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質疑禁穿假名牌出國 稱沒有法律依據

2020-12-25 中國網

今年,深圳海關集中銷毀了500餘萬件侵權仿冒商品。資料圖片

近日,吉林省政府辦公廳公布了今明兩年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行動方案,明確禁止個人穿假名牌出境。此前,上海多家旅行社已將「不穿戴假冒名牌出境」,明確寫入歐洲遊的出團「注意事項」中。有人說吉林的做法非常超前,但也有人認為,外國法律不能隨意適用中國百姓身上。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智慧財產權法博士後、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現牛津大學訪問學者李雨峰談出個人觀點。

個人穿假名牌不會威脅真名牌

記者:市民買假名牌穿,是否構成侵權?

李雨峰:消費者穿戴假名牌商品,是一種個人意義上的使用。這種行為是否構成侵權,目前我國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我個人認為,從商標法理論來看,不應算構成侵權。

記者:誰該承擔產銷假名牌的侵權責任?

李雨峰:《商標法》的最終目的是規範市場,保護消費者。它制止的是那些破壞名牌廠家信譽的行為,主要針對的是造假者。仿冒生產名牌,是花很少的勞動和費用,從真名牌廠家手中搶走一些消費者。

顯然,這對真名牌廠家是不公平的。《商標法》禁止的就是這種行為。而消費者穿戴假名牌,並非有商業目的,他們不會對真名牌廠家構成競爭性的威脅。

處罰用「假」者尚缺乏法律依據

記者:在法律層面上,穿「假」的消費者個人不承擔侵權責任,但行政機關能否處罰消費者?

李雨峰:處罰打擊消費者,必須要說明消費者是否構成了侵權,侵了什麼權。《商標法》和相關法律條例,都只規定了具有商業目的的行為,才構成對商標權的侵害。

世貿組織的《智慧財產權協議》對於商標的保護,也只針對的是具有商業目的的商品流通。因此,如果要對消費者個人使用假名牌的行為進行處罰,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目前,我國侵害名牌產品的情況不少。法律上已有制止這種行為的途徑,包括民事的、行政的和刑事的措施。這些不是對消費者個人使用假名牌進行打擊的理由。

穿假名牌出境政府喊禁沒道理

記者:作為訪問學者,請您談談外國消費者如何對待假名牌?

李雨峰:法國也有法律規定消費者不能購買、使用假冒名牌產品。但多數歐洲國家並不禁止這種行為。如在英國,大街上隨處可見假名牌產品,尤其是一些手提包。但如果遊客購買、攜帶大量的假名牌,有可能被認為具有商業目的,就會被沒收或罰款。

記者:國際法規對消費者穿「假」出入境,有沒有統一規定?

李雨峰:按照WTO《智慧財產權協議》的規定,所有成員國都應當制止那些假名牌進入該國。也就是說,《智慧財產權協議》要求成員國管假名牌的進口問題。但我國海關保護條例不僅管侵權產品的進口,還管侵權產品的出口。如果一名遊客戴著一塊假的「英納格」手錶到英國旅遊,英國海關不會管,中國海關憑什麼不讓他(她)出境呢?與此類似,吉林省通過的關於嚴禁攜帶假名牌出境的做法,也是沒有道理的。(記者肖玉 實習生張林)

相關焦點

  • 專家質疑禁穿假名牌出國
    據《重慶晨報》報導近日,吉林省政府辦公廳公布了今明兩年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行動方案,明確禁止個人穿假名牌出境。此前,上海多家旅行社已將「不穿戴假冒名牌出境」,明確寫入歐洲遊的出團「注意事項」中。有人說吉林的做法非常超前,但也有人認為,外國法律不能隨意適用在中國百姓身上。
  • 「禁穿假名牌出國」於法無據
    近日,吉林省政府辦公廳明文規定,禁止個人穿假名牌出境。而上海的多家旅行社,也將「不穿戴假冒名牌出境」寫入歐洲遊的出團「注意事項」中。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李雨峰認為,產銷假名牌的侵權責任,應由造假者來承擔,處罰打擊「穿假」的消費者,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 管理部門無權規定「禁穿假名牌出國」
    李 清  近日,吉林省有關部門明文規定,禁止個人穿假名牌出境。而上海的多家旅行社,也將「不穿戴假冒名牌出境」,寫入歐洲遊的出團「注意事項」中。(12月17日《重慶晨報》)  說句實話,剛看到吉林省的規定時,筆者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不是假消息?」打擊假冒名牌服裝,無疑有利於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 穿假名牌將禁止出境
    東方早報吉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公布了2006年至2007年保護智慧財產權行動方案,其中明確將禁止穿假名牌出境。對此,滬上部分智慧財產權專家表示,該做法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如此「超前」的保護值得商榷。陶鑫良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在國內外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除了計算機軟體方面,都沒有追究最終的用戶法律責任的法律規定。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和地區出臺這方面明確的規定。他認為,對於穿假名牌是否有罪錯,目前在法律上還沒有明確依據和規範。  今年8月,有媒體報導歐洲海關要檢查外國入境者是否穿著攜帶假名牌產品,如發現有人帶假名牌,輕則沒收,重則罰款,最高金額達30萬歐元。
  • 吉林新規禁穿假名牌出境
    新快報訊據《法制日報》報導,吉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公布了2006年至2007年保護智慧財產權行動方案,要求對通過郵包或夾帶等方式攜帶假冒名牌、盜版光碟出境的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和監管,穿假名牌出境也是不允許的。
  • 哺乳時間假「折現」沒有法律依據
    小龔認為,公司《員工手冊》第五章第6條有關於「哺乳時間假」的規定:「產後到嬰兒一周歲期間,女性員工可享受每班1小時哺乳時間假。」但小龔自入職以來,從未享受過這個假期,故要求公司支付未休假工資。雙方未能就這個問題達成一致,最終對簿公堂。小龔的這個要求,是否有法律依據呢?筆者借本文來為廣大讀者朋友們做一個簡單介紹。一、哺乳期婦女可享受哺乳時間假。
  • 留學從細節入手:出入境千萬別穿假名牌
    出國前,孩子的行李箱裡該備好哪些東西?在國外,是租房好還是住宿舍好……交流現場,很多準留學生和家長們手持筆記本,就很多細節問題向現場「海歸」及留學專家虛心請教。匯款前先諮詢好扣除比例出國後,如何匯款成了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
  • 出國留學須知:勿穿帶假名牌
    [阿迪達斯、耐克是歐洲防假力度最大的品牌]   「品牌監察員」常駐海關協查   錢程在對這些沒收的案例進行分析後發現,檢查力度最大的是阿迪達斯和耐克兩個品牌。「可能是因為攜帶和穿戴這兩個品牌的服裝、物品出境的遊客較多,路易?威登這些比較高端的品牌,檢查反而要少一些。」
  • 北京各大旅行社警告稱穿假名牌出國可能被重罰
    京華時報訊  (記者高昂)記者昨天從京城旅行社獲悉,由於歐洲近期加緊嚴查遊客在入關時所攜帶的假冒名牌產品,國旅總社、中青旅、北京凱撒國旅等大型旅行社紛紛提醒遊客不要穿戴假冒名牌產品出國旅遊,以免遭到重罰。
  • 強制穿校服沒有法律依據 - 文體 - 華聲評論 - 華聲在線
    目前討論主要在如何規範校服採購、清除採購中的貓膩,不過有一個問題,孩子為什麼一定要穿統一的、幾乎是醜陋的校服呢?強制買校服是為什麼?有法律依據嗎?  校服和軍服一樣是一種制服,制服的目的就是識別身份,通過穿校服強化學生內心對校方的服從,實現福柯所謂的「訓戒」,所以校服本身是一種權力的運行方式。
  • 學生攀比名牌國外咋應對?英國禁穿高檔羽絨服
    學生名牌攀比,國外咋應對?  【環球時報駐英國、韓國、法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夏雪 姚蒙 環球時報記者 張雪婷】英國一所中學最近致信家長,宣布在今年聖誕節後,禁止學生穿著昂貴的衣服上學,避免學生之間產生攀比心理,讓貧富差距的社會問題滲入到學校。幾年前,中國也曾有一些中小學督促學生不要穿名牌運動鞋上學。
  • 「吳良材」字號與商標鬥「法」 專家稱有法律「盲點」但無法律...
    專家稱有法律「盲點」但無法律「真空」左圖為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於一九三五年在《申報》上刊登的廣告上圖為蘇州作為同業的鄰居,蘇州「吳良材」是藉助合法的形式攀附上海「吳良材」200年的商業信譽,是「搭便車」和「傍名牌」,誤導消費者,其行為構成了不正當競爭。  字號權與商標權產生於不同的法律授權上海「吳良材」的遭遇似乎源於法律「真空」  2004年11月5日,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向蘇州市工商局請求制止蘇州吳良材眼鏡公司不正當競爭行為,撤銷其企業名稱。
  • 北京秀水街 封殺了假名牌還能賣什麼?(圖)
    不買名牌,那我們來秀水幹嗎?」  本報記者楊濤報導今天,是工商部門發出通牒的最後期限,秀水市場裡的NIKE、ADIDAS、POLO、BOSS、TOMMY五種假冒名牌將被徹底封殺。雖然秀水的假名牌曾經躲過了多次打假,甚至在「3·15」這個特殊的日子也照賣不誤,但是如今「不賣名牌賣什麼」成了商戶乃至顧客都關心的問題。
  • 德州一墨水廠灌裝假名牌墨汁 老闆稱對方知名度高
    德州禹城警方發現生產假冒名牌墨水涉嫌企業的生產窩點犯罪嫌疑人謝某稱,為了追求高利潤,於2009年底,從網上聯繫了一家專門製作商標、包裝箱的工廠,然後借著生產自己產品的幌子,背後投機倒把。  齊魯網8月19日訊 日前,德州禹城警方接到一個關於生產假墨水的舉報。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禹城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的民警趕赴涉嫌企業開展調查,可現場調查卻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線索。
  • 「今日外貿」TikTok禁令或難以生效,封禁TikTok的法律依據遭質疑
    #今日熱點觀察:1、封禁TikTok的法律依據遭受質疑, TikTok禁令目前難以生效!2、美國社交網絡服務商Reddit官宣即將收購TikTok的競爭對手Dubsmash。一、封禁TikTok的法律依據遭受質疑,TikTok禁令目前難以生效!據外媒消息,12月15日,美國華盛頓上訴法院合議庭法官對於美商務部不斷針對TikTok限制措施再次表示質疑。在昨日舉行的聽證會上,美國三名法官中有兩名法官暗示,他們不認同美國政府尋求封禁TikTok的法律依據。
  • 廣東多地清退共享電動自行車被質疑缺法律依據,省司法廳回應
    佛山市禪城區騎乘共享電動車的市民「清退共享電動自行車,我們認為沒有充足的法律依據。」今年下半年以來,廣東省多個地市對共享電動自行車的清退行動引起了公益律師廖建勳的注意。律師質疑:清退電動自行車缺乏法律依據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當前廣東多地市清理共享電動自行車的政策背景,最早緣於2019年3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強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實施監督的意見》(以下簡稱「國家三部門意見」)。該文件明確提出「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要求,清理共享電動自行車」。
  • 為什麼NEXT%沒有被禁穿?
    小粉鞋不會被禁穿了。比如科斯蓋將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提高了81秒;Geoffrey Kamworor差2秒將半馬世界紀錄提高到58分以內;今年的日本箱根驛傳上,日本大學生穿NEXT%的比例非常高,而且也是多次刷新區間紀錄。以至於現在,每次路跑比賽中出現紀錄被刷新,人們討論更多的不是運動員本身,是他們腳底下所穿的跑鞋。
  • 市民質疑超市散裝花生「傍名牌」—荊州新聞...
    市民質疑超市散裝花生「傍名牌」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 > 荊州新聞 正文 來源:江漢商報 時間:2011-04-03 10:29     從大潤發超市買來標稱為「酒鬼花生」的散裝花生,卻發現生產地址在荊州本地。
  • 喜糖鋪子藏貓膩名牌喜糖變了味 鼓樓查處一批假"費列羅"
    原標題:喜糖鋪子藏貓膩名牌喜糖變了味 鼓樓查處一批假"費列羅"   龍虎網訊 按照中國的婚俗,無論是哪個地方的,結婚總是少不了喜糖,發喜糖給親朋好友意味著讓大家也沾沾喜氣。  於是,小張和麗麗趕緊仔細查看包裝,這批號稱純進口的「費列羅」,包裝上卻沒有任何中文標識。出於食品安全方面的考慮,同時也為了防止買到假冒的名牌喜糖,他們撥通了南京市鼓樓區市場監管局的舉報電話。  5千餘元無標識喜糖被查  鼓樓區市場監管局稽查科接到舉報後,迅速組織執法人員對該商場的喜糖鋪展開詳細檢查。
  • 輕軌故障致大量乘客遲到 律師稱遲到扣款無法律依據
    原標題:輕軌故障致大量乘客遲到 律師稱遲到扣款無法律依據   昨天早尖峰時段,輕軌一號線因故障出現停車時間延長等非正常運行情況,致使成千上萬上班族遲到。不少乘客呼籲地鐵方面能夠出具故障證明,以便與單位進行解釋。還有一部分乘客則表示,單位只看重結果,不管遲到原因如何,都要扣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