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45億年歷史中,地球遭遇過不少次小行星撞擊,其中導致生命物種大規模滅絕的情況鮮有發生。然而,歐洲太空運營中心(ESOC)負責人羅爾夫·鄧辛卻認為,地球某一天遭到毀滅性撞擊事件的風險非常高,「遲早我們會遭遇一次撞擊,也許是小規模,也許會非常嚴重」。
類還無法應對小行星撞地球威脅(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此前,首個利用探測器撞擊小行星以改變其軌跡的任務遭遇重大挫折,去年12月,歐盟部長理事會縮減了對該項目的部分支持。「我們還未做好保護地球免受天體撞擊的準備。」鄧辛說,「我們沒有主動的行星防禦措施。」
截至目前,科學家已經列出了超過90%「導致恐龍滅絕」級別的小行星,並確定其中沒有一顆會立即帶來威脅。「我們已經發現了大部分1千米及更大的小行星,接下來的目標是發現大部分約140米大小的小行星。」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天體物理學家派屈克·米歇爾說。
儘管沒人知道下一次大型撞擊事件會在什麼時候發生,但科學家已經感到了預測以及攔截這些小行星的壓力。1908年6月30日,在西伯利亞的通古斯河附近,一顆直徑40米的小行星在撞向地面時爆炸,這也是近代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撞擊事件。
歐洲空間局空間處境認知(SSA)計劃的項目負責人、小行星研究者尼古拉斯·博布林斯基表示:「想像一下,這樣規模的小行星落到一個人口密集的地方,比如巴黎或德國,那將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浩劫。」
目前,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關注一顆直徑約230米的小行星——441987 (2010 NY65)。根據分析,這顆發現於2010年7月的小行星雖然正不斷接近地球(直到2022年達到最近距離),但並不會對地球造成實質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