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故宮閉館看臺當局「去中國化」的政治算計

2020-12-26 中國臺灣網

臺北故宮珍藏了我國歷代中華文物近70萬件,在《全球主題公園和博物館》報告中,臺北故宮也與北京故宮、法國羅浮宮等國際著名博物館齊名,名列全球第12名,同時它也是全世界遊客來到臺灣旅行時必逛的首選,是海外旅客來到臺灣認識中華文化歷史的首選之地。但就在近日,臺北故宮卻傳出要於2020年閉館3年,院長陳其南說將其文物將移至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此話一出,又再次暴露出了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政治算計。

早在2000年陳水扁上臺後,嘉義縣「故宮南院」的設立,美其名是為了所謂南北平衡,但眾所周知的只是民進黨為了選票而設立的一個「蚊子館」,與當初定位的「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的藝術南北均富說法,迄今為止參觀民眾仍無法跟臺北故宮相比、落差甚大。其實在2016年9月,作為臺灣女婿的成龍,將象徵中華文化的十二生肖獸首捐贈給「故宮南院」,卻被「臺獨分子」潑漆破壞並稱是「文化統戰」。

獸首在被潑漆破壞事後,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的林正儀卻稱「各界認為十二生肖獸首非原創性作品,亦非依公共藝術辦法設置之藝術品,不適宜放置故宮南部院區主要入口;因此,故宮決定尊重各界意見,拆除位於故宮南部院區中庭的十二生肖獸首。」最終由成龍捐贈的獸首就在「臺獨分子」加上這些民進黨的文化大員們推波助瀾下而被移除。從獸首被潑漆到移除這只不過民進黨當政從文化上「去中國化」的序曲。

與此同時在四個多月前的7月1日,臺灣地區館藏中華文物僅次於臺北故宮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就已經悄悄閉館整修,同樣是要閉館整建三年直至2020年才重新開館。對此「史博館」館長在受訪時稱「我不否認這些文物源自中華文化,但會更強調跟臺灣的連結。」此話一出無疑不就是以整修之名實去中國化之實嗎?臺灣的文化本來就屬於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在臺灣這片土地上保存傳承,如今象徵臺灣保存中華文化文物兩個最具指標性的博物館,都在民進黨執政時以「整修維護」的名義要閉館三年,這樣的說法真讓人難以信服不是一股「去中國化」的政治算計在臺灣文史圈悄悄進行著。

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上臺兩年多以來,不只在政治意識形態歷史課綱進行一系列的「去中國化」,就連中華文化在臺灣保存最完整的兩個博物館「臺北故宮」和「國立歷史博物館」也不放過,這兩年多以來的所作所為對於專業的不尊重,唯有其「臺灣價值」的「獨派」意識形態歷史觀才是對的,凡是跟「中國」有關的都一定要去除掉,口口聲聲說要尊重,但事實上連自己祖宗的的文化都要去掉,這樣數典忘祖的行為最終都會被後代所唾棄,因為咱們中國人的根和文化,是永遠也不可能去掉的。(作者:羅鼎鈞,臺生,現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閉館激發南北對抗 寶物淪政治工具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長陳其南與民進黨嘉義縣長候選人翁章梁等人連手下,故宮後年起將閉館3年,寶物改到南院展出,要藉此把觀光客帶到嘉義。「執政黨」無法有效解決南北區域發展不均的問題,不惜炒作「南北對抗」的意識形態,讓寶物淪為政治工具。
  • 民進黨當局處心積慮「去中國化」 對「臺北故宮」下手
    民進黨當局的臺北故宮院長們前僕後繼執行著「去中國化」的路線,去年7月上任的院長陳其南直接喊出「故宮臺灣化」,聲稱要「重新定位地理大發現時代東亞地中海概念中的臺灣福爾摩沙」。無論陳院長怎樣定位,除了蔡英文,絕大多數臺灣人不會跑到南太平洋去「尋根」,他們認定「故宮」就是「明朝、清朝的宮廷」,故宮寶物就是中國的寶物,對沒有中國的故宮不感興趣。
  • 蔡當局要關臺北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到「失心瘋」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源:視覺中國)海外網11月13日電眼看民進黨最近「九合一」選情告急,為挽救南部選情,蔡英文當局聲稱要關閉臺北故宮3年,將文物運送至臺灣南部的故宮南院展出。對此,島內人士批蔡英文當局「去中國化」去到「失心瘋」。還有港媒指出,臺北故宮兩岸歷史文化的聯結,是「臺獨」的「眼中釘」,但中華文化早已在島內生根發芽,就算蔡英文當局永遠關閉臺北故宮,也無法切割兩岸歷史文化聯結。
  • 要讓"故宮臺灣化"?臺當局"去中國化"何其荒謬
    自臺北故宮博物院新任院長宣稱要讓「故宮臺灣化」後,日前,臺灣歷史博物館(簡稱「歷博館」)前主任秘書徐天福透露,「歷博館」從7月1日起閉館整修3年,館藏青銅器、唐三彩等中華文物將被送到臺北故宮博物院、美術館等地。
  • 臺北故宮南院拆除成龍捐贈獸首 被指「去中國化」
    新華社臺北11月14日電(記者付敏、劉劼、李凱)14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以下簡稱「南院」)拆除香港影星成龍捐贈的「十二生肖獸首」複製品。
  • 北京故宮元宵賞燈預約火爆,島內感慨:「去中國化」害了臺北故宮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北京故宮在元宵夜首度開放遊客預約賞燈的消息一出,購票網站瞬間癱瘓。這不禁讓臺灣島內感慨萬千,臺北故宮近幾年淪為政治鬥爭和「去中國化」的犧牲品,兩岸故宮的發展已經此消彼長。
  • 繼臺北故宮要「去中國化」後,下一個是臺灣歷史博物館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自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上任後宣示,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後,日前,臺灣歷史博物館前主任秘書徐天福稱,史博館從今年7月1日起,罕見閉館整修3年,從河南博物院考古出土的文物都要被送到臺北故宮、「中研院」史語所及臺灣美術館。
  • 臺媒:臺北故宮博物院閉館計劃引疑慮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臺媒稱,牽動數百萬觀光人潮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預計2020年起閉館三年,並將部分館內文物南遷至臺北故宮南院置放並展覽。據臺灣《中國時報》11月13日報導,此舉是臺北故宮開館以來首見,也引發了外界疑慮。12日臺當局立法機構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臺北故宮業務報告,「藍委」柯志恩質詢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是否真有此事,陳其南表示內部朝此一方向規劃。對此,博物館界人士指出,臺北故宮此舉有政治目的,是想靠館內文物來救選舉。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閉館3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預計在2020年起閉館三年,並將部分寶物南遷至故宮南院置放並展覽,此舉是故宮開館以來首見,也引發外界疑慮。(季志翔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牽動數百萬觀光人潮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預計在2020年起閉館3年,並將部分寶物南遷至故宮南院置放並展覽,此舉是故宮開館以來首見,也引發了外界疑慮,昨(12)日臺「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臺北故宮博物院業務報告,「藍委」柯志恩質詢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是否真有此事,陳其南表示內部朝此一方向規劃。
  • 臺北故宮關門了?臺灣選情膠著,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政治牌?
    12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當局立法機構表示,正在評估從2020年起封館整修3年,期間臺北故宮重要展品送至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13日上午,陳其南召開記者會,改口稱在臺北故宮整修期間,將朝「不閉館擴建方向」設計,但未談及文物是否繼續南遷。
  • 日月談: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只因其中的20餘萬件館藏寶物和30餘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精華。臺北故宮之名,實有歷史和文化的雙重指向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拆除成龍捐贈獸首 被指政治操弄
    新華社臺北11月14日電(記者付敏、劉劼、李凱)14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以下簡稱「南院」)拆除香港影星成龍捐贈的「12生肖獸首」複製品。臺灣學者指出,此舉純粹是政治操弄,是民進黨當局「文化臺獨」、「去中國化」的具體表現。
  • 臺北故宮閉館 文化人憂心政治凌駕專業
    為擴建而寶物轉移到南院展覽,甚至閉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做法引發外界熱議,這不曾發生在羅浮宮或是大都會博物館,也讓外界好奇故宮的想法。前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表示,一個博物館最重要的就是專業考慮,世界上大型博物館整建,沒有看過有全部停擺的,這個做法很容易讓人有政治上的聯想。
  • 新院長要把臺北故宮「臺灣化」 「藍委」轟骨子裡就是「去中國化」
    中國臺灣網7月17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新院長陳其南昨天說,他的上任首要任務是「(臺北)故宮臺灣化」,對此國民黨「立委」陳學聖表示,陳其南有什麼想法他都尊重,但呼籲陳其南把臺北故宮博物院跟故宮南院(為帶動臺灣中南部地區的文化、教育、社會、經濟發展,臺當局於2004年12月15
  • 民進黨魔爪伸向了臺北故宮
    為了達到所謂的平衡和「本土化」,被視為最具文化代表性的故宮,就被拿來作為選舉造勢的政策工具,儘管文化界多持反對立場,前故宮院長周功鑫就明確表達不贊成,認為把南院蓋在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農業縣,可能會淪為蚊子館,但扁當局仍執意興建。
  •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島內輿論:何不乾脆把文物...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
  • 臺北故宮「小媳婦化」,是想讓臺灣成孤島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被踢爆將從2020年起整修閉館3年,其文物將移至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這個奇葩決議的提出者,正是之前宣稱任內重要任務是「故宮臺灣化」的新院長陳其南。這位「臺獨」色彩濃厚的院長如此行事,所為何來呢?解救觀光?
  • 民進黨當局「獨」害「臺北故宮」
    民進黨當局的臺北故宮院長們前僕後繼執行著「去中國化」的路線,去年7月上任的院長陳其南直接喊出「故宮臺灣化」,聲稱要「重新定位地理大發現時代東亞地中海概念中的臺灣福爾摩沙」。無論陳院長怎樣定位,除了蔡英文,絕大多數臺灣人不會跑到南太平洋去「尋根」,他們認定「故宮」就是「明朝、清朝的宮廷」,故宮寶物就是中國的寶物,對沒有中國的故宮不感興趣。
  • 【華廣觀察】民進黨當局的「新故宮」計劃意欲何為?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閉館3年消息 最近有臺媒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從2020年起閉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2020年起閉館3年,館藏將南遷引發爭議和質疑
    2018年11月12日,臺北故宮被爆正規劃把北院(在臺北)閉館3年,將部分重要文物送到南院(在嘉義)展出。此舉引發島內強烈質疑,直批蔡英文當局「靠國寶救選舉」。 臺「立法院」12日審查臺北故宮預算案。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質詢時爆料稱,臺北故宮召開內部會議,每年吸引四五百萬觀光客的北院2020年起將閉館3年進行整修,屆時展品將改到南院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