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妙高級重型巡洋艦(圖)

2020-12-11 搜狐網

  日本海軍重巡洋艦

  ——妙高號(Myoko)

  【艦史】

  妙高級是華盛頓會議後日本建造的首批萬噸級重巡洋艦。共建四艘:妙高、那智、足柄、羽黑,1928-1929年相繼投入現役,全部編入新成立的第四戰隊,成為日本海軍的新銳,其強大的火力設計也使他們立刻成為各海軍列強注目的焦點。妙高級的設計也影響了後來的高雄級,是日本海軍比較成功的一級重巡洋艦。

  擁有五座炮塔的妙高級火力猛、速度快,在大戰中的航跡遍布太平洋各處,參加了對菲律賓、印尼的入侵,後來在珊湖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馬裡亞納海空戰等作戰中,均扮演過重要角色,也因此得到盟軍的重點照顧。在1944年1O月雷伊泰灣大海戰中,日聯合艦隊連遭重創,元氣大傷,被迫撤回本土基地。

  妙高級的設計在當時的海軍列強重巡洋艦中,堪稱一流。下面就其艦體結構、上層建築和武器裝備等介紹如下。

  艦首是雙曲率型。為提高耐波性能,兩舷側明顯向外伸展。艦首弦弧線清楚,但隨著後伸而趨於低平。艦首最前端是御徽章,稍後是導纜器和雙系柱。艦首旗竿為起倒式(戰鬥或訓練時放倒),旗竿的人字形支柱在旗竿後。艦首主錨兩舷各有一個,收起時,錨鏈通過錨鏈筒,由前甲板的絞盤捲起置於錨庫內,主錨收放在艦首外傾處的錨穴裡。艦首甲板經精心設計,既要滿足耐波性能的要求,又要保證一定強度,還要儘量減少艦體結第6至9兮鍋爐的煙走3號煙道,由第3號煙囪排出。編入現役後,發現前部煙囪低,逆向煙常飄到艦橋,對戰鬥指揮影響嚴重。

  1930年著手改裝前部煙囪,增高約2米。為防雨,煙囪頂端安裝雨水尋流板(將水導向煙囪外排出)兼有排氣整流的作用。採用三角形後桅,由1根主柱和2根支柱構成,主柱與支柱之間的橫衍加強,看上去簡潔而穩固。三角桅的頂桅高,有利於提高通信能力。三腳桅的基部有吊杆式起重裝置,起吊水上飛機和小艇。經過現代化改裝,撤除了原來的三角桅及吊杆,換裝更大的三角腳桅,裝備大型起重機。

  太平洋戰爭後期,為抗擊美機的空襲,加強了防空武備,後桅頂部加裝13號雷達,以提高對空觀察能力。

  妙高級裝有雙聯裝200毫米炮塔式艦炮5座,共10門。前主炮炮塔3座,金字塔狀配置,其中2座炮口朝前,1座朝後。後主炮炮塔2座,背負式部署。主炮身長為口徑的50倍,最大初速870米/秒,最大射程26700米,射速3發/分,最大仰角40度,俯角-5度,機械裝填彈藥(以仰角5度固定式裝填)。炮塔旋迴、俯仰的操作均是電動油壓式。為減輕重量,主炮炮塔的裝甲厚度25毫米(下部19毫米),只能防護近炸炸彈。炮塔頂部與側面受陽光照射,炮塔內氣溫很高,因此在防護甲板外側安裝了脅拱,上面鋪以薄鋼板天遮;天遮和防護甲板之間留有空隙,讓冷卻空氣流過,降低溫度。

  兩次現代化改裝主要變化有:主炮口徑增大到203毫米,雖僅增加3毫米,但炮彈重量由110公斤增至126公斤,破壞威力大增。裝藥方式由平推式(火藥以帶狀連續進入彈藥筒)改為雙吊瓶式(2個揚彈筒以吊瓶狀交替揚升裝藥),一旦中彈,易於把損傷控制在局部。1938年「羽黑」號主炮裝了98式發射延遲裝置,齊射時左右炮錯開0.3秒,避免齊射的炮彈飛行中彼此幹擾,提高命中精度。1939年各主炮炮身附加了短50毫米口徑的外膛炮,以加強火力。

  日海軍1926年著手研製艦載機彈射器,1928年完成1號彈射器,試裝於初期的重巡洋艦「青葉」號和「衣笠」號上。建造「羽黑」號時,已將彈射器列入設計計劃,還準備在後桅底部附近設置水上偵察機機庫,並把後桅至第4號炮塔的上甲板改裝成航空甲板。「羽黑」號竣工後有水上偵察機2架,其中一架機翼摺疊後可放入機庫內,另一架系留在甲板上。沿上甲板中心線設有艦載機移動軌道,艦載機彈射器則裝在中心線稍靠右舷處。

  首次現代化改裝,撤除了原有的艦載機軌道和彈射器,而在後煙囪與第4號炮塔之間的上甲板上增設與艦同寬的遮蔽甲板,作為航空甲板使用。在此安裝吳式二號五型飛機彈射器。這種火藥式彈射器長15.4米,軌道寬1.2米,有效滑跑距離5.4米,最大彈射重量4000公斤,可彈射新94、 95式水上偵察機。經第二次改裝,改濘了飛機移動軌道,實現了連續彈射,可彈射零式水上偵察機。

  【各艦戰史】

  妙高號:1929年7月31日完工於橫須賀,為平賀讓造船中將所設計的萬噸級條約型重巡洋艦的第一艘。1935年和1937年各進行了一次改裝,增加發射管和對空武器。太平洋戰爭初期,與同級其餘艦共同編成第五戰隊,支援菲律賓攻略作戰。1942年1月15日,在馬拉拉古港遭到美B-17轟炸機空襲,前炮塔損毀。之後參加泗水海戰。1942年3月1日,與友艦擊沉泗水海戰中敗逃的英國重巡洋艦埃克塞特號及兩艘驅逐艦。1942年中期,參加了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海戰。1943年11月2日,參加布幹維爾島海戰,中彈後又與驅逐艦初風號相撞,中度損毀。1944年中期,參加馬裡亞納海戰。1944年10月24日,參加雷伊泰灣海戰,於西布延海遭美國艦載機攻擊,受傷折返汶萊。1944年12月12日,於西貢西南方遭美國潛艇攻擊,之後一直逗留在新加坡修理直到投降。1946年7月8日,同伊-501(U-181)、伊-502(U-862)一起被英國海軍自沉於馬六甲海峽。

  那智號:1928年11月26日完工於吳縣,但完成卻較妙高號早上8個月,因此也有人稱此級為那智級。西元1928年12月,參加昭和天皇的即位大典閱艦典禮,據說那智比妙高早完成即是此因。1935年和1937年各進行了一次改裝,增加發射管和對空武器。太平洋戰爭初期,與同級其餘艦共同編成第五戰隊,支援菲律賓攻略作戰。1942年2月17日,參加泗水海戰,與羽黑號共同擊沉荷蘭巡洋艦狄羅特號、爪哇號及英國和荷蘭各一艘驅逐艦。1942年6月,參加阿留申攻防戰。1943年3月26日,參加阿圖島海戰,擊沉美國重巡洋艦鹽湖城號,但也中彈損毀。1943年7月,活躍於基斯卡撤退戰。1944年10月25日,參加雷伊泰灣海戰,於蘇裡高海峽和先進入而被炮擊嚴重損毀的最上號相撞,嚴重損害後回到馬尼拉灣。1944年11月20日,於馬尼拉遭美機攻擊受損,3天後在同一地遭列剋星敦號艦載機攻擊沉沒。(請參閱 蘇裡高海峽撞船事件 )

  羽黑號:1929年4月25日完工於三菱長崎造船廠。1935年和1937年各進行了一次改裝,增加發射管和對空武器。太平洋戰爭初期,與同級其餘艦共同編成第五戰隊,支援菲律賓攻略作戰。1942年2月17日,參加泗水海戰,與那智號共同擊沉荷蘭巡洋艦狄羅特號、爪哇號及英國和荷蘭各一艘驅逐艦。1942年中期,參加了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海戰。1942年8月,因人為意外導致渦輪破損,回佐世保修理。1943年,遠徵阿留申群島。1943年10月,進入拉包爾基地。1943年11月1日,參加布幹維爾夜戰,本艦以艦身抵擋炮火,成功掩護因和驅逐艦相撞而受損的妙高號。1944年6月,參加馬裡亞納海戰。1944年10月25日,參加雷伊泰灣海戰,於薩馬爾外海炮擊美國護航航空母艦艦群,本身也遭到攻擊,幸虧搶救得宜而避免彈藥庫爆炸。此後,「羽黑」號奉命留守新加坡基地。 當時日陸海軍部隊被分割於各孤島,斷了後方補給。「羽黑」號承擔起輸送補給品的重任。1945年5月16日,於培南外海遭英國航空母艦波斯王號艦載機轟炸,又遭5艘驅逐艦的魚雷攻擊而沉沒。(詳情請參閱 擊沉羽黑號 )

  足柄號:西元1929年8月24日完工於橫須賀。1937年5月20日,參加英皇喬治六世的加冕典禮。1940年完成第二次改裝。太平洋戰爭初期,為第三艦隊旗艦,支援菲律賓和印度洋方面作戰。1942年3月1日,與友艦擊沉泗水海戰中敗逃的英國重巡洋艦埃克塞特號及兩艘驅逐艦。1943年中,移到第五艦隊。1944年10月25日,參加雷伊泰灣海戰,於蘇裡高海峽攻擊美國軍艦,雖無戰果但也未受損傷。1945年6月8日,於班加島北岸遭英國潛艇特倫強特號魚雷攻擊沉沒。

  【性能數據】

  排 水 量 14,980噸

  尺寸 長201.5m

  主炮 五座雙聯裝8英寸(203mm)主炮

  副炮 8座5英寸(127mm)火炮

  魚雷 二座三聯裝固定式,改裝後為二座四聯裝旋迴式

  高炮 52座25mm高炮,8座火箭發射筒

  艦 載 機 2架水上偵察機

  最高航速 34節

  續 航 力 8000海裡/14節

  艦員 773人

來源:軍事論壇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著名重型妙高級巡洋艦爪哇海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完勝
    >從規模上看,日本海軍確實佔有數量上的優勢,但質量上,日本海軍擁有四艘妙高級重型巡洋艦,2艘輕型巡洋艦,神通,那珂 。盟軍海軍則擁有五艘巡洋艦,其中兩艘為重型巡洋艦,三艘為輕型巡洋艦,綜合上講盟軍並不處於絕對劣勢。
  • 日軍高雄級重型巡洋艦(圖)
    高雄級和妙高級的設計相當類似,我花了好大力氣才把他們分辨出來,因為高雄級的水上飛機彈射器設置在艦身中部,所以起吊機指向前方,而妙高級相反。  高雄級厚重高大的艦橋使他們看起來有點象戰列艦,他們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總的來說,高雄級的設計相當成功,速度快、裝甲重、火力狠。主炮為10門8英寸炮,而戰前大部分英美重巡洋艦都沒有這麼多大口徑的主炮。
  • 美軍紐奧良級重型巡洋艦(圖)
    美國海軍重型巡洋艦  ——紐奧良號(CA-32,「Neworleans」)  【建造背景】  紐奧良級巡洋艦是美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級「條約型」巡洋艦,它是所有「條約型」巡洋艦中性能最優異的。
  • 日軍利根級重型巡洋艦(圖)
    利根級可攜帶五架零式水上偵察機,而一般的日本重型巡洋艦最多只能搭載三架,因此更適合作為航母艦隊的偵察艦。在戰爭中的大多數時間裡,利根級也是編入到特混航母編隊。當時的水上飛機沒有機庫,飛機只能固定在彈射器上,戰鬥中很容易被擊中起火。瓜島戰役的埃斯佩蘭斯角海戰中美軍艦隊的巡洋艦海倫納號就因為害怕在海戰中偵察機中彈起火而過早將其丟入大海,對後來海戰造成一定影響。
  • 美軍波特蘭級重型巡洋艦(圖)
    美國海軍重型巡洋艦  ——波特蘭號(CA-33,「Portland」)  【建造背景】  原本波特蘭級的兩艘船是紐奧良級( New Orleans Class)巡洋艦計劃中的艦艇。但當準備開工建造時。
  • 海軍條約時代的產物,薄皮大餡的英國巡洋艦,肯特級重型巡洋艦
    如果提起重型巡洋艦,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那些有名的戰艦,比如說美國的德梅因級重型巡洋艦、德國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型巡洋艦等等。作為噸位僅次於戰列艦的戰艦,重型巡洋艦從一開始就被設計成可以單獨行動,也是進行艦隊決戰時的主力艦船。
  • 日軍古鷹級重型巡洋艦(圖)
    日本海軍重巡洋艦  ——古鷹號(Furutaka)  【艦史】  古鷹級戰艦完成於1926年,是日本建造的首級重巡洋艦,為著名的夕張級輕巡洋艦的後繼艦。嚴格地說,他們算是兩個級別的戰艦:古鷹級和青葉級,但設計基本是相同的,在外觀上也很難分辨出來。
  • 日本重巡洋艦之王 二戰太平洋戰場聯合艦隊的夜戰旗艦
    妙高級重巡(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由於華盛頓條約的籤署,各國在主力艦方面的競爭由於條約的限制開始逐漸停止,但由於條約未對重巡進行總噸位限制,各國開始在巡洋艦這一板塊進行競爭,而妙高級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那智號妙高級一共建造4艘,分別是妙高號、那智號、羽黑號、足柄號。該級重巡排水量11000噸,最大航速35節,配有5座雙聯裝200毫米主炮和6座雙聯裝610mm魚雷發射器,裝甲可以抵禦153mm火炮的打擊。
  • 二戰日本聯合艦隊重型巡洋艦一覽:古鷹級與青葉級
    青葉級重巡說到二戰海軍,軍迷大多侃侃而談的都是航空母艦、戰列艦,再不濟也是說的德國海狼和戰列巡洋艦。而作為戰場綠葉的重型巡洋艦卻缺乏關注,接下來幾期棟哥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本聯合艦隊的重巡戰鬥序列。古鷹級重巡在華盛頓條約籤署後,世界海軍的艦艇劃分才變為今天我們熟知的樣子,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等等。而今天第一個出場的古鷹級重巡即是日本海軍第一級重巡。
  • 兇狠勇敢的鬥士 二戰時期十大重巡洋艦
    高雄級重巡洋艦式舊日本海軍在妙高級的基礎上改進設計而成的重巡,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同級四艘戰艦參與了整場太平洋戰爭,除高雄號於戰後舊傷未修沉沒外其餘三艘全部戰沉於戰爭中。該級重巡最初計劃本是輕巡洋艦,目的是規避條約的限制,並與戰時大改裝中全部換裝203mm主炮變為重巡洋艦,並且最上號在中途島海戰後改裝成了航空巡洋艦,同級四艘戰艦全部戰沉於戰爭中。
  • 二戰日本重巡洋艦盤點,在美國海軍的打擊下基本全軍覆沒!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二戰裝備錄,讓我們開啟「日本戰艦篇」,由於當時日本戰艦多達百款,觀史君將分多期進行盤點,本期為重巡洋艦篇。圖為古鷹號重巡洋艦,排水量10630噸,最高航速33節(約61公裡),乘員639人,配各式艦炮10門,魚雷發射管6門,另可搭載兩架水上飛機。
  • 「高雄」級重巡洋艦:20世紀20~30年代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
    高雄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3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一級新式重巡洋艦。本級艦是在妙高級的基礎上改進設計,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由日本海軍造船軍官藤本喜久雄主持設計。高雄級重巡洋艦共四艘,分別是「高雄」號、「愛宕」號、「摩耶」號和「鳥海」號。
  • 美國的萬噸輕巡洋艦,為抗衡日本巡洋艦而生的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然而日本卻不滿於這一條款,遂根據漏洞設計了萬噸級輕巡洋艦——最上級輕巡洋艦。這一有著重型巡洋艦級船體的輕巡洋艦給美國海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而美國海軍本身的重巡洋艦噸位也所剩無幾。 迫於無奈,美國也只能和日本一樣建造自己的萬噸級輕巡洋艦,其最後成果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 「驚人的違約艦」,最上級巡洋艦,全部戰沉海底
    級巡洋艦(重巡洋艦),6.1英寸以下的為B級巡洋艦(輕巡洋艦),並對總噸位進行了限制,日本分到的是12艘、噸位總和10.84萬噸重巡洋艦份額。二、設計建造的特點和基本數據日本海軍對最上級的要求是:1、能為戰列艦編隊護航、偵察,這是與他們對將來可能的作戰設想相一致的;2、能夠打擊敵人巡洋艦編隊,這是作為巡洋艦對海控制的基本要求;3、能夠換裝大口徑艦炮,這是關鍵時刻彌補重型巡洋艦不足時的措施,也是擴大自己戰力水平的一個辦法。
  • 「妙高」級重巡洋艦——一戰時舊日本海軍巡洋艦
    妙高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重巡洋艦。該級艦4艘,分別為妙高號、那智號、足柄號、羽黑號。妙高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針對所謂的1萬噸排水量門檻規範所發展的條約級重巡洋艦,該艦的造艦計畫在1922年7月3日首次提交給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主設計師同樣為設計古鷹級的平賀讓造船少將。
  • 二戰日本最成功的巡洋艦,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是日本二戰期間建造的一型重巡洋艦,由於當時日本已經擁有古鷹級,青葉級,妙高級和高雄級12艘重巡洋艦,重巡洋艦噸位已經耗盡,所以無法再建造重巡洋艦,但是日本卻利用剩餘的輕巡洋艦噸位,建造了四艘最上級巡洋艦。
  • 菲律賓發現二戰日本巡洋艦,沉沒前中4發魚雷,300人葬身海底
    近日,據日本媒體報導,菲律賓海域發現了二戰中被擊沉的日本海軍重型巡洋艦「摩耶」號殘骸,發現地點位於菲律賓帕拉萬島前海1850米處的海底,探測器清楚地拍到了「摩耶」號船體、艦橋和主炮,所刻的銘文仍然清晰可見。發現「摩耶」號的是美國微軟創始人之一創建的海底搜尋小組,熱衷於搜尋海底沉船,2015年曾發現日軍沉沒戰艦「武藏」號。
  • 二戰前日本違約建造了四艘重型巡洋艦,最終在太平洋戰爭中自食惡果
    日本作為兩次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籤約者卻偷偷的在私底下玩了個花招,當時日本已經有了12艘重巡洋艦已經達到了條約上規定的製造的重型巡洋艦的最大數量。在此基礎上日本又建造了四艘最上型巡洋艦,日本對外稱這些最上型巡洋艦是輕巡洋艦,但是在設計的時候完全是按照重巡洋艦的標準的標準來的。
  • 二戰日本戰艦盤點,重巡洋艦編隊實力非常強!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二戰裝備錄,讓我們開啟「日本戰艦篇」,由於當時日本戰艦多達百款,觀史君將分多期進行盤點,本期為重巡洋艦篇。圖為足柄號重巡洋艦,排水量14743噸,航速33節(約61公裡),乘員773人,配各式艦炮18門,203毫米口徑艦炮10門,魚雷發射管16門,另可搭載水上飛機3架。足柄號為川崎所建,太平洋戰爭之前,足柄號長期在我國沿海遊戈,1945年,和羽黑號一起在馬六甲被英軍艦隊擊沉。
  • 泗水海戰:日軍主炮命中率可憐卻打出驚人交換比
    與黑號 對戰雙方中,日軍指揮官是高木武雄,34年海軍生涯,時年50歲,日軍艦隊共有2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4艘驅逐艦;盟軍指揮官是荷蘭海軍少將杜爾曼,有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