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預測」預測明年的高考海洋地理考海冰!學霸們都收藏了!

2020-12-10 百家號

認識海冰

海冰

海冰(sea ice)是淡水冰晶、「滷水」和含有鹽分的氣泡混合體,包括來自大陸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凍結而成的鹹水冰,一般多指後者。廣義的海冰還包括在海洋中的河冰、冰山等。

海冰形成的影響因素

1.氣溫(緯度+可能的氣溫變化)

2.海(湖)水量(決定有多少液體可以凝固)

3.海(湖)水鹽度(負相關,鹽度越低越有利於結冰)

4.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越大結冰速度越快)

5.沿海洋流性質(寒流易結冰、暖流難結冰)

6.海域形狀(形狀越狹小越利於結冰)

海冰行進動力

1.風(考慮風力大小與風向,風力大可以「搗碎」整塊海冰)

2.水(考慮洋流流向,洋流勢力強大同樣可以「搗碎」整塊海冰)

海冰的分布

海水具有顯著的季節和年際變化。北半球冰界以3~4月最大(面積約1100萬公裡2),8~9月最小(約700~800萬公裡2),流冰群主要繞洋盆邊緣流動,多為3~4米厚的多年冰。南半球冰區以9月最大(面積1880萬公裡2),3月最小(面積約260萬公裡2),多為2~3米厚的「一冬冰」。

海冰是極地和高緯度海域所特有的海洋災害。在北半球,海冰所在的範圍具有顯著的季節變化,以2~3月份最大,此後便開始縮小,到8~9月份最小。

北冰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冬季都有海冰生成;大西洋與北冰洋暢通,海冰更盛。在格陵蘭南部,以及戴維斯海峽和紐芬蘭的東南部都有海冰的蹤跡,其中格陵蘭和紐芬蘭附近是北半球冰山最活躍的海區。

南極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冰庫,全球冰雪總量的90%以上儲藏在這裡。

我國境內會形成海冰的海域主要包括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和黃海北部

海冰的影響

弊:帶來交通安全問題、海冰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生物棲息地減少、對海上建築構成威脅

利:為特定生物提供棲息地、幫助特定生物遷徙,節省體力、適當處理開發淡水資源,灌溉,對於下層海水具有保溫作用,利於生物生存

日益萎縮的海冰及影響

1.影響海洋生物:

缺少海冰支撐的北極熊捕食變得更加艱難,大量北極熊被餓死。北極熊減少,導致海豹數量劇增,影響北冰洋的漁業發展。夏季海冰大範圍消融,為鯨等大型哺乳動物進入北冰洋創造了條件。但是,新進入的鯨並不熟悉冰情變化規律,因此時常發生鯨群被凍結在海冰之中的現象。[1]

海冰融化,會影響海冰區海水鹽度,進而影響一些浮遊生物的生存狀態,甚至破壞整個海洋食物鏈網。

2.影響全球氣候:

液態水比冰的熱容量更大,北冰洋一旦在夏天失去海冰的覆蓋,就會吸收並存儲更多的熱量,從洋流和大氣循環等多個方面擾亂現有的氣候狀態。

海冰的消失會削弱極地高速環流,導致北極的低溫氣團向低緯度地區擴散。近些年來,北美和歐洲冬天不斷出現極端嚴寒天氣,實際上是全球變暖的結果。

3.縮短航運:

海冰融化,使北冰洋航線成為可能,將大大縮短從太平洋沿岸前往西歐和北歐的航海距離,提供了連接東西方之間許多新的、更為快捷的航道,與經由蘇伊士運河的航運相比,可以節約40%的運輸時間和燃料成本。

4.外地物種入侵:

長久以來,海冰一直是阻止船隻和物種穿越北冰洋的巨大障礙。如今,航運已成為海洋入侵物種最為普通的途徑,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它佔新引入物種總數的69%,水產養殖以41%居於次席(非本土物種可以擁有一個以上的引入途徑)。

海冰融化,還可能會導致冰封在海冰裡的古微生物病毒被釋放出來,危害人類健康。

考題連結

【來源】(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I)

海冰含鹽量接近淡水,適當處理後可作為淡水資源。如圖3示意渤海及附近區域年平均氣溫≤-4℃日數的分布。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 圖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 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單位面積海冰資源最豐富的是( )

A.葫蘆島 B.秦皇島 C.大連 D.煙臺

3. 推測目前沒有大規模開採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資源量不足 B.破壞環境

C.成本過高 D.市場需求量小

解析

1:B。氣溫越低,低溫期持續時間越長,海冰越厚。圖中四地氣溫低於4°C持續時間較長的為甲、乙兩地。甲地位於渤海內部,海水深海水體積巨大。乙地位於大陸附近,故乙海水較淺,海水體積較小,易結冰且結冰期更長。故B正確。

2:A。冰層厚度越大,單位面積海冰資源量越大。圖中葫蘆島市緯度最高,氣溫最低,當地海冰厚度最大。故A正確

3:C。受全球變暖的影響,目前渤海海岸地帶冬季結冰期短、冰層薄,海冰資源數量有限。故A正確。

【來源】(廣東省一模2020)

膠州灣是位於青島市境內的半封閉海灣,平均水深7 m。為縮小膠州灣東西兩岸的距離,青島市政府建設了膠州灣跨海大橋。大橋全長36.48 km,共有1691個橋墩。跨海大橋建成後對海灣內部的水動力和水交換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下圖為膠州灣輪廓及周邊河流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

1. 膠州灣跨海大橋的橋墩間距並不是等距設置的,最大間距為260米,橋墩間距最大處可能位於( )

A. ①處      B. ②處     

C. ③處      D. ④處

2. 設計最大橋墩間距,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

A.潮流流向    B. 海水深度   

C. 海底地形    D. 水運交通

3. 近年,膠州灣跨海大橋以北海區冬季海冰冰情日益嚴重,最可能是大橋建成使該海區( )

A. 風浪減小     B. 鹽度降低   

C. 深度減小   D. 水溫下降

解析

1:B。膠州灣海運發達,港口眾多。由圖可知,膠州灣跨海大橋的北部有港口,為了減少大橋對海運的影響,方便巨型船舶的通行,在主航道預留船舶通道,②處位於海面寬闊處,為海運通道,故該處橋墩間距最大,故正確答案為B,

2:D。②處位於海面寬闊處,是海運的主要通道,因此在該處設計最大橋墩間距,主要考慮的因素是水運交通。故正確答案為D。

讀圖的時候要考慮圖形中港口這一信息的作用。

3:B。由材料「跨海大橋建成後對海灣內部的水動力和水交換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可知,膠州灣跨海大橋建成後,減慢了水流速度,使海灣內部和外部水體交換速度變慢,鹽度較低,從而增大了冬季結冰的可能性。故正確答案為B。

2010年新年以來,渤海和黃海北部出現30年來最嚴重海冰冰情,下圖為我國海洋局發布的2010年2月17日-21日海冰警報示意圖(圖中白色區域為海冰覆蓋區),讀下圖回答1-2題。

1. 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渤海海冰的分布特點是( )

A. 從南向北海冰面積遞增

B. 由東向西海冰厚度遞增

C. 海冰的厚度隨海水深度而增加

D. 海灣處海冰的分布面積大於其他地區

2. 下列區域,不易形成海冰的是( )

A. 淡水注入的河口 B. 風浪較大的岬角

C. 風平浪靜的海灣 D. 深度不大的淺海

解析

1:B。膠州灣海運發達,港口眾多。由圖可知,膠州灣跨海大橋的北部有港口,為了減少大橋對海運的影響,方便巨型船舶的通行,在主航道預留船舶通道,②處位於海面寬闊處,為海運通道,故該處橋墩間距最大,故正確答案為B,

2:D。②處位於海面寬闊處,是海運的主要通道,因此在該處設計最大橋墩間距,主要考慮的因素是水運交通。故正確答案為D。

讀圖的時候要考慮圖形中港口這一信息的作用。

3:B。由材料「跨海大橋建成後對海灣內部的水動力和水交換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可知,膠州灣跨海大橋建成後,減慢了水流速度,使海灣內部和外部水體交換速度變慢,鹽度較低,從而增大了冬季結冰的可能性。故正確答案為B。

解析

1:D。根據材料提示「圖中白色區域為海冰覆蓋區」,再結合圖形可知,海灣處海冰的分布面積大於其他地區,D正確。海冰的分布面積不是從南向北遞增,渤海中部沒有分布,A錯。根據圖例「X-Y/Z一般/最大冰厚(CM)」 可知「由東向西海冰厚度遞增」也是錯誤的,B錯。渤海中部水的深度比沿岸大,但是海冰的厚度更小,所以C錯。

2:B。 岬角是指向海突出的夾角狀的陸地,它常常是被海水淹沒的一部分山地,或是還沒有被海水衝蝕掉的山地的一部分,風浪較大的岬角海水隨風浪運動,不容易形成冰的,故B正確。淡水注入的河口,海水鹽度低,海水容易結冰,A錯;淺海水溫變幅大,海水容易結冰,D錯;風平浪靜的海灣,海水容易結冰,C錯。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冰、可燃冰
    主要因素:主要取決於冬季風和海流的共同作用 (2)冬季由於西伯利亞高壓控制,氣候嚴寒,黑龍江幹流和人海口的海水封凍,冰情逐漸擴散到鄂霍次克海等海域(東北亞大陸沿岸海域);從黑龍江(俄羅斯阿穆爾河)等河流河口流出的流冰,向東流入鄂霍次克海;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海洋中自北向南的寒流不斷加強;受冬季風和南下的海流的共同作用,從每年1月到3月,大量來自河流的流冰和鄂霍茨克海的浮冰
  • 2020年高考「本科分數線」預測!
    2020高考落幕,隨之而來就是家長和考生關心的分數線情況。為此,我們整理2020年高考預估分數線,僅供家長和考生參考。1 2020高考分數線(預測版本)說明:本文高考預測分數線,由各地網友或老師預測,僅供家長和考生參考。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冰、可燃冰
    主要因素:主要取決於冬季風和海流的共同作用 (2)冬季由於西伯利亞高壓控制,氣候嚴寒,黑龍江幹流和人海口的海水封凍,冰情逐漸擴散到鄂霍次克海等海域(東北亞大陸沿岸海域);從黑龍江(俄羅斯阿穆爾河)等河流河口流出的流冰,向東流入鄂霍次克海;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海洋中自北向南的寒流不斷加強;受冬季風和南下的海流的共同作用,從每年1月到3月,大量來自河流的流冰和鄂霍茨克海的浮冰
  • 明年高考首考新教材 教研專家預測命題趨勢
    明年高考首考新教材 教研專家預測命題趨勢 昨在全市高中教學工作會上,武漢市教科院教研室主任張廣德專題預測了「新課程試卷」命題趨勢及特點。  張廣德稱,明年武漢市高考考生有5萬多人,比去年要增加5千多人,其中文科增加了兩千多人。我省第一次面臨新教材考試,備考任務較重。昨天的會議對具體科目的難度、題量、題型、卷面結構等進行了預測,並提出了具體備考意見。
  • 看科技小編預測高考作文題目
    對於高考,相信很多網友心中都有自己獨特的記憶,因為每年的語文考試都是第一科目,所以語文的作文試題也是眾多考生和老師以及家長們津津樂道進行預測的地方。作為一名科技類從業人員,也為廣大玩家進行一番高考作文題目的預測,畢竟每天和文字以及科技打交道,所以就大膽的進行猜測,所以僅僅博君一笑,看完不要罵就可以了。
  • 北極海冰達到2020年最低值,此前的預測集體失靈?
    從2015年開始,國際海冰預測網絡活動(SIPN)每年6-8月向全球科學家徵集當年9月北極海冰覆蓋面積的預測結果,各個研究機構需要在6月初、7月初和8月初三次提交關於當年9月份的預測情況,SIPN代表北極海冰在季節和季節內預測的最高水平。
  • 高考總分750分,能考600多分的是學霸,那麼能700分以上的算什麼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轉折點,很多省市高考總分750分,能考600分以上的算是學霸,那麼考700分以上的算什麼?近幾年,高考人數逐年增加,尤其是在今年2020年,比較特殊的一年,高考人數過千萬,由此可見,人們對於高考越來越重視,家長們對於學生的教育也是越來越重視,因此也有不少家長十分看重學生的成績,尤其是高考成績,直接影響以後上什麼樣的大學,這一點是十分關鍵的。
  • 北極海冰或在15年後消失?英國藉助13萬年前數據提出預測
    近期,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聯合國際研究團隊預測,若不採取措施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北極海冰可能在2035年完全消失。海冰消融會增大不同種群接觸的可能,從而增加新病原菌的暴露。例如,英國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於2019年11月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北極海冰減少可能會讓感染海洋哺乳動物的病原菌更頻繁地傳播。
  • 蔡佩軒自曝考駕照多達六次!藥學學霸筆試5分鐘就過關
    蔡佩軒今年發行首張創作專輯《ARIEL》、舉辦個人演唱會並推出兩首翻唱歌曲〈給我你的愛〉及〈小幸運〉,其中〈小幸運〉更一口氣衝上KKBOX即時榜第五名 ,音樂成績大獲好評;此外,近期工作邀約不斷的她,確定將登上「花蓮太平洋觀光節花蓮跨年演唱會」,獻出跨年演出處女秀,且為了達謝粉絲一直以來的支持
  • 廣東高考前50的「學霸」現身!怎樣才能考高分?
    廣東高考放榜,今年首次屏蔽全省前50名高分考生的成績。全省前50名學霸,文理科共100名(部分)廣州學生們為什麼表現如此好?我們來看看廣州的學霸們在面對面採訪中都說了什麼。彭承志華師附中高三理科二班的彭承志在考後對自己預估的成績是前100名。廣大附中賀懷遠在2019年高考中,廣大附中理科嚴若天,於佳藝,文科賀懷遠三人成績被屏蔽(全省前50名)。
  • 北京高考英語機考滿分率高嗎?2021年聽說考該如何準備?
    2021英語聽說機考時間從北京2021年高考報名通知中可以看到,英語聽說第一次考試時間安排已經確定。英語聽說機考報名時間是與高考報名同期進行。具體時間安排見下表:往年聽力機考成績分析2018年開始,北京實施英語聽力機考,分值30分,一年兩考,取最高分計入英語高考成績。
  • 高考滿分750分,想考550分到底難不難?清華學霸告訴你答案
    大家好,我是火柴君,今天我們科普的話題是:高考滿分是750分,想考到550分到底難不難?清華學霸告訴你答案!   高考作為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大考,很多學生在想到高考時都非常緊張和害怕,擔心自己在高考中沒能考到想要的大學,從而影響人生的軌跡。
  • 蔡佩軒自詡「學霸」駕照考6次終到手!崩喊:別再有下次
    記者翁子涵/臺北報導蔡佩軒近期工作邀約不斷,確定將登上「花蓮太平洋觀光節 花蓮跨年演唱會」,獻出跨年演出處女秀,為了答謝粉絲一直以來的支持,她也宣布明年1月16日將舉辦「我就是喜歡我這樣」慶生歌友會,邀請粉絲一同提前過生日,昨直播宣布生日會訊息
  • 北極海冰達到2020年最低值,此前的預測集體失靈?丨大氣悟理
    從2015年開始,國際海冰預測網絡活動(SIPN)每年6-8月向全球科學家徵集當年9月北極海冰覆蓋面積的預測結果,各個研究機構需要在6月初、7月初和8月初三次提交關於當年9月份的預測情況,SIPN代表北極海冰在季節和季節內預測的最高水平。
  • 山東省2020年新高考分數線預測
    自選科目的難度由新高考省份根據教學特點,恰當把握,賦分情況也由各個省份根據本省的特點制定。那麼下面我就從選考科目以及賦分兩個方面談小科目對高考總分的影響。第一部分:選考科目的優劣勢由於模擬高考成績一分一段表已出,我們數據主要參考《2020年夏季高考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模擬考試文化成績一分一段表》根據數據來看,山東省前2000名的考生,有1871人選擇了物理,1847人選擇了化學,1743人選擇了生物,由於一人可以選
  • 江蘇明年高考英語敲定「一年多考」
    本報資料圖片  每個考場都將裝有攝像頭,可以實行網上視頻監控,學生將刷「身份證」進考場……到明年,江蘇所有地區和各類教育考試都將建立標準化考點,這是記者從昨天召開的江蘇教育考試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的信息。  明年起英語口語和聽力一年多考  我省高考英語將實行一年多考的消息之前就有傳出,而具體的實施日程和辦法卻始終未定。昨天,省教育廳廳長沈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高考英語一年多考將從明年正式啟動。也就是說從明年開始,高考英語將改變一考定終身的現狀。  之前有說法,高考英語一年多考只拿出口語部分進行試點。
  • 高二同學,明年學考人數或會大增!你們高二餘額不足
    準高三們準備好迎接高中生涯最重要的考試了嗎?編輯其實對部分成績離專科線遙不可及,甚至只能考100分左右的同學而言,最重要的考試不僅僅是夏季高考,還有春季的語數英合格考,這是讓差生能逆風翻盤的一次考試,是低分也能上公辦好學校的絕佳機會!
  • 輕鬆敢考,才能逢考必勝
    推遲一個月的高考前幾天剛結束,校門前「旗袍阿姨」、「房車爸爸」的身影還記憶猶新。 河南省第二實驗中學更是為282名即將參加中考的孩子們舉辦了一場鼓動人心又溫情滿滿的畢業送考會。
  • 2021年高考官方模擬考時間確定
    目前,新高考改革在全國範圍內逐步推進?新高考考什麼?怎麼考?是全國考生和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2020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四省市實施了新高考,在2019年12月初-2020年3月,四省市分別組織了新高考的適應性考試,為2020年高考及後來幾年的高考指明了方向。
  • 高考外語選擇小語種(法語、日語、西班牙語等)的考後感
    所以小編特意去網上搜羅了一下歷年參加高考的外語小語種考生們,讓家長和學生參考一下過來人的經驗。只有經歷過,才能知道的秘密,這些你不可不知!一個教室裡八國聯軍啊簡直,考西班牙語的,法語的,德語的,俄語的,日語的忘記在不在一起了因為日語稍多一點人數。我們西班牙語考生當年只有13人,法語14人。只有考聽力的時候是分開的。卷子都是單獨設計,感覺真是「貴族」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