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喬治·米勒執導了他的第四部《瘋狂的麥克斯》電影:《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這部電影籌備過程充滿各種水逆、拍攝階段充滿各種苦難、但是上映之後,所有人都強烈期望能出《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的續集。許多導演將其奉為他們最愛的電影、奧斯卡給它六座小金人、全球票房高達3.7億美金……電影公司不趕快拍續集,真的是匪夷所思。而很多觀眾會問,為什麼《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沒有續集,因為在2017年,因為喬治·米勒與華納影業雙方,就合約裡註明的獎金條款有嚴重的認知歧見。
在《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的製作合約裡寫明,如果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沒有超過1.57 億美金,則米勒的製片公司則可以獲得700 萬美金的酬勞,而華納影業最後判斷,這部電影的預算超出了1.57 億美金,所以米勒的製片公司無法拿到這筆額外獎金。米勒認為這些都是華納自己的問題,是華納影業在過程中的錯誤決策,拖延了這部電影的拍攝,也增加了預期外的成本,而這些決策問題帶來的成本增加責任,不能被算在製片公司頭上。但電影公司的想法正好完全相反:喬治·米勒既然是這套系列電影的主創、同時也是監製、導演兼編劇,他是整部電影的最高負責人,對預算這件事,他要負起完全的責任。2018年,這場官司還在打,而且法官要求在官司尚未終結之前,不得開拍任何《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續集,這幾乎將《瘋狂的麥克斯》系列的命運系在米勒與華納的死結上。但是到了2019 年,導演米勒對外公布說:「這一切(官司)都是來自於華納影業自己一團糟的狀況,這一切混亂跟華納影業總裁凱文·辻原無關,華納的混亂是從更早之前就開始的。凱文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真相是華納影業裡有很多人根本搞不清狀況,他們甚至連自己的立場也無法達成共識;他們每個人都六神無主,這讓我們很難引起他們的注意,沒關係,那我們就上法庭。不過現在這團混亂已經平靜下來了,我想狀況已經往正面方向發展、已經塵埃落定了。」其實700 萬美金獎金對於華納這種級別的電影公司來說根本就不算事,這筆錢還稱不上是一筆會讓華納影業糾結萬分的金額,至於華納為什麼還因此與導演對簿公堂,就是因為華納影業和導演一直都沒有與導演真正進行過溝通協調,因此導致米勒只能打官司,迫使事情公之於眾,獲得公正的對待,也獲取影迷的支持。在官司結束之際,續集也即將回歸,而導演米勒公布的故事內容相當吸引人:「現在有兩個全新的故事,這兩個故事都與《瘋狂的麥克斯》有關,另外還有一個弗瑞·奧薩的故事……」,不難看出,米勒的規劃中,起碼還有三部《瘋狂的麥克斯》相關的電影。但他今年75 歲了,恐怕下一部《瘋狂的麥克斯》的續集可能會在老爺子80 大壽時上映了。喬治·米勒此前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續集正在開發,電影的續作《瘋狂的麥克斯:弗瑞奧薩》將於今年年底開拍。影片已經選定朱迪·科默(《殺死伊芙》)和理察·麥登(《權力的遊戲》)作為該片的男女演員。其中,朱迪·科默將飾演年輕的弗瑞奧薩。而弗瑞奧薩正是《瘋狂的麥克斯4》裡查理茲·塞隆的角色,但目前電影的靈魂人物查理茲·塞隆和湯姆·哈迪是否回歸尚不確定。
1979年,《瘋狂的麥克斯》第一部問世。片中機車飛馳,爆炸、撞車中血肉飛濺。痛感、憤怒充斥於片中。當時梅爾·吉勃遜還名不見經傳,正是憑藉此片,衝出了澳大利亞影業,走向了好萊塢,那時劇組太窮,連車,都是工作人員出借的。但再窮,米勒也先保證,麥克斯的皮衣是真的。這個系列對皮革裝束的興趣,早在這裡就萌芽了。
喬治·米勒與環球官司了結,《瘋狂的麥克斯4》將有續集第一部《瘋狂的麥克斯》,奠定了這個系列的基本框架:躁動的飆車族胡作非為,瘋狂的麥克斯復仇殺敵。甚至連資源危機也在這裡有了引子。第二部,導演米勒卻完全改了主意,把故事的發生地設置於廢土之中,梅爾·吉勃遜也換上了更糙更朋克的衣衫,在荒漠裡復仇、歷險,這部電影中,反派的腦袋套上了奇怪的面罩,像第四部裡的不死喬,又像被掛在車頭的麥克斯。導演米勒的廢土美學其實在《瘋狂的麥克斯2》裡,已經具備雛形。
到了第三部,反派變成了女性,她的銀白長發,已經非常類似第四部的不死喬,她的手下,也吹高了頭髮,穿皮靴,戴上金屬配飾,打扮得宛如重金屬樂隊,而導演米勒出了一個妙招,找來當時的著名流行女歌手蒂娜·特納來演反派。
所以《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裡的一切在前三部裡都有跡可循,包括黃沙滾滾,翻車爆炸,皮革金屬,搖滾樂現場般的車隊行進,越來越突出的女性形象,如果再仔細看,你還能發現,第一部的反派,與第四部的不死喬是由同一個演員扮演的。
請加:今晚電影伴,獲得更多電影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