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駱駝,大家自然會聯想起古絲綢之路上,駱駝負重前行,駝鈴聲聲。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如今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地處西北邊陲的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邊疆牧民依託駝乳、駝絨等駱駝產品加工產業,養殖駱駝實現了脫貧致富。駱駝從「沙漠之舟」變身「產業之舟」,越來越多的牧民「騎」著駱駝奔走在小康路上。
7月5日,在福海縣靠近烏倫古湖的一片草場上,一百餘峰駱駝正在吃草、休憩,幾座白色的氈房甚是顯眼。在氈房裡,筆者見到了駱駝的主人——該縣解特阿熱勒鎮闊克鐵熱克村的牧民阿曼·木哈買提。阿曼一臉憨笑的說,現在養駱駝掙上了錢,樓房、小汽車,寬帶等等,家裡要啥有啥,牧民的生活和城裡人一樣。
談起養殖駱駝,阿曼的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十幾年前,家裡8口人就靠養殖幾十隻羊勉強度日,生活相當困難。2007年,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落戶福海,父親木哈買提·夏提木哈買提聽聞縣裡要建駝奶加工廠,於是決定賣掉部分牛羊,用於發展駱駝養殖,這一決定在家裡引起了軒然大波,最終一家人還是同意了父親的想法。說幹就幹,當年養殖了12峰駱駝,淨賺10萬多元,讓一家人喜不自禁,更加堅定了養殖駱駝的信心和決心。
在發展養殖規模中,木哈買提一家人又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旺源生物科技集團又適時設立了專項資金,幫助貧困牧民無息借款至少10萬元,為貧困養殖戶提供扶持資金,使他們在「零成本投入」的基礎上,快速實現脫貧。木哈買提也向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借了款,這些借款,也早在駝奶銷售中逐漸還清。
如今,在父親的影響下,阿曼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養殖能手,家裡的駱駝已發展到100多峰,年收入四十餘萬元,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小時候,我家裡就養了5峰駱駝,轉場搬遷時用來馱氈房、鍋碗瓢盆等家當。」今年35歲的牧民馬那提·努爾丹別克說,他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自己能靠養駱駝掙這麼多錢。
這位「85後」小夥兒是福海縣喀拉瑪蓋鎮迭恩村的「養駝達人」,現在養了200多峰駱駝。「駱駝兩年產1胎,產奶周期在13個月左右,每天能產約2公斤奶。」馬那提說,他家養的駱駝現在每天能產奶200—240公斤。每公斤駝奶能賣40元,一天的收入就有8000元。依靠駱駝養殖,他搬出氈房住進了樓房,告別騎馬開上了汽車。
養駱駝走上了小康路,阿曼和馬那提的幸福生活都源自當地引進的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
阿勒泰地區是全國駱駝養殖存欄較多的地區,其駱駝種群數量佔全國駱駝總量的20%左右,福海縣是阿勒泰地區駱駝養殖最為集中的縣。近年來,該縣把發展駱駝養殖產業作為培育新疆地方特色產業和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舉措。2007年,政府招商引進新疆旺源駝奶實業有限公司在福海縣落地開工,為駱駝的養殖使用開闢了新的途徑,把收購的駝奶製成駝乳粉、駝絨被、化妝品銷往海內外,給農牧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成為定居牧民的後續產業。
福海縣為確保養駝規模化、標準化發展,把分散的養殖戶組織起來,扶持建立奶駝、肉駝養殖協會。突出抓好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駱駝產品精深加工,提升全縣駱駝產業綜合生產能力。該縣設立專項資金,在購駝補貼、奶罐購置、棚圈建設、開發飼草料基地、農牧民培訓、收購網點建設,建立奶駝養殖合作社等方面,大開「綠燈」。
在駱駝產業發展過程中,落戶福海的龍頭企業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闖出了一條科技引領產業發展、「龍頭」帶動實現農業產業化精準扶貧的新路子,帶動北疆區域10萬餘峰駱駝資源發展,同時,該企業獨創的「福海扶貧模式」,還帶動了阿勒泰、塔城、昌吉、烏魯木齊、哈密等北疆五地州(市)5000餘戶牧民通過養駝摘掉了「貧困」帽子、走上了富裕之路,使邊疆牧民定居工程具有強大「造血」功能。
同時,旺源生物科技集團緊緊依託新疆駱駝這一獨特的優勢資源,全力做好「有機」駝奶產品的研發生產,積極適應「大健康」事業需求,努力拓展國內外高端消費市場。全面研發生產駱駝產品,形成駱駝資源健康發展、產品開發多元升級的全產業鏈。產業發展遵循科研當先、壯大資源、穩步開發的規律,科研不斷深入、產品不斷升級、產業全面發展。
目前已完成研發投入500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5億元,市場廣告投入8000萬元。駝奶食品有液態奶、奶粉、奶片、發酵乳品;駝奶化妝品有奶皂、面膜;駝絨紡織品有駝絨被等4個產品。「旺源駝奶」產品獲得新疆農業名牌產品、新疆名牌產品、新疆著名商標,福海縣也由此獲得「中國駝奶之都」的殊榮。( 莊曉頗)
編輯:樊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