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蟲害嚴重的地方,有牧民報告說15分鐘就得打掃一次房間。有的毛毛蟲甚至爬進牧民的帳篷,鑽進被窩,影響牧民正常的飲食起居。」
「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都讓人瘮得慌,渾身起雞皮疙瘩。」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治蝗滅鼠指揮部辦公室行政科長林俊回憶道,5月初,烏蘇市的牧民向他們報告在牧場發現了大量不知名的毛毛蟲在草場上肆虐。趕赴現場後,林俊和同事們發現,數以萬計的毛毛蟲在草場上蠕動併吞噬牧草,就像地毯一般「鋪」在整個草場上。
通過觀測,烏蘇市共有12萬畝天然草場發生這種毛毛蟲災,其中以賽力克提和附近的巴音溝春秋牧場最為嚴重,已經有7萬畝草場變成焦黃的土地。牛羊的食物沒了,這使得當地的牧民不得不提前轉場,而以往他們都是到了6月份才考慮轉場。
這些毛毛蟲體長約2~3釐米,通體呈綠色,並夾雜著黑色的條紋,還長有針毛。林俊告訴《北京科技報》,這些毛毛蟲夜晚不活動,等太陽出來,氣溫升高之後才開始貪婪地啃食牧草。而當地牧民們養的雞和草原上的鳥類都不吃這種蟲子。「5月7日那天,由於天剛下過雨,氣溫較低,很多毛毛蟲就聚集在窪地和土洞裡面,每平方米大約有3000多隻。在蟲害嚴重的地方,有牧民報告說15分鐘就得打掃一次房間。有的毛毛蟲甚至爬進牧民的帳篷,鑽進被窩,影響牧民正常的飲食起居。」
發生蟲災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治蝗滅鼠指揮部立即召集了一批自治區的草原蟲害防治專家前往烏蘇對毛毛蟲害進行會診。但直到現在,專家們還不清楚這種毛毛蟲是什麼種屬。此次蟲災也引起了國家農業部的重視。中國農科院生物防治所副研究員高松告訴《北京科技報》,蟲災發生後,農業部畜牧獸醫總站草業處副處長蘇紅田曾奔赴新疆採集毛毛蟲樣本,打算帶回北京,在中科院利用DNA技術對其進行高分子檢測。高松本人也於5月11日趕到了烏蘇市,希望協同當地學者一起對毛毛蟲驗明正身。
「經過初步調研,可以發現這種毛毛蟲並非外來物種,也不是新物種,而是由於人們之前對它的疏忽,沒人對其做鑑定,所以不好判斷其種屬。」高松告訴《北京科技報》,當地牧民說在幾年前就見過這種毛毛蟲,但那時數量很少,沒有形成危害。
目前,學者中也有分歧,有的認為這類毛毛蟲屬於燈蛾科,而有的則認為其屬於毒蛾科。高松表示,這種毛毛蟲兼具了這兩大科的部分特點,但也有不符合這兩大科的特點。比如說,這種蟲身上並沒有毒腺,可以用手抓。而毒蛾科的幼蟲一般來說都有毒腺,不能直接觸碰的。此外,儘管牧民的雞和草原上的鳥類不吃這種毛毛蟲,「但絕非像一些媒體所說的沒有天敵,我們已經發現有一種寄生蜂,它們將卵產在毛毛蟲體內,這些卵孵化後會蠶食這種蟲體。」
為何這種毛毛蟲的種屬如此難辨呢?高松對此解釋說,昆蟲在幼蟲期一般是難以辨識其種類,只有到了成蟲期,其形態才會變得很穩定。通常,昆蟲識別都是以成蟲形態特徵為鑑別依據。現在,可以通過實驗室培育,等待這些毛毛蟲化蛹,變身為成蟲——「蛾子」後,再通過其個體大小、花紋、顏色、觸角、翅脈、生殖器官等判斷其種屬。目前,這種昆蟲仍處於幼蟲階段,只能分辨出這是一種鱗翅目夜蛾總科類的昆蟲。而全世界已知鱗翅目昆蟲有16萬多種,是昆蟲綱中僅次於鞘翅目(35萬多種)的第二大目。
說到發生蟲災原因時,高松說:「我判斷這種毛毛蟲的蟲源已經積累了好幾年的時間,應該不是今年發生的事情。因為零星分布的蟲源是不會形成現在的規模。」他估計,從去年秋天開始,這種毛毛蟲就大量產出,並以幼體形態成活於土壤裡。越冬後,春季氣溫回暖,草場提供了大量的食物,環境非常適宜它們的生長。
林俊則認為,發生這種蟲害可能與氣候反常和草場退化造成的生態失衡有關。去年,北疆沿天山一帶普遍遭遇暖冬,開春氣溫回升快,降雨較多,這給這些蟲子的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那麼,這樣的蟲災在新疆地區以前是否也出現過?林俊稱,1991年在烏蘇和沙灣兩地,有近6萬畝農田嚴重受害,其中1萬多畝甜菜、油菜、大豆等被毀。2003年,在新疆的烏蘇市和沙灣縣也曾發生60多萬畝的嚴重蟲災,當時蟲子的最高密度達1500隻/平方米。但當時的蟲災多由偽步甲、白邊切夜蛾、天幕毛蟲等害蟲引起,與這次的蟲災有所區別。
高松表示,這類毛毛蟲的幼蟲對很多農藥敏感,可以使用菊酯類殺蟲劑進行快速殺滅幼蟲。林俊告訴《北京科技報》,5月7日當天,自治區治蝗滅鼠指揮部就緊急調運了兩臺大型噴霧車和5噸菊酯類農藥到現場進行滅蟲。這種大型噴霧車一天作業面積可達6000至8000畝,截止到5月15日,滅蟲工作基本結束。「從結果來看,我們的工作人員目前對這類毛蟲的滅殺率在95%以上,而且這類毛毛蟲對農藥也沒有抗藥性,噴上農藥就能解決問題。」
林俊還建議當地不要疏忽秋季的蟲害防治工作,儘管春季是蟲災嚴重的季節,但最佳防治時期應該是秋季卵剛剛孵化後的初齡幼蟲。如果此時忽視,那麼就可能造成第二年春季害蟲大爆發。對於今後的防治工作,林俊說,當地已經建立了一整套牧民預警系統。在草原上,無論是蟲害還是鼠害都與牧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當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召集部分牧民,另外邀請一些專家為他們講解防治蟲害、鼠害的科普知識和預防措施。除此之外,當地政府讓部分牧民擔任草原蟲害、鼠害義務測報員。一旦發現蟲害、鼠害的苗頭就儘早上報。而此次蟲害,最早就是由家住新疆烏蘇市賽力克提春秋牧場的哈薩克族牧民居馬哈孜報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