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金換一具恐龍骨架,「化石界蒙娜麗莎」帶你回6700 萬年的史前...

2020-12-13 澎湃新聞

原創 張依依 全現在 收錄於話題#我們需要的趣聞與新知117個

專注深度報導的新媒體不多,請關注全現在作者 | 張依依

在如今美國北部的蒙大拿州,人煙稀少,大部分地區都是一片荒蕪、乾燥的荒野。

但在白堊紀晚期,當地球更暖和一些的時候,那裡覆蓋著厚厚的植被,棕櫚樹、松樹、沼澤柏、月桂,有著寬闊的河流,許多恐龍世代漫步生活於此。

6700 萬年以前的一天,一隻大約六到七米長,兩米多高的三角龍在一條小溪邊跌倒死去。它 1000 多公斤的身軀逐漸淹沒在水中,被沉積物包圍。隨著時間的推移,鐵和矽等礦物質慢慢滲入並取代了骨骼,將它們變成一種黑巧克力色的化石。

6700 萬年之後,森林褪去,風雨侵蝕的土地暴露出古老的秘密。

2014 年,「化石獵人」克雷格 · 菲斯特在一次漫無目的的搜尋中,發現了這隻三角龍的骨骼化石。隨著挖掘的深入,他發現,它的保存狀態好得驚人。大約 87% 的骨骼都仍保留著,包括皮膚壓痕、肌腱、完整的脊柱和 99% 完整的頭骨,近乎完美。骨頭也大多沒有移位,意味著可以很方便地被重新拼接在一起。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三角恐龍化石。

在美國蒙大拿州,對化石的挖掘仍在進行中。圖片:Museums Victoria

1

古生物學家們顯然對此非常興奮。「霸王龍現在幾乎是一毛錢一打——一隻霸王龍平平無奇。」澳大利亞墨爾本博物館古生物學高級館長埃裡希 · 菲茨傑拉德告訴《衛報》,「但現在全世界也只有大概四五具還算完整的三角龍骨架。」

因此,儘管非常知名,古生物學家對三角龍仍知之甚少。現存的一些三角龍展品,許多是由多隻不同的三角龍混合拼接而成,有些博物館則不得不悄悄用其他恐龍的骨架充數。

可以說,擁有一具這樣完整的三角龍,是所有自然博物館的夢想。近日,墨爾本博物館耗資 300 萬美元,重金買下這具來自蒙大拿的三角龍化石。

目前,在加拿大的一個實驗室中,一組專家正合力對它進行清理,將恐龍化石從包裹著它們的巖石中分離出來,然後運往墨爾本。預計明年年底,它就將正式面世,對外免費展出。

「這是有史以來最具全球意義的恐龍發現之一。」林利·克羅斯威爾說。她是墨爾本博物館隸屬的維多利亞博物館協會會長,她興奮地表示,這具化石的到來是最好的聖誕節禮物,「這隻三角龍將帶給觀眾興奮和驚奇,並激勵人們思考地球生態的非凡奇蹟和它的脆弱性。」

它也是整個古生物學界的寶藏。屆時,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將可以前往墨爾本,近距離觀察和研究這個驚人的發現。菲茨傑拉德認為,這個標本將為三角龍的生物學提供關鍵線索,讓科學家首次正確地繪製出「三角龍解剖圖」,回答一些關鍵問題,比如它們究竟多大多重。

體型對比。圖片:Museums Victoria

2

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重大的研究價值,讓這具三角龍獲得「恐龍界的羅塞塔石碑」的美譽;而在另一個維度,高昂的身價也讓它被稱為「恐龍界的蒙娜麗莎」。

近年來,恐龍化石在拍賣場上炙手可熱。1997 年,一具名為「蘇」(Sue)的近乎完整的霸王龍,在拍賣會上以 800 多萬美元的價格被買走,開啟了恐龍化石的商業繁榮。其市場價格開始上升。

紀錄在今年被打破。10 月 6 日,一具名為「斯坦」(Stan)的霸王龍,在倫敦佳士得拍賣行以 3180 萬美金的價格被一個匿名私人買家拍走。

這個價格讓學界目瞪口呆。《國家地理》報導,「斯坦」被出售的第二天,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林賽 · 贊諾形容出售價格「簡直令人震驚」。

「根據我對市場的了解,這是一個近乎荒謬的天文價格。」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古生物學研究所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主席、古生物學家大衛·埃文斯補充道。他認為,這位匿名買家本可以用同樣的資金,以一種更有效的方式幫助加深人類對史前巨獸的理解。「如果這筆錢正確投資,可以輕鬆地永久資助 15 個恐龍研究崗位,或者每年大約 80 個完整的實地考察。」

「斯坦」落入私人手中,可能會讓研究人員和公眾失去接觸它的機會。「斯坦」是一副極具科研價值的恐龍骨架,出現在多個已經發表的科學文獻中,課題從霸王龍巨大的咬合力延展到它們的頭骨如何伸縮和移動。

更深一層的擔憂是,水漲船高的拍賣價格讓恐龍化石成為一種奢侈品。人們在商業價值的驅使下去尋找化石、破壞挖掘現場,恐龍骨架最終落入私人買家手中,或在黑市中流轉,而不是被留給古生物學家做研究。

在學者眼中,最近的幾次恐龍買賣價格都不太合理,是典型的收藏界競價炒作的結果。針對「斯坦」的拍賣,最後時刻一直在兩位競拍者之間拉鋸,幾分鐘之內就將價格推高了數百萬美金。

「斯坦」出售的幾天之後,在法國巴黎,一具異龍骨架以 250 多萬歐元的價格被買走。這個價格是原本人們預期的兩倍多,同樣是出於一名匿名買家之手。

「斯坦」的仿版,新墨西哥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圖片:Wikipedia

3

公開拍賣本就充滿了未知,價格戰很可能將化石的價格推到任何博物館都無法負擔的程度,更別提本就缺乏資金的許多科研機構。

在美國,聯邦土地上發現的骨骼化石是公共財產,只有獲得許可的研究人員才能挖掘,這些遺骸必須保存在公共信託機構,比如受到認可的博物館;然而,私人土地上發現的化石是可以買賣的。

克雷格 · 菲斯特這樣的「化石獵人」,也就是獨立勘探者,通常會與土地所有者協商,在重大發現上進行利潤分成。而為了利益最大化,發現化石的人常常在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對外嚴格保密。

在這個背景下,一些美國研究人員被擋在他們進行了幾十年的研究項目之外,因為土地所有者希望出售化石,或者將化石開採權出租給私人公司。古生物學家還發現,化石遺址遭到破壞的現象有所增加,因為盜賊試圖偷走他們認為有價值的遺骸。

墨爾本博物館買下的三角龍,就是在一片私人土地上發現的。2018 年,維多利亞博物館協會了解到這塊化石的存在,並開始調查其來源和真偽。

這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需要遵守一套特定的道德準則。經過長達兩年的談判和盡職調查,維多利亞州政府和維多利亞博物館協會才達成協議,由政府和協會共同出資,買下這具化石,並向公眾宣布這個結果。

埃裡希 · 菲茨傑拉德博士和恐龍化石。圖片:Museums Victoria

雖然沒有對外透露收購細節,但其難度在此前的類似案例中可見一斑。

蒙大拿州這片名為地獄溪的區域,是全球恐龍化石資源最豐富的的地區之一。在這頭三角龍之前, 2006 年,克雷格 · 菲斯特就在這裡有過重大發現——一具保存非常完好的霸王龍,和一隻同樣完整的三角龍。頗為奇特的是,以埋葬的姿態看來,它們似乎是在一場纏鬥死去的,霸王龍的一顆牙齒仍然深深地嵌在三角龍的身體裡。

這組「決鬥恐龍」後來被譽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古生物學發現之一」。其中的霸王龍擁有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具 100% 完整的骨架,使得它比霸王龍「蘇」完整度更高。

但由於歸屬權爭議,它們在被發現後旋即陷入多年的法律爭奪,直到現在,見過「決鬥恐龍」真容的人也不多於兩位數。

專家表示,化石主人起初打算以超過 900 萬美元的價格將其賣給國家級的博物館,但沒有博物館願意負擔。2013 年,它還曾在寶龍拍賣行進行過拍賣,也由於無人給出 600 萬美元的底價而流拍。

在長達 14 年的時間裡,「決鬥恐龍」的命運陷入僵局。對於任何機構來說,這個價格都很難負擔;而由於不在博物館,科研人員也無法接觸到它們。

直到今年 11 月中旬,狀況終於出現轉機。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宣布,在私人捐款的支持下,以一個非公開的價格,將這組恐龍骨架化石買下。在仔細檢查、剝離和分析之後, 2022 年,公眾將終於有機會見到這定格於 6700 萬年前的戲劇性一幕。

蒙大拿州的荒地。圖片:Museums Victoria

丹佛自然與科學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泰勒 · 萊森告訴《國家地理》 : 「毫不誇張地說,將會有成千上萬的研究在這些化石上進行。」

這也許已經是科學界能夠期待的最好結局。但《新科學人》的撰稿人萊利·布萊克評價,購買骨骼化石仍是一場危險的遊戲:由於「對決恐龍」很大一部分化石都沒有經過檢驗,保持著剛被發現時的樣貌,它們的科研價值仍有待探索;而博物館是否應該為化石標本付出這樣的代價,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原標題:《300 萬美金換一具恐龍骨架,「化石界蒙娜麗莎」帶你回6700 萬年的史前世界》

相關焦點

  • 6700萬年前的恐龍決鬥化石,霸王龍牙齒咬著三角龍身體,栩栩如生
    據《都市報》11月20日消息:科學家們展示了迄今為止第一具完整的霸王龍骨架,這隻霸王龍曾與一隻三角龍決戰至死。這兩具6700萬年前的骸骨都算得上保存最完整的化石,自2006年被發現後,至今都沒有多少人見過。
  • 山東省濰坊諸城兩具恐龍化石骨架亮相青島世園會
    原標題:諸城恐龍亮相青島世園會  24日,記者從濰坊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得知,山東諸城的兩具恐龍化石骨架「巨大諸城龍」和「諸城中國角龍」將在25日亮相青島世園會,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遊客將有機會一睹諸城恐龍化石的風採。
  • 「恐龍界寶可夢」尋找恐龍化石當副業可賺上百萬美金?
    美國西部出現了新形態的淘金熱:尋找史前恐龍化石。在懷俄明州、蒙大拿州和南北達科他州的荒地上,牧場主和牛仔發現珍貴的恐龍骨化石,並利用這些發現拯救生計。尋找這些史前生物的賭注很高,但報酬也可能成正比,有些化石潛在價值高達數百萬美元。
  • 我國第一塊恐龍化石出土地:黑龍江邊嘉蔭國家恐龍地質公園
    如今這裡已建成以恐龍為主題,以恐龍化石為基礎,結合恐龍科普知識,發掘現場和聲光電控制的原始場景為一體的恐龍主題公園,並升級到國家級恐龍地質公園。1902年由原住民提供線索,俄國人在這裡發現了恐龍遺骸,並進行了發掘。用挖出來的恐龍遺骨化石,組裝成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黑龍江滿州龍骨架。
  • 恐龍化石頭骨發現「子彈孔」,它是什麼?外來生物導致恐龍滅絕?
    6500萬年前的恐龍,為何頭骨會出現「彈孔」?人類穿越了?人類還沒有出現以前被恐龍霸佔地球,它消失6500萬年後才出現了人類,在科學界有這樣一種說法,恐龍滅絕和隕石撞擊有很大關係,但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後會發生劇烈變化,為何偏偏只有恐龍滅絕了?
  • 恐龍百科:恐龍的化石故事
    地質學家挖出了一具恐龍化石。二層樓那麼高大!青蛙、壁虎、黃鼠狼這些小動物們一看到它,嚇得一邊撒尿一邊逃!「別怕!我不過是動彈不得的化石。我的骨架埋在地下,經過6500萬年的變化而成了石頭。恐龍化石的聲調十分悲哀。一隻青蛙壯壯膽,爬上前問:「您這麼高大,怎麼會絕了種呢?」「這正是我要問你的。你們小得比不上我的一顆牙齒,可是,卻代代相傳,直到今天,你們有什麼絕招嗎?」小動物們一陣驚喜。還是那隻青蛙說:「要說我的絕招,那是冬眠,我們藏入地下,躲避嚴寒。
  • 發現神秘的水下遺蹟,一萬年前遺蹟,真的是史前文明嗎?
    發現神秘的水下遺蹟,一萬年前存在過更發達的史前文明嗎?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地球已經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了40多億年,至於地球上的統治者更替了多少次,就不得而知了。不過,人類通過研究歷史遺蹟和化石,能夠了解到的是,在6500萬年前,地球的霸主是恐龍,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但是由於一場全球毀滅性的災難,恐龍也沒能逃過一劫。雖然我們通過考古等方式,發現了不少歷史遺蹟,但是世界上依然有很多我們沒有發現的秘密,我們的歷史也就能夠追溯到300萬年前,而這也僅僅是我們了解的皮毛。至於猿人是如何進化人類的?
  • 智利阿他加馬沙漠發現75具史前鯨類化石
    在智利阿他加馬沙漠發現的75具史前鯨類化石。關於它們是如何到達這裡的,至今仍是科學家爭論的話題 大部分化石屬於體長25英尺(7.62米)的鬚鯨   據國外媒體報導,考古學家在智利阿他加馬沙漠的同一地點發現75具史前鯨類化石, 它們彼此緊挨在一起,可能生活在200萬年前。一些人認為,這些鯨因為迷失了方向,最終被困在海灘上,而另一些人則稱,當時可能發生山體滑坡,它們被困在一個瀉湖裡。
  • 15張罕見的化石照:雙頭恐龍真的存在?800萬年前烏龜像汽車大
    上面左邊化石在馬達加斯加被發現,而右邊的已經玉化的的標本在加拿大的艾伯塔省被發現。800萬年的海龜化石,上面還嵌有一顆牙齒想生存就必須讓自己足夠強大,自然界中更是如此,就像這隻巨大烏龜。這隻史前巨獸長13英尺,重1.25噸,猶如一輛小汽車。
  • 中國恐龍之鄉,在山東萊陽,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這裡發掘
    1923年,我國第一代地質學家譚錫疇在山東萊陽將軍頂西南的紅色地層中採集到恐龍骨骼化石;1929年,瑞典古生物學家維曼對譚錫疇採集的標本進行研究,並命名為中國譚氏龍。上世紀50年代,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在萊陽金崗口村挖掘出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化石「棘鼻青島龍」,「中國古脊椎動物學之父」楊鍾健對其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及報導。
  • 南極洲融化雪原出現一具屍骨,神秘主義者認為是恐龍遺骸
    據英國媒體《每日星報》1月5日報導,一名神秘主義者通過谷歌地圖在南極洲雪原上發現了一具動物骨架。他上傳了一段視頻,稱這具白骨身長大約在12英尺(約3.6米)到20英尺(約6米)之前,應該是史前恐龍的一種。不過在他發布猜想後,大部分網友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奇怪的,並進行了合理的解釋。
  • 深圳目前最大真恐龍化石展!7000㎡+沉浸式空間帶你回歸遠古
    這個恐龍化石展,在7000㎡+的沉浸式空間裡,圍繞著亞洲體腔最大和最小恐龍的故事展開,講述恐龍從誕生到滅亡的故事。 11月23日,「巨龍驚現恐龍化石展」開幕儀式在南山區Mind park創意公園內舉行。世界罕見恐龍胚胎化石「路易貝貝」、亞洲體腔最大的恐龍——汝陽黃河巨龍、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迷你豫龍等恐龍化石一一亮相。展覽將持續到明年2月。
  • 來恐龍之鄉 找尋埋藏在化石中的秘密
    來源:中宏網恐龍是生活在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一類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令人振奮的是,在這片神奇的恐龍墓地裡,人們還發現了亞洲最大的暴龍骨骼化石,這也是中國第一次確切無疑地發現暴龍科恐龍。作為著名的"恐龍之鄉",諸城擁有極為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先後發現了世界最大恐龍化石群等六個世界之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認定為"世所罕見的世界地質奇觀"。1995年,諸城市恐龍博物館開始建設。
  • 中國恐龍之鄉在黑龍江!1902年挖出第一枚化石,號稱神州第一龍
    1822年,英國人曼特爾第一次發現了恐龍化石,由此揭開了這種「史前巨獸」的神秘面紗。時至今日,中國有大大小小几十座城市都號稱自己是「恐龍之鄉」,而黑龍江省嘉蔭縣則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龍鄉」!時光回溯到117年前的公元1902年,在中俄邊境上的黑龍江之畔,幾名俄國地質學家在嘉蔭縣龍骨山上挖出一具高達4.5米、長達8米的恐龍骨架化石,這一重大發現在當時曾經轟動全球考古學界。經過外國專家的考證:這具恐龍骨架化石是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的鴨嘴龍。
  • 紐西蘭發現巨型鸚鵡化石,身高可達1米,距今至多1900萬年
    研究人員在紐西蘭南島中奧塔戈的聖巴森斯附近發現「意外赫拉克勒斯」鸚鵡化石。化石距今至多1900萬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雪梨古生物學、地質生物學和地球檔案研究中心」的教授邁克·阿徹推斷,「意外赫拉克勒斯」的巨喙能讓它攝取更多「非常規」食物,甚至可能以其他鸚鵡為食,「這種動物可能位於食物鏈較高端」。
  • 美國北卡一家博物館獲贈「決鬥恐龍」化石
    2006年,商業化石獵人在一隻食草恐龍三角龍的骨骼旁邊發現了這具近乎完整的霸王龍化石。現在,北卡羅萊納州的一家博物館獲贈這對史前化石,科學家們得以首次對其進行研究。攝影:MATT ZEHER撰文:MICHAEL GRESHKO十幾年來,古生物學家們一直在猜測一具化石的秘密,這具化石保存著世界上最著名的兩種恐龍——霸王龍和三角龍的骨架。不僅恐龍的骨骼像生前一樣排列,而且兩隻恐龍相互糾纏在一起。
  • 28日到科技館逛自貢恐龍展
    生活在1億6000萬年前,劍龍「老祖宗」將亮相  此次恐龍科普展共有6隻恐龍從自貢長途跋涉後現身四川科技館。「這6具恐龍化石都是精品、珍品!」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舒純康介紹,6隻展出的恐龍分別為保存完好的太白華陽龍(劍龍類)、多齒何信祿龍、天府峨眉龍、李氏蜀龍、雙嵴龍和霸王龍。
  • 親手摸摸恐龍蛋 廣東省博物館展出恐龍化石(圖)
    親手摸摸恐龍蛋  河源近年出土的大批恐龍化石在省博物館展出  親手摸一摸6500萬年前的恐龍蛋化石;恐龍蛋化石被剖開后里面全是水晶;恐龍家族裡專門偷吃恐龍蛋的恐龍長得有點像鳥……從今天起,來自「南國恐龍之鄉」河源市的三具恐龍骨架模型、100多枚恐龍蛋化石、36塊恐龍骨化石,還有各種比恐龍更早的菊石、魚、蝦、龜等動物化石以及
  • 3具國寶級恐龍化石18日「入住」中國科技館新館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記者 吳晶晶)來自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三具國寶級恐龍化石18日正式「入住」中國科技館新館。    中國科技館18日為3具恐龍化石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這三具恐龍化石由中共雲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向中國科技館贈送,它們8月13日自楚雄彝族自治州裝箱啟運,並於14日抵達「新家」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
  • 江西一地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恐龍化石
    江西一地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恐龍化石 2021-01-05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