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外賣毀了方便麵嗎?暴跌50億,方便麵的未來在哪裡?

2020-12-16 騰訊網

每天吃什麼是當代單身青年的終極命題,現在很多單身青年的半條命都指望著外賣小哥養活,但曾經在中國人食譜中佔據重要地位的方便麵你有多久沒吃過了呢?

90年代初,中國人民在飲食上還處於一個選擇較少,品牌相對匱乏的時代,那樣的時代方便麵作為一種嗅覺和味覺刺激性非常強的食物,對食品匱乏期過來的人們有幾乎不可抵抗的誘惑力,更重要的一點是在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偏好吃熱食,冷餐在中國的接受度顯然不如歐美和日本。泡麵雖然是工業化流水線製造的,但當你揭開碗蓋,升騰的熱氣會告訴你,這就是最符合你飲食習慣的一餐熱飯。

在1991年一個叫魏應行的臺灣青年來大陸考察市場,乘坐火車時順便就泡了一包從臺灣老家帶過來的方便麵,方便麵的香味飄滿了整個車廂,時不時就有人來詢問,他這方便麵是哪裡買的?魏應行從中看到了商機,大陸有這麼多坐火車的人,那麼方便麵的市場該有多大?回到臺灣後他將自己的見聞告訴了自己的三位哥哥。第二年1992年8月,魏氏兄弟投資800萬美元成立了生產方便麵食品的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創立了康師傅品牌,推出了第一款產品紅燒牛肉麵。對於那時候長期肚子裡缺油水的中國人,這是難以抵抗的誘惑。當時康師傅在大陸方便麵市場的份額超過百分之九十八,一九九四年同時在廣州,杭州,重慶,西安,瀋陽等地設立生產基地,日產量很快突破了2500萬包,康師傅的銷售量節節攀升,並最終憑藉年銷售61億包的成績坐上了中國方便麵行業的頭把交椅。另一邊同樣是臺灣來的老鄉,統一方便麵就沒這麼好運,統一進入大陸市場的時間只比康師傅晚了15天,但在產品上卻出現了嚴重紕漏,統一把臺灣人最愛的鮮蝦麵帶到了大陸,並且當成主打口味,沒想到這口味對於大陸消費者來講過於寡淡,一上市便遭遇了水土不服,這是因為把握不住大陸人的口味。統一被康師傅從1992年壓制到了2008年,之後靠著老壇酸菜面打了個翻身仗。中國方便麵的發展史就是康師傅和統一的雙雄爭霸。

方便麵作為一種簡易的熟食解決方案,靠著味道上的優勢佔據了市場,但某種程度上也死在了這裡。人們的用餐模式分為三類,到店餐飲,配送快遞餐飲,自製餐飲。這三類模式是互斥的,當人們傾向選擇去店裡吃時,自己做飯或者叫外賣就必然減少,泡麵曾經彌補了餐飲行業的空白,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隨著餐飲行業逐漸發展壯大,餐廳開始從泡麵手中收復失地,畢竟現在的飯肯定比幾塊錢的速食麵好吃的多。2013年是方便麵市場的拐點之年,在這之前中國方便麵已經完成了奇蹟般的19年連續增長,從1994年的88億份到2013年的462億份。穩坐全球第一大方便麵市場,中國人每秒都要幹掉1465份方便麵,每人每年要吃30多包。方便麵兩大巨頭康師傅和統一為了競爭市場份額,一面打的不可開交另一面又聯手把市場推向了頂峰,但他們沒有想到迎接他們的是整個方便麵市場為期數年的節節下滑。

2013年底千團大戰硝煙尚未散去,另一場戰爭就以打響,餓了麼宣布融資2500萬美元,沒過幾天在千團大戰中勝出的王興就帶著美團外賣殺入戰場,阿里的淘點點和百度外賣也加入戰爭,外賣大戰正式打響,300塊的小龍蝦半價就能帶回家,還有一塊錢的星巴克咖啡和必勝客外賣,一場場紅包雨愈演愈烈。人們秉持著有便宜哪能不佔的精神,狠薅資本主義羊毛。從2014年到2017年,國內市場外賣訂單數從3.7億增長到55億增幅11.3億,與此同時,方便麵市場迎來了一波銷量暴跌,跌掉了五十億的銷售額。

那麼方便麵行業的出路在哪裡呢?其實也很簡單,高端化,個性化,而且這條路不少品牌已經在走,從而17年開始,方便麵市場開始回歸銷量提升,市場正在進行一輪消費升級,低端方便麵這類產品銷量下滑非常嚴重,相反的是五元以上方便麵才是目前市場的主導產品,這個區間的產品已經長期被來自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的品牌佔據。在日韓方便麵雖然連年漲價,但當地消費者依然買帳。日韓每年的人均方便麵消費量在中國的兩倍左右,而統一和康師傅也終於被殘酷的現實打醒開始進軍中高端產品市場,如今統一的湯達人品牌已經初具規模。康師傅也對標推出了湯大師至於能不能完成自救還不好說,未來速食麵的形態也不一定會局限在方便麵上,疫情期間來自柳州的螺螄粉成為了網紅爆款,一時間供不應求,自熱食品也發展迅速很有可能是下一個30年的王者。

如果我們能從本土方便麵的興衰中學到什麼的話,那就是商業世界裡沒有什麼能永垂不朽。人性也是如此,人們永遠熱愛美好的事物,但也永遠喜新厭舊。

相關焦點

  • 外賣毀了方便麵?跌了50億,泡麵行業還有未來嗎?
    像我這樣半條命都指望著外賣小哥養活的男人,在這樣平淡如水的生活裡,也偶爾會想起,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和方便麵漸行漸遠了。這期內容,我想聊聊是什麼擊倒了方便麵這個曾經的王,而未來的方便麵,又會以怎樣的方式實現它自己的文藝復興。
  • 方便麵市場大跌50億!被外賣逼到末路?高端化泡麵能夠東山再起?
    而外賣的盛行,無疑對方便麵市場造成了巨大衝擊,如今方便麵行業營收已暴跌50億,曾經風靡全球的方便麵似乎已經式微,方便麵行業是否還有未來呢?下面就給大家解析一下。相傳方便麵的發明者是日本日清食品公司創始人安藤百福,他別出心裁地將普通拉麵進行油炸,製成了乾燥便於儲存,食用時用開水衝泡即可還原成拉麵的第一款方便麵,該產品在日本市場站穩腳跟。我國的第一款方便麵誕生於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彼時上海的一家食品廠引進了一條日本泡麵的生產線,推出了名為「雞蛋方便麵」的產品。
  • 一年440億包!中國人對方便麵需求為何這麼大?外賣也毀不掉它?
    但是隨著外賣行業的崛起,方便麵多多少少迎來了一定的衝擊,越來越多不想做飯的人開始選擇點外賣,方便麵也就吃得少了,其銷量在近幾年也受到了衝擊。據智研諮詢統計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7年,外賣取代了方便麵成為了懶人經濟的「新寵」,國內市場外賣訂單數從3億增長到55億,增幅51.3億。
  • 44.5元的方便麵你買嗎?方便麵升級走高端,網友:5塊錢的不香嗎
    這個價格與市場上在賣的1.4元的普通方便麵相比,價格差了30多倍。近年來,隨著網上訂餐和外賣的普及,人們解決"不想做飯"的途徑呈現出多元模式,方便麵不再成為消費者的唯一選擇。方便麵生產商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就如網上所說:"外賣打敗了方便麵"。為此,康師傅、統一等一些企業,先後進行產品升級,開始走高端路線。
  • 方便麵概念棄舊布新:統一轉戰「生活面」
    「現在方便麵其實已經不是單獨為方便做的事情,叫方便麵名不正言不順。」統一企業生活食品事業群總經理黃雄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透露,未來統一會把重點轉向生活面。 經過2013年以後的暴跌期後,方便麵行業終於再次緩步前行。但近年外賣的迅速崛起,加上產業自身升級節奏滯後等問題,成為制約方便麵行業增長的新阻力。
  • 動輒10元、20元,方便麵吹起「高端風」意味著什麼
    近來有媒體發表文章稱,方便麵市場早已颳起「高端風」,超市裡的方便麵動輒10元、20元,這讓很多網友大呼:方便麵還是我認識的那個「它」嗎?  高端方便麵為何會走紅?低價速食的「黃金時代」是否一去不復返了?小小一袋方便麵,折射出怎樣的消費趨勢?  低價速食的吸引力早已不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方便麵是物美價廉的代名詞。
  • 一碗方便麵動輒20元 今麥郎欲推高端方便麵有人買單嗎?
    然而最近幾年,新鮮快捷又美味的外賣逐漸取代方便麵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導致方便麵整體行業銷量下滑,甚至「方便麵已死」的說法一度甚囂塵上。為了適應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不少企業轉型高端化,再加上疫情暴發後,堂食和外賣暫停,方便麵終於「起死回生」。日前有消息稱,由賈玲代言的今麥郎也要申請上市了。
  • 44.5元1盒的方便麵,你願意買嗎?
    方便麵企業颳起高端風,紛紛升級口味、推出新品   44.5元1盒的方便麵,你願意買嗎?  曾經低價、便捷、速食的方便麵颳起了高端風,市面上常能看到超過10元,甚至是幾十元的方便麵。「雙11」期間,某電商平臺高端方便麵榜上第1名是一款盒裝速食拌麵,單盒售價44.5元。而平價方便麵榜單上,排名第1的每包1.4元。兩款產品價格差超出30倍。  面對產品不斷升級、走高端路線的方便麵,消費者買帳嗎?
  • 在家待久了,中國人重新愛上方便麵
    更想念的,是與方便麵相處的那一個時間段:把忙碌暫時放一邊,把水燒開,把每一個料包擠乾淨,等待飽腹,放空自己。我們與方便麵,保持著這樣一種長久的美好關係。方便麵又火了關係雖然美好,但並非沒有波動。你很難意識到,方便麵是近年才重新火起來的美食。2017年起,方便麵在中國的銷量出現回暖,並在2018年重新突破400億包的大關。
  • 外賣在國內擊敗了方便麵,卻在韓國難以撼動方便麵?
    此前的文章大致的描述了外賣與方便麵的競爭,從兩個互不關聯的行業演變成了緊密影響的對手。在這種激烈的競爭格局中,外賣擊敗了方便麵,一直佔據著優勢的地位。那麼外賣就真的有那麼強勢嗎?其實,外賣在韓國難以撼動方便麵的市場。
  • 沒被外賣打敗,方便麵又火了一把:銷售額漲11%,規模逼近千億
    受益於疫情,方便麵行業成為少數幸運兒,今年上半年取得了兩位數增長。9月3日,第二十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方便麵行業銷量同比增長僅為5.6%,但銷售額同比增長11.5%。截至目前,方便麵市場規模逼近千億元,為990億元。
  • 比3年前少賣80億包 方便麵市場地位遭外賣重創
    世界方便麵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3年以前的中國,這種場景平均每年約發生400億次,國人吃掉的方便麵相當於世界總消費量的一半。 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生活漸漸淡出了你的視野。人們手邊的方便麵被各種外賣所代替,曾經的戰績輝煌不再。「是誰導演這場戲?」且讓記者為你揭開面紗…… 中國方便麵銷量遭遇滑鐵盧,誰之過?
  • 受外賣衝擊,方便麵比3年前少賣80億包,為何韓國沒出現這種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機對身邊的10位朋友做了一次調查,其中,50%的受訪者表示超過1年未吃過方便麵;70%的受訪者認為方便麵並非健康食品;而90%的受訪者有過網絡訂餐的經歷。 相較於方便麵,網絡訂餐成為大家更加青睞的消費選擇。近6年來,網絡訂餐市場規模的「井噴式」增長,也充分反映了人們消費方式的變化。
  • 中國方便麵簡史
    1968年誕生在日本的出前一丁 第二年就進入香港的市場 時至今日 我們還能吃到這一款經典的方便麵 穿著木屐的小人提著外賣盒奔跑
  • 方便麵「回暖」?這可能是個假象
    歷經多年低迷後,「國民食品」方便麵銷量回暖,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近日,裡斯諮詢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共消費1036億份方便麵,中國約402.5億份,佔總銷量的38.85%,重新踏入「400億份俱樂部」。
  • 方便麵市場正在回暖?國人一年吃掉462億袋!
    方便麵起源於日本,但很快就風靡亞洲,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在中國發展迅速。點擊播放 GIF 0.6M根據方便麵協會的數據,2017年國內的方便麵銷量達到了462億袋我對這一數字非常震驚,這意味著每個中國人一年平均要吃33包方便麵!太shocking了!我是遠遠達不到平均水平,同學們一年能吃多少呢?2013年開始,方便麵的銷量首次出現下滑。主持人們分析的原因有這麼幾條:1.
  • 安藤百福「方便麵之父」,2次入獄3次破產,創建190億方便麵帝國
    安藤百福方便麵之父,2次入獄3次破產,60歲成就190億方便麵帝國!你知道關於方便麵的歷史嗎?方便麵是我們90後的小孩特別願意吃的東西,可謂是風靡了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也成為了全世界人民都很喜歡的速食品。
  • 方便麵「王者歸來」,銷量超400億包
    沉迷一段時間後,方便麵市場大幅回暖登上微博熱搜,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近日,裡斯諮詢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共消費1036億份方便麵,中國約402.5億份,佔總銷量的38.85%,重新踏入「400億份俱樂部」。
  • 「方便麵」英文怎麼說?總不能說 "convenient n
    泡麵,這個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曾經為13億中國人帶來便利。這幾年,外賣強大的攻勢下。」方便麵「,這個曾經的統治者,龜縮一隅,奄奄待斃! 還記得著名「xx」濃湯寶的廣告嗎?三口之家,其樂融融的溫馨畫面!濃湯寶的英文是「The soup treasure 「或者」Strong pig bone soup「,意為」湯中精華「或」大豬骨湯「。
  • 韓國外賣難以撼動方便麵市場 人力成本成主要掣肘
    方便麵總需求穩步提升  世界方便麵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世界人均方便麵消費量為13.3份,韓國人均消費量為76.1份,排名第一,而中國人均方便麵銷量未能進入前三甲。  近5年來,韓國方便麵總需求呈現穩步提升的狀態。2012~2016年,韓國方便麵總需求從35.2億包提升至38.3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