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9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4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2020北京市科協十佳影響力學術會議經驗交流會」在北京科學中心舉行。北京市科協常務副主席司馬紅出席並講話,會議由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田文主持。
本次活動得到了廣大學會的支持,得到了市科協學術交流工作委員會和青年工作委員會的指導。經各單位自薦、綜合評議、徵求意見等環節,產生了本屆市科協十佳影響力學術會議:北京化學會承辦的2019北京地區廣受關注學術成果報告會(化學學科),北京圖象圖形學學會承辦的第18屆IEEE混合與增強現實國際研討會(ISMAR2019),北京電子學會承辦的2019國際自主智慧機器人論壇,北京測繪學會承辦的2020新型測繪技術研討會,北京農業工程學會承辦的2019大循環—農業農村有機汙染防治國際研討會,北京畜牧獸醫學會主辦的第五屆北京畜牧獸醫工程科技高峰論壇,北京食品學會主辦的第十一屆食品科技北京論壇,北京預防醫學會主辦的第一屆全球健康北京論壇,北京神經科學學會主辦的2019年北大醫學孤獨症國際論壇——孤獨症的病因學,北京市學習科學學會主辦的基於學習科學的學科融合教學實踐研討會。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科協九屆常委、北京測繪學會理事長楊伯鋼,北京市科協九屆常委、北京圖象圖形學學會理事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湧天,北京預防醫學會會長鄧瑛,北京畜牧獸醫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大北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宋維平,北京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電子科技情報研究所副所長張瑩,北京農業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業大學生物能源科學與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董仁傑,北京食品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徐峰,北京市學習科學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薦,北京神經科學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嶸,北京化學會秘書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孫根班代表學會進行了大會交流發言。來自科技類社會組織的百餘名代表現場參加了此次會議,本次會議同期進行線上直播,市科協兩百餘家科技類社會組織及上萬科技工作者在線觀看並參與網上互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北京市科協副主席、學術交流工作委員會主任沈巖,北京市科協學術交流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農學會理事長、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李雲伏,北京市科協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生態修復學會理事長、歐洲科學院院士劉俊國出席會議,並作出點評。
三位專家一致認為,參與交流的學術會議能夠聚焦熱點議題,開展新穎活潑的交流互動。以廣受關注學術成果報告會為代表的一批專業學科成果交流,啟發學界對「後四唯時代」科技工作者的評價方向;以新型測繪技術研討會為代表的一批網絡直播會議,為信息化手段在傳統學術交流中的應用和拓展,提供了典範;以IEEE混合與增強現實國際研討會為代表的一批國際學術會議,展示了國際間科技交流的重要意義。專家們建議,一是要立足需求導向,堅持學術內容的前沿和高端,同時社會關注的科技方向、科技工作者和社會的需求都應成為學術會議的重要主題;二是要做好學術會議的宣傳,學術會議是科協和學會團結凝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陣地,要發揮好學術會議的平臺作用;三是北京市屬學會的學術會議要立足北京、面向全球,聯合更多全國學會和國際學術組織,深度參與交流,持續擴大會議影響力。
司馬紅在講話中指出,十佳影響力學術會議相關工作旨在通過有代表性的會議,多角度交流學術建設的心得體會,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學術交流工作經驗。要不斷夯實十佳影響力學術會議工作平臺,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打開了解前沿、結識同道、深化研究、拓展合作的窗口,為廣大學會提供學習借鑑、交流合作、自我提升的舞臺,也為北京市科協檢驗改革成效,高擎學術交流大旗,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前進奠定學術交流的基礎。
司馬紅指出,本次會議是第23屆北京科技交流學術月重點活動之一,學術月自9月11日開幕以來,在近兩個月的時間裡,市屬學會聯合全國學會、國際科技組織舉辦近200場學術活動,一百餘位院士積極參與,交流論文1000餘篇,線上線下受益科技工作者超過1300萬人次。她強調,在各學會長期努力下,科協系統的學術交流體系正在從以單向傳播為主,向多元交互式交流轉變;從以學會主辦為主,向跨學科、跨領域、跨單位融合協作轉變;從以學術探討為主,向以學術探討為基礎,輻射產學研用轉變。希望各學會關注學術交流,持之以恆推進學術建設。一是要重視學術交流對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領力。學術交流要立足首都需求和發展目標,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要發揮各學會黨建工作小組的領導作用,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將學術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二是要用好學術交流的成果,延長學術交流生命線。把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進學術成果向科普和決策諮詢產品轉化,多角度夯實首都科技創新基礎,助力更多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三是要用交流的語言講好學術的故事。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講好學會探索學術交流的故事,更要講好參與其中的科技工作者的故事。通過學術會議的切入點,更加深入做好「人」的工作,為學會進一步擴大影響、團結凝聚更多科技工作者奠定基礎。
本屆學術月在歷時近兩個月的豐富學術交流活動之後,即將落下帷幕。但科技交流主平臺永不落幕,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北京地區廣受關注學術成果報告會還將陸續走進三城一區和重點高校,舉辦10餘場專場報告會,更多更好的學術交流將繼續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營造學術軟環境,厚植科技創新土壤,助力科技自立自強,助力北京科創中心建設。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2020年北京市科協十佳影響力學術會議經驗交流會舉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