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環球網消息:《大公報》報導,上午帶著釣具驅車從香港出發,兩個小時後抵達廣東新會圍墾,與好友一番垂釣競技、一起分享各自的勞動所得,之後再開車返回香港。香港釣魚愛好者林永亮說:「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當天來回不是夢」。隨著重大跨境基建港珠澳大橋通車,加上一個月前開通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兩個大型跨境基建大大縮短香港與珠三角各城市的交通時間,形成「一小時旅遊圈」,未來粵港尤其是香港與珠三角遊客互訪有望大增。同程旅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港澳度身訂製遊在年輕群體中非常受歡迎,內容主要圍繞酒店星級、航班要求、線路玩法,以及出發預算等展開,周末隨時出行,配搭千變萬化。
林永亮和一群釣友到新會圍墾釣魚已有五年時間,過去他們或者坐船到新會,或者直接從深圳開車前來,單程耗費4個多小時。因路上時間長,他們一般會在附近溫泉住上一個晚上。「當天來回可以說走就走,兩天的話需要提前安排和互相遷就時間」,林永亮告訴大公報,港珠澳大橋通車後,路上時間將節省一半,通關和往來更加便利,行程安排上的自由度也變得更高,這讓林永亮和友人們非常期待。
來自中山的白領高琳琳同樣享受「時間減半」便捷,她隨時可以開啟赴港旅遊消費模式。在珠三角地區,像高琳琳這樣訪港旅客並不少見。來自香港入境事務處及香港旅遊發展局相關統計數據表明,2017年內地全年訪港遊客數超過4400萬人次,比2016年增長3.9%,其中80%來自於華南地區。
推「點菜式」自由行套餐
旅發局郵件回復大公報採訪時表示,港珠澳大橋通車意義非凡,大橋通車後從珠海前往香港的車程將由目前約3小時縮短至30分鐘,實現港珠澳三地陸路對接,將粵西、粵東、珠三角和香港的發展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成功打造「一小時旅遊圈」。
同程藝龍相關負責人表示,因交通便捷興起的港澳周末遊成為「家常便飯」。同程旅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港澳度身訂製遊在年輕群體中非常受歡迎,內容主要圍繞酒店星級、航班要求、線路玩法,以及出發預算等展開。
廣東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梁增賢指出,交通便利將吸引更多內地潛在遊客赴港澳旅遊。事實上,自港珠澳大橋旅遊產品在廣州市場面世即遭到瘋搶,廣州各旅行社共推出十數款涵蓋香港、澳門以及兩地聯遊跟團遊和「點菜式」自由行套餐,其中雙目的地+雙體驗的「組合拳」更大收旺場。廣之旅透露,首發團之後的一個月,近50%的報名遊客通過「點菜式」自由行來實現「大橋+高鐵」雙體驗。
港開發「一橋一山」主題遊
嶺南控股廣之旅粵港澳遊總部副總經理、資深港澳遊專家李念陽表示,大橋改變內地客借道深圳進港的方式,珠、澳與香港的陸路聯通也令到兩地聯遊更為便捷,將革新現有港澳遊產品格局,並促使灣區旅遊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粵港澳三地各具豐富和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互補、研發不同主題的聯遊產品,從而吸引更多國際旅客,最終帶動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旅遊發展。據悉,大橋通車後,香港旅發局廣州辦事處將在珠海、中山、江門和粵西地區聯合當地旅行社,大力發展港珠澳大橋加大嶼山的「一橋一山」主題旅遊產品。
三地優勢整合 「一程多站」成主流
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國家重點工程港珠澳大橋開通,粵港澳三地旅遊業界早已摩拳擦掌。同時,在粵港澳旅遊推廣機構推動下,三地通過優化整合優勢旅遊元素,推出粵港澳「一程多站」旅遊線路。據悉,三地將進一步豐富粵港澳「一程多站」旅遊精品線路,重點打造濱海旅遊、商務旅遊、休閒度假、人文歷史等10條大灣區「一程多站」精品旅遊線路。
嶺南控股廣之旅粵港澳遊總部總經理蘇穎珊表示,港珠澳大橋打通珠江東西岸,帶來全新旅遊組合機遇。如香港、澳門、珠海形成一程多站旅遊路線,依託廣東高速公路網、城際高鐵網,延伸至廣州、深圳等旅遊城市。「港珠澳大橋及高鐵開通在即,『一程多站』的旅遊模式將進一步刺激旅遊市場,吸引越來越多的優質旅遊資源聚集。」同程旅遊副總裁、度假事業群CEO楊佳佳看好大橋通車後聯遊商機。廣東中旅也表示,港珠澳大橋的通車使遊客一次旅程便可享受不同的旅遊體驗,有效地提升珠三角地區旅遊競爭力,促進珠江兩岸旅遊經濟協調發展。
業界憧憬,借港珠澳大橋一次體驗多種旅遊體驗,將成為未來港澳遊的主流之一。
廣東放眼國際 爭取擴大免籤
圖:港珠澳大橋24日正式通車。跨境大巴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旅檢樓等待旅客\中新社
自2000年開始,廣東省實施「144小時便利籤證」政策,對已到港澳地區持普通護照的建交國家外國人組團進入珠三角9市和汕頭市旅遊,實行簡化手續、提供入境便利;2013年廣東又實施有關國家人員「72小時過境免籤」政策,目前政策適用國家已達53個。下階段,廣東積極爭取將「144小時便利籤證」政策適用範圍擴大至全省,並協調推進落實將現有「72小時過境免籤」優化提升為「144小時過境免籤」。
港珠澳大橋通車,香港和深圳之間的第七個陸路口岸,即蓮塘/香園圍口岸料年底落成,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投入服務,基於這些大型基建,香港能帶動更多海外旅客經香港到訪大灣區其他城市,推動灣區內「一程多站」旅遊的發展。同程旅遊副總裁、度假事業群CEO楊佳佳認為,大橋通車有利於港澳地區國際遊客前往內地城市觀光遊覽,推動廣東、深圳等地旅遊市場發展。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院長宋海巖也曾表示,大灣區交通便利化後,對內地遊客來說出行更通暢,旅行門檻更低;另一方面,從香港到內地也將更方便,國際遊客可通過香港便捷到訪周邊城市。
貫通濱海地帶 「親鳥灣區」更迷人
圖: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水上戲臺\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港珠澳大橋貫通,在帶動粵港澳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將帶動灣區內生態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體化發展。」承擔《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規劃(2018-2025年)》項目的廣東省嶺南綜合勘察設計院專家戰國強表示,基於港珠澳大橋的聯通性理念,利用灣區內濱海地帶的聯通性,打造出濱海水鳥走廊,將灣區打造成「親鳥灣區」。
「目前珠三角地區的綠道建設也已成規模,建成綠道長度超1.1萬公裡。」戰國強透露,6條綠道主線連接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區,串聯200多處主要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郊野公園和溼地公園等生態節點。
「隨著大灣區協同發展,港珠澳大橋通車帶來的聯通性,今年起大灣區擬分階段構建水鳥生態廊道,預計2022年基本建成,通過『綠道+生態走廊』把各重要溼地節點和水鳥集中分布區聯為一體。」廣東省林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擬劃分「主、次、支」廊道3級結構,將「水域、海岸、丘陵、入海口」有機結合,利用灣區地形地貌布局「S」型水鳥走廊,譬如以黑臉琵鷺為旗艦,打通灣區沿海水鳥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