了。

為什麼說魚缸壁上的斑斑點點必須清除?

那麼,為什麼說魚缸壁上這些斑點必須清除呢?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只有我們長時間不去清洗濾棉和換水的時候,或者魚缸經歷了一次反水現象,或者在飼養密度過大、投餵量過大的時候,這些斑點才會很快的出現。

只要是這些斑點一出現,隨之而來的魚缸水質必定會發生一些我們肉眼可見的變化:

1、水質的顏色會明顯的變暗

這是由於大量的雜質不能夠被過濾棉有效的濾除,它們長時間的在魚缸的水中飄蕩,所以最終粘附在了缸壁上,魚缸的水色慢慢就會變黃變暗。

2.、魚缸的邊角處開始發現褐藻

說白了,這也是過多有機物在魚缸裡的沉澱造成的,所以在魚缸的邊角處、水泵的管道上、加熱管和溫度表上,我們都可以發現褐藻的身影了。

3、魚缸底部糞便不易清除

緊接著我們會發現,魚缸底部的糞便不易被物理過濾清除了,因為既然缸壁上有粘附物,缸底必然更髒、更有粘性,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缸底的顏色也開始發黃了,糞便不易被水流推動,這就像是在缸底鋪上了一層背景紙,整個魚缸的顏色看起來就更黃了。

4、水面大量的氣泡堆積,不破滅了

由於魚缸內的有機物過多,導致了魚缸的水質過肥,自然而然的,魚缸水面上的氣泡和油膜就會出現了,而這個時候,水面上、特別是缸邊的一圈,都會有很多的細小泡沫了,並且也是越積越多。

以上這些現象,會在三五天之內全部出現,這已經是給我們敲響了魚缸水質不良的警鐘,而很多魚友,對於此種缸壁雜物還誤以為是什麼菌膜,這只能說明我們的觀察太不仔細了。

如果已經出現了上述的現象,我們還不重視,那麼很快的魚缸水質就會走另一個極端了,我們再去處理就會很棘手了。

如何清除?

對於魚缸壁上的水垢痕跡,這個東西清除起來很是費勁,我們也只能利用酸鹼中和的原理了,無論是白醋還是檸檬酸,少量使用的話,對於魚缸水質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這也要看我們的魚缸水體有多大了。

而對於缸壁上和缸底上出現的褐藻和其他斑斑點點的東西,我們可以使用任何的清潔工具輕輕擦拭即可,什麼魚缸擦、絲瓜瓤、玉米皮的都很好用。

我們要爭取做到一次性徹底清除,然後通過加強濾棉的細密度,多清洗幾次濾棉,就可以把這些雜物清理掉了,這樣我們的魚缸水質才能夠得以保持。

當然了也包括了適當換水、更換濾棉等操作,我們的魚缸就會繼續的通透明亮了,實際上如果在水體較大的魚缸裡,物理和生化過濾運行良好的情況下,魚缸的缸壁可以在很長時間不用去清理的,它們也不會附著這些東西。

只有在魚缸較小、過濾系統薄弱、飼養密度高、投餵量大的魚缸裡,才會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但是飼養任何的觀賞魚,我們首先還是要保證住魚缸的水質,定期清理缸壁上的這些雜物就變得異常重要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清理魚缸壁不一定使用磁力刷,以下這些神器都很好用,價格還便宜
    我們飼養觀賞魚經常會遇到缸壁和魚缸內附著粘附物、褐藻、青苔、水垢等一些雜質,在較大型的魚缸裡,我們是可以使用到磁力刷的,畢竟魚缸的水體大,使用其他物品清理比較不方便。但是對於較小的魚缸而言,清理魚缸壁我們直接動手就可以,一個磁力刷也不是很便宜,我們完全可以使用到以下的一些比較簡單、實用的小工具,而且效果都很好。
  • 觀賞魚的缸壁上有一層髒東西,它們也是菌膜嗎?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最近有魚友們問道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我們剛開始飼養觀賞魚的魚缸壁上,經常會見到白蒙蒙的一層東西,有些魚友以為這些都是菌膜,所以無需理會,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一、缸壁變得模糊不清,出現大量白點1、正好養魚老道這幾天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由於最近七彩減密之後大量投餵漢堡,就開始導致魚缸壁上的雜物過多,慢慢的魚缸壁變得不透明,並且缸壁上還出現了一些肉眼可見的白點,那麼這些東西都是菌膜嗎?
  • 魚缸壁呈現黃色物質或者水色發黃,和硝化細菌生成有何必然關係?
    如果大家去飼養金魚的漁場裡看看,這樣水色的池子到處都是,只要不是沉澱的糞便過多,我們是完全沒有必要去採取任何措施的,只是欣賞起來不大好看罷了,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因為我的魚池子水體龐大,我也是有定期添水,所以說在水質問題上我根本無需擔心,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視而不見是完全可以的。
  • 魚缸的氧氣管上總是出現一些黏性的物質,這些東西需要清理嗎?
    對於這種東西,網上有很多種解釋,什麼菌膜、生物絮團,或者說只要是看到此類物質,那麼就可以證明我們的硝化系統培養成功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一、這種東西最常在哪裡見到?二、這種粘性物質到底是什麼,是硝化細菌嗎?那麼這種粘性物質是硝化細菌嗎?這種東西就是一些初生的多種菌類和各種魚缸雜質的混合物而已,確切地講可以叫做生物絮團,其主要的應用範圍現在還是局限於在對蝦的飼養上,需要提供一定的糖分和有機碳源,是多種細菌和雜物的粘合物。
  • 一個小水泵兩塊過濾棉,一天之內就可以調理好一米五的魚缸水質
    2、事實上,這些小顆粒也是分為兩種的,一種就是我們肉眼可見的漂浮在魚缸水中的微顆粒,另一種就是有一定粘性的貼附在魚缸壁或者缸底上的微顆粒,這些微顆粒並不會漂浮著,而是黏在了魚缸壁上或者缸底上,與很多魚友口中所說的菌膜粘附在了一起,它們就是第三種顆粒。二、魚缸壁上滑滑的東西有用嗎?
  • 加入硝化細菌水質立刻清澈,只是魚缸壁有很多絮狀物,原因在哪?
    加入所謂的硝化細菌後,水質很快清澈,效果確實不錯,為什麼魚缸壁看起來模糊,有很多的毛毛呢?那麼,為什麼這位魚友往魚缸裡添加完所謂的硝化細菌溶液以後,水質清了,缸壁髒了呢?使用方法不當,才會使得過多的絮狀物粘附在魚缸壁上我們的魚缸裡之所以會出現水質清澈而魚缸壁上粘附了很多的白毛,只是因為我們投放到魚缸裡的淨水劑用量不是太大,或者是水泵一直開啟,導致了淨水劑不能夠有效沉澱,在魚缸裡四處漂浮,水體中的絮狀物可以被過濾器濾除掉,而缸壁上粘附到的過濾器就無能為力了,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 如果魚缸24小時不間斷打氧,就會導致觀賞魚的體表粘附氣泡嗎?
    那麼,某些魚友就會認為,這是因為魚缸裡氧氣過多,導致水體氧氣飽和的緣故,事實上真有這種可能嗎,觀賞魚身上的氣泡為什麼會粘附上去呢?但是當我們打開袋子的時候,看到哪條觀賞魚身上粘附有大量氣泡了?這種情況幾乎為零,所以說,觀賞魚如果是體表粘附氣泡,至少與水體中含氧量過高是一點關係也沒有的。那麼又是為什麼這些氣泡會粘附到它們身上去呢?
  • 為什麼沉木放到魚缸裡會長菌膜和黑毛藻,如何清理為好?
    養魚老道目前的魚缸裡放置了兩根沉木和一個杜鵑根,結果呢,三個東西走向了三個不同的方向,真的是令我大跌眼鏡,其中的一個杜鵑根,竟然長出來了久違的黑山老妖,也就是黑毛藻,這個東西我已經是有很多很多年沒有看到了,問題到底會出在哪裡呢,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又該如何去處理?
  • 不要再把魚缸裡的褐藻,當做什麼好東西了,該清除一定要清除掉
    這一點只要是長期飼養觀賞魚不換水的朋友們,一定會深有感觸,魚缸的水色就會越來越暗,越來越黃,濾棉上的垃圾越來越多,多到一定程度就開始溢流,這些髒東西回流到魚缸裡,被水流打散而四處飄蕩,繼而粘附在缸壁和缸底,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所謂褐藻。說句不好聽的話,這些東西哪裡還有什麼褐藻的成分?
  • 魚缸裡想要培養出青苔水,我們怎麼去綜合調控?
    玻璃魚缸則不同,因為如果是過濾強大,魚缸內沒有適當的雜質和有機物,缸壁上沒有任何的有機物附著其上,青苔根本就不會著床,反而剩下了大量的綠藻在水中飄蕩,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新開的缸壁特別乾淨的玻璃魚缸,在陽光下曬得時間並不長,反而很快就會出現一缸綠水的原因,綠藻生則青苔不長,再曬也是多餘。
  • 什麼魚缸裡綠藻褐藻的,清道夫一併清除了!
    但是這個東西卻被老鄒大叔利用的很好,而且提起清道夫魚,他就會大加讚賞,這是為什麼呢?這可沒有辦法,人家的實驗結果擺在那裡,一開始因為我對清道夫的厭惡,雖然我也知道小的清道夫利用好了也能夠清除綠藻、褐藻的,但是我一直對它們心存顧忌,但是老鄒大叔不同,他沒養過熱帶魚啊,所以他倒是對於清道夫大加利用,首先利用它們給六缸金魚除藻取得了成功。
  • 魚缸壁上的頑固水垢不能徹底清除,老青年推薦這些小技巧
    你在魚缸壁上就會出現這些很討厭的白色水垢。其實避免魚缸壁上的水垢,在我們平時的日常換水維護過程中,如果換完水以後都能夠用海綿順手帶一下水面部位的魚缸壁水面的區域,就能夠有效地避免掉這樣的情況發生。如果要處理掉這些水垢,還要保護好魚缸壁,避免暴力清潔導致磨損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我們只需要用一定的檸檬酸溶液就能夠把這些討厭的水垢輕易的清除掉。如果是一個空的魚缸,老青年建議大家直接用檸檬酸溶液浸泡就好,浸泡時間與檸檬酸的濃度和水垢的嚴重程度呈反比關係。其實即便濃度稍低一些的檸檬酸溶液也無非就是浸泡時間長一些而已。
  • 這個小上濾完全可以處理一米五的魚缸水質,水泵流量只有兩倍
    那麼自從我加上了這個上濾系統之後,我們肉眼能不能見到什麼效果呢,養魚老道也是試驗了一周左右的時間了,感覺還是蠻好的,至少在這一周的時間裡,我沒有換過水、抽過底,只清洗了一次濾棉而已。清洗濾棉也並不是因為濾棉溢流,只是因為我的魚蟲沒有東西吃了而已,我得給它們提供點食物。
  • 為什麼魚缸的水面會出現像地溝油一樣的油膜,加上過濾能消失嗎?
    因為之前這個魚缸飼養的迷你鸚鵡魚苗的數量較多,陶粒中的雜物一直在不斷的堆積,而魚缸裡又開始爆發了大量的絲藻,它們纏繞在過濾器的轉子上影響了水流,同時又堵塞了過濾棉的吸附效果,因此導致更多的有機物、魚糞和雜質,就全部沉澱在魚缸壁上和缸底的陶粒裡,同時我的投餵量一般都很大。
  • 紅肚鳳凰魚缸爆發絲藻,通過抽底換水很快清除
    為什麼極為簡單的操作,在新魚友眼裡就是如此之難呢?很多魚友根本不可想像,說是魚缸裡有底沙,如果我們進行抽底換水的時候,怎麼可能不把底沙一起給抽出來呢?那麼,我想問了,我的馬克吐司和鑽石藩王的魚缸裡,缸底下有那麼細膩的白色底沙,為什麼不被過濾器給抽走呢?
  • 40釐米的魚缸,使用三合一水泵,為什麼魚缸會有大量氣泡?
    開缸初期的小氣泡一般有兩種一般的我們在開缸初期,魚缸裡能夠遇到的氣泡只有兩種:一種是由於我們加水時比較的迅速,導致水中的壓強有變化,魚缸壁上會出現一定的氣泡,這些氣泡往往粘附在缸壁上、缸底上、水草上,以及魚缸內的各種障礙物和設備、管道上。
  • 魚缸裡的氣泡會有很多種,有些可以忽視,有些必須清除掉
    那麼即使這個過濾再有效,魚缸的水質再清澈,水面的泡沫對於水面的覆蓋量也太大了,大多數都是直接衝到了水底再返回到水面,裡面飼養的那幾條小金魚,體表就會長期粘附這些泡沫,它怎麼可能會好呢?況且,由於濾材的數量太多,裡面的殘渣析出物也會很多,導致這個魚缸水面泡沫永遠存在。
  • 為什麼有的魚缸,都看不見魚在哪裡了,觀賞魚它也不死呢?
    而輪到我們自己這裡,又是硝化細菌,又是上濾下濾,又是滴流盒加反氣舉的,哪怕是自己的魚缸水質已經呈現了空氣缸的狀態,這個觀賞魚它還是照死不誤,這不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嗎,早知道這樣,那還不如學學人家渾水養魚呢。其實,很多情況下,我們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已。
  • 氧氣泵並不是魚缸的必需品,新魚友們引以為戒,不要瘋狂爆氧了
    很多魚友在下濾魚缸的溢流區處,放置了不止一個的氧氣石,我也不知道大家放置這麼多的氧氣石到底它能有什麼用?我們的觀賞魚開始出現缺氧症狀了嗎,既然它們根本就沒有任何缺氧的表現,我們為什麼非要開啟那麼大的氧氣量呢?
  • 如何鑑別魚缸的水質氨氮含量過高呢?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在觀賞魚的飼養過程中,特別是在水族箱中裸缸飼養,我們更是要時時去面臨水中氨氮過高的問題。一般的來講飼養觀賞魚的魚缸中,氨氮濃度應小於每升0.2毫克,如果超標過量魚兒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症狀或者氨氮中毒現象,甚至會引發觀賞魚的很多疾病而我們還不知自知,那麼我們具體有哪些方法可以快速的去判斷,水中的氨氮是否超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