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團主席喬治·米勒(右)給《我是布萊克》的導演肯·洛奇頒發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第69屆坎城電影節閉幕,各項大獎揭曉,雖然今年是坎城的「大年」,佳作頻現,但評獎結果大爆冷門。賽前大熱的《託尼·厄德曼》《她》《畢業會考》等顆粒無收,讓眾多媒體失望。場刊評分低到1.4分的多蘭新片《只是世界盡頭》拿下「評委會大獎」,八旬英國老導演、坎城「釘子戶」肯·洛奇依靠《我是布萊克》第二次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羅莎媽媽》主演賈克琳·喬斯爆冷獲得最佳女演員獎,《推銷員》男主沙哈布·侯賽尼拿下最佳男演員獎,還算實至名歸。
對於爭議,評審團主席喬治·米勒(剛拍完《瘋狂的麥克斯4》)回應稱:「坎城電影節的評選標準和哲學和奧斯卡是完全不一樣的。一部電影不可能像奧斯卡一樣,又拿演員獎又拿金棕櫚獎又拿劇本獎,不要用好萊塢的眼光來看待坎城。」
頒獎結果
最佳影片場刊評分低
本屆坎城電影節大爆冷門引發媒體質疑。連頒獎禮之後的評委見面會都是在記者們的一片噓聲中開場的,不少網友評價本屆坎城雖好片眾多,但被一群「眼瞎」的評委毀了。
賽前大熱片《託尼·厄德曼》《她》《畢業會考》等顆粒無收,綜合排名第11的《我是布萊克》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也是導演在十年前的《風吹麥浪》後再度獲金棕櫚獎。根據坎城《銀幕》場刊的評分,《我是布萊克》僅有2.4分,排在它前面的有創下場刊新高3.7分的《託尼·厄德曼》,還有口碑高的《畢業會考》以及震驚媒體的範霍文新片《她》。
《我是布萊克》講述一名還未到退休年齡的木匠布萊克,因心臟病而處在一個介乎領取失業金的灰色地帶。他在政府社會福利官僚機構之間,被當作皮球一樣踢來踢去。
口碑撲街不妨礙多蘭奪獎
1989年出生的「天才導演」哈維爾·多蘭的第六部導演作品《只是世界盡頭》今年未映先熱,但放映之後《銀幕》場刊僅給出了1.4分的低分,在21部電影裡排倒數第二,僅高於西恩·潘的0.2分新片,但《只是世界盡頭》拿到了「評委會大獎」。頒獎時多蘭淚灑現場。
《只是世界盡頭》講述加斯帕·尤利爾扮演的一位著名作家路易,除了每年寥寥數字的明信片,他離開家鄉12年再也沒有回去過。在得知生病即將不久離開人世,他決心回到那裡,親自向親人宣布自己的死訊,故事由此展開。
影帝實至名歸影后爆冷
伊朗男演員沙哈布·侯賽尼在《推銷員》中大飆演技,賽前就被視作熱門,拿下坎城影帝實至名歸。2011年,他曾憑藉《一次別離》在柏林電影節擒得最佳男主角銀熊獎。《推銷員》導演法哈蒂繼續聚焦伊朗,還拿下最佳編劇獎。《推銷員》收穫兩個獎,成為最大贏家。
今年《託尼·厄德曼》的女主桑德拉·惠勒以及《她》的伊莎貝爾·於佩爾都是影后熱門,憑藉《羅莎媽媽》脫穎而出的賈克林·喬斯絕對是爆冷,頒獎時賈克琳·喬斯顯示出了極大的震驚,一度激動哽咽到不能說話。在領獎時,她感謝了劇組全部成員,特別感謝了自己的女兒。而此時坐在臺下的導演多蘭也隨之激動落淚。
張曼玉前夫與蒙吉同獲最佳導演
法國導演阿薩亞斯拿下了本屆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阿薩亞斯最被中國觀眾知道的身份是「張曼玉」前夫,2000年、2002年、2004年和2014年,阿薩亞斯都有作品衝擊金棕櫚,但均落敗。不過2004年的《清潔》助張曼玉奪得坎城影后。
令人意外,最佳導演獎居然下了「雙黃蛋」,羅馬尼亞導演蒙吉也獲獎。蒙吉顯然比阿薩亞斯要冷靜一些,例行感謝過後就結束了致辭。克裡斯蒂安·蒙吉的《畢業會考》深受媒體歡迎,此前早已被視作金棕櫚大熱門,3分的《銀幕》場刊評分也足見這部電影的品質。2007年,蒙吉以《四月三周兩天》獲得第60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這次再拿下最佳導演獎顯得很圓滿。
兩大爭議
《只是世界盡頭》有多爛?
加拿大導演哈維爾·多蘭新作《只是世界盡頭》在場刊僅得1.4分的低分,在21部電影裡排倒數第二,僅高於西恩·潘的0.2分新片《最後的模樣》。影片回歸了多蘭最喜愛的主題,對於失調的家庭關係的表現,在母親與兒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存在著一種莫名的緊張感。
該片主演陣容強大,加斯帕德·尤利爾在片中飾演一個成功的作家路易,在離家12年之後初次返鄉,帶給家人的消息卻是自己將不久於人世,關係已經疏遠的親人之間又產生了情感的衝撞。娜塔莉·貝伊飾演加斯帕德·尤利爾的母親,新007邦女郎蕾雅·賽杜飾演最小的妹妹蘇珊娜,而瑪麗昂·歌迪亞飾演安東尼的妻子凱薩琳。
這部影片到底有多爛?「桃桃淘電影」認為,影片太私密了,試圖傳遞一種非常私密的感情關係,並用大量的特寫來呈現,但卻會給另一群人極大的壓迫感,「包括那些密集的臺詞,也會讓人非常不舒服,覺得非常吵鬧。當然,多蘭在處理一些情感細膩處的時候,還是有他的想法,比如那些回憶的部分,但是,更多的地方還是讓人煩躁。」
《名利場》認為《只是世界盡頭》是此次坎城電影節最令人失望的影片,「這部電影根據讓·呂克·拉戛爾斯的同名戲劇作品改編,但它只是扒了皮,而丟失了靈魂。」《好萊塢報導者》則表示,即便是對於多蘭的死忠粉絲而言,這也確實是一部令人失望的作品,「不明白為什麼多蘭將創作激情投入到這樣一部作品中,也許他認為自己無法拍攝一部平靜的影片,但卻拍出了一部令人無法滿意的作品。」
《我是布萊克》何以摘得金棕櫚?
英國寫實主義大師肯·洛奇新作《我是布萊克》保持他一貫的創作路線,將鏡頭對準工人平凡的底層生活中,揭示了英國繁瑣的社保機構。影片講述59歲的男主角木匠丹尼爾·布萊克由於心臟問題無法再工作,生平第一次需要申請社會救濟,他結識了照顧兩個孩子的單親母親凱蒂,為了不讓孩子流落到兒童福利院,她不得不領取政府救濟。片中的兩位主角都是福利制度機械化運作的犧牲者。
《好萊塢報導者》評價,該片打破人們對那些領救濟金人們的偏見,直白地刻畫出社會底層人物在生活中的掙扎。英國《衛報》則認為,影片中凱蒂去食品救濟中心為孩子領取食物的那一幕最為震撼,讓觀眾看到了這位母親遭受的凌辱。
在「桃桃淘電影」看來,肯·洛奇《我是布萊克》是一部場刊評分比較中庸的電影,這部影片不過是肯·洛奇的又一次自我重複,在今年整個主競賽影片比它都算不上非常突出,「相信評審給他大獎,還是源自本片題材的選擇,又是個很底層的電影。」
完整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我是布萊克》肯·洛奇(英國)
☆評委會大獎
《只是世界盡頭》哈維爾·多蘭(加拿大)
☆最佳導演獎
克裡斯蒂安·蒙吉《畢業會考》(羅馬尼亞)、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私人採購員》(法國)
☆最佳劇本獎
《推銷員》阿斯哈·法哈蒂(伊朗)
☆最佳女演員獎
賈克琳·喬斯《羅莎媽媽》(菲律賓)
☆最佳男演員獎
沙哈布·侯賽尼《推銷員》(伊朗)
☆評審團獎
《美國甜心》安德裡亞·阿諾德(英/美)
☆最佳長片處女作獎(金攝影機獎)
《女神們》HoudaBenyamina(法國)
☆最佳短片獎
《時間代碼》JuanjoGiménezPea(西班牙)
☆短片評審團特別獎
《與魔鬼共舞的女孩》JooPauloMirandaMaria(巴西)
☆榮譽金棕櫚獎
讓-皮埃爾·利奧德Jean-PierreLeaud(法國)
回應質疑
喬治·米勒:不要用好萊塢眼光看坎城
坎城電影節頒獎典禮剛結束,老牌影評雜誌《電影手冊》就在推特上發文吐槽:「一屆相當不錯的坎城主競賽被一群眼瞎的評委毀了。」頒獎結束公布後,評審團馬上移師新聞發布會廳,對於獎項的歸屬,在媒體和評審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分歧,新聞發布會現場充滿「火藥味」,面對犀利提問評審打起太極。
問:評審拉斯洛·內梅思作為去年的得主(憑藉《索爾之子》拿到評審團大獎),今年為何把該獎給了多蘭?
拉斯洛·內梅思:我對最後評選出《只是世界盡頭》充滿驕傲。影片反映了導演巨大的野心,電影中也充滿真情實感。
問:評論一片大好的《託尼·埃德曼》為何一個獎都沒有,導演獎為何評出了「雙黃蛋」?
主席喬治·米勒:主競賽有21位導演的作品、21種表達。可是只有一個大獎。所以有一部分的好電影,應該得獎的電影,沒有得獎。我們在評選過程中,並不會受到外界觀點的影響。我們的責任是評選出我們自己的選擇;至於平局,那就是根據規則,不相上下就只好並列。
問:美國著名電影媒體《Deadling》記者質疑稱「有影評人說最佳女主角在《羅莎媽媽》中頂多算個女配角」,你們怎麼看?
評審唐納德·薩瑟蘭:那就是影評人錯了!你看電影了嗎?她的表演讓我心碎,讓我們所有人感動。
喬治·米勒:坎城電影節的評選標準和哲學,和奧斯卡是完全不一樣的。一部電影不可能像奧斯卡一樣,又拿演員獎又拿金棕櫚獎又拿劇本獎。不要用好萊塢的眼光,來看待坎城。我們評選得精疲力竭也是為了這個原因。我們會將一部優秀電影中的最優秀部分,予以獎項肯定。
肯·洛奇:有明星的是社交電影吧!
《我是布萊克》以底層人民的境遇為題材,反映了歐洲社會的失業問題,面對這樣的定義,導演肯·洛奇笑說:「拍貴族生活、有明星那是社交電影吧!」他還強調,《我是布萊克》是拍給每個擁有平凡生活的普通人的。肯·洛奇曾13次入圍坎城電影節,3次拿下評委會獎,10年前曾憑藉《風吹麥浪》首奪金棕櫚大獎。此次再下一城,肯·洛奇認為是電影將他召回,未來他稱不會拍攝大體量的電影了,但還會繼續創作:「人老了,總是不知道明天的太陽還會不會升起。」
多蘭:我的電影不是拍給評論的
多蘭也回應了《只是世界盡頭》遭遇的負面評論:「我和我的團隊為電影付出了很多熱情,但沒想到大家會只看到吵鬧,我覺得大家不是不理解,而是沒有接收到我想帶給大家的信息。我的電影是拍給所有人看的,不是拍給評論的,當然我還是很在意觀眾的看法,這是我事業的基石,電影選擇了我,我就要面對別人的想法。」
坎城遺珠
《託尼·厄德曼》場刊史上最高分
坎城場刊綜合評分最高的前三位《託尼·厄德曼》《她》《帕特森》都顆粒無收。《託尼·厄德曼》在放映過程中收穫了兩次媒體歡呼,這部電影最終場刊給出3.7分,超過了2014年邁克·李《透納先生》的3.6分,成為坎城電影節歷史場刊最高分。
該片聚焦一段溫馨的父女關係,同時映射了如今電子時代下逐漸變冷的人際關係,以及職場性別歧視等話題。
《綜藝》雜誌則指出,影片在幽默的外表下深刻揭露出當今社會中人情的淡漠和人們內心深處的孤獨。《每日郵報》評價稱:「影片中有很多驚喜帶來的笑點,讓人目瞪口呆但不脫離生活,讓人感到很溫馨。」
《她》法國「國寶」於佩爾大放異彩
自《黑皮書》後沉寂近十年的荷蘭大導保羅·范霍文新作《她》也是坎城大熱門,影片由法國國寶級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主演,且依舊是範霍文擅長的驚悚題材。《她》改編自法國同名小說,於佩爾演一位CEO,然而她的私生活卻遠沒有她的事業那般風光。剛與丈夫離婚的她與閨蜜的丈夫有婚外情,而她兒子的女友卻懷上了其他男人的孩子。有天她被神秘人入室性侵後,從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保羅·范霍文沒有把一個被侵犯的女性拍得悽哀,而是用帶有喜劇色彩的穿插,讓她面對自我。伊莎貝爾·於佩爾的表演被贊絕對配得上一尊影后獎盃。
《畢業會考》成功捕捉家庭細膩情感
故事發生在名叫羅密歐·阿爾迪亞的小城外科醫生身上,他和妻子有一個女兒,並打算在女兒高中畢業之後送她到英國讀書,他的計劃馬上要實現了,但是在首場考試的當天,她在上學的路上遭到了意外,被陌生人性侵了,在這個節骨眼上,任何錯誤都可能毀掉女兒的未來,對此羅密歐必須採取行動。
影片被贊成功捕捉家庭細膩情感,不僅有現實主義,還融入了神秘主義元素,從社會、宗教、人性各方面解讀了今日的羅馬尼亞。《衛報》認為,該片訴說了在這個暗淡、蕭條的國家中,90後一代對「重新開始」的希望,兩位主演的表演相當出色。
《哭聲》羅宏鎮收穫零差評
今年坎城沒有華語片入圍,但韓國導演樸贊鬱執導的《小姐》和羅宏鎮執導的《哭聲》惹人關注。《哭聲》亮相坎城幾乎獲得了一邊倒的好評,場面調度、氣氛營造、懸念迭起,以及類型元素的混雜,讓這部電影顯現出一種極具狠勁和野心的氣質。
《哭聲》以一座山城為背景,一個日本「怪人」的到來引發一連串的連環殺人事件,而警察鍾九追尋謎案真相卻又身陷迷局。目擊者、巫師,不斷出現的人物讓整個事件疑雲重重,真相不到最後一刻都不能水落石出。該片日前在韓國本土上映的第一周就奪得冠軍。記者高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