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成形

2020-12-17 人民網

從深圳北站開往香港西九龍站的G5711次高鐵列車乘務員展示紀念牌。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從「動感號」列車首次從西九龍站駛出,到開行列車達6.8萬餘次,1500萬人次由此往來香港和內地——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已滿一周年。

一年多來,內地直達香港的站點從44個增至58個,工作日平均客流量近5萬人次,春節期間單日客流最高超過10.5萬人次。「隔三岔五坐高鐵,已是一種生活方式。」有香港青年說。

「一地兩檢」,通關旅客滿意度高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從香港西九龍站到深圳只有短短26公裡,卻將香港正式接入全國高鐵網,自此邁進高鐵時代。

「堅持最高的標準,提供最好的服務,我們傾情在兩地間擺渡。」高鐵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口岸處處長江山說。目前,西九龍站已成為檢驗量位居全國第八的特大型口岸。「『一地兩檢』通關模式讓旅客出行更便捷、更高效。」江山說。

西九龍站創新推出符合口岸特點的「小單元執勤」模式,持續擴建的100條自助通道,將單向客流疏導能力從起初8400人次/小時提升至13200人次/小時,自助通關旅客比例達70%。針對高鐵攜行兒童家庭旅客佔比較高的情況,還研創全國首條中國公民E家行專用通道。

第三方機構調查數據顯示,受訪旅客對西九龍站整體滿意度高達86.74分,96%以上的旅客對過關環節效率的評價是「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

一天往返,港人內地逐夢加速

早在高鐵香港段通車伊始,香港居民李俊賢便搶先體驗,搭乘高鐵去內地做培訓工作。「真是太方便了,我每個月差不多兩次坐高鐵去廈門工作。對我們常去內地工作的香港人來說,高鐵舒適、便利又省時。」李俊賢稱讚道。

「香港非常需要高鐵。」包括李俊賢在內的港人欣見「一小時生活圈」成為現實。「以前真的很耗費時間,去廣州要2小時,去廈門要7小時,但現在香港到廣州不到1小時,去廈門也只要4個多小時。」李俊賢說,在高鐵開通以前,每次去內地出差要先搭乘地鐵,或乘坐跨境巴士前往深圳,再在深圳轉乘高鐵,如今出行變得簡單多了。

「十幾分鐘直達深圳,1小時內現身廣州,『動感號』又密又快。」英國希德律師行香港辦公室法務總監劉洋律師說,今年幾次去大灣區其他城市出差,自己都選擇了坐高鐵。

「早上去廣州見客戶,喝個早茶、開個會,下午就回來了,輕輕鬆鬆。」滙豐私人銀行副董事高菲說,高鐵連通大灣區,香港人到內地經商、旅遊就像有了「加速器」。

家住深圳的葛先生在香港攻讀工商管理碩士,每周搭乘高鐵來香港上課。「我和香港同學都達成共識,高鐵讓香港和內地聯繫更密切了。我們也希望大家能乘坐高鐵去走一走、看一看。」他說。

香港的呼小姐從事美容、形象打造管理行業,在香港與內地都有客戶,已搭乘高鐵近20次。她一般於周五搭乘高鐵前往廣州、惠州等地,星期天返回香港。呼小姐說:「高鐵的開通,讓我與內地客戶的交流大大增加,對我的生意很有幫助。」

「一程多站」,高鐵旅團最受歡迎

西九龍站口岸開通當日,出入境人員就超7.5萬人次。各大旅行社也瞄準商機,紛紛推出往來香港和內地的「高鐵旅遊團」。據西九龍邊檢站統計,2018年「十一」黃金周期間,經西九龍站出入境的團體旅客有近10萬人次。今年3月27日,西九龍站口岸開通後第186天,迎來第1000萬名出入境旅客,邁入「千萬級」口岸行列。

有香港旅遊業人士表示,高鐵香港段通車一年來,以品嘗美食為主的潮州、汕頭高鐵團最受港人歡迎,由以往每周僅一團旅客出發,增至單日10團出發。

香港中旅社副總經理楊世鑫說,以往旅客參加內地高鐵團,需到深圳北站出發,旅遊交通體驗「不順暢」。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後,香港出發的旅行團表現理想,較2018年同期增加10%至20%。近至潮汕、廣州南轉經長隆,遠至貴州、廈門等也受港人歡迎。

在楊世鑫看來,高鐵有利於開發「一程多站」旅遊產品,經深化及長遠增加站點後,勢必成為自由行旅客出行的必用交通。

香港東瀛遊旅行社執行董事禤國全說,3至4天的高鐵團最受港人歡迎,潮汕團「最出色」,以往搭乘長途巴士車程動輒五六個小時,現在只需要2個半小時就可直達。「過往一星期只有一團半團。有了高鐵香港段,旺季曾有過一日10團。」而2日1夜或即日來回、「400元(港幣)」的廣州、深圳團,也是港人的熱門選擇。

據禤國全透露,高鐵開通一周年,港鐵短期內向旅遊業界提出多項票價折扣優惠,預計更加平價的高鐵團即將面世。

相關焦點

  •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一周年 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成形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一周年  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成形「『一地兩檢』通關模式讓旅客出行更便捷、更高效。」江山說。  西九龍站創新推出符合口岸特點的「小單元執勤」模式,持續擴建的100條自助通道,將單向客流疏導能力從起初8400人次/小時提升至13200人次/小時,自助通關旅客比例達70%。針對高鐵攜行兒童家庭旅客佔比較高的情況,還研創全國首條中國公民E家行專用通道。
  •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一周年 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成形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一周年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成形本報記者 張 盼從深圳北站開往香港西九龍站的G5711次高鐵列車乘務員展示紀念牌。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從「動感號」列車首次從西九龍站駛出,到開行列車達6.8萬餘次,1500萬人次由此往來香港和內地——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已滿一周年。
  • 粵港澳大灣區三周年丨交通一體化 一小時生活圈初步形成
    《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籤署三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在跨江通道、港口航運、機場群建設方面加強布局,通過不斷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一小時生活圈初步形成。  近日,粵港澳大灣區的超級跨海通道工程深中通道第一節海底隧道鋼殼沉管,順利完成與人工島的水下精準對接,為未來整個項目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
  •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1小時生活圈」 商家推優惠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1小時生活圈」 商家推優惠 2018-06-13,報導稱,未來隨著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和蓮塘新口岸陸續開通,各灣區城市間交通運輸聯繫將加強,大灣區勢必打造成「1小時生活圈」。
  • 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1小時經濟圈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起點廣州南站與廣佛環線(佛山西至廣州南)相連,終點望洪站(即東莞西站)與莞惠城際相連,並與佛肇線共同構成東西向的快速幹線,橫穿了珠三角城市群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對實現珠三角地區「1小時」城市圈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 "大橋+高鐵"大灣區新模式 "一小時旅遊圈"成形
    隨著重大跨境基建港珠澳大橋通車,加上一個月前開通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兩個大型跨境基建大大縮短香港與珠三角各城市的交通時間,形成「一小時旅遊圈」,未來粵港尤其是香港與珠三角遊客互訪有望大增。同程旅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港澳度身訂製遊在年輕群體中非常受歡迎,內容主要圍繞酒店星級、航班要求、線路玩法,以及出發預算等展開,周末隨時出行,配搭千變萬化。
  • 河源這個縣城,入選我國最美縣域,躋身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
    不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並不是河源這座城市,而是隸屬河源的一座縣城,不僅入選了我國最美縣域,同時還躋身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未來發展不可限量,這座縣城就是隸屬河源市管轄,地處廣東省東北部的東源縣。205國道,廣梅燦鐵路,京九鐵路,梅河高速公路,粵贛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南接惠河高速公路,而便利的交通環境更是讓東源縣正式躋身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這讓東源縣未來的發展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 打造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
    熱烈歡迎~近百位香港遊客來南沙親身體驗「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到底南沙有什麼魅力吸引他們呢
  • 松山飛虹橋14日首航 臺北上海一日生活圈成形
    松山飛虹橋14日首航 臺北上海一日生活圈成形 2010年06月13日 09:4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廣州至東莞縮短半小時,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又...
    今天中午,橫跨珠江口的南沙大橋正式開通,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首個投用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又一條重要的過江通道,南沙大橋的建成通車也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入新階段。
  • 粵港澳大灣區美食集合,每一款都好吃得不行!
    說起粵港澳大灣區,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與經濟規劃有關的專業名詞。
  • 穗深城際鐵路開通:打造珠江東岸「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中新網廣州12月15日電 (郭軍 方傑)12月15日,穗深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增添了一條黃金客運通道。穗深城際鐵路開通初期,鐵路部門安排37趟動車組往返廣州和深圳之間。該線路具有公交化、便捷化、載客量大的優勢,將一定程度緩解穗莞深地區交通擁堵狀況。
  • 粵港澳大灣區奏響立體交通網「樂章」
    在通過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的基礎上,經省政府批准,廣清城際(花都站至清城站)、廣州東環城際(花都站至白雲機場北站)兩條線路當日正式開始運營,「軌道上的大灣區」再下一城,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正在漸行漸近。大灣區立體交通網絡正在逐步成形對白雲機場打造綜合交通樞紐來說,此次城際鐵路的聯通僅僅是一個開始。9月底發布的《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整體交通規劃(修編)》提出,將要建設多層級、一體化的機場綜合交通樞紐。
  • 港珠澳大橋全線通車 「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正逐漸形成
    2013年5月2日,廣東省珠海市,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順利完成首節(E1)沉管的海上浮運,之後的72小時內,將實現隧道與人工島轉換的首次「海底之吻」。2013年12月2日上午9時56分,港珠澳大橋的首片橋梁成功架上了橋墩,標誌著港珠澳大橋從下部結構的施工,轉入了上部結構的施工。2014年1月19日上午,廣東珠海,港珠澳大橋首跨鋼箱梁在伶仃洋深海區架設成功。
  • 借力港澳珠大橋開通打造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多名政協委員表示,大橋的開通為打造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作出了重大貢獻,期待進一步放開行駛資格,全面提升港珠澳大橋的運作效率。加強跨境巴士調度 鼓勵物流及工業互通廣東省政協澳門地區委員陳少雄表示,目前穿梭巴士數量不夠,且缺少高峰期應對機制,難以滿足節假日通行需求。除此之外,澳門接駁區規劃建設需要提升,塞車的情況比較常見。
  • 詳解港珠澳大橋通行攻略,什麼是「一小時生活圈」?
    一小時生活圈籌備6年,建設9年的港珠澳大橋明天即將啟用。它的建成與通車,讓粵港澳三地之間的往來更加方便了,港珠澳將形成「一小時生活圈」。但它的意義遠不止如此。■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是超級跨海工程,中國第一例集橋、雙人工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
  • 高鐵香港段9.23通車 直達全國44站一小時連通大灣區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將於9月23日正式營運,直達全國44個車站,較原計劃大幅增加兩倍,即有26個新增站點,短途站點增至六個,涵蓋大灣區多個城市,可一小時內到達;長途站點大幅增至38個,除每日有一班列車開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時新增韶關、衡陽等熱門旅遊城市,車票預計下月上旬開售。
  • 「和諧號」快車使穗深港形成「一小時生活圈」
    新華社香港1月24日電 「和諧號」即將在廣深線上運行滿一周年,廣州、深圳與香港已形成「一小時生活圈」。    「和諧號」從去年1月25日開始在廣深線運行,迄今為止已發送旅客837萬餘人次,平均上座率9成以上,正點率達99.5%。
  • 香港東湧:連繫大灣區,打造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東湧原稱東西湧,首見於明萬曆《粵大記》等古籍,因東西兩邊各有一河湧流入海中。清道光《廣東海防匯覽》把「東西湧」分別標記為「東湧口」和「西湧口」兩個地方,最後東邊的鄉鎮發展較好,人們統稱整個地區為「東湧」。自宋朝開始,東湧已有人居住,以捕魚及務農為生。
  • 增城石灘鎮:建設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的大健康首選地,打造...
    增城區石灘鎮黨委書記潘正煥介紹,作為增城新城區的核心區域,石灘力爭建設成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的大健康首選地,成為華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健康服務產業新地標。石灘鎮正著手布局大健康產業,5年內醫療行業營收或超150億元。他也邀請國內外關聯產業企業前來石灘洽談投資,共享大健康產業「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