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社科】生態環境保護是「很大的政治」的中國邏輯及意義

2020-12-25 西部網

「我們不能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僅僅作為經濟問題。這裡面有很大的政治。」這是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談及經濟形勢講的一句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實踐及取得的成就說明,生態環境保護「裡面有很大的政治」這個論斷內涵豐富、意義深遠,體現著中國生態環境治理的獨特邏輯,反映了中國生態環境治理的寶貴經驗。

在中國,生態環境保護裡面之所以有很大的政治,原因在於:

其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關係民生人心。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天藍、地綠、水清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底色,關係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的需求由過去「盼溫飽」「求生存」發展為今天的「盼環保」「求生態」。「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能否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提供更好的生態環境,關係人心向背,成為檢驗黨治國理政能力和執政效能的「試金石」。

其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關係黨的使命宗旨。黨的十七大把建設生態文明納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五大目標之一,並首次將人與自然和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寫入黨章。黨的十八大又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並寫入黨章。黨的十九大在修改黨章時又進一步將生態文明部分內容細化和豐富,並將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寫入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所以說,生態環境保護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

其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關係民族命運。生態環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關乎當代和未來。良好生態環境是全面小康的應有之義和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當前,中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取得重大成就,但是由於歷史欠帳、多期交匯等方面的原因,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危及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生態安全。為當代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子孫後代長遠發展計,協調好人口再生產、經濟再生產和自然再生產的關係,呵護好人類共同的家園並詩意地棲居,不僅是經濟和社會問題,更是政治問題。

美國學者羅斯·特裡爾在其主編的《習近平復興中國》一書中指出:「習近平說環境保護是『很大的政治』,內涵極其深刻。他並非單方面強調環保的重要意義,而是對執政黨面臨的形勢和挑戰有著清醒認識——生態文明直接關係公眾切身利益,又是中國社會治理體制中的一個利益交叉點,有可能引發諸多隱性問題,而在糾纏的『繩結』中找到拆解之法,無疑將為中國可持續發展難題的破解找到思路。」作為「旁觀者」的美國學者,找到了新時代中國生態環境治理的「密碼」,為研究和分析生態環境保護的中國邏輯作了註腳。

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環境保護「裡面有很大的政治」的重要論斷和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調研時談及秦嶺違建問題時的指示精神,必須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做到:

首先,要有自覺的政治意識。201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審議《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時強調:「全黨上下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真抓實幹、務求實效,把生態文明建設藍圖逐步變為現實,努力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推動世界綠色發展、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積極貢獻。」這實際上已經為各級領導正確認識和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問題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時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關注黨中央在生態環境方面關心什麼、強調什麼、主張什麼,將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其次,要有敢於擔當的勇氣。「我國生態環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不是一天變壞的,但不能在我們手裡變得越來越壞,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各級幹部必須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堅決貫徹黨和國家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則、方針和政策,積極解決攸關人民利益、危害人民健康、人民反映強烈或危及國家生態安全、生態利益的突出環境問題,將生態環境問題引起的社會風險和外交爭端降到最低。同時,也要構建領導幹部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特別是危害人民群眾身心健康、損害人民群眾生態利益、影響社會秩序穩定者,必須嚴加懲處、終身追責。

最後,要有善於作為的能力。各級領導幹部要善於把黨的領導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生態環境治理效能,推動生態環境治理的現代化。具體而言,就是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辯證看待人與自然、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係;構建系統完備、規範有效的制度體系,整合環境治理資源、規範治理程序、減少治理成本、降低治理風險、提高治理效能;開闢網絡渠道推動環境治理的信息共建、信息共享、信息溝通,減少環境治理的信息滯後、信息屏障、信息混淆,推動環境決策、公眾參與、環境監督、環境司法救助等的網絡化、高效化;加強生態道德、生態倫理的宣傳教育,使生態正義、人與自然和諧、友善對待自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並根植於人民群眾心中。最終,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由人治向法治的轉變,全面提高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推進生態扶貧的歷程與經驗研究」(17BDJ069)階段性成果)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秦嶺生態保護的歷史意義與責任擔當
    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此前在浙江考察時,總書記強調,「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如何認識秦嶺的歷史文化價值與生態意義,從思想上、行動上履行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職責,當好守護綠水青山的生態衛士?
  • 社科視窗23丨​「兩山」理念的邏輯價值意義
    在這裡「綠水青山」不僅指我們隨處可見的綠水青山這一自然環境,而是所有自然生態環境的統稱。「金山銀山」也不能狹隘的理解為生活中獲得的物質財富,而是泛指人類進步、社會發展過程中日益發展的社會生產力給我們美好生活帶來的各種紅利。習近平總書記大智若愚,用形象生動的比喻,簡潔明快的手法,蘊含深刻的道理,表述了生態環境和人類美好生活間的複雜辯證關係。
  • 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
    作者:雲南大學二級教授、雲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蔣紅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習近平總書記赴陝西考察,第一站就來到了被譽為秦嶺東部「綠色明珠」的牛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秦嶺生態保護情況,對陝西幹部提出新要求。
  • 陝西舉辦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培訓班
    陝西省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培訓現場。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12月12日,由陝西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主辦、陝西省環保志願者聯合會與西安市青益志願服務發展中心聯合承辦的省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培訓班在西安舉行,來自全省近40家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組織和高校社團參與培訓。
  • 陝西今年將劃定長安鄠邑生態保護紅線
    為擺脫邊界不明、土地權屬不清等制約陝西自然保護區監管的現狀,勘界定標工作成了「綠盾」專項行動今年的重點目標。按照《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技術規程》有關要求,陝西省指導自然保護區以1:1000比例尺底圖高標準開展勘界立標工作。目前,全省已有2個國家級保護區完成勘界,7個國家級保護區和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基本完成勘界,全省涉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礦業權退出46個。
  • 西安召開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現場會
    9月30日,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現場會召開。 會上傳達了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全體會議主要精神;觀看了長安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宣傳片;會上安排部署了當前、下一步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長安區介紹秦嶺保護工作主要做法。
  • 省生態環境廳在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和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省生態環境廳在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和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進展視頻調度會上作… 2020-11-27 13: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政治風清氣正促生態山清水秀
    【光明論壇】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秦嶺考察時強調,陝西要深刻吸取秦嶺違建別墅問題的教訓,痛定思痛,警鐘長鳴,以對黨、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擺上重要位置
  • 以政治生態山清水秀守護自然生態山清水秀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一重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4月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陝西考察調研之行的首站,就是位於商洛市柞水縣的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了解秦嶺生態保護工作情況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秦嶺違建是一個大教訓。
  • 自覺扛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政治責任|長安區召開專題會議落實...
    會議指出王浩書記到我區灤鎮街道上王村、子午峪秦嶺保護站、抱龍村、太乙宮街道調研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地察看東星農家樂、上王溫泉酒店等違建拆除復綠現場,了解生態恢復、農家樂整治、網格化管理、美麗鄉村建設等情況,深刻體現了市委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心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 生態環境部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等工作進展並...
    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少數」,要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始終做到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行動上自覺。大家認為,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要做到「九個結合」。一要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結合起來,把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為生態環境部門心中的「國之大者」。
  • 陳梓睿: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之道
    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以資源消耗、環境汙染為代價的。經歷這一發展過程之後,全黨全社會已深刻意識到生態優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將生態環境保護置於經濟發展之上。  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 永州市道縣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局掛牌成立
    2020年7月29日上午,永州市道縣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局掛牌成立。永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湖南省永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黨總支書記甘傑,道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林出席了揭牌儀式並為永州市道縣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局揭牌。
  • 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吉祥物發布
    人民網北京6月5日電(記者 餘璐)5日上午,由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共同主辦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2020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在北京舉行。在活動現場,「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吉祥物」正式發布。據了解,「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吉祥物」自2019年11月起開始徵集,經過近7個月的徵集、專家評審、公示、網絡投票等過程,從2400餘件作品中遴選,再經專家評審、調整優化最終確定。首次推出的「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吉祥物」將供社會各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時免費使用。
  • 【陝西社科】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編者按12月3日,全省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座談會在西安召開,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牛一兵出席並講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
  • 嚴華:堅定扛起保護湘江源頭政治責任 確保永州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紅網時刻永州12月6日訊(通訊員 何繼鳳)12月6日,永州市委書記嚴華以「四不兩直」的方式,對冷水灘區、零陵區和永州經開區湘江流域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進行暗訪調研。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扛起保護湘江源頭的政治責任,狠抓中央、省環保督察突出問題整改銷號,確保永州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副市長劉衛華參加。
  • 陝西:生態環境持續變 藍天碧水天天見
    中國小康網訊 11月25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八場)。陝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金東,陝西省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主任龔國明,西部機場集團機場建設指揮部安全質量部副總經理高戈,大唐寶雞熱電廠副總工程師孫東峰出席,介紹「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有關情況。
  • 營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西考察時,首站便來到秦嶺進行「現場驗收」,這既體現了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也是他用「秦嶺之訓」給全國上下所有黨員幹部上的一堂現場「政治課」,也是對廣大黨員幹部的再一次警醒。抓作風建設要著力淨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要義。」嚴懲腐敗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態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黨內如果有腐敗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態必然會受到汙染。因此,必須做到有腐必反、除惡務盡。
  • 「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吉祥物」正式發布
    當天,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在京舉辦2020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生態環境部正式發布了「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吉祥物」。吉祥物為一對名為「小山」和「小水」的卡通形象,以「青山綠水」為設計原型,有機結合「綠葉、花朵、雲紋、水紋」等設計元素,表達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 保護秦嶺 | 秦嶺生態環境是關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幾十年來,我們沒有停止過對秦嶺的研究,對秦嶺生態環境、自然景觀、土地利用和動植物資源及水資源,我們都做過一定程度的調查研究。」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曹明明接受採訪時表示:「以秦嶺為界,在中國版圖上劃出一道東西向的橫線,作為南北大陸地理分界線。這條不同凡響的橫線,就是位於中國大陸南北中軸線上的秦嶺和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