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比薩斜塔實驗」精度創新紀錄

2020-12-12 人民網

原標題:原子「比薩斜塔實驗」精度創新紀錄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詹明生和王謹領導的課題組通過設計創新性的冷原子幹涉方案,使微觀粒子弱等效原理檢驗精度達到10-8,從而刷新了此前國際最高檢驗精度10-7。相關成果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據介紹,團隊成員用銣-85和銣-87兩種原子幹涉儀構建了一個微觀世界的「比薩斜塔實驗」:用原子噴泉和受激拉曼躍遷技術,實現兩個同步自由落體的原子幹涉儀,並由此測量兩種原子重力加速度是否有差異。

  科學家提出一種新的四頻雙衍射拉曼冷原子幹涉方案。該方案對外場不敏感,並可實現不同組分原子相位噪聲的高度共模抑制。在積分3200秒後,雙原子幹涉儀差分測量統計不確定度為0.8×10-8。系統誤差評定表明,在10-8精度下弱等效原理依然成立。

  伽利略所做的「比薩斜塔實驗」所驗證的弱等效原理,也被稱為自由落體普適性原理。它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建立的基礎。300多年來,科學家利用宏觀物體作為檢驗質量的實驗,檢驗的精度從10-1提高到10-13,弱等效原理依然成立。

  詹明生介紹說,諸如大統一理論、暴脹模型、弦理論、圈量子引力理論等,幾乎所有試圖將引力與標準模型統一起來的新理論都要求等效原理破缺。近年來,科學界興起利用新發展起來的冷原子幹涉技術,用原子作為檢驗質量,來檢驗弱等效原理對微觀粒子是否成立。然而,十多年來檢驗精度一直停留在10-7水平。

  據了解,由武漢物數所冷原子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的十米噴泉式高精度原子幹涉儀預計在2017年正式建成,有望再次刷新原子等效原理檢驗新精度。(記者魯偉 通訊員羅芳)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原子「比薩斜塔實驗」精度創新紀錄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詹明生和王謹領導的課題組通過設計創新性的冷原子幹涉方案,使微觀粒子弱等效原理檢驗精度達到10-8,從而刷新了此前國際最高檢驗精度10-7。相關成果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原子「比薩斜塔實驗」精度創新紀錄—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魯偉 通訊員羅芳)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詹明生和王謹領導的課題組通過設計創新性的冷原子幹涉方案
  • 原子的「比薩斜塔實驗」
    順理成章地,很多人甚至還設想過棉花和鐵塊在真空中的落體實驗。但是,有誰設想過用服從量子力學規律的微觀原子來做這個實驗嗎?原子的「比薩斜塔實驗」會不會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個實驗。「比薩斜塔實驗」與大思想家們的淵源
  • 太陽系「比薩斜塔實驗」開始
    比薩斜塔的自由落體實驗開啟了科學新時代;而今,科學家利用雷射在太陽系尺度上重複這一實驗,它或許會表明伽利略和愛因斯坦都有錯誤。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400多年前,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從塔上同時扔下質量不同、材料不同的鉛球炮彈、步槍子彈及金、銀和木頭等。
  • 世界上最斜的塔根本不是比薩斜塔,綏中縣一塔斜度是比薩斜塔三倍
    亞里斯多德說,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一定是重的先著地,但是伽利略卻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實驗向眾人宣告鐵球下落的結果。文章的背景是1590年,伽利略那時候才25歲,已經當了數學教授,他向大家證實了:即使是像亞里斯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也不一定是對的。
  • 揭秘「比薩斜塔實驗」,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比薩斜塔實驗」,這個聞名世界的實驗,也因為它的盛名,讓被譽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比薩斜塔再次收穫一大批「鐵粉」,每天來此參觀的遊客數不勝數!然而,這個實驗已有足夠多的記載和證據來推翻它的存在,因此,基本可以宣告,這個實驗是假的!非史實的!接下來,我們看看,具體怎麼回事!「比薩斜塔實驗」講述的是著名物理界大佬伽利略,曾在著名建築比薩斜塔上做過的一個著名的實驗,從而證明了一個著名的定則,留下了著名的影響!
  • 日本學者:伽利略沒在比薩斜塔做自由落體實驗
    資料圖片  義大利比薩斜塔是舉世聞名的建築。四百年前,著名科學家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更讓這座斜塔聲名遠播。但不久前,一位日本科學史研究家市場泰男對此提出了質疑,他認為:伽利略根本沒有在比薩斜塔上做過自由落體的實驗。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實驗?  日本科學史研究者市場泰男對伽利略的傳說提出質疑的原因之一,是沒有找到當時的有關記載。傳說伽利略做落體實驗是在1590年,即伽利略26歲在比薩大學當講師的時候。
  • 比薩斜塔為什麼是斜的?中國鄭州版比薩斜塔
    在義大利奇蹟廣場上有一座著名的比薩斜塔,身處在比薩大教堂後面,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到奇蹟廣場去目睹比薩斜塔的奇特,那麼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呢?下面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一下比薩斜塔的許多故事,順便看看我們中國的「比薩斜塔」。
  • 每天一個你一直認為是真的故事:比薩斜塔實驗
    相信大家在語文課本中都曾經看到過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這個說法最早出現在伽利略的學生維維亞尼寫的《伽利略傳》。他的學生在書中寫到:「我的老師曾登上比薩斜塔在許多哲學家和科學家的目前將兩個重量不一樣的鐵球懸空後,同時在塔上將其拋下,結果聽說落地。」
  • 伽利略真的在比薩斜塔拋過鐵球嗎?真相沒那麼簡單!
    伽利略(1564-1642)  1636年,伽利略在一篇論著裡認為,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其下落速度應該是勻速變化的,相傳他還為此在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上做了實驗——用大小兩個不同質量的鐵球,同時從比薩斜塔上同一高度拋下,結果果然證明,兩個鐵球是同時著地的。
  • 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地,比薩城乃至義大利的標誌性建築!
    比薩斜塔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世界著名的景觀,也是義大利標誌之一。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是奇蹟廣場的三大建築之一。 鐘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
  • 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真實性存疑:科學故事非事實
    、比薩斜塔這些關鍵詞捆綁在一起。向未來》中,科研科普專家曹則賢卻提出了讓一眾網友吃驚的疑問:「比薩斜塔實驗真的存在?從科學角度看,真的可以說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此語一出,現場觀眾和網友紛紛做吃瓜群眾狀:「難道我讀了個假課本?」
  • 《義大利遊記》比薩斜塔
    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驗說起,那麼多年了我記得比薩斜塔,都因這個實驗而起。至今仍然不知道這是故事還是實驗,我其實鍾情比薩斜塔。毫無疑問的是,伽利略選擇這座中世紀的古城作為他實驗的場所:一是用以吸引民眾的眼球,這是在向權威亞里斯多德挑戰;二是比薩斜塔的「斜」,一定不同凡響。比薩斜塔適合鐵球墜落時的觀察角度,我大概還惡意地想像,那種斜拉橋狀的古塔,三角形一樣的弧度。
  • 世界第一斜塔,傾斜度是比薩斜塔的3倍,建造年代也比它早數百年
    導語:世界第一斜塔,傾斜度是比薩斜塔的3倍,建造年代也比它早數百年。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提起斜塔,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比薩斜塔。這座塔因為傾斜數百年不倒而聞名於世,更由於伽利略的「兩個鐵球」自由落體實驗而被寫進了中學課本。大家去義大利旅遊,幾乎都要去拍一張借位的手扶比薩斜塔的照片,但它其實並不是世界上傾斜度最高的塔。
  • 義大利: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位於義大利中部比薩古城內的教堂廣場上,是一組古羅馬建築群中的鐘樓。這座造型古樸而又秀巧的鐘塔,是羅馬式建築的範本,然而它使人們驚嘆詫異的地方還遠不止這些。1972年10月,義大利發生的一次大地震使斜塔受到了強大的衝擊,整個塔身大幅度搖晃達22分鐘之久,極其危險。幸運的是,該塔仍巍然屹立。這種「斜而不傾」的現象,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使比薩斜塔聞名遐邇。
  • 話劇《比薩斜塔》好看嗎?在哪裡?
    2019話劇《比薩斜塔》北京站要來啦!相信大家對於比薩斜塔這個名字都很熟悉,這座建造於1173年的義大利獨立式鐘樓,憑藉獨特的傾斜角度吸引了無數人的喜歡。而話劇《比薩斜塔》則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伽利略沒做比薩斜塔實驗 "兩球同時落地"也並非事實
    大洋網訊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歷史上著名的兩個球同時落地的重力實驗是伽利略在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上做的。現在,絕大多數國家正式發行的課本上也是這麼說的。但美國語言與信息研究中心的執行主任、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數學系的客座教授凱斯·達維林卻提出一個驚人的理論:伽利略根本就沒有做過那樣的重力實驗!
  • 再不去義大利,比薩斜塔要變「比薩直塔」了!
    是古羅馬鬥獸場、威尼斯水城、米蘭時裝周還是義大利披薩、義大利麵、義大利火腿等等除此以外相信所有人都會提到一個世界著名的建築那就是比薩斜塔。比薩斜塔幾乎撐起了義大利旅遊業的半邊天。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也是在這裡進行了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比薩斜塔被譽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擁有八百多年歷史。以前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認為這座塔樓是被故意設計成傾斜的。
  • 德國兩教堂鐘樓挑戰比薩斜塔 為最傾斜建築(圖)
    德兩教堂鐘樓比比薩斜塔還斜  義大利標誌性建築比薩斜塔被認為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觀,建成以來吸引無數參觀者。但德國兩座教堂鐘樓最近向它發起挑戰,準備向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機構申請「世界上最傾斜的建築」。
  • 比薩斜塔——世界上最堅挺的建築
    沒錯,就是在這篇文章裡面,近代物理之父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面做出這個舉世聞名的這個實驗的。好了,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松米就要帶領大家去探究比薩斜塔為何 傾斜卻不倒塌,還能堅持幾百年時間!傳說1590年,出生在比薩城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自由落體實驗,將兩個重量不同的球體從相同的高度同時扔下,結果兩個鉛球幾乎同時落地,由此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了此前亞里斯多德認為的重的物體會先到達地面,落體的速度同它的質量成正比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