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雪域之王喟嘆「不負如來不負卿」的瑪吉阿米,她是誰?

2020-12-08 舒放的後花園

去年年底,朋友終於實現首次西藏之旅。四十五歲的她,算是圓了一個久遠的夢。西藏對於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迷惑和答案。是的,有迷惑才有答案。這種迷惑是出發前,一種說不清的嚮往所產生,等雙腳踏上西藏的土地,才有答案。

去過西藏的人都說:人這一生,必須要去一趟西藏。西藏對我們每個人是不是這樣一種必須,我想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答案,關鍵在於你想去尋找什麼。

朋友拍了瑪吉阿米餐廳的照片發給我。

按時下的話,這是絕對的網紅打卡地。而在網紅一詞尚未出現,甚至網絡還沒普及乃至沒出現的時候,這個位於八廓街上的小黃樓就是某種象徵。

在這裡面,住著一位永遠年輕美貌的女子:瑪吉阿米。

朋友甚是好奇,問我,是否真的有過這樣一位女子,這裡,是否真的就是他們約會的地點?還是說這裡就是當年的那家酒廬,就是化名宕桑汪波的神王混跡拉薩街頭時的落腳點?

我淺笑著反問她:「你覺得呢?」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在西藏,我感覺傳說和現實,虛構和真實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我都糊塗了。

看來西藏之旅確然產生了作用,如果說「糊塗了」,恰恰是一種清醒,是剛剛開始的清醒:傳說和現實,虛構和真實之間為什麼要有界限,真的有這樣一個界限,那也只是我們自己認定的界限,我們如何知道所認定的真實和現實,是不是另一個更大虛構裡的細節呢?

朋友若有所思的樣子。

在那東山頂上,升起白白的月亮,瑪吉阿米的面容,浮現在我的心上。

太多文字和想像不斷豐腴著這位始終躲在月亮背後的神秘女子。想你的時候,我就看一盞月亮。盛一碗月光,飲下,以解思念苦。

在很多人眼裡,瑪吉阿米是月亮女神,然而不是。月亮是達娃,達娃央宗、達娃拉姆才是。「瑪吉阿米」其意不可解,正是「她」神秘的一部分。這是倉央嘉措自創的一個詞,三百年以來,有關瑪吉阿米這個詞的解釋,爭議不斷。虔誠嚴肅的宗教界、學界人士,認定這是尊者對眾生的慈悲,瑪吉阿米,字面意思是未曾生育過我的母親,就是指眾生,詩意一點就是「如母眾生」;而那些研究西藏政治歷史的人,確信這是尊者對第巴·桑結嘉措的隱喻;至於更多普羅大眾就很直接:瑪吉阿米就是一位姑娘的名字啊,這有什麼好懷疑的。

於是,瑪吉阿米不但有了家鄉、父母、一路前往拉薩的傳奇,還有他們之間那些纏綿而又令人心慟不已的故事流傳至今。

當你途經我的盛放——為了給這樣一個美麗的不死鳥安身立命之處,這棟小樓理所當然聳立於時間之外。

有沒有過這樣一個人物的存在,還重要嗎?

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在科幻小說《三體》裡,未成為面壁者之前的邏輯,在作家女友的鼓動下,嘗試著寫一部小說,作家女友只要求小說中的女主角必須是羅輯心中所認為的完美女性。羅輯剛開始沒當真,直到後來,他愛上了這個自己虛構的女孩子,可以和這個「她」在冬天的荒郊野外一起坐在篝火旁取暖。當他逐漸疏遠生活中的作家女友時,這個始作俑者登門,看了一眼餐桌後說:「還好,你還沒痴迷到給她擺上一副碗筷的地步。」

這個被邏輯愛著的女孩子,同樣是一種活生生的存在。

古往今來,很多作家一邊創作一邊慟哭,說誰誰誰(小說中的人物)太慘了,就要死了!旁人奇怪,這是你寫的呀,你不那麼寫就不不會發生?「不,不,不,完全不是這樣。」作家回答說:「他們有自己的命運,我無法左右他們。」這些人物也是一種真實存在。

美國科幻作家奧森·卡德的科幻小說《死者代言人》裡,安德魯帶著倖存的蟲族女王來到一個有其他智慧生命的星球,那個星球的原住民是一種被人類稱為豬族的坡奇尼奧人。等安頓好之後,安德魯將蟲族女王從隱藏的行囊中取出,讓它開始繁殖。安德魯輕輕說:「這樣,這個星球將會是三個智慧種族共生共存的局面:人類、蟲族以及坡奇尼奧人。」而就在這時,安德魯又不無悲戚地說:「不是三種,是四種。」

還有一種,是安德魯稱為「簡」的智能體,有點類似AI,但已經有了自我意識,不斷進化幾乎無所不能——除了沒有一個實體之外。

安德魯和簡的聯繫,是通過之內置耳蝸,有一天在和外人談話時,出於禮節,他粗暴地關閉了耳蝸,那時,簡正在和他說著話。而這一關閉,使得安德魯從此失去了簡。

簡還在,只是不再和大安德魯親近,繼而和另一個人建立了親密關係。

生命的形式,何止千萬種,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說簡不是生命的的某種神秘形式呢。

不論多少人失戀,多少人對自己曾愛過的人失望,愛情本身不增不減。哪怕全世界的人同時都在戀愛,愛情也沒有被瓜分為無數個,從而被稀釋。瑪吉阿米何嘗不是這樣一個愛的象徵,替所有沒能實現愛情理想的我們去實現一個有關愛情的傳奇。

從這點出發,瑪吉阿米是誰,一點也不重要。

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和寫給孩子看的童話故事相反,沒在一起的,才被千古傳誦。不論是瑪吉阿米還是「梁祝」。從這點而言,傳說和現實,虛構和真實之間沒有界限的,又豈止是西藏,我們漢地不也一樣?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相關焦點

  • 「不負如來不負卿」,究竟是什麼意思?
    從農奴之子到雪域之王雪域高原,對大多數漢族人民來說,都是一片神秘之地——這片高原的歷史、人文,都讓人感到陌生。但是,這片高原卻誕生出了這樣的一句詩歌:寧負如來不負卿。創作這首詩歌的是一位喇嘛——既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聖湖見證的藏王情愛悲歌
    公元1697年,倉央嘉措成為六世達賴喇嘛,西藏的神王。倉央嘉措的一生只有短短二十四載,但是他卻成為一代傳奇。他生在農奴之家,長於山野之間,卻被命運推上西藏教王的寶座;他心地純淨,與世無爭,卻被捲入政治鬥爭的無情漩渦;他精通佛典,被奉為活佛,卻沉醉世間情愛,做了許多違背教規的事。「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 孤獨西藏之八廓街的瑪吉阿米
    想像著當年青春年少的倉央嘉措在某個明月當空的夜晚,脫下僧袍,換上公子哥的服裝,化名宕桑旺布,走出布達拉宮的某個暗道,來到小酒館約會瑪吉阿米的情景,想像著瑪吉阿米如明月般醉人的姣顏,想像著他們美好但不被世俗容納的愛情。
  • 誰是誰的瑪吉阿米?流浪在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街角的瑪吉阿米轉完八廓街的地攤兒小店,回到大院正趕上熱心驢友給大家普及藏區知識。「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尤其是他與瑪吉阿米的故事。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誤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大約300年前的某個夜晚,倉央嘉措趁著月色來到八廓街東南角的一幢藏式酒館裡,恰巧一位美麗純潔的姑娘也不期而至。姑娘美麗的容顏和神情深深印在了倉央嘉措的心底。
  • 倉央嘉措說「不負如來不負卿」,上半句更美,驚豔世間三百多年
    他自己也為此被人們稱為「痴僧」,特別是《六世達賴》詩中,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更為將痴情寫得淋漓盡致。一、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多的《情歌》公元1683年3月1日,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域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
  • 「寧負如來不負卿」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很喜歡的幾句詩,是這麼寫的:「一盞青燈伴古佛,半為修行半入魔,從此青燈伴古佛,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幾句詩在我看來,是非常唯美的。表達了古代詩人的孤獨,孤寂,與對愛情與事物執著追求和期盼。但是,還有一句,叫做「寧負如來不負卿」,很多人問,這話是什麼意思。其實在筆者看來,從字面上理解的話,就是寧可辜負如來,也不有負於「你」,其中,這個「卿」指的就是你,也就是「愛人」、「朋友」,「兄弟」的意思。但,大多數情況,所表達的還是愛人。
  • 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西藏,看一看瑪吉阿米的模樣,才懂何為不朽
    一曲傳奇,響徹今朝瑪吉阿米的故事,廣為傳唱。一如六世活佛倉央嘉措的鼎鼎大名,為人稱頌。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他是雪域最大的王,也曾是世間最美的情郎。一個叫瑪吉阿米,是他後來相知。如今大昭寺的轉角,依然有一家叫瑪吉阿米的餐廳開在那兒。
  • 倉央嘉措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驚豔了時光,其實上半句更美
    神秘的雪域高原一直是人們讚揚的聖地,也是很多人心中的聖地,尤其是神秘的布達拉宮更是無數人朝聖之地,西藏是藏傳佛教的發源地,而布達拉宮承載了這一切,特別是清朝時期藏傳佛教達到了頂峰,而在藏傳佛教中有一個流傳了三百多年的故事,這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而主人公就是大家熟知的倉央嘉措, 雖說歷史關於他的記載寥寥數語
  • 小昭寺、瑪吉阿米、八廓街,我在拉薩的街頭無數次遊蕩
    今天的日程是為了圓鄰居心願也為了自己的仰慕去大昭寺八廓街上因六世達賴倉央嘉措聞名的茶館瑪吉阿米坐坐,然後去拉薩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之一的以辯經聞名的色拉大乘寺。為了阻止倉央嘉措,一些當地的宗教勢力甚至派人將瑪吉阿米姦污,告訴他這是一個如何汙穢的女子,而倉央嘉措卻說,世間一切的汙濁都不足以玷汙瑪吉阿米的聖潔。
  • 倉央嘉措四首詩,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出生於1683年的一個農奴家庭,據說他出生時有七日在天的異象,目睹他出生的一位老人說,這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尋常,必然享盡七個太陽護衛的榮耀,也必然要受盡七個太陽炙烤的煎熬。星象之說也許不一定可信,但他出生之時,五世達賴喇嘛六十六歲時已經圓寂,藏族地區的政治鬥爭便十分激烈,但時任藏王桑傑嘉措秘而不宣,而是秘密派人下山尋找他的轉世靈童。
  • 這一世不負天下不負卿 《我在大清當皇帝》邀你三世為王
    愁悶之餘,不如來大清當皇帝吧。這裡能給你你想要的生活。沒有柴米油鹽,沒有世俗紛擾。有的是佳人相伴,忠臣守護,子孫圍繞。  這一世不負天下不負卿 《我在大清當皇帝》邀你三世為王  【第一視角 給你真實體驗】  我在大清當皇帝,以皇帝第一視角為主線的策略角色扮演遊戲
  • 此生必駕318 不負如來不負卿「一」
    西藏 是聖潔的在藍天的照映下雪山格外潔白西藏 是神秘的在雪山的映襯下經幡分外耀眼西藏 是多情的在經幡的輕拂中倉央嘉措的悽美之戀,滿是對瑪吉阿米的無限懷念它洗刷你的眼球,也在淨化你的心靈它折磨你的凡體,也在復活你的靈魂天上的 西藏 阿媽的胸膛生命如此之美
  • 西行漫記之:瑪吉阿米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與瑪吉阿米的更傳神,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誤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或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還沒有啟程,我的心就已經飛往了拉薩,尚未安頓,
  • 密宗是不負如來不負卿嗎?遊北京北海白塔和雍和宮後,不得不說
    因為,現在是冬天,這裡的遊人不多。離開北海公園,到了雍和宮,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這裡的遊人很多,都是上香的,裡面有喇嘛打扮的僧人,一些外國遊客跟在後面拍照,雍和宮是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可以看得出建築和塑像非常的精緻,萬福閣內巍然矗立一尊邁達拉佛(彌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
  • 六世達賴能寫出「不負如來不負卿」,為何布達拉宮沒有他的靈塔?
    六世達賴能寫出「不負如來不負卿」,為何布達拉宮沒有他的靈塔?西藏達賴傳承方式比較特別,大多都是前一代的達賴在圓寂之前,指認某個家庭的孩童為下一任的加班人,隨後這個孩童就會被接回布達拉宮準備冊封儀式。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但凡和文藝扯上關係的,心思大多比較細膩、敏感,倉央嘉措14歲入布達拉宮,可由於已經是懂事的年齡,讓倉央嘉措對紅塵頗為流量,大量的情詩就是他對紅塵留戀最好的證明。也是因為太過迷戀紅塵,讓他也是擺脫不了世俗對他的牽絆。
  • 遇見瑪吉阿米
    遇見瑪吉阿米澤郎王清當過電臺播音員、熱愛藝術、喜歡寫詩,可說到做生意卻一竅不通。憑著那一股熱情和新鮮勁兒,餐廳開業之初倒也順風順水。每天上班下班還一樣的來回走,但就感覺心不在這裡了,一直留在那邊了。從外企辭職後,牟向暉和澤郎王清開始籌備瑪吉阿米餐廳在北京的開業。從找房租房、裝修裝飾、到運輸食材、豐富菜單,兩人親力親為。2001年,瑪吉阿米第一家分店在北京建國門外的秀水南街開業。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絕頂聰明矜世智,嘆他於此總茫茫。3、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4、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閒事。
  •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愛的太真,太痴
    不負如來不負卿清 倉央嘉措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詩人是西藏第六世的達賴喇嘛,俗稱「藏王桑傑嘉措為了繼續維護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的政務和權利,在羅桑嘉措過世後,密不發喪,對外號稱喇嘛已「入定」,一切事務有他全權負責。一方面擔心日後東窗事發,所以去了這個偏遠的小山村,尋找靈童。而倉央嘉措就是這個被他選中的轉世靈童,他的一生從此發生了變化。
  • 雪域之城~在瑪吉阿米尋找那一段厚重又悽美的情殤
    只因為那位雪域之王仿佛 他正從遠古的天際線走來 化身成拉薩街頭最美的情郎不,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我來了 ~ 《瑪吉阿米》不只是這一片高原淨土之地對我的莫大吸引,也因為純樸純粹的藏式餐飲文化很值得探秘。 更因為是對他星宿般的膜拜。是他, 蒼央嘉措~西藏六世達賴喇嘛。我虔誠的仰望著他。但我知道,不只是我一個人在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