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市館陶路德國風情街舉辦的2011德國商品青島展銷會近日落下帷幕。展銷會歷時5天,共吸引16萬市民參加,現場現金交易額150萬元,籤約預訂額280萬元。
展銷會的成功讓館陶路這條曾被譽為「青島的華爾街」的百年老街重現昔日繁華。「沒想到市政協如此重視,傾力推介德國風情街,沒想到群眾這麼歡迎,沒想到籤約這麼多家企業。」德國街招商辦公室主任萬聖韜一連說了幾個「沒想到」。
館陶路初建於1899年,當年,德國駐膠市政當局將此規劃為「洋行區」,各國的許多駐青機構最初也先在這裡涉足。20世紀30年代,館陶路成為青島的金融經濟中心,被稱作「青島的華爾街」,影響著整個華東地區的經濟及沿海地區的出口轉口貿易。然而,隨著青島政治、經濟中心以及人口的東移,館陶路這條曾經的金融街日漸蕭條。
如何讓館陶路重現昔日輝煌,讓人民群眾從中受益?自2008年起,青島市政協展開調研。委員們在街頭巷尾奔波,於鄰裡大院與百姓聊天。而後向市委提交《依託舊城改造,立足改善民生,全力打造城區特色街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在館陶路建設德國風情街,並通過對老街的改造,達到改善民生、文物保護、擴大就業等「一舉十得」的效果。建議得到了青島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將德國風情街建設列入議事日程,並著手進行改造。
短短幾年時間,館陶路沒落的老街的形象有了改觀,老建築修舊如舊,連站牌、鋪路石磚這樣的細節都透露著異域風情。然而舊時「青島華爾街」的樣貌雖得以還原,可人氣卻遠遠不及當時了。
帶著新問題,青島市政協去年邀請中國駐德國前大使盧秋田一同視察館陶路德國風情街。看到尚有部分零散商鋪閒置後,盧秋田提出在德國街上辦德國商品展銷會,以展銷會為載體吸引商家、吸引遊人。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市政協的響應。青島市政協主席孫德漢表示,展銷會對德國風情街的宣傳和招商引資有再推介、再拉動的作用,要舉政協之力促成展銷會。
今年以來,青島市政協多次與德國風情街管理辦公室對接,與德國風情街負責領導面對面交流。僅全國兩會後一個月內,市政協就3次前往視察,先後提出德國風情街建設要立足長遠發展,藉機實現轉型升級;結合自身優勢出發,推動文化與科技、市場、旅遊、商業、金融相結合;利用德國風情街的特色和優勢,帶動整個青島西部地區滾雪球式的發展等意見建議。
今年3月,市政協將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凸顯德國產品元素、展現街區文化特色的項目分為十大類,分配到市政協辦公廳和各專門委員會,「牽線」進展情況一日一調度。功夫不負有心人,據德國風情街管理辦公室介紹,今年以來他們先後接待由市政協聯繫、介紹的洽談客戶80多人次,目前已有9家企業成功與德國風情街「牽手」。
市政協的關注引起市區兩級分管德國風情街領導的關注。從今年4月,展銷會新聞發布召開至展銷會成功舉辦,德國風情街管理辦公室先後召開20餘次調度會議。在第11次調度會議上,德國風情街管理辦公室向孫德漢匯報展銷會籌備情況,並表示將吸納政協提出的增加文化元素,增強德國風味的建議。展銷會前一天,孫德漢冒雨帶領工作人員再次來到展銷會現場,對布展細節一一察看,並提出意見。
此次展銷會捷報頻傳。1家參展商成功入駐德國街,6家參展商表達了入駐意向。另有德國、奧德利廠商表示將就進駐德國街問題來青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