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福海縣牧民「騎」著駱駝奔小康

2021-01-20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提起駱駝,大家自然會聯想起古絲綢之路上,駱駝負重前行,駝鈴聲聲。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如今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地處西北邊陲的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邊疆牧民依託駝乳、駝絨等駱駝產品加工產業,養殖駱駝實現了脫貧致富。駱駝從「沙漠之舟」變身「產業之舟」,越來越多的牧民「騎」著駱駝奔走在小康路上。

7月5日,在福海縣靠近烏倫古湖的一片草場上,一百餘峰駱駝正在吃草、休憩,幾座白色的氈房甚是顯眼。在氈房裡,筆者見到了駱駝的主人——該縣解特阿熱勒鎮闊克鐵熱克村的牧民阿曼·木哈買提。阿曼一臉憨笑的說,現在養駱駝掙上了錢,樓房、小汽車,寬帶等等,家裡要啥有啥,牧民的生活和城裡人一樣。

談起養殖駱駝,阿曼的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十幾年前,家裡8口人就靠養殖幾十隻羊勉強度日,生活相當困難。2007年,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落戶福海,父親木哈買提·夏提木哈買提聽聞縣裡要建駝奶加工廠,於是決定賣掉部分牛羊,用於發展駱駝養殖,這一決定在家裡引起了軒然大波,最終一家人還是同意了父親的想法。說幹就幹,當年養殖了12峰駱駝,淨賺10萬多元,讓一家人喜不自禁,更加堅定了養殖駱駝的信心和決心。

在發展養殖規模中,木哈買提一家人又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旺源生物科技集團又適時設立了專項資金,幫助貧困牧民無息借款至少10萬元,為貧困養殖戶提供扶持資金,使他們在「零成本投入」的基礎上,快速實現脫貧。木哈買提也向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借了款,這些借款,也早在駝奶銷售中逐漸還清。

如今,在父親的影響下,阿曼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養殖能手,家裡的駱駝已發展到100多峰,年收入四十餘萬元,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小時候,我家裡就養了5峰駱駝,轉場搬遷時用來馱氈房、鍋碗瓢盆等家當。」今年35歲的牧民馬那提·努爾丹別克說,他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自己能靠養駱駝掙這麼多錢。

這位「85後」小夥兒是福海縣喀拉瑪蓋鎮迭恩村的「養駝達人」,現在養了200多峰駱駝。「駱駝兩年產1胎,產奶周期在13個月左右,每天能產約2公斤奶。」馬那提說,他家養的駱駝現在每天能產奶200—240公斤。每公斤駝奶能賣40元,一天的收入就有8000元。依靠駱駝養殖,他搬出氈房住進了樓房,告別騎馬開上了汽車。

養駱駝走上了小康路,阿曼和馬那提的幸福生活都源自當地引進的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

阿勒泰地區是全國駱駝養殖存欄較多的地區,其駱駝種群數量佔全國駱駝總量的20%左右,福海縣是阿勒泰地區駱駝養殖最為集中的縣。近年來,該縣把發展駱駝養殖產業作為培育新疆地方特色產業和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舉措。2007年,政府招商引進新疆旺源駝奶實業有限公司在福海縣落地開工,為駱駝的養殖使用開闢了新的途徑,把收購的駝奶製成駝乳粉、駝絨被、化妝品銷往海內外,給農牧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成為定居牧民的後續產業。

福海縣為確保養駝規模化、標準化發展,把分散的養殖戶組織起來,扶持建立奶駝、肉駝養殖協會。突出抓好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駱駝產品精深加工,提升全縣駱駝產業綜合生產能力。該縣設立專項資金,在購駝補貼、奶罐購置、棚圈建設、開發飼草料基地、農牧民培訓、收購網點建設,建立奶駝養殖合作社等方面,大開「綠燈」。

在駱駝產業發展過程中,落戶福海的龍頭企業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闖出了一條科技引領產業發展、「龍頭」帶動實現農業產業化精準扶貧的新路子,帶動北疆區域10萬餘峰駱駝資源發展,同時,該企業獨創的「福海扶貧模式」,還帶動了阿勒泰、塔城、昌吉、烏魯木齊、哈密等北疆五地州(市)5000餘戶牧民通過養駝摘掉了「貧困」帽子、走上了富裕之路,使邊疆牧民定居工程具有強大「造血」功能。

同時,旺源生物科技集團緊緊依託新疆駱駝這一獨特的優勢資源,全力做好「有機」駝奶產品的研發生產,積極適應「大健康」事業需求,努力拓展國內外高端消費市場。全面研發生產駱駝產品,形成駱駝資源健康發展、產品開發多元升級的全產業鏈。產業發展遵循科研當先、壯大資源、穩步開發的規律,科研不斷深入、產品不斷升級、產業全面發展。

目前已完成研發投入500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5億元,市場廣告投入8000萬元。駝奶食品有液態奶、奶粉、奶片、發酵乳品;駝奶化妝品有奶皂、面膜;駝絨紡織品有駝絨被等4個產品。「旺源駝奶」產品獲得新疆農業名牌產品、新疆名牌產品、新疆著名商標,福海縣也由此獲得「中國駝奶之都」的殊榮。( 莊曉頗)

編輯:樊婷婷

相關焦點

  • 「沙漠之舟」富牧家(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6月21日,在吉木乃縣萬駝園內,牧民米拉木別克·阿依提克(左)準備交售駝奶。王臻 攝6月21日上午,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北緣的新疆福海縣喀拉瑪蓋鎮迭恩村,牧民馬那提·努爾丹別克正忙著給自家奶駝添加飼草料;幾乎同時,在福海縣城的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總部,集團副總經理許全安正在接待一批內地經銷商。
  • 新疆阿勒泰民眾發上了「駱駝財」
    中新網新疆阿勒泰6月22日電(阿麗婭·吐爾洪 苟繼鵬) 6月的新疆阿勒泰藍天白雲、雪山掩映。記者在阿勒泰採訪時,發現不少牧民選擇養駱駝增收致富,因為這裡的草場廣闊,適宜駱駝生長繁育,駝奶、駝毛能為牧民帶來好收益。萬駝園裡的駱駝悠閒地吃草。
  • 直擊新疆福海縣布倫託海大遷徙
    新疆哈薩克民族至今保持著世界最長和最完整的遊牧遷徙路線——布倫託海轉場。 新疆哈薩克族世代沿襲著遊牧生活方式,被稱為「馬背上的而遷」,隨著四季更迭,草場轉移,無論是高山、峽谷,還是河流、荊棘,他們都會趕著牛羊,騎著駱駝,帶著全部的家當義無反顧地追尋水草肥美的牧場。 哈薩克族牧民沿著那條恆久不變的、走過無數次的轉場牧道,年復一年,從春到夏,從秋到冬,從孩提一直走到暮年。
  • 新疆福海縣「百萬阿勒泰大尾羊大轉場」文化旅遊節5月30日啟幕
    「夏避暑、冬嬉雪、春秋兩季看轉場」,新疆阿勒泰地區以其獨特的旅遊資源、優美的自然環境,一直以來吸引著國內外眾多遊客。福海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納燕介紹,福海縣「百萬阿勒泰大尾羊大轉場」文化旅遊節將由評選最美傳統轉場文化傳承人、沙爾布拉克轉場儀式、特色手工藝品現場製作大賽、攝影大賽等多項活動組成。
  • 千裡牧道、千年牧遊 新疆福海縣開啟百萬轉場模式
    金秋時節,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的牧民開始趕著牲畜轉場。此時,成千上萬的牛羊馬匹或者駱駝浩蕩蕩的穿行在山間的牧道上,此情此景震撼壯觀。10月2日至4日,新疆·福海縣百萬阿勒泰羊轉場文化旅遊節牧歸活動上,將帶給遊客不同以往的轉場體驗。
  • 新疆福海縣:「訂單培訓」讓農牧民長「真本事」
    7月31日,賽克路村特邀福海縣職業高中高級獸醫師卡德爾汗卡德爾汗·沙爾合孜對農牧民進行一場「獸醫基礎知識與小康之路」專題知識培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卡德爾汗從驅蟲、品種改良、防治疾病傳播、科學養殖奔小康等幾方面內容進行了詳細生動的講解,老百姓聽得認真,聽到重點內容還認真記錄在筆記本上。
  • 福海縣:薩爾布拉克草原一派歡騰
    2013-05-24 13:24:12    華夏經緯網
  • 新疆福海縣舉辦百萬阿勒泰羊轉場文化旅遊節
    10月2日到4日,百萬阿勒泰羊轉場文化旅遊節—牧歸活動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沙爾布拉克轉場文化旅遊小鎮舉辦,來自疆內外的遊客親臨現場體驗了「千裡牧道、千年牧遊」的轉場文化的魅力,在國慶長假時間品嘗到了一道獨特的民俗文化大餐。
  • 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春季轉場(圖)
    15日,轉場牧民驅趕羊群經過額爾齊斯河 15日,轉場牧民到達臨時休息點 進入4月,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的牧民開啟一年一度的春季轉場。700餘戶牧民趕著48萬頭(只)牲畜從冬季牧場向春秋牧場遷徙。
  • 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百萬阿勒泰羊轉場文化旅遊節盛大開幕
    ​新疆阿勒泰福海訊(文/王淵 圖/福海縣融媒體中心提供)轉場是牧民在長期的逐水草而居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獨特遊牧文化。阿勒泰地區至今仍保持著目前在中國乃至世界最長最完整的遊牧遷徙路線——吉拉大峽谷—沙爾布拉克—紅山嘴古牧道。羊群所經之地揚起的灰塵遮天蔽日,牲畜的叫聲、蹄聲響徹山谷。
  • 新疆福海縣:「掌上牧場」線上賣羊
    「各位網友,大家早上好,我是網絡牧羊人巍叔,我現在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輝騰阿夏高山夏牧場,給大家做現場直播......」網友荷子「太美了,天太藍了,朵朵雲彩像棉花一樣,綠草如茵,這麼好的牧場,養的羊一定好吃。」
  • 新疆福海縣「百萬阿勒泰大尾羊大轉場」文化旅遊節開幕
    5月30日,主題為「千年遊牧,千裡牧遊」的福海縣「百萬阿勒泰大尾羊大轉場」文化旅遊節在沙爾布拉克鎮啟幕。 福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汪力介紹,舉辦福海縣百萬阿勒泰大尾羊轉場文化旅遊節,旨在讓遊客置身其中,體驗轉場遊牧文化,聆聽牧民轉場故事,感受牧民幸福新生活,將百萬阿勒泰大尾羊轉場打造成中國第一個轉場文化品牌,是深入貫徹落實阿勒泰地區"以旅遊業為主體,牽動一產、託舉二產"發展戰略
  • 新疆阿勒泰70萬牲畜轉至夏牧場 牧民贊草場水草豐美
    新疆阿勒泰70萬牲畜轉至夏牧場 牧民贊草場水草豐美  【解說】從5月30日開始,新疆將阿勒泰福海縣大批哈薩克族牧民趕著70萬隻牲畜踏上了已經延續千年的遊牧轉場之路,這條由春秋牧場到夏牧場的轉場路有二百餘公裡,在歷經近一個月的長途跋涉後,6月26日,新疆福海縣牧民趕著70萬隻牲畜已經全部轉至夏牧場。
  • 「十一」在福海縣看百萬阿勒泰羊轉場牧歸
    天山網訊(記者 秦鵬攝影報導)10月2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沙爾布拉克牧場,牧民趕著羊群參加了「百萬阿勒泰羊轉場文化旅遊節牧歸」活動。當日,為期3天的「千裡牧道 千裡牧遊」百萬阿勒泰羊轉場文化旅遊節,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沙爾布拉克轉場文化旅遊小鎮拉開序幕。
  • 福海縣青少年活動中心首期研學旅行活動側記
    中新網新疆新聞1月28日電(莊曉頗 王呈)「第一次來到福海,在這裡不僅僅讓感受到了神秘的冬捕文化和魚文化,認識了好多種冷水魚,學到了課本當中沒有的知識,而且在援疆工作紀念館、紅色教育基地,厚重的歷史文化,同樣培養了我們的愛國情懷」,1月26日,剛剛參加完研學活動的阿勒泰市中心小學學生王子軒高興地說。
  • 走進新疆福海縣哈薩克民俗文化村
    抵達福海縣,正是傍晚時分,此時草原上的陽光不再炙熱,漸漸西下的白色圓盤微露紅暈。一陣陣暖熱的風吹來,攜帶著青草味的空氣,夾雜著烏倫古湖的水腥味,鑽進人的鼻孔,滲進人的肺部,頓時讓人渾身有種說不出的舒坦和爽朗。這就是新疆的阿勒泰福海縣,一個獨具人文魅力的地方。
  • 哈薩克族牧民秋季轉場掠影——鄭麗穎作品
    9月中旬,鄭麗穎一行趕往阿勒泰地區福海縣一個叫大橋的地方,拍攝牧民轉場。那裡是高山牧場,位於額爾齊斯河上遊,一條河谷伴山谷,一直延伸到中國和蒙古國邊境。哈薩克族牧民每年要在春夏秋冬輾轉於四個牧場,千百年的轉場歷史使哈薩克族人成為走路最多、搬家最勤的民族。此行要特別感謝吉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趙春江和他的哈薩克族朋友攝影人葉爾江,如果沒有他們的一路陪伴,我們不可能拍到這樣有意義的畫面。
  • 來到敦煌騎駱駝,這一輩子也忘不了被「駱駝雙峰」夾著的感受
    說到人煙稀少、一片荒蕪的沙漠,想必大家對於沙漠中的行者——駱駝並不陌生,可能大家看電視或者刷視頻的時候,看到過沙漠中,一群穿越沙漠的探險者,英姿颯爽地騎著駱駝,緩緩而行。也許大家有生之年都沒見過駱駝,或者親自騎一騎。然而當你來到敦煌,來到鳴沙山景區,這一切的幻想都能美夢成真。在鳴沙山旅遊景點中,駱駝之行算是最為大家熱捧的項目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