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ilieyun)武漢】3月23日報導
3月22日下午,由桔子空間和IT桔子聯合主辦的《桔說2019武漢站·中國新經濟創投大會》在光谷資本大廈舉行。本次大會吸引了眾多知名投資機構、網際網路創業者和財經傳媒人士,會議邀請了IT桔子創始人文飛翔、點亮資本創始合伙人張亮和虎投財經創投部總監楊芬做主題發言。
IT桔子創始人CEO文飛翔:新經濟形勢下逃離一線
大會伊始,IT桔子創始人文飛翔為大家深入解讀《2018-2019年度中國新經濟創業投資分析盤點》年度報告。
據IT桔子數據顯示,自2014年起,新經濟領域新成立公司數量增長比呈現下滑趨勢,同比降低6%,整個新經濟創業形勢跌出歷史新低,創業情緒日益低迷。從地域分布來看,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因創業成本增加,2014年-2018年新經濟領域新成立公司地域佔比趨勢逐年下滑;相比之下,以杭州、南京、武漢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創業活力逐年攀升;由於政府補貼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二、三線城市也吸引了更多的創業型企業。
新經濟投融資方面,交易金額達萬億級別,但是馬太效應比較明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市場規律下,2018年創投領域出現新的死亡谷:P2P爆雷打擊整個行業、共享單車獨立難成氣候、長租公寓過度金融化風險、虛擬貨幣的血雨腥風、直播答題遭遇監管。在經歷市場行業的混戰和洗牌後,新經濟行業整體走向進入成熟期,成熟期的投資為五年前的五倍。以遊戲行業為代表的的C端紅利逐漸消失,而B端市場伴隨著技術日益成熟,市場接受度逐步提高,其中以螞蟻金服140多億美元融資金額為代表的巨額交易拉高金融行業融資額,AI、機器人、生物製藥等硬科技投資火熱。
2018年新經濟領域發生660起併購事件,企業服務、硬體、醫療健康成最熱門併購領域,整個新經濟領域併購市場呈現一定的活躍度。文飛翔指出,在所有行業之中,網際網路企業曾出現8家公司同一天敲鑼的奇景,但在繁榮的景象背後,一二級市場出現公司價值倒掛,交易並不活躍。網際網路巨頭們在選擇投資方向上,更傾向於圍繞自身原本優勢發展。舉例來看,2018年百度圍繞ALL in AI戰略專注於醫療信息化、車聯網及硬體、智能家居、兒童早教等領域的投資;阿里則更傾向對智能出行、美食餐飲、醫療信息化、綜合電商等領域的挖掘與深耕;騰訊偏好於文娛、企業服務、電商等方向。
據IT桔子數據顯示,清北復交成為誕生私募股權機構投資人的重要學府,普華永道、阿里巴巴和騰訊成為私募股權機構投資人的主要機構來源。
之後,文飛翔總對熱點行業進行了細緻解讀。她認為,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技術驅動、場景互動和產業升級改造仍然是2019年主要風口。2018年,區塊鏈市場風光半年、黯淡半年,數字貨幣腥風血雨、技術應用柳暗花明。國內區塊鏈市場以阿里巴巴和百度為主要代表,但二者卻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在2018年全球區塊鏈專利企業排行榜中阿里巴巴以90項專利數排名第一,阿里巴巴在數據資產、供應鏈金融、溯源技術等多個領域進行探索,形成了全面開花的布局;而百度則頻出高招,百度金融區塊鏈實驗室推出區塊鏈遊戲項目「萊茨狗」,隨後還推出了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原創圖片服務平臺「圖騰」,百度通過多種舉措在區塊鏈市場高歌猛進。
人工智慧方面的投資成本顯著上升,2018年國內人工智慧獲投事件同比減少19%、金額上漲27%; 單筆融資大於1億元人民幣的事件有107起,超過總投資事件的三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訂閱號-服務號-小程序構建了微信新的經濟生態,如今微信小程序已在社交、購物、工具和遊戲四大領域有所成長,但這個生態鏈的發展空間和影響力度仍不得而知,需要對此進行持續關注。
社區團購成為2018年市場小風口之一,以長沙、成都為代表的二三線城市成為社區團購創業公司主要註冊地,真格、高榕、紅杉、IDG、高瓴等投資機構入局,同時京東、蘇寧和永輝等一些大公司也開始涉水社區團購業務。
醫療健康領域中,2018年融資事件小幅下滑4%,金額同比大增61%,市場風口從「網際網路醫療」轉向「醫信息化」、「生物製藥」等硬科技。2018年電商-零售出現大手筆整合和收購現象,僅去年一年就發生456起交易事件,涉及694.8億元,其中有49起戰略投資,環比增加63%,在電商-零售領域中,生鮮食品成為電商行業的必爭之地。同時企業服務也受到資本青睞,2018年總融資1405億元,同比增長130%,單筆融資額1.32億元,雲計算、AI和大數據公司持續吸金,有技術加持的企業更易融資。
回顧完2014-2018年新經濟創業投融資數據,在新的一年創投界應該關注哪些問題?文飛翔認為,在新的一年,新人群、新互動、新場景應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技術驅動、消費驅動和產業驅動將推動創投市場進一步發展。
點亮資本創始合伙人張亮:智能物流新模式解讀
接著,點亮資本創始合伙人張亮做主題發言,智能物流經歷了人工生產、機械化、自動和智慧化四個發展階段。2016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達到229.7萬億元,自2010年起,中國社會物流總額增速逐年下滑,其中工業品物流佔93.2%。對比國際社會物流總成費用與GDP佔比,中國15%的比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張亮認為在未來五年,智能物流市場規模將以22%的年複合增長率遞增,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萬億。
以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機器人AI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物流智能化程序、增強供應鏈柔性。張總認為當下智能物流行業呈現了新的發展模式,即實現物流信息服務、同城配送、供應鏈管理和末端物流全打通。
核心零部件、整機設備、管理系統軟體、系統集成、運營商共同構成智能物流產業鏈。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是目前智能物流市場大趨勢,智能傳感器設備類企業和高端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進口替代企業成為行業的寵兒;整機設備市場在2015~2018年期間年均複合增速約24%,但我國智能物流成套裝備行業2/3左右市場份額被外資企業佔據,國內企業在該行業整體處於市場較分散的狀態,因而在倉儲物流裝備領域和在特殊細分領域有獨特競爭力的公司有較大的投資機會;管理系統軟體方面應當發揮網際網路平臺實時、高效、精準的優勢,對線下運輸車輛、倉儲等資源進行合理調配、整合利用,提高物流資源使用效率, 實現運輸工具和貨物的實時跟蹤和在線化、可視化管理。
目前,我國智能物流系統行業呈現充分競爭的態勢,產品標準化程度低導致行業競爭格局高度分散,因而在細分或特殊行業有較高市場佔有率的系統集成企業將會贏得更多的投資機會;張總認為未來物流行業發展的總體方向要以發展第三方物流為主,比如冷鏈運輸、同城配送等細分市場。
虎投財經創投部總監楊芬:中部六省創服生態環境
最後,來自虎投財經創投部的楊芬總監做《新經濟下的創服生態和中部探索》主題演講,楊芬從中部六省綜合實力起底、中部省份創新實力對比、新經濟細分領域投融資洞察、創投平臺的崛起以及中部探索四個角度,深入解讀中部省份的創服生態環境和未來發展趨勢。
楊芬認為2018年對於一級市場來說,既是「寒冬」,也是「拐點」之年,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三新」模式貢獻比重明顯增加,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外部環境趨冷的情況下,新經濟行業所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具備穿越周期的硬實力。
雖然新科技行業整體融資佔比最大,但佔比顯著收窄,資本流入趨於理性;部分戰略新興行業厚積薄發,新消費、醫療健康和大文娛行業在穩定中小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