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是不負如來不負卿嗎?遊北京北海白塔和雍和宮後,不得不說

2020-12-25 養成教育知識分享驛站

這次到北京,遊了北海的白塔,深深的體會了這首歌詞的美,「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白塔自然要去,交了10元的門票,白塔顯得古老滄桑,這裡曾經是北京的老城的最高點,可以看到中南海紫光閣的屋頂。下面就是一座廟裡面的佛像和另類,喇嘛教的風格,也就是密宗。

因為,現在是冬天,這裡的遊人不多。離開北海公園,到了雍和宮,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這裡的遊人很多,都是上香的,裡面有喇嘛打扮的僧人,一些外國遊客跟在後面拍照,雍和宮是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可以看得出建築和塑像非常的精緻,萬福閣內巍然矗立一尊邁達拉佛(彌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寬8米,是由七世達賴喇嘛的進貢禮品,用整棵名貴的白檀香木雕成。可以說這裡是一個藝術的寶庫。讓人有肅然起敬的感覺,屋子裡幽暗的光線,讓一種神秘感充斥這整座廟宇。在欣賞古老藝術的同時,發現了一個問題,一些孩子也跟著家長,在拜佛祈福。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問題出現在雍和宮有些雕像,表達了一種特殊密宗對世界和人生的認識。成年人自然有成年人的思維和思想的寬容度,而這些天真的孩子真的有些不適宜,畢竟每個民族的文化是不同的,在自然演化的進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這是文化多樣性的最大特點和可貴之處。可是要因人而宜。

密宗據說是龍樹菩薩在佛祖去世後,從一個鐵塔取出,因為這種修行方式特殊,不能在世人面前廣泛流傳,容易引發不必要的誤解,因此叫密宗。其實,這已經難以考證了,但是佛教脫胎於古代印度教這是沒問題的,這種佛像在現代的印度廟宇中還有很多,也是印度民族文化的一種特徵。佛教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已經在印度消失了,傳播到了中國、日本和東南亞各國,而密宗則在西藏紮下了根,其實在唐朝因為,皇室是少數民族,密宗是很盛行的,可是因為社會影響過於奇葩,唐、宋兩朝開始禁止,日本倒是全面接受了,東密幾乎成為日本的佛教唯一形式。

元朝的到來,讓喇嘛教興盛了一段時期,隨著元朝的滅亡,密宗再次回到了草原,清朝入關後,因為蒙古對女真文化的影響,喇嘛教再一次隨著八旗入關。但這次僅僅是流傳在皇室內部。這個時候的密宗已經完成了宗教改革,在形式上已經和當年蓮花生傳到西藏的密宗,有了極大的革新。看著密宗特色的佛像,我不由想起了一首非常具有爭議的詩詞: 「不負如來不負卿」,作者倉央嘉措(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原文是這樣的,「自慚多情汙梵行,入山又恐誤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種糾結的情緒表達了一種文化的無奈。如果不了解那段歷史,我們很難明白是什麼意思。

佛教講究修來生,可是密宗講究現世成佛,可是歷史這麼多年,真的沒有聽說誰成佛了,因此也來了一個活佛轉世,關於這個根本性問題,要從佛教的來源說起,古代印度很多貴族追求成神,就出現了苦修,佛祖釋迦牟尼就坐在菩提樹下,在幾乎死去的時候,他覺悟了,這麼玩不行,這就是佛的意思,覺悟!因此開始了傳教生涯,後來自己也離開了這個世界。密宗修佛的方式是通過性,也就是那些特殊佛像表達的意思,這是一種脫胎與印度教的一種形式,據說能夠成神。這種理論到了中國,被儒家文化所不容,因此被清理了很多次。本文無意評說密宗是非,只是想通過這篇文章告訴家長們,拜佛祈福這種事情只要自己願意,別人沒有權利說三道四,可是自己的孩子還小,很多事情還很難理解,特別是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他們心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觀念,「不負如來不負卿」真的很難,倉央嘉措都困惑,別說孩子了。中國有一個很特別的人,張三丰!太極拳的創建者,死前說了一句「仙道無憑」,也許更直白,更無奈,想來也是,想從一個物種變成另一個物種,打破大自然的基因鎖,真的很難!

相關焦點

  • 「寧負如來不負卿」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很喜歡的幾句詩,是這麼寫的:「一盞青燈伴古佛,半為修行半入魔,從此青燈伴古佛,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幾句詩在我看來,是非常唯美的。表達了古代詩人的孤獨,孤寂,與對愛情與事物執著追求和期盼。但是,還有一句,叫做「寧負如來不負卿」,很多人問,這話是什麼意思。其實在筆者看來,從字面上理解的話,就是寧可辜負如來,也不有負於「你」,其中,這個「卿」指的就是你,也就是「愛人」、「朋友」,「兄弟」的意思。但,大多數情況,所表達的還是愛人。
  • 倉央嘉措說「不負如來不負卿」,上半句更美,驚豔世間三百多年
    他自己也為此被人們稱為「痴僧」,特別是《六世達賴》詩中,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更為將痴情寫得淋漓盡致。一、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多的《情歌》公元1683年3月1日,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域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
  • 「不負如來不負卿」,究竟是什麼意思?
    但是,這片高原卻誕生出了這樣的一句詩歌:寧負如來不負卿。創作這首詩歌的是一位喇嘛——既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倉央嘉措的父母都是農奴。而在舊西藏,達賴則是藏地的最高領導者之一。一個農奴之子,不用經過任何努力,不用拼爹,依靠好運,就可以成為雪域之王,這樣的好事,在世界歷史上都很少見。倉央嘉措就是因為這樣的好運,成為雪域之王。
  • 倉央嘉措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驚豔了時光,其實上半句更美
    >神秘的雪域高原一直是人們讚揚的聖地,也是很多人心中的聖地,尤其是神秘的布達拉宮更是無數人朝聖之地,西藏是藏傳佛教的發源地,而布達拉宮承載了這一切,特別是清朝時期藏傳佛教達到了頂峰,而在藏傳佛教中有一個流傳了三百多年的故事,這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而主人公就是大家熟知的倉央嘉措, 雖說歷史關於他的記載寥寥數語,但是他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唯美的情詩,所以人們將他稱為「痴僧」,尤其是那句「不負如來不負卿
  • 六世達賴能寫出「不負如來不負卿」,為何布達拉宮沒有他的靈塔?
    六世達賴能寫出「不負如來不負卿」,為何布達拉宮沒有他的靈塔?西藏達賴傳承方式比較特別,大多都是前一代的達賴在圓寂之前,指認某個家庭的孩童為下一任的加班人,隨後這個孩童就會被接回布達拉宮準備冊封儀式。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但凡和文藝扯上關係的,心思大多比較細膩、敏感,倉央嘉措14歲入布達拉宮,可由於已經是懂事的年齡,讓倉央嘉措對紅塵頗為流量,大量的情詩就是他對紅塵留戀最好的證明。也是因為太過迷戀紅塵,讓他也是擺脫不了世俗對他的牽絆。
  •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愛的太真,太痴
    不負如來不負卿清 倉央嘉措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詩人是西藏第六世的達賴喇嘛,俗稱「藏王」,而詩人一生可以說是非常矛盾。桑傑嘉措為了繼續維護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的政務和權利,在羅桑嘉措過世後,密不發喪,對外號稱喇嘛已「入定」,一切事務有他全權負責。一方面擔心日後東窗事發,所以去了這個偏遠的小山村,尋找靈童。而倉央嘉措就是這個被他選中的轉世靈童,他的一生從此發生了變化。
  • 這一世不負天下不負卿 《我在大清當皇帝》邀你三世為王
    有人說這輩子太苦,有人說太悲,少有人說喜說樂。於是大家便開始期待著如果有來世,有來世又如何,生而為人,輾轉都是無奈。愁悶之餘,不如來大清當皇帝吧。這裡能給你你想要的生活。沒有柴米油鹽,沒有世俗紛擾。有的是佳人相伴,忠臣守護,子孫圍繞。
  • 湖北同相:偕遊大明峰,不負秋光不負卿
    [湖北同相] 偕遊大明峰,不負秋光不負卿時維九月,序屬金秋,欣逢武當大明峰景區盛裝開園迎賓暨《山歌越唱越快活》呂家河民歌會嘹亮開唱。應景區盛邀,公司員工集體於9月22日一路歡歌徑赴目的地——大明峰。我們兵分兩路向目的地進發,一路從竹溪竹山出發,一路自房縣行進,旅遊大巴沿十房路行駛,至土城,但見山霧瀰漫,半山朦朧半山青。
  • 勸君珍惜年少時,不負春光不負卿
    不努力的同時卻幻想著流年笑擲,未來可期。迷迷茫茫,恍恍惚惚。一晃到了這個年齡,才明白:來日並不方長,後會可能無期!我還有許多該完成的事情,我也還有許多未了結的心願,在等著我去完成,去了結。許多人在這個年齡段都已經是結婚生子,培育著下一代的同時,我卻還不知道自己的另一半在哪裡?即使是我抓緊時間去尋覓,去追趕,也已經是趕不上別人的步伐。你浪費了的光陰,是需要一定的代價去償還的。對於這一點,我深表不疑!人,就像是一個自相矛盾的結合體。很多東西,總是在失去後才知道珍惜;許多事情,總是在錯過後才知道後悔。
  • 不負時光不負卿 蒙特雷六大頂級觀景道
    無疑,這裡是公路遊的首選目的地。人們常說,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旅行是洗滌心靈的過程,甩下一切包袱,毫無顧忌的一往直前,去尋找那純粹而又美好的風景,終不負時光不負卿。 從北向南,開滿野花的沙丘,綠草如茵的溼地,滿目荒涼的礁石灘和驚心動魄的峭崖漸次展開。這裡還是加州的重要農業區和葡萄酒鄉。從海邊走向山區是另一種風格,綿延起伏的山谷,豐饒的牧場,青翠的葡萄園,一派田園風光。巖石海岬沐浴在海浪中,生命力頑強的柏樹緊緊依附在峭壁之上,浩瀚的太平洋侵入了新月般的海灣,自然的韻味蘊涵其中。廣闊的山嶺,在霧中若隱若現的山麓,以及山腳下肥沃富饒的山谷。
  • 京城最美露臺餐廳,每一家都想賴著不走,不負藍天不負卿
    京城最美露臺餐廳,每一家都想賴著不走,不負藍天不負卿 這周北京的天氣格外好, 脫離了燥熱,伴著徐徐的清風, 陽光正好的日子裡
  • 倉央嘉措四首詩,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出生於1683年的一個農奴家庭,據說他出生時有七日在天的異象,目睹他出生的一位老人說,這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尋常,必然享盡七個太陽護衛的榮耀,也必然要受盡七個太陽炙烤的煎熬。星象之說也許不一定可信,但他出生之時,五世達賴喇嘛六十六歲時已經圓寂,藏族地區的政治鬥爭便十分激烈,但時任藏王桑傑嘉措秘而不宣,而是秘密派人下山尋找他的轉世靈童。
  • 春風正好,不負如來,不負時光
    不負如來,不負時光!附上本人正在攻讀的書籍,有一起讀的可以私信我,大家互相交流共同進步,爭取早日上岸!
  • 請飲人生三杯酒,不負此生不負卿
    有人說他們總是想起在十年前1998年。然而現實是殘酷的,18歲的青春歲月稱為長期以來一直的記憶,人的一生已經過了一半,白頭髮增添了不少,當年少年黑色的頭髮都變成了白色。一路上,多少風雨,多少艱辛,無奈無助,總是藏在心裡深處,有時也是累了,甚至連與人訴苦的能力也沒有了。在人面前笑聲響亮,背後仍然咬著牙繼續堅持著。
  • 讓雪域之王喟嘆「不負如來不負卿」的瑪吉阿米,她是誰?
    還是說這裡就是當年的那家酒廬,就是化名宕桑汪波的神王混跡拉薩街頭時的落腳點?我淺笑著反問她:「你覺得呢?」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在西藏,我感覺傳說和現實,虛構和真實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我都糊塗了。當你途經我的盛放——為了給這樣一個美麗的不死鳥安身立命之處,這棟小樓理所當然聳立於時間之外。有沒有過這樣一個人物的存在,還重要嗎?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 5本優質穿越文,強推不負如來不負卿!
    今天就為大家安利幾本優質的穿越文,強推不如如來不負卿。number1:不負如來不負卿 作者:小春旺旺小短評:女主歷史系學生,男主一代高僧。男主第一次遇到女主的時候心存好感,但弘揚佛法的願望超過了一切。35歲的時候落難,陰差陽錯與女主成了婚,開始貪戀這種生活。
  • 此生必駕318 不負如來不負卿「一」
    折多山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過了折多山後才算是真正進入藏區。紅牆白塔,悄然訴說著它滄桑的過往。我們的朝聖,好像提前了。我的天勒,太美了90後們有自己的玩耍方式,不讓人操心這充滿誘惑和折磨的318!算了,打個盹,明天05:00出發吧!
  • 世上難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難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眾人流傳即是有道理。有時候你決定很努力了,也很努力的達到你每天的目標了,但是說你真正的目標還沒有達到這個時候呢,突然因為環境因素或者人為因素造成了你今天的目標達不成,你會不會變得很苦惱呢?
  • 此生一定要環青海湖,不負美景不負卿
    此生一定要環青海湖,不負美景不負卿此時八月,青海湖畔,藍天白雲、湖水湛藍、油菜花開、海天一色,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我去過兩次青海湖,一次是八月,一次正月。當我們凌晨4點多起來,看著太陽一點一點升起的時候,此時此景,真的不枉此行。[關於住宿]黑馬河賓館基本都是小型賓館,以標間為主,3人間與大床房很少。然後就是環湖西路上的賓館,零星分布,獨棟樓房,情況也差不多。還有就是湖邊的蒙古包,這裡看日出比較方便,早上起來就是。
  • 粵菜的黃金時代,不負粵味不負卿
    古法的奧妙在於繁複的工序和時間,這也是美味的秘訣。隨著時代變遷,許多經典粵菜因為手藝繁複,疏於傳承等因素變得稀缺。但記憶的味蕾會驅使我們尋找還堅持著烹製懷舊粵菜的餐廳,重溫對經典粵味的深厚情誼。現在餐廳流行做融合菜,各地美食匯聚一堂,粵妃反其道而行之,堅決不做融合,只做純正的粵味。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粵妃廚房的十八個後廚全部來自廣州,行政總廚更是來自於2018年被評為米其林一星的廣州某餐廳。老闆對品質的苛求,我親身領教過。一份花膠雞湯藜麥魚片,廚房重複做了三次才過關。到第二次的時候,我說很好了,不用再做了,老闆還是堅持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