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三周年丨交通一體化 一小時生活圈初步形成

2020-12-10 中國青年報

  《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籤署三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在跨江通道、港口航運、機場群建設方面加強布局,通過不斷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一小時生活圈初步形成。

  近日,粵港澳大灣區的超級跨海通道工程深中通道第一節海底隧道鋼殼沉管,順利完成與人工島的水下精準對接,為未來整個項目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按照計劃,深中通道將於2024年建成通車。

  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偉樂:深中通道所在的位置是整個大灣區的核心地帶,未來車輛將會達到將近10萬車次每天,是流量很大的關鍵通道。

  今年6月份,聯通珠海與江門的黃茅海通道提前半年正式開工建設,與此同時,廣珠城軌延長線珠海市區至珠海機場城際軌道一期也已經通過驗收,這條輕軌線路未來將與澳門輕軌無縫對接。屆時,加上已經通車的廣深港高鐵,港澳兩地軌道交通都將通過廣東融入國家高鐵網,並與港珠澳大橋形成交通網絡的閉環。

  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之後,粵港澳三地三年來還不斷進行制度創新,打破通行政策的限制。

  今年3月18日,新橫琴口岸的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區域已經正式移交給澳門管轄,新口岸預計將於今年年內開通,並實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便捷通關模式。

  珠海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楊川:我們在通關的體制機制上面,進一步嘗試創新,真正讓過關的旅客感覺到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這是我們在促進兩地人員便捷往來,促進粵港澳三地互融互通方面一種新的嘗試,也提供了相應的經驗和示範。

  除了人員之外,珠海橫琴已經開放澳門牌照車輛進出,橫琴至澳門的跨境通勤公交專線也已經開通,而原先獲批從深圳4個口岸通行的粵港兩地牌照的私家車,也可以在不增加任何手續的情況下,自由從港珠澳大橋通行。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的生活圈正在形成。

  澳門青年黃茵:我家是住在澳門,我們在橫琴自己成立了公司,現在經常會從澳門駕車到橫琴來上班,真的是特別方便。另外我們也可以通過港珠澳大橋去到香港,因為我們是有香港的客戶,真的是實現了粵港澳三地一小時生活圈的節奏。

  通過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通行政策的優化,粵港澳大灣區「人暢其行、貨暢其流」,這為粵港澳大灣區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基礎。

  作為全國最大的內貿貨櫃樞紐港,廣州港的外貿航線總量達到了117條,通達世界100多個國家近400個港口。廣州通過加強與深圳、香港兩地港口的分工合作,大灣區形成了有層次、有分工、有協同的港口綜合物流體系。

  廣州港集團副總經理宋小明:今年在疫情期間,以前有的貨物是通過廣州港出口,但是某一條航線跳過了廣州港,貨物還是經過廣州港,通過我們和香港之間的支線,通過香港再上大船,再走向國際。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基礎設施還在進一步延伸。珠江口的跨江通道正在加密建設,獅子洋通道計劃於2021年開工建設,蓮花山通道前期工作也正在加快推進。不久的將來,珠江口將有7條公路大通道。更多的便利通行政策也在逐步推出,包括可以搭乘大灣區各城市軌道的「一卡通」正在醞釀當中。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李靜:珠三角地區通過與香港、澳門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強硬聯通,在管理體制機制方面加強軟對接,逐步形成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港口、航運和物流服務體系,大灣區內部便捷高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在加速形成。交通基礎設施的內聯外通,也增強了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的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和質量。

【責任編輯:吳蘊聰    流程編輯:楊海琴】

相關焦點

  • 珠江口將有六座跨江跨海通道,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
    本文原標題:《【灣區交通】運六脈神劍,通灣區東西:從港珠澳大橋到虎門二橋,到深中通道,到虎門三橋……》多座跨江跨海大橋相繼建成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 將形成 一小時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的多座跨江跨海大橋
  • 【理論高地】構建大灣區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珠江三角洲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指出:受現行許多財政、稅收、投資等方面的政策和機制制約,加上項目業主各異,利益訴求相互矛盾,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布局建設難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由「9+2」城市群構成,具有「一國兩制」、三套法律體系、三關稅區等多元特徵。
  •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1小時生活圈」 商家推優惠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1小時生活圈」 商家推優惠 2018-06-13,報導稱,未來隨著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和蓮塘新口岸陸續開通,各灣區城市間交通運輸聯繫將加強,大灣區勢必打造成「1小時生活圈」。
  • 各大旅企布局粵港澳大灣區旅遊一體化商機
    中共中央、國務院昨晚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綱要》明確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發展方向,其中多處明確提及該區域的旅遊發展規劃,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 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1小時經濟圈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起點廣州南站與廣佛環線(佛山西至廣州南)相連,終點望洪站(即東莞西站)與莞惠城際相連,並與佛肇線共同構成東西向的快速幹線,橫穿了珠三角城市群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對實現珠三角地區「1小時」城市圈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 專家訪談丨郭萬達:粵港澳大灣區可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節點
    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節點上,粵港澳大灣區還要打通一些節點。一方面是實現基礎設施連通,包括高鐵、地鐵、城軌、高速公路要構成相互銜接,形成非常便利的1小時生活圈,我們可以稱之為「硬連通」。另一方面是公共服務的聯通,特別是珠三角9個城市之間公共服務聯通,因為港澳會相對特殊一點,我們可以稱之為「軟連通」。這裡面包括通信、醫療、社保、住房等。同時還有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方面的連通。
  • 港珠澳大橋全線通車 「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正逐漸形成
    2009年3月1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初步設計階段勘察設計合同籤約儀式暨勘察設計工作啟動儀式在珠海舉行,禮炮齊鳴。籤約結束後,鑽探船就將開始鑽探,籌劃多年的港珠澳大橋終於正式進入工程外業勘探階段。
  • 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力爭打造「軌道上的粵港澳大灣區」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快捷交通通道十分關鍵。中共中央、國務院18日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提出,要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對外聯繫通道,提升內部聯通水平,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順暢、運作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這其中,軌道交通是一個城市群發展的基礎。綱要提出,要構築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
  • 【理論高地】構建大灣區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珠江三角洲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指出:受現行許多財政、稅收、投資等方面的政策和機制制約,加上項目業主各異,利益訴求相互矛盾,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布局建設難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由「9+2」城市群構成,具有「一國兩制」、三套法律體系、三關稅區等多元特徵。
  • 增城石灘鎮:建設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的大健康首選地,打造...
    增城區石灘鎮黨委書記潘正煥介紹,作為增城新城區的核心區域,石灘力爭建設成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的大健康首選地,成為華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健康服務產業新地標。石灘鎮正著手布局大健康產業,5年內醫療行業營收或超150億元。他也邀請國內外關聯產業企業前來石灘洽談投資,共享大健康產業「大蛋糕」。
  • 位居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 中山軌道交通建設乘勢而上
    8月3日,國家發改委批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批覆稱,在繼續實施並優化原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城際鐵路建設力度,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 粵港澳大灣區奏響立體交通網「樂章」
    在通過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的基礎上,經省政府批准,廣清城際(花都站至清城站)、廣州東環城際(花都站至白雲機場北站)兩條線路當日正式開始運營,「軌道上的大灣區」再下一城,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正在漸行漸近。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了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明確要求,客運樞紐總體布局方面,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內層次分明、分工合理、銜接高效的鐵路客運樞紐體系,促進對外交通、城際交通和城市交通便捷銜接換乘。
  • 虹起伶仃 粵港澳大灣區再拓通途
    廣東省發改委主任葛長偉表示,珠三角原本不是一個完整的三角形,在港珠澳大橋建成以後,珠三角南部的「一橫」才真正聯通。正是因為這「一橫」的聯通,珠海和澳門從陸路前往香港的平均行程由約3小時縮短為約45分鐘,港珠澳形成了「一小時交通圈」。
  • 粵港澳大灣區加速向國際一流灣區邁進
    2019年,看著禾信質譜產業化基地項目在廣州科學城破土動工、一天天推進,周振覺得夢想騰飛的日子不會遙遠。「我每周都在大灣區這幾座城市跑一圈。」香港科技園孵化的科技公司Koofy Development創始人馬頌祺說,公司在香港起步,產品運營在廣州,生產加工在東莞,硬體測試在深圳。公司所入駐的香港科技園,能夠快速對接整個大灣區的優質資源。
  • 對話粵港澳大灣區 合作共贏成為關鍵詞
    在以「粵港澳大灣區:共聯·共融·共贏」為主題的分論壇上,多位專家為建設互聯互通、融合發展、合作共贏的大灣區建言獻策。圓桌會議現場。新華網 朱皓 攝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授肖耿表示,過去40年中國經濟取得巨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融入了全球供應鏈。
  • 打造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
    熱烈歡迎~近百位香港遊客來南沙親身體驗「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到底南沙有什麼魅力吸引他們呢
  • 2020世界5G大會前瞻 | 5G+智慧交通先行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
    在塑造城市活力的發展進程當中,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個整體,包括智能電網、智慧空間的應用、智能檢測、智能交通等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高級副總裁兼全球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 李德紘 新加坡籍的李德紘是粵港澳大灣區2019年首位全職引進的外籍院士。
  • 廣州至東莞縮短半小時,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又...
    今天中午,橫跨珠江口的南沙大橋正式開通,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首個投用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又一條重要的過江通道,南沙大橋的建成通車也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入新階段。
  • 河源這個縣城,入選我國最美縣域,躋身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
    不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並不是河源這座城市,而是隸屬河源的一座縣城,不僅入選了我國最美縣域,同時還躋身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未來發展不可限量,這座縣城就是隸屬河源市管轄,地處廣東省東北部的東源縣。從地理上來說,東源縣不僅與周邊多個縣城相鄰,同時還是珠江三角洲與粵北山區的結合部,隨著廣東省整體的快速發展建設,如今的東源縣不僅擁有著較大的地域面積,是廣東省地域面積第二大縣,同時還擁有著良好的交通環境。
  • 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港—肇慶文旅新地標
    ,聯合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港項目」旨在推動肇慶文旅商產業的融合發展,帶動上下遊文、旅、農、商業態,形成新經濟增長點,建設成為大灣區城市中心旅遊目的地。聚智聚力、共建共享,全力推動古端州換發新活力,攀登產業發展新高度,由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港與供銷優農聯合通過對肇慶火車站綜合體商業部分進行升級改造,通過完善周邊配套設施,打造名優特產一條街,皆在為全市的農副產品匯集搭建一個線上線下銷售、展示交流的一個複合性的平臺,打造肇慶名優特產的品牌,向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各地宣傳供銷優農品牌及其線上線下農副產品,打通名優特產連結市場的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