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雲南大學二級教授、雲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蔣紅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習近平總書記赴陝西考察,第一站就來到了被譽為秦嶺東部「綠色明珠」的牛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秦嶺生態保護情況,對陝西幹部提出新要求。此次考察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的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吹響了衝鋒號。
生態文明建設要以回應人民訴求、增進人民福祉為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這標誌著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和規律性的認識又一次上升到了新高度。當前,我國在傳統增長模式下累積起來的生態問題得到消化和化解,大江南北、城市鄉村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實現了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生態文明建設要以回應人民訴求、增進人民福祉為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進行了深刻闡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優美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題中應有之義,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201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理事會會議通過了推廣中國生態文明理念的決定草案。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認為,北京大氣汙染治理為其他遭受空氣汙染困擾的城市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2019年,美國航天局根據衛星數據發布報告說,「與20年前相比,世界越來越綠了,而中國的造林行動是主要貢獻之一。」現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經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共識,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發展道路正在形成,並且越來越明晰。
自然生態與政治生態休戚相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生態文明建設在黨的領導下進行,自然生態和政治生態由此形成了密切的關聯互動關係。
總書記考察陝西的首站之選可以說別有深意。秦嶺既是我國南北地區的地理分界線,又是一道橫亙我國腹地的巨大生態安全屏障,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物種基因等重要功能。曾幾何時,秦嶺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遭到傷害。上世紀末,秦嶺北麓開始進行商業開發,秦嶺違建別墅的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在破壞生態環境的同時引起民怨沸。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秦嶺違建別墅問題,在4年中先後6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截至2019年6月,秦嶺違建別墅實現了從全面拆除到全面復綠,陝西的政治生態也開始逐步恢復水晏河清。中央徹查秦嶺違建別墅案的始末深刻表明:在某種意義上,自然生態就是政治生態的晴雨表,自然生態出了問題,源頭往往是在政治生態上。也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中明確指示和要求陝西幹部,秦嶺違建是一個大教訓。從今往後,在陝西當幹部,首先要了解這個教訓,切勿重蹈覆轍,切實做守護秦嶺生態的衛士。
以黨的建設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以黨的建設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秦嶺違建之所以影響惡劣、教訓深刻,根本原因在於它表面上是違建問題,根子上卻是由黨性不純、信念喪失所導致的腐敗問題。要避免此類教訓重複發生,必須要在黨員幹部中深入開展黨性教育,堅定理想信念,強化紀法意識,把教育的最終成果落實到築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增強擔當作為上來。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追求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具有高度的科學性、戰略性、前瞻性。黨員幹部要做生態環境的保護者、生態文明的建設者,就要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高度的思想認識和行動自覺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從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理解和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意義。氣候變化是人類在二十一世紀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其根源就是生態環境問題。因此,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並不局限於一國範圍而是具有世界性、全球性。事實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內在地包含著加強全球生態治理的要求,黨員幹部深刻認識這一要求,能夠培育和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全球視野,通過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統一,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人類共同發展提供行之有效的「中國方案」。
[ 責編:李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