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的「莎士比亞與鞋匠」之爭

2020-12-19 光明網新聞中心

  【深度解讀】

  作者:朱建剛

  今年是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莎士比亞不只屬於英語世界,他在俄國也曾引發過風潮,而且引起過爭鳴。

  19世紀初到60年代前後是莎士比亞在俄羅斯傳播的黃金時代。不但所有莎翁劇作都已有俄譯本,戲劇界還湧現出莫恰洛夫、卡拉蒂金、史遷普金這樣以扮演莎劇人物而知名的明星演員。莎翁劇作流露出的平民氣息、民主精神引起了沙皇專制下俄國文學界的深深共鳴。俄國文壇大人物如卡拉姆津、普希金、別林斯基紛紛對莎士比亞予以讚揚。然而,正當莎翁在俄羅斯的美譽如日中天時,一股否定的風潮忽然而至。

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大劇院

俄文版莎士比亞傳記

  質疑首先來自於理論界,體現在俄羅斯革命民主主義者對現實與藝術關係的理論思考之中。在《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係》(1855)一書中,車爾尼雪夫斯基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藝術的作用有限,低於現實,他認為「時興風尚使得莎士比亞的每部戲劇有一半不適合我們今天的審美享受。……莎士比亞講究辭藻,流於浮誇。」批評家Д·皮薩列夫進一步指出:莎士比亞及其戲劇已經過時了,至少已經不適合當今的俄國國情,因為在當前的俄羅斯,大眾需要的不再是那些距離遙遠的歷史劇或愛情劇,對生活真實的渴求已成為讀者對文學的迫切要求。他認為:「如果我們的時代出現了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如果這位詩人像莎士比亞那樣將自己才華的最好部分奉獻給歷史劇,那麼現實主義批評完全有權嚴厲批評這種情況,即巨大才能脫離了活生生現實的利益。」

  另一位更激進的批評家В.А.扎伊採夫宣稱:「最好的戲劇,莫裡哀、莎士比亞和席勒及其他人的戲劇都不能帶來任何益處。」與之相反,「一切手工業者都比任何詩人來得有用,就好像所有正數,無論它多麼小,都比零來得大。」陀思妥耶夫斯基後來把這一說法歸納成「莎士比亞或皮靴」。

  「莎士比亞或皮靴」所折射的實質上是一種二者只能擇其一的二元對立論點,即貴族和平民的立場截然對立、不可調和。藝術、唯美是專屬於貴族的浪漫生活情調,而皮靴、香菸則代表了底層民眾生存之基本要求。

  實際上,上述論調,或者說車爾尼雪夫斯基、皮薩列夫等人否定莎士比亞的價值絕非偶然。19世紀60年代,雖然俄國還是歐洲資本主義國家中相對落後的一員,但其文學卻已進入了一個公認的繁榮期。三巨頭屠格涅夫、託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哲學思考就其深度、廣度來說,都不遜色於17世紀的莎士比亞。這種現象,恩格斯後來把它概括成:「經濟上落後的國家在哲學上仍然能夠演奏第一小提琴。」正是因為有了文學創作自身的繁榮,才有了別林斯基對普希金的稱頌,斯特拉霍夫對託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讚揚。儘管這種歌頌夾雜著很多民族自尊心的因素,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它確實構成了莎翁在俄國遭受冷遇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當時的俄羅斯文藝理論家看來,文學並不是單純的文學問題,還是一個涉及批判、啟蒙、進步的政治問題,涉及作家描寫的對象及傾向性。在車爾尼雪夫斯基所生活的19世紀60年代,沙皇俄國的黑暗統治、人民的生活苦難是最大的現實。文學必須為此服務,作家應該旗幟鮮明地揭露這一切,譴責這一切。皮薩列夫說:「當社會中不但有飢餓的人,甚至還有飢餓的階級時,那麼關注次要需求的滿足對社會來說便是愚蠢的、醜惡的、不成體統的、有害的。」

  莎士比亞的同胞託馬斯·卡萊爾說:「莎士比亞的偉大在於我所說的生動描述,即對人和事物,特別是對人的描寫上。他的一切高超之處決定於此。」詩人關注的是永恆的、內在的人性善惡,而並非具體某時某地的現實。這是一種超然於俗世之外的態度。作家的超然態度在具體創作中當然不可或缺,但是,在19世紀的俄國文學批評家和讀者的眼中,超然與冷漠無情似乎有著某種曖昧的聯繫。

  其三,資本主義在俄國的發展雖然為經濟注入了活力,卻進一步拉大了貧富差距,引起了各界的不滿。政府對民主陣營施以重壓,逮捕了一批激進政論家。1866年,俄羅斯政府幹脆關閉了《現代人》和《俄羅斯言論》兩家期刊。對於年輕的平民知識分子來說,經濟上的赤貧和政治上的失語令其絕望,由此產生了「打倒一切,推翻一切」的激進思想。革命者們在豪言壯語的激勵下,決定用自己的鮮血照亮「俄羅斯的暗夜」,迎來「真正的白天」。自然科學成為他們最有力的助手,理性主義牢牢佔據了俄國青年們的心靈。相形之下,莎士比亞作為一個來自遙遠國度的歷史人物,在這樣的環境裡顯得那麼抽象,那麼不合時宜。他註定要被那些年輕人所拋棄,即使他們中的某些人還會偷偷地念幾首他的詩。

  幾乎與此同時,針對上述否定莎翁的聲浪,以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代表的另一批文學家紛紛加以駁斥,對這股否定浪潮做了再否定。

  屠格涅夫屬於俄國文學界的西歐派,久居國外的他對莎翁的了解高於一般人。在車爾尼雪夫斯基《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係》一書剛剛面世時,敏感的屠格涅夫就看出了此書的潛在危險:「至於說到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書,他的主要罪狀是:在他眼裡,藝術正如他所表述的那樣僅僅是現實生活的複製品……」

  藝術來自於現實,但又高於現實。雖然屠格涅夫在這裡不是特地為莎士比亞而論戰,但讀者不難發現他與莎士比亞的思想共鳴。在短篇小說《夠了》(1865)中,屠格涅夫在提到「人民性、權利、自由、人類、藝術」這些永恆的字眼時說:「是的,這些字眼存在,許多人以這些字眼為生,為這些字眼活著。但我仍然覺得,若是莎士比亞再生,他無論如何不會拋掉他的哈姆雷特,他的李爾王。」作為一位深受西歐思想影響的作家,屠格涅夫何嘗不知道人民、權利、自由等主題的重要性,但在他看來,米羅的維納斯也許比羅馬法典更為實際。在文學與政治之間,屠格涅夫還是選擇了前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應該是捍衛莎士比亞最積極的人物。在關於《群魔》的記事本中,作家借主人公之口高度頌揚莎士比亞的偉大意義:「斯捷潘·特羅菲莫維奇宣稱,莎士比亞和拉斐爾高於農民,高於人民性,高於社會主義,高於人民,高於滿足他的需要,高於幾乎人間的一切——因為這是人類生命的果實——是為之而生的一切,缺少了它,我也不願意活。」人不是機器,必須打破「二二得四」這個理性之牆的桎梏,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地下室手記》以來一直在呼籲的事情。為此,人必須要堅持生活中詩意的一面,堅持「莎士比亞和拉斐爾高於一切」,因為精神自由是人之為人的底線。這一點,恐怕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捍衛莎士比亞的最直接原因。在這位小說家看來,理性主義和功利主義大行其道,其根源在於思想的簡單化。「簡單恰恰蘊含在對達到虛無的渴望中,這也是一種安心,因為還有什麼比零更簡單和讓人安心的?……簡單是分析的敵人。」思想的簡單化體現的是人們的一種精神惰性。

  可悲的是,在19世紀60年代的俄國,恰恰有那麼一部分人自以為讀懂了莎士比亞,自命為鞋匠們的代言人,把「莎士比亞或皮靴」這樣的問題擺到俄國公眾面前,看似為民請命,滿懷正義,實則卻造成了底層民眾對文化的無知。到了20世紀十月革命之後,即便有列寧等人的制止,少數懷有「鞋匠」情結的激進分子對文化遺產大肆破壞,險些令俄羅斯文化走向毀滅,以至於憤懣不已的高爾基寫下了那本著名的著作:《不合時宜的思想》。

  加繆有一句話,其實是對這一問題的最好闡釋:「人們看得很清楚,在這場莎士比亞和鞋匠之爭中,詛咒莎士比亞和美的並不是鞋匠,恰恰相反,是那些目前仍在閱讀莎士比亞作品的人,是那些並不選擇以做鞋子為終生職業的人;他們畢竟永遠也做不出一雙靴子來。」因為真正的鞋匠並不一定了解莎士比亞為何許人,他們只是被那些居心叵測的文化虛無主義者做了一回道具。     

  《光明日報》( 2016年11月12日 12版)

[責任編輯:李國強]

相關焦點

  • 俄國和土耳其打了十幾次,兩國到底在爭什麼
    文/寂寞的紅酒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世界近代史上的兩大帝國。作為山水相連的鄰居,兩國的關係一直不睦,甚至可以說嚴重不和。歷史上,兩國曾進行了十幾次大規模的戰爭,平均不到19年就會打一次,每次都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混戰的大陣仗。
  • 誰殺死了莎士比亞?
    阿偉:讀《仲夏夜之夢》的時候,感覺還不錯,至少作者的想像力算得上是一流作家的水平。讀其他故事,至今沒有什麼當時的印象了,因為很快就看膩了,書也丟到一邊了。那時候,我更有興趣也更願意去看馬克吐溫的小說,或者是託爾斯泰的小說。哎呀:然後呢?
  • 庫頁島和日本僅一水之隔,為何庫頁島之爭日本卻輸給了俄國
    眾所周知,俄國是後來者,距離庫頁島萬裡之遙,而日本和庫頁島僅僅一水之隔,北海道最北端的的宗谷岬距離庫頁島最南端僅42公裡,晴天的時候能在北海道看到庫頁島。不過在近代庫頁島的爭奪中,庫頁島卻落入了俄國人的手中。不禁有人要問:庫頁島和日本僅一水之隔,為何庫頁島之爭卻輸給了俄國?其實,日本人無緣庫頁島是有原因的,提起庫頁島日本人也是懊惱不已。
  • 萊比錫大學的教授,德勒斯登的鞋匠,都是歌德的友誼之花
    當一個孩子從家庭關係中獲得了愛,這份愛就是未來關係的種子,會開出不同愛的花朵,與朋友的友誼之花、與異性的情感之花、與自然的熱愛之花、與書籍的痴迷之花。歌德從愛的家庭走出,無論是友誼,還是情感,亦或是熱愛與痴迷,這些不同色彩、不同形態的花朵開滿了他的一生。
  • 黑澤明:在莎士比亞與託爾斯泰之間
    他所否定的不僅是莎士比亞,也包括幾乎全部自己的作品,除了一本為農民的孩子寫的小冊子之外。「阿爾扎馬斯之夜」之後,託爾斯泰進行了漫長的精神探索。託爾斯泰將信仰和「勞動人民的生活、生命」提高到最高地位,並且身體力行;他在充滿欲望、奢華的生活中只看到了生命的虛無,而很多所謂經典作家的作品在他看來則充滿了謊言、墮落。
  • 讀《文學回憶錄》看莎士比亞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文學回憶錄》,本書基本上,把人類文學的歷程全部介紹到了,從最早期的希臘文學到二十世紀的文學,以及現代流行於世的主流文學流派,都有一一提到,我主要感興趣的方面是有唐詩,宋詞,文藝復興與莎士比亞,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十九世紀俄國文學。
  • 莎士比亞戲劇之王
    莎士比亞於1564年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四歲時,父親被選為一個小鎮的鎮長。那時常有劇團來小鎮巡迴演出。小莎士比亞深深的喜歡上了戲劇,他覺得戲劇神奇極了,他經常和孩子們一起學著劇中的人物和情節演起戲來。但不幸的是他父親經商失敗,14歲的莎士比亞只好離開學校給父親當助手。
  • 撲朔迷離 莎士比亞的10個秘密
    但是,也許最引人注目的莎士比亞改編作品,雖再也不可能是、但很可能是莫扎特表面上受人之託才作的《暴風雨》。她改編的劇目也在該劇場上演,這是俄國首部彰顯了莎士比亞影響力的劇作。此外,凱薩琳還翻譯了《雅典的泰門》。 其他的國家政要也曾嘗試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坦尚尼亞國父朱利葉斯·尼雷爾就將《裘力斯 凱撒》和《威尼斯商人》翻譯成了斯瓦西裡語。
  • 貂蟬仲夏夜之夢名稱取自莎士比亞的喜劇莎士比亞是哪國人呢?
    貂蟬仲夏夜之夢名稱取自莎士比亞的喜劇莎士比亞是哪國人呢? 王者榮耀貂蟬的仲夏夜之夢是一款精美的皮膚,貂蟬傳說皮膚-仲夏夜之夢名稱取自莎士比亞的喜劇《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是哪國人呢?,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王者知道答案大全的分享吧。
  • 教師招聘筆試之文藝復興大師—莎士比亞
    教師招聘筆試之文藝復興大師—莎士比亞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9-23 10:26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如何使最好的無麩質補鞋匠打頂
    無麩質水果補鞋匠頂部的精華補鞋匠應該是容易的,無論是否無麩質,這種玉米面配燕麥補鞋匠也不例外。以下是您需要知道的最好的無麩質補鞋匠的打頂,永遠。最好的麵粉為無麵筋的補鞋匠和哪裡找到他們。如何做一個奶油餅乾麵團。如何烤這種水果為生命改變的水果皮匠。
  • 北大藝術學院教授丁寧:莎士比亞是藝術靈感之源
    莎士比亞作品的第一版大概印了750 套,存世的也就234套而已。大英圖書館藏了5套,而福爾傑的收藏竟有82套之多!2001年,一套完整的市場價已經飆升到373萬英鎊!好在福爾傑圖書館極為慷慨,經常將這些價值不菲的出版物借給別的機構專題巡迴展覽。除了莎士比亞著作之外,這座圖書館中還藏有大量跟莎士比亞有關的藝術品,有200多件畫作非常重要。
  • 「世界史·俄國卷」俄國農奴制改革、一戰、列寧與俄國十月革命
    克裡米亞戰爭如果俄國再不改革,它就不可避免的走上追隨大清國的命運。雅克薩之戰,康熙帝為了鞏固邊疆與俄國抗爭,籤訂《尼布楚條約》。俄國開始了彼得大帝的改革。摩爾曼斯克這些都不利於它在全世界爭霸,所以俄國一定要跟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地區爭。奧匈帝國實力上落後於俄國,但是德國支持奧匈帝國。面對德奧的聯合,俄國必須要與敵人的敵人聯合。
  • 鞋匠大神帶你Nike Air Jordan 32 真假對比
    於是趁著熱度 鞋匠也趕緊入手了一雙 鞋匠對球鞋的真假對比又來了 有想要入手的鞋迷們 可以先看看鞋匠的文章了解一下哦
  • 如何使最簡單的無麩質果凍補鞋匠
    一切您需要知道關於做一個無麵筋補鞋匠補鞋匠應該一直很容易。你應該能夠用餐具和新鮮或冷凍水果中的原料「拼湊」在一起。一個無麩質的補鞋匠可能會要求你抓住一個不尋常的麵粉,但在大多數的食品室裡,其他的成分是常規的。這是你需要知道的最好的無麩質補鞋匠。
  • 俄國近現代文化崛起的裡程碑
    一般認為,世界文學史有3座高峰:古希臘羅馬神話、莎士比亞戲劇和俄羅斯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小說,而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峰是託爾斯泰的創作;人們又公認《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為託爾斯泰最偉大的3部小說,而《安娜·卡列尼娜》不僅是這三部小說中承上啟下的一部,是託爾斯泰創作的核心之一,也是世界範圍內被讀者閱讀最多
  • 講座| 北大藝術學院教授丁寧:莎士比亞是藝術靈感之源
    大英圖書館藏了5套,而福爾傑的收藏竟有82套之多!2001年,一套完整的市場價已經飆升到373萬英鎊!好在福爾傑圖書館極為慷慨,經常將這些價值不菲的出版物借給別的機構專題巡迴展覽。除了莎士比亞著作之外,這座圖書館中還藏有大量跟莎士比亞有關的藝術品,有200多件畫作非常重要。比如,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伊莉莎白女王畫像,還有一些描繪的是演過莎士比亞戲劇的著名演員,以及莎士比亞劇情裡的人物與劇情場面等。
  • 漫步莎士比亞故居
    床下木板,大文豪的小搖籃市鎮的地圖與路標,處處均以一個人的名字標記幾個方位,莎士比亞故居、莎士比亞新屋、莎士比亞墓碑、莎士比亞博物館、莎士比亞劇院、莎妻的農莊、莎母的花園等。商店、禮品、恤衫、書籍都離不開莎士比亞這個名字,好像這個小鎮僅為了一個人而存在。
  • 世界十大愛情聖地之英國斯特拉福德—零距離接觸莎士比亞
    在英國素有"南有簡·奧斯汀之於巴斯, 北有莎翁故居斯特拉福"說法, 這兩位具有傳奇色彩的英國作家都讓原本平凡的小鎮充滿了文藝氣息。莎士比亞的故鄉斯特拉福德, 坐落於埃文河畔(River Avon), 在美麗而充滿田園風光的沃裡克郡(Warwickshire)鄉間.。這個安靜小巧的鎮子不僅哺育了"英倫之魂"莎士比亞, 其秀麗的風光更是入選英格蘭小鎮前十名.。
  • 北方戰爭--俄國稱霸波羅的海
    當時,俄國基本上為內陸國,為了使俄國富強起來,彼得一世開始為俄國尋找通往西方的出海口,因此與波羅的海的強國瑞典爭戰。這一戰充分暴露了俄軍的缺點,但彼得一世並不灰心,他盡最大力量重建軍隊,命令全國每25戶出一名士兵,組建了20萬大軍;命令每三座教堂交出一口大鐘,很快鑄造了300門大炮;命令每1萬個農民交納一隻戰艦的錢,然後集中全國工匠造出40艘戰艦和200多隻小船,建立了俄國第一支艦隊。1701年俄國恢復了對瑞典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