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的由來

2021-02-19 小師兄們

媽祖,誕於三月三十三,2009年媽祖信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又名為天上聖母,輔鬥元君,天妃娘娘,天后娘娘,媽祖婆等,出生於福建湄洲,乃是名門望族,九牧林之後,家中排行絕小,因出生一月有餘不曾啼哭故而被取名為林默。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雲:「林默母陳氏,嘗夢南海慈航,與之優缽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誕之日異香聞裡許,經旬不散。「

林默則滿周歲時,在襁褓中看見諸神像,叉手作欲拜狀,五歲能誦《慈航經》,十一歲能婆娑按節樂神。少年時,一日在家靜思熟讀詩書,偶見一怪異道人從門前過,心中頓悟,拜之為師,得「玄微真法」,故長大後,能通悟秘法,預知休咎,鄉民若以病告,輒意」由此可見林默早期為道教人物,後期被佛教吸納

在民間傳說中,林默是一位海神。

有一日林默的四位兄長出海行商,林默與父母呆在家中,夜晚時林默突然手舞足蹈似癲狂狀,林默父母以為其生了痢疾,便推醒打斷了林默。林默睜開眼睛說道:「何不使我保全兄弟無恙乎?」

林默父母不解其意,也沒追問。三日後兄長們歸來,痛訴海浪無情,風波吞噬了大哥的船,幸見一女子牽著五條桅紊行水面私平地才救下來他們三個。此時林默父母才知因為打斷了林默行法,才沒能救下長子,故此悔恨交加,而林默也因此神化,名聲初次遠播。

此後林默長成,誓不嫁人,常年穿著朱衣乘船雲遊海面,憑藉自身水性救人無數,被稱為神女,閩人則叫其為媽祖。曾有一次夜裡海面狂風大作,船隻無法進港,林默點燃了自家房屋為船隻引航(林默家裡不差錢)。

傳說林默二十七歲時的一天對家人說:「我將遠遊去了,可惜無法同行。」說完,獨自架小舟入海離去。

又有一個版本是林默二十八歲時參與一次救援不幸遇難,大家悲痛欲絕不願相信事實,便說她化為海神。而《四明續志》卷九則說林默:「室居未三十而卒,僅行世二十七載。」

《揚州天妃宮碑記》雲:「聞空中樂聲,氤氳有祥雲若乘,自天而下,神(林默)乘之上升。」而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的九月初九這天,湄洲島居民都看見林默出現在湄峰之上,與親人告別,乘風駕雲翱翔於天際,時而有彩雲附和,群眾則島上建廟,逐年加以奉祀,稱之為媽祖,此後便又有媽祖娘娘於海上救人的傳說。

相關焦點

  • 從「娘媽」到「媽祖」:說說「媽祖」名稱的由來!
    點藍色字關注「莆田旅遊網」(張穎/攝影)「媽祖」名稱的由來□ 朱合浦世事紛紜複雜,我們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大家都知道「媽祖」,可多數人卻並不知道「媽祖」名稱的由來。前些天,有人因工作需要,向我詢問答案,我做了十分簡略的說明。今天,「阿朱講媽祖」乾脆就這個問題詳細解釋一下吧!
  • 澳門媽祖廟的由來
    由於早期澳門居民多以打魚為生了故對漁民的守護神媽祖特別崇敬。在這塊面積僅23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居然建有20多座媽祖廟,其中最古老的己有 500多年歷史,也是當今澳門歷史最悠久的廟宇。相傳宋代孝女27歲的林默娘,福建省莆田縣人。
  • 媽祖四姐妹由來
    下宮天后古廟中供奉有媽祖四姐妹聖像,這成為潮汕奇特的媽祖文化現象。
  • 媽祖的由來,你知道嗎?
    媽祖,原名林默 ,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湄洲島,因救助海難於宋太宗雍熙 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目前,全世界45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上萬座從湄洲祖廟分靈的媽祖廟,有3億多人信仰媽祖。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
  • 媽祖聖誕~了解天上聖母的由來
    媽祖東南沿海最為著名的神明之一,可以說凡事有海的地方就有媽祖,臺灣說有三月瘋媽祖之說,可見媽祖信仰在臺灣的影響力,據不完全統計臺灣的寺廟有一半都是有供奉媽祖,可見在媽祖臺灣深得民心,可是你知道嗎?這樣一位女神其實也是從凡人一步步到如今的天后。
  • 保生大帝與媽祖的羅曼史
    在臺灣民間相傳著這樣一段傳說:傳說神界的單身貴族大道公與媽祖曾有一段羅曼史,保生大帝得道後見媽祖端莊賢淑,便展開追求攻勢,而媽祖見其宅心仁厚,也萌生愛意,倆神情投意合,共同譜下一段「堅定的友情」。一日,媽祖乍見母羊產子之苦,毅然慧劍斬情絲與保生大帝斷絕往來,大帝無端被拋棄非常懊惱,乃在媽祖誕辰(農曆三月二十三日)遶境時施法下雨,淋洗媽祖臉上脂粉;媽祖不甘示弱,也在保生大帝誕辰(農曆三月十五日)神駕出巡時作法颳風,要吹落大帝頭上的帽子。因此每逢媽祖誕辰便經常下雨,而保生大帝誕辰則常會颳風,此即民間氣象諺語:「大道公風,媽祖婆雨」的由來;若當天無風無雨,信徒就說:今年大道公和媽祖婆和解了。
  • 媽祖祭典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信仰的由來,來自於民間傳說。首先是傳說,然後是傳說的歷史化,最後形成普遍的媽祖信仰。媽祖原名林默,父親林願,母親王氏,兄妹7人,她最小。媽祖自幼聰穎過人,識天氣、通醫理、善舟楫,樂善好施,深受鄰裡鄉親的喜愛。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難為事,矢志不嫁,專心致志地從事慈善公益事業。平時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
  • 臺灣媽祖廟
    據統計,至1930年末,臺灣媽祖廟有335座;1954年增至384座;據《臺灣地區神明的由來》一書說,臺灣民間祀奉天上聖母為神的寺廟,已經超過900媽祖廟宇名稱不一,有天妃宮、天后宮、媽祖廟、天后寺、天后祠、聖母壇、文元堂、朝天宮、鎮瀾宮、安瀾廳、雙慈亭、中興宮厝等;奉祀的媽祖,因來自大陸不同的地方而有不同的稱呼,如來自興化軍稱「興化媽」,來自泉州的稱溫陵(泉州舊稱)媽祖,來自龍溪的稱「清溪媽」,來自同安的稱「銀同媽」等。
  • 湄洲島「傳播媽祖文化的使者」:見證媽祖文化走向世界
    資料圖:秋祭媽祖大典。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20多年來致力於媽祖文化的傳播,李少霞被譽為「傳播媽祖文化的使者」,並因此在福建省婦聯近日於福州舉行的「福建省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暨表彰會」上榮獲「福建省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李少霞出生於莆田市湄洲鎮蓮池村。
  •  神奇而精彩的下宮媽祖傳說
    傳說由《六位媽祖的故事》《媽祖四姐妹由來》等10多個故事構成。       下宮天后古廟位於潮陽和平下寨,始創於南宋淳祐年間,至今已近八百年的歷史,是明朝隆慶《潮陽縣誌》有記載的兩座媽祖廟之一。廟中主奉的是海上保護神媽祖林默娘。因其中供奉有六尊媽祖聖像,這成為當地一大奇特的民俗文化現象。本來,民間天后廟供奉的是一位媽祖而已,而這裡卻供奉了六位,這其中就有許多神奇而精彩的傳說。
  • 媽祖宮裡長大的孩子,郭臺銘感覺媽祖一直在身邊……
    媽媽端詳著他,說:「海的那邊,是湄洲島,是媽祖的故鄉!」郭臺銘看著宮裡媽祖像跟媽媽一樣慈祥的面容,明白了:海的那邊,是媽祖的故鄉,也是出生在媽祖宮裡的他的故鄉。郭臺銘抵「媽祖故鄉」迎請媽祖金身赴臺巡安 媽媽說,湄洲島形狀像女子的眉毛,這是名稱的由來。
  • 六位媽祖的故事
    下宮天后古廟中,除供奉媽祖四姐妹聖像之外,在媽祖四姐妹中間,又有一尊泥塑媽祖,民間稱為掌宮媽。
  • 閩北人為什麼也拜海神媽祖?原來如此!
    閩北內河的船工行舟,與海上航運有相似的危險,因此,發端於沿海的海上女神媽祖自然漸漸盛行於閩北,成了閩北航運的保護神。   水流所到之處,便有媽祖行到的足跡。據調查,閩北百多個鄉鎮中,凡面臨閩江幹(支)流的碼頭鄉鎮,幾乎都建有媽祖廟。南平安豐媽祖廟建於元大德五年(1301),是閩北最早的媽祖廟。
  • 顏延齡與澳門媽祖文化
    在這裡,人、歷史、自然奇妙地交融在一起,媽祖、聖母和諧地裹卷在一處,給人一種厚重的歷史感和超然的時空感。其中,媽祖文化留給澳門山水的「腳印」最深,與澳門的淵源也最久,更是展示澳門「人文山水」悠久魅力的「代表作」之一。在我看來,媽祖文化之於澳門,如同皮與毛的關係。
  • 媽祖節發源湄洲島,海民都來朝聖媽祖,舉行各種民間活動
    媽祖節,相傳農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分別是媽祖的誕生日和忌日。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道教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媽祖節的概述:1、概述媽祖節,相傳農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分別是媽祖的誕生日和忌日。每到這兩日,數以萬計的海民都來朝聖媽祖。目前節期有拜媽祖、媽祖文化研討、工藝品展銷活動。人們可觀賞富有特色的民間歌舞,品嘗閩菜。
  • 媽祖文化起源,你了解多少?
    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島上民眾要舉行各種祭典媽祖的活動,同時海內外的媽祖信徒紛紛前來進香朝拜,整個湄洲島人山人海、盛況空前,被譽為東方麥加。在新加坡的天福宮,林厝港亞媽宮、林氏九龍堂等,也都供奉媽祖。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各地的地緣協會館內也都兼祀媽祖。
  • 臺灣媽祖途經潮陽,豪車成列,現場人山人海!
    臺灣北港朝天宮媽祖金身,10月2日下午分靈和平下宮天后古廟媽祖紀念館。這次活動,是繼去年湄洲媽祖金身巡安潮陽和平之后又一盛事。
  • 【道教節日】天后媽祖聖誕
    曾有人對福建莆田地區的媽祖民俗作了一次全面調查,現摘錄如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地域民俗活動形式的異同,從而看出地區民俗文化的交流與變異。(一)誕辰禁捕。湄島漁民,每逢三月二十三日前後數日內,不敢下海捕魚或垂釣。這個習俗系因媽祖誕辰,《媽祖顯聖錄》載:東海多神怪,漁舟常溺。
  • 媽祖
    改革開放後,湄洲祖廟進行了大量的復原修建工作,另投資1億多元興建了媽祖新殿,新殿宏偉壯觀,被世人譽為「海上布達拉宮」。湄洲媽祖廟是世界上2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座媽祖宮廟的祖廟。一年四季,前來媽祖祖廟進香朝覲的國內外香客人數達百萬之眾。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島上民眾要舉行各種祭典媽祖的活動。
  • 海南萬泉河邊「媽祖」廟,為何起名不叫媽祖,而是本土海洋女神呢
    「瓊海萬泉河嘉積水電站旁有座奇特的媽祖廟,那兒景色很美。」這天,我忙完博鰲項目,正準備回海口的時候,瓊海朋友跟我說道。他真是十分了解熱衷海南傳統文化的我,一句話就把我帶到了這座萬泉河畔的「媽祖廟」。她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南海女神,跟「媽祖」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只是水尾聖娘的形象與媽祖不同,媽祖源於歷史上真實人物,屬於歷史人物的神化,而水尾聖娘則是發源於海南文昌東郊的本土自然神靈。據清康熙《文昌縣誌》載:「清瀾水尾廟,即祀南天夫人。明正德年間,有石爐飛來水尾地方,因建廟焉。英顯特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