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汾「最尊貴」的廟,裡有女媧伏羲骨,至今已有6000多年

2020-12-10 少年的旅行

在山西臨汾吉縣縣城西北部30公裡左右的地方,和壺口瀑布為相鄰,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山——人祖山。這座古老的山,卻是山西眾多山丘中,最為獨特的一座,203多平方公裡的大山中,蘊含著許多的傳說和盪氣迴腸驚心動魄的歷史戰爭故事,經過歷史的衝洗沉澱,孕育出自己那份獨有的文化韻味和蓬勃向上的朝氣。

關於這神秘的人祖山,最初記載在《史記》中,記載著本是一片荒蕪之地,晉文公曾在此居住,但未詳細記載其名。直到公元527年《水經注》中記錄為風山,人祖山的命名就是關於女媧,傳說女媧為人之祖,便改名人祖山。人祖山的風景秀美,但因為名氣不顯,所以來這裡都大多是當地人,外地遊客很少有人知道。

在人祖山的主峰之巔上有一座特別的寺廟廟,佔地1400多平米,裡面本來建設有多種建築,但可惜的是現在僅存在有女媧宮、伏羲殿、地藏殿等,是國內少有的女媧伏羲廟,在廟西南處至今矗立著若干碑刻,在碑刻石上有一處石窩,傳說是伏羲爺爺與女媧娘娘洗漱時的天盆。在廟東部一處山崖上,刻有「伏羲巖」三個大字,另一處則刻有「捨身崖」,但很遺憾的是,在當地沒有找到相關的文獻典故記載。

伏羲殿坐東朝西,是窯洞無梁式的建築結構。分為明、次三間,明間設做門,其餘兩間為窗,明間後壁設有神臺、神龕。供奉的主像便是伏羲,但年久失修,主像面部已經脫落,傾斜著,這裡是整個寺廟是損壞最嚴重的地方,雖然說這裡被破壞嚴重,但是來這裡上香的當地人非常多,也會有一些熱愛歷史的旅客到訪。

最為人震撼的是在伏羲廟後部,盡保留著一塊巨碑,石碑上的文字因為歷史久遠又經歷風吹雨打,已經很難看清了,但「重修伏羲廟記「七個字任很清晰可見,但對於這座古老建築的初建時期,由於歷史悠久至今未查詢到相關記載,但慶幸的一次文物清理中,在伏羲殿前發現了5處柱基,是早期石碑所用,從留下的文字來看,早於明代萬曆年,在明正統年間,先後兩次進行過維修和添建。在明朝正德年間,天火燒了廟堂九座,同年五月雷擊伏羲廟,整座廟宇幾乎全部被焚燒殆盡,六月重新修復。

女媧宮就身處伏羲殿背後,是典型的明代風格的建築,宮內設有神臺、神龕。在專家對宮內建築進行清理時,發現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在一處清理中發現,發現了人骨,經檢測已距今有6000多年,雖然關於人骨的來源一直沒有具體的確認,但是當地很多人都認為既然人祖廟是最早的祭拜女媧伏羲的地方,那麼這個人骨可能就是伏羲女媧骨。

在當地人的傳說中,伏羲和女媧就是在此處制婚姻之禮數,山中還有與女媧伏羲相關的穿針梁、伏羲巖等石刻。雖然這些傳說聽著很荒謬也沒有任何確鑿地證實,但是也因為這些傳說,這座寺廟的香火被慢慢的延續了下來,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化遺產,這座「最尊貴」的廟殿,雖不是最華麗的,但卻是最難得的,信仰者都是真心誠意的平淡百姓。

相關焦點

  • 山西臨汾「最尊貴」的廟,裡有女媧伏羲骨,至今已有6000多年
    在人祖山的主峰之巔上有一座特別的寺廟廟,佔地1400多平米,裡面本來建設有多種建築,但可惜的是現在僅存在有女媧宮、伏羲殿、地藏殿等,是國內少有的女媧伏羲廟,在廟西南處至今矗立著若干碑刻,在碑刻石上有一處石窩,傳說是伏羲爺爺與女媧娘娘洗漱時的天盆。
  • 山西臨汾有個寺廟,有女媧伏羲骨的存在,至今已有6000多年
    在人祖山的主峰之巔上有一座特別的寺廟廟,佔地1400多平米,外面原本建立有多種修建,但惋惜的是如今僅存在有女媧宮、伏羲殿、地藏殿等,是國際少有的女媧伏羲廟,在廟東北處至今聳立著若干碑刻,在碑刻石上有一處石窩,傳說是伏羲爺爺與女媧娘娘洗漱時的天盆
  • 太昊氏碑記、伏羲廟碑記(菏澤)、女媧氏碑記、炎帝廟碑記
    伏羲時代約千餘年,傳十五代,有女媧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慄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陽康氏、朱襄氏、無懷氏,皆襲伏羲之號,故天下多有伏羲陵。第一代伏羲葬於雷澤之濱古成之地,廟後即陵也。第二代伏羲葬山東單縣包水之濱,故宋《元豐九域志》單州有伏羲陵焉。第三代伏羲大庭氏葬山陽今高平之西。
  • 山西又一景點走紅,人稱臨汾「神農架」,門票60卻少有差評
    山西有山有水,則山也沒水也美,我們今天說到的是一座位於山西的自然風景區,一起來看一看吧!,人祖山的西面就是山西境內有名的壺口瀑布,距離吉縣縣城30公裡,交通非常的便利;整個景區佔地面積約為304500畝,位於海拔1742.4米之處,人祖山雄偉壯觀,風光絢麗,植被豐富,至今依保留著森林原始風貌,景區之內有94科,230屬,400多種植被,132種野生動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種,二級保護動物14種,堪稱是動植物的「天然基因庫」。
  • 趙縣有座供奉人祖的「哥姐廟」,中秋月圓之夜祭祀伏羲女媧
    河北趙縣城北十五裡有個雙廟村,又稱龍泉古莊。這個古老村莊裡保留著豐富珍貴的遠古伏羲女媧文化遺存。在雙廟村北200米處,原有東西並排的兩座廟,當地人稱「哥姐廟」,雙廟村即因這兩座廟而得名。山門內並排的兩座廟,東西相隔僅五步,東邊廟內奉祀「哥哥",也叫「龍哥」,西邊廟內奉祀「姐姐」,也叫「龍姐"。這是人們通俗的叫法,而一些識字有學問的人則說,這廟內分別供奉的是伏羲和女媧。兩座廟內的神案前各有一口磚砌小井,廟內二井與庭院當中的井均相距10米,呈等邊三角形排列,故有「五步兩座廟,十步三眼井」之說。
  • 太昊氏碑記、伏羲廟碑記(菏澤)、女媧氏碑記、炎帝廟碑記
    伏羲時代約千餘年,傳十五代,有女媧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慄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陽康氏、朱襄氏、無懷氏,皆襲伏羲之號,故天下多有伏羲陵。第一代伏羲葬於雷澤之濱古成之地,廟後即陵也。第二代伏羲葬山東單縣包水之濱,故宋《元豐九域志》單州有伏羲陵焉。第三代伏羲大庭氏葬山陽今高平之西。
  • 中國的亞當與夏娃——伏羲與女媧
    於是為之建宮立廟,永世享受人間的崇拜。 而女媧與伏羲既為兄妹又為夫妻,《獨異志》卷下:「女媧伏羲造物之時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蕪,於是伏羲娶女媧,生子四,命名萬物。」 就是從前宇宙初開時,天地之間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下,而天下未有別的人民。女媧兄妹相議想結為夫妻,又自覺羞恥。兄即與妹上崑崙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請將天上的雲都合起來一團,要不就把雲散了吧。」
  • 世間流傳無數女媧伏羲圖,女媧真是人首蛇身嗎?
    由於當時的科考技術不足,當年只對女神廟進行了局部試掘,之後掩上黃土,一直保護至今。試掘時,女神廟出土了紅陶彩繪的壁畫和祭器殘塊,以及泥塑的熊爪、鷹爪和鳥翅。最令世人震驚的是在廟西側發現了許多人物塑像的殘塊,包括頭、肩、臂、手、ru房等器官。
  • 高昌故城裡的伏羲女媧
    抬頭卻是同一片星空 (以上文字源自視頻,有調整) 曾於2019年在國家博物館「萬裡同風——新疆文物精品展」中展出 由三片原白色絹縫合,彩繪伏羲女媧,二人上身相擁,下尾相交。
  • 《天下伏羲》:千年古縣的「龍哥」伏羲與「龍姐」女媧
    02奇特的建築,奇特的傳說雙廟村位於趙縣縣城北八公裡處,古稱雙廟龍泉古莊,因村中有兩座廟、廟中有泉井而得名。這兩座廟便是伏羲廟、女媧廟。與白軍偉簡單寒暄後,我們的目光便被他身後布局奇特的兩座廟吸引。白軍偉告訴我們:「這兩座廟是2000年村民集資重建的,仿照的是原有的建築風格,有別於外地其他廟宇建築。」尋蹤伏羲路一路走來,我們所到過的同時供奉伏羲女媧的廟宇,要麼是伏羲女媧同坐一殿、同享供奉,要麼是分處兩殿,一前一後南北分布。雙廟村伏羲廟、女媧廟卻是東西並排而立的兩座廟。
  • 夢棲郭裡爺娘廟 這裡供的可不只有伏羲和女媧
    爺娘廟是當地人的叫法,它的本名應叫伏羲廟、羲皇廟或人祖廟,是為祭祀人類始祖伏羲、女媧而建。其廟址就在東鳧山的山坡上,始建年月已不可考。玉皇殿(又稱九十九間無梁殿)是廟中最具特色的建築,為無梁結構,殿頂、廊簷全用八稜石柱支撐。而羲皇殿則為歇山轉角式結構,殿內供奉的是伏羲和女媧娘娘,殿臺四周有石欄環繞,廊簷由八根滾龍石柱支撐,柱上另雕有伏羲、女媧人首蛇身交尾像。廟內原有古柏300多棵。
  • 趙縣有座供奉人祖的「哥姐廟」,中秋月圓之夜祭祀伏羲女媧
    河北趙縣城北十五裡有個雙廟村,又稱龍泉古莊。這個古老村莊裡保留著豐富珍貴的遠古伏羲女媧文化遺存。在雙廟村北200米處,原有東西並排的兩座廟,當地人稱「哥姐廟」,雙廟村即因這兩座廟而得名。山門內並排的兩座廟,東西相隔僅五步,東邊廟內奉祀「哥哥",也叫「龍哥」,西邊廟內奉祀「姐姐」,也叫「龍姐"。這是人們通俗的叫法,而一些識字有學問的人則說,這廟內分別供奉的是伏羲和女媧。兩座廟內的神案前各有一口磚砌小井,廟內二井與庭院當中的井均相距10米,呈等邊三角形排列,故有「五步兩座廟,十步三眼井」之說。
  • 傳說故事:伏羲和女媧
    女媧號稱媧皇,也叫女希,是一位充滿傳奇神秘色彩的始母形象。 女媧氏族發源地,文獻不見記載,但根據伏羲與女媧的關係,女媧故裡也應在古成紀範圍內。酈道元《水經注》在講到渭河支流葫蘆河時特別提到該地古老的女媧祠。在葫蘆河畔,與大地灣相距不遠的秦安隴城鎮,有女媧洞,又有女媧廟,祭祀女媧 ,隴城又稱「媧皇故裡」。
  • 天水伏羲廟遊覽隨筆:伏羲所畫八卦及其中的爻,是怎麼演化來的?
    華胥氏(陝西藍田)人,人首蛇身,因為遊玩時踩了巨人腳印而孕,懷胎十二年,遷徙到古成紀時生下伏羲。伏羲,風姓,字太昊,生卒年月不詳,古成紀(甘肅天水)人,亦人首蛇身,與妹妹女媧相婚繁衍締造了人類,葬於河南淮陽太昊陵。據漢代榮氏《遁甲開山圖載》,伏羲時代,距今約6000年至8000年,大約持續了2000年,主要活動地域為渭河中上遊地區的天水、陝西關中及中原地區。
  • 伏羲、女媧的兄妹婚與姓氏起源
    第二,濮陽考古發掘據c - 14測定距今6500-7000年,為伏羲文化時期而成紀伏羲文化距今6000年,成紀的伏羲族系巳族是從中原分流遷往此地的(古稱「小龍人」即巳族),該處伏羲文化可能與伏羲後裔的「尊祖」思想有關,從而留下不少伏羲、女媧文化的遺蹟。 這個觀點,大體可以歸納為伏羲文化西遷說。還可以進一步進行探討。
  • 臨汾「最新」旅遊景點排行榜名單曝光:飛虹塔、霍泉上榜
    TOP.6臨汾雁塔 上榜理由:山西雁塔在山西霍州市城南2公裡塬上。 TOP.7飛虹塔 上榜理由: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東北部霍山的廣勝寺,始建於漢代,前身是阿育王塔。
  • 世間流傳無數女媧伏羲圖,女媧真是人首蛇身嗎?
    由於當時的科考技術不足,當年只對女神廟進行了局部試掘,之後掩上黃土,一直保護至今。試掘時,女神廟出土了紅陶彩繪的壁畫和祭器殘塊,以及泥塑的熊爪、鷹爪和鳥翅。最令世人震驚的是在廟西側發現了許多人物塑像的殘塊,包括頭、肩、臂、手、ru房等器官。
  • 甘肅天水———伏羲廟
    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頭顱,取名為伏羲......走進伏羲廟門,映入眼帘的是兩排高大的蒼柏。繞過蒼柏,我們來到了伏羲正殿。伏羲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之首,伏羲是人面蛇身,龍的傳人由他而來。在殿的中央,伏羲身穿草衣,手持太極圖,兩眼望著前方,挺身端坐。我懷著崇敬的心情,拜了三拜。在伏羲正殿的四壁上畫滿了壁畫,記述了當時的生活情況。
  • 山西又一山脈走紅,人稱臨汾「中華瑰寶」,門票免費遊客成群
    都說山西「五千年黃土風雲俱在詩懷」,山西的歷史是不容置疑的,從幾千年前,山西大地上就有史前人生存的痕跡,中華上下五千年成就了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蘊,儘管山西如今的發展不處上遊,早在幾百年前,這裡也曾是兵家必爭之地,由此可見山西在華夏版圖上的重要地位。
  • 女媧與伏羲的故事
    女媧與伏羲的傳說故事在秦安縣各地流傳非常廣泛,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主要內容是兄妹二人顯親峽合婚的傳說故事。此時的女媧已經不是遠古時的女媧,而是人類社會進入父系時代的女媧與伏羲。有一天,伏羲兄妹來到葫蘆河河畔,望著洪水淹沒人類的慘景,伏羲頓生兄妹成婚繁衍人類的念頭,但是他的「制嫁娶」是禁忌同母兄妹結婚,伏羲沉思良久,和妹商議說:「你看峽口有兩山對峙,我去東岸山,你去西岸山,各點燃柴禾,向天祈禱,天若願我兄妹為婚配,則煙合;若不許,煙則散。」於是煙即合,兄妹高興至極,以藍天作帳,大地為床,在這山川谷地結為夫妻,繁衍生息,再創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