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在《果殼中的宇宙》中說了這樣一段:「人們若要活的更長久,應該不斷地飛向東去,使得地球的旋轉疊加上飛機的速度。然而,人們所獲得的比一秒還短得多的生命延長,遠遠不及劣質飛機餐對健康的殘害。」
關於飛機上的食物,更多人似乎有「說不完的話」,或者根本「不想說」。我們的航空餐,有可能變得美味嗎?為了改變乘客的這一反面認知,近幾年,全球的航空公司和機構似乎都在更加努力的展現各自的真誠:
▌為了改善航空餐他們已行動
名廚布萊恩•特納曾為英航設計好吃的飛機餐,強調海鮮只能八成熟,蔬菜只能用水煮,羊排只做到剛剛熟的「斷生」程度即可。德國漢莎的大廚則熱衷使用小豆蔻和檸檬草,理由是:這兩味在機艙環境中味道改變少。
國內的飛機餐則採用了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標準,標準規定,食物在烹飪時的中心溫度要達到85°,不熟的東西根本無法上飛機。唯一例外的或許只有牛排,航食工廠不會將它煎到全熟,只維持在3-5分熟,這樣空乘人員在復熱時可讓它熟至5-7分。
這兩年,不少國內航空公司也開始選擇更加密集的與五星級酒店、大廚以及知名餐飲品牌合作。
去年,中國航空運輸協會航空食品分會聲稱,他們已經作出了積極的工作計劃:要以解決航空食品配餐「不好吃」為未來工作的重點。
▌看看航空餐曾遭如何點評
幾乎地球上任何一家航空公司的飛機餐都曾遭到了乘客們的差評,常客上曾專設話題供大家評(吐)論(槽)機上食,Thrillist還曾評選了最難吃的10家航空飛機餐:
——(新加坡航空公司,稀飯)呃,還是給我來片麵包好了。
——(菲律賓航空公司,牛肉)灰色的,神秘的肉。
——(阿德裡亞航空公司,金槍魚三明治)抹了金槍魚屎的麵包。
——(國泰航空公司,土豆)如果飛機上某些食物故意標明「乾淨」字樣,你就要當心了。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早餐粥)噢,天啊,這不是兩個肉球在淤泥池裡遊泳嗎?
——(澳大利亞捷星航空公司,西式煎蛋)這半生不熟、平淡乏味的煎蛋上有什麼東西在蠕動呢?
——(德國漢莎航空公司,黃瓜奶酪三明治)但願這不是航空公司提供的唯一食物。
……為免引起不適,以上圖片欠奉。
▌為什麼航空餐會這麼難吃?
1.美國的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表明,飛機上的食物不好吃的原因是:機艙內的巨大噪音影響了人們感知味道的方式。對於這樣的解釋,乘客們普遍的反應是:真會找理由。而實際情況是:他們說的是真的。除了高噪音,飛機艙內的低壓、低溼度,使人對甜味和鹹味等正面味道感知度下降了30%,但是對酸、苦和辣等等負面味道的感知度,則幾乎沒有影響。所以,在飛機艙環境中,人的味覺對食物往往「變得更挑剔」。
2.當然,航空餐的食品加工方式也讓它看起來更加雪上加霜:現在的機上餐,幾乎都由地面航食工廠先提前製作,低溫保存,飛機上加熱,而且航空餐一般會採取簡單烹飪、簡單調味的製作方式,並採取儘量少的原料。
對此,航空公司給出的官方解釋是:考慮到食品安全問題,免去食物受到汙染而導致乘客食品中毒的可能性。
腦補下飛行時發生食品中毒,飛機迫降解決乘客如廁需求的畫面,此解釋理由充分。其實這樣的事情確有發生:2013年10月,中國國航給經濟艙旅客發放過期的牛肉燒餅,導致機上30人肚子疼、20人腹瀉。
3.有意思的是,他們也會相互揭底:中國航空運輸協會航空食品分會覺得「客艙服務人員對配餐的二次加工不規範不科學」,是造成飛機餐不好吃的重要因素。
通常,飛機上的烤箱有一個常用溫度設定,提供給經濟艙的餐一般加熱20-25分鐘。可是,現實情況是:乘客多,空乘人員少,烤箱不夠用。空乘一般會把食物大量堆疊在一起,按下按鈕,一次性完成加熱。有經驗的空乘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放棄設定模式,主動將加熱時間拉長3分鐘。遇到經驗不足或者想偷懶的空乘,讓乘客吃到沒熱透或者因熱過頭而變得乾癟癟的食物,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4.另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航空公司必須考慮的因素是:機上餐的成本控制。一張1000塊的機票,餐的費用佔機票價格的多少?內部人士給了一個平均值:大約佔機票價格的2%-3%。加上打折機票、積分換的免費機票,很多航空公司已經不樂意為這種免費機票中的航空餐買單了:「人工在漲價,食材在漲價,如果再用過去的標準,沒有航空公司吃得消。」
一份為航空公司和乘客斤斤計較的經濟艙飛機餐:總重量大約在400-450g,主食(米飯或者麵條)重量不超過220g,其餘還有餐前麵包、水、沙拉和水果。這份有嚴格重量標準的食物,30年前的成本價在20-25元之間。30年後的今天,這一成本幾乎沒有改變,然而通貨膨脹在過去的30年裡已發生多次。不管乘客以為如何,除去飛行成本和飛機折舊,其實現在航空公司每年的利潤其實僅有1-2%而已。
但其實航空餐的境況並不是一直如此窘迫:
▌航空餐也可以做得很好吃
海南航空航食總監王弘人上世紀80年代剛剛開始乘飛機:「國泰把生的東西拿上飛機烤,有龍蝦和魚翅,國內民航從80年代起發展迅速,那時候還提供茅臺。」所以,下圖並不是擺拍:
之前,北歐航空(Scandinavian Airlines)挪威分部為紀念成立70周年,也特別展示了1950年到1980年他們的飛機餐:
國內航空公司近期為了提升航空餐的形象,動作頻繁:
港龍航空,作為香港第二大航空公司,在提升機上膳食這件事上,可謂用足心思:他們選擇與大廚們合作。擁有近30年烹飪經驗的杜才清,是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新大陸中國廚房餐廳主廚。杜師傅認為關於菜品的創造,不再是對廚師單一知識面的要求,而需要對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民俗風氣、傳統典故、市場轉變等各個複合知識面的了解,才能保證好的出品,飛機餐的製作亦是如此。
杜才清
近期他為港龍設計了包括前菜、湯羹及主菜在內的共26款菜品,這些均是以上海、江浙地區的傳統風味為主的創新菜品。
新大陸中國廚房出品的航空餐
此外港龍還與北京國貿大酒店紅館合作了包括頭盤、湯羹及主菜在內的30款菜品,它們將分別於頭等、公務及經濟客艙內供應。其中甚至包括了「生煎無骨雞」、「黃秧白菊花豆腐燉元貝」這樣的菜式,要知道後者需要將高山娃娃菜、瑤柱以及切成菊花狀的日本豆腐,經過兩個小時熬製方成。
紅館出品的航空餐
上海靜安香格裡拉夏宮,最近也為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全日空航空公司,打造了2016年9月及11月從上海出發至東京、大阪及名古屋航班的商務艙餐食。酒店中餐主廚是擁有長達30年的烹飪經驗的廖自力師傅,而他們的招牌菜秘制牛臉肉也在本次合作的餐單之列。
廖自力師傅
全日空商務艙9月中餐餐食
航空公司的舉動無疑博得了商旅達人的普遍認同,來看一段飛行總裡程已達149440公裡的資深美食自媒體人紫色透明的獲邀評論:
紫色透明
「這次飛澳洲,選擇的商務艙,餐食都出品自餐飲名家,空乘從前菜吞拿魚沙拉,上到主菜芝士番茄醬烤三文魚;從餐後的時令水果,上到撻派甜品,最後還貼心的問要不要再來塊芝士或者巧克力,如果你是素食者,還有芝士蜜梨義大利餛飩可選。好的飛機餐確實讓長途飛行變得有期待。」
其實,因為種種原因,飛機餐不好吃,大家更多的是指向經濟艙,而非針對頭等或商務艙,我們期待經濟艙的飲食能得到重視與改善。儘管美國很多境內航線上早就沒有飛機餐,全用花生米替代。而我們有業內人士也公開發表觀點認為:花生米公司才是國內經濟艙配餐的未來。但作為乘客,並不希望這一天真正到來。
以上內容來自名廚全媒體原創,轉載請回復「授權」取得聯繫方式聯繫我們,十分感謝!
編輯 /Momo
部分圖片和資料來自網絡,未商用
1522 10款炸物常配調料汁
1532 《好先生》的惠靈頓牛肉,到底有多牛?
1533 空氣:甜品界的隱形魔法師
1534 牛肉除了煎、烤、燉還能怎麼做出彩?
1535 Francesco:世上沒有笨廚師只有好廚師
1536 蔣應榮:其實,我不喜歡廚師這一行
1537 揭秘:頂級肉房大廚的庖丁解「豬」秀(附菜譜)
↓↓名廚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