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臺灣可以說是風調雨順。
比如去年,只有小咖級颱風搞了幾次「一日遊」,基本沒有打亂島內農作物的播種。再說今年,淅淅瀝瀝的梅雨季竟然也「神隱」了,島內氣溫一路高歌猛進,水果們趁著陽光豐沛,可勁地長個,譁啦啦,香蕉、菠蘿、芒果、木瓜、荔枝……全都上市了。
我們小時候一寫有關田園風光的作文,大概都會寫,「老農們看著田野裡沉甸甸的果實,開心地笑了。」不過,現在要是請臺灣的小朋友們來寫這篇作文,文風就不一樣了,他們估計會這樣寫,「看著農政官員用刀片割破香蕉的外觀,再送去當堆肥或餵豬,一年心血就這樣丟棄,農民看了心都淌血卻很無奈。」
好好的香蕉,為什麼臺灣的農政官員們要用刀片一一將它們劃破再去餵豬呢?
這其實是涉及到了最近島內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臺灣夏季水果價格。因為去年天氣不錯,今年開春後氣溫持續上升,導致臺灣的夏季水果集中在這段時間上市。但是島內消費能力有限,又沒有辦法開拓對外銷路,讓臺灣的夏季水果尤其是香蕉的價格幾近崩盤。
更要命的是,今年又是選舉年,民進黨和國民黨正拼得水深火熱,於是,水果話題就成為了最好的選舉牌。
比如6月初「北神探(侯友宜)和南菜販(韓國瑜)」首次合體高雄,就當眾大啖香蕉,批判蔡當局農業政策失焦。比如綠色執政的嘉義出現了水果滯銷情況,新北市嘉義同鄉會就率先認購300箱香蕉及菠蘿,出身嘉義的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打著「嘉義人挺嘉義人」的旗號當起水果推銷員,讓嘉義農民相當感動。
當然,民進黨這邊也不遑多讓,「電火球」蘇貞昌發起「吃香蕉、做夥衝」活動。活動現場一箱箱的香蕉排成一堵牆,蘇貞昌和民進黨籍新北市議員都現身,呼籲民眾多吃香蕉幫助蕉農。民進黨新北市黨部還聯合新北市議會黨團共同採購了3萬公斤的香蕉幫助蕉農。
官員們拉著企業主開記者會大口吃香蕉的表演於是頻頻在島內各地展開,各種表演不嫌多,就怕演不夠。不過,就算臺當局的官員們個個都是大肚彌勒佛,能吃得完全臺灣的香蕉?
於是臺「農委會」6日晚間宣布,啟動收購香蕉去商品化作業,將收購價由每公斤3元(新臺幣,下同)調高為5元,並在全臺各地設立收購點。不少蕉農因盤商(中間商)收購價格低於5元,不論香蕉等級好壞,全送到收購點,導致農會集貨場香蕉堆積如山。其中僅屏東南州農會(屏東共有9個收購點)就收了16噸的格外品香蕉。許多年紀大的農民為減少損失,騎摩託車、腳踏車,一趟趟將香蕉載到農會,很多農會人員都說看了很心酸。
但更心酸的還在後頭。當農民們紛紛將自己辛苦一年種植的香蕉送到農會收購點,經由現場稱重後,臺「農糧署」的工作人員就拿著刀片將一串串香蕉割破外皮「去商品化」,然後交還給農民,讓他們再拉回去,至於割破了外觀的香蕉是拿去餵豬還是丟在田裡爛掉,「農委會」統統不管。
看著這些被割得面目全非的香蕉,屏東南州陳姓蕉農說,當局官員說要收購香蕉餵豬,看著質量這麼好的香蕉不是在菜市場賣,而是當成豬的飼料,真的心都在滴血。
高雄旗山區蕉農劉吉和算了一筆帳,他說他種植4公頃的香蕉,有些是頂級蕉,但當局1公斤5元收購青蕉根本不夠成本,至少1公斤12元才能夠達到成本,這次香蕉過剩,包括人工費、肥料及資材費通通算入,他至少賠100萬元。
臺灣的果農們算著一筆無法回本的帳,但在臺「農委會」的官員手中,卻是另一本帳。「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6日信誓旦旦地宣布,現在所有農產品價格都會在農民成本價格之上,如果是菠蘿每公斤價格成本約7.5元左右,批發市場是18元,「香蕉這禮拜有信心回到批發價格一公斤15元」。
那麼事實上呢?中評社記者7日清晨走訪了臺南山線規模最大的玉井農產批發交易市場,發現這裡的西瓜、香蕉、木瓜、荔枝都很便宜,比如均價每臺斤(1臺斤約等於600克)3元的香蕉、6至7元的菠蘿,還有4元的木瓜。有人估算,一顆臺南金鑽菠蘿只能賣10塊錢,價值僅等同於一顆茶葉蛋。
但是,「農委會」是不會管這些的,他們早就認定水果的價格已經回穩,因此他們要集中精力開始炮轟國民黨了。隨即,「農委會」大動作召開記者會,指控蕉價大跌是謠言,還大費周章找到數年前舊照來澄清,點名國民黨文青工作會、國民黨南投縣黨部是散播謠言的元兇之一,要求這兩個單位出面道歉。
其實,誰都知道,民進黨與其花大力氣抨擊國民黨造謠,還不如多動動腦筋,從根本結構上調整解決香蕉問題,畢竟政治口水就算能救得回選票,卻終歸救不回蕉價和果農們那顆滴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