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石老人海灘,德國風情街,天主教堂–具有哥特風格的教堂建築

2021-01-20 球球遊記

在青島這座充滿魅力的北方海濱城市,有一片石老人海水浴場,是青島市區最大的海水浴場之一。在午山腳下臨海斷崖南側,距岸百米處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稱「石老人」。石老人是我國基巖海岸典型的海蝕柱景觀。千百萬年的風浪侵蝕和衝擊,使午山腳下的基巖海岸不斷崩塌後退,並研磨成細沙沉積在平緩的大江口海灣,唯獨石老人這塊堅固的石柱殘留下來,形成今日之狀。

關於石老人,還有個民間傳說。相傳,石老人原是居住在午山腳下的漁民,與女兒相依為命,一天女兒被龍太子搶進龍宮,可憐的老人日夜在海邊呼喚,望眼欲穿,不顧海水沒膝,直盼得兩鬢全白,腰弓背駝,扔執著地守在海邊,後來,趁老人坐在水中之際,龍王施展魔法,使老人身體僵化成石,便有了「石老人」的說法。

在海灘的左手邊有一大片淺礁和石頭,那裡有退潮時來不及跑掉的小螃蟹小海鮮,很多人都喜歡到那裡扒石頭,抓小螃蟹來玩,還有附在礁石上的貝類,有的說敲開一個貝殼,用嘴一吸,裡面的肉都能生吃哦,但我實在膽小,也不敢嘗試。

還能撈到這種大片的海中植物,我也不認識這是海帶還是海白菜,摸起來滑滑的,反正是很好玩就對了!

石老人海灘玩夠了,可以去青島有名的棧橋走一走,吹吹海風,拍拍照,周圍還挺熱鬧。

德國風情街一般來青島旅遊也不可錯過,我們這等路痴來這條街也發生了很好笑的事情,因為是坐公交,下了車按導航走過來,就在這個路口提示到達目的地,但是我們沒有看到任何標識,沿著這條街的一邊往裡走了一小段不敢確定是不是德國風情街,又退回來,圍著路口轉了一圈,才發現這個大大的標誌就在眼前,之前就從它的後面走過都沒有發現,當時把自己蠢到無語,兩人站在那笑了好久。

街裡多為德式建築,我們去的時候不是旅遊旺季,安安靜靜地逛著,感受這座城市的歷史。

位於浙江路的天主教堂也是到青島旅遊的著名打卡地,原名聖彌厄爾大教堂,是一座具有典型哥特風格的教堂建築,門前時常會有人拍婚紗照。

青島的火車站很大很漂亮,有點像機場的感覺,希望青島越來越好!

好啦,所見所聞,給大家分享到這裡,本文圖文均由球球遊記原創。有感興趣的朋友,歡迎來關注留言,或者來分享你的經歷!

相關焦點

  • 青島石老人海灘,德國風情街,天主教堂–具有哥特風格的教堂建築
    相傳,石老人原是居住在午山腳下的漁民,與女兒相依為命,一天女兒被龍太子搶進龍宮,可憐的老人日夜在海邊呼喚,望眼欲穿,不顧海水沒膝,直盼得兩鬢全白,腰弓背駝,扔執著地守在海邊,後來,趁老人坐在水中之際,龍王施展魔法,使老人身體僵化成石,便有了「石老人」的說法。
  • 德國科隆大教堂:華麗的哥特風格,藝術與宗教結合的巔峰建築
    德國科隆大教堂在德國人的心目中是神聖之地,建造者將哥特風格的建築藝術與宗教文化完美的結合,使科隆大教堂成了名副其實的巔峰建築。科隆大教堂的所在地便是德國科隆這個城市,教堂位於市中心的位置,每一個來過科隆的遊客都一定會對科隆大教堂念念不忘,數十座尖塔聳立在城市中央,哥德式的風格帶給人們強烈的震撼,簡直是鬼斧神工之作。
  • 德國科隆大教堂:華麗的哥特風格,藝術與宗教結合的巔峰建築
    德國科隆大教堂在德國人的心目中是神聖之地,建造者將哥特風格的建築藝術與宗教文化完美的結合,使科隆大教堂成了名副其實的巔峰建築。科隆大教堂的所在地便是德國科隆這個城市,教堂位於市中心的位置,每一個來過科隆的遊客都一定會對科隆大教堂念念不忘,數十座尖塔聳立在城市中央,哥德式的風格帶給人們強烈的震撼,簡直是鬼斧神工之作。
  • 大名天主教堂,華北標誌哥特建築,上海徐家匯大教堂後第二大教堂
    大名天主教堂是大名府城的特色建築之一。2013 年 5 月 3 日,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大名天主教堂,又名寵愛之母大堂,位於大名體仁門內西 200 米的城東街路南。民國五年(1916 年)由法籍天主教會傳教士郝嘉祿司鐸主持設計。
  • 大名天主教堂,華北標誌哥特建築,上海徐家匯大教堂後第二大教堂
    大名天主教堂是大名府城的特色建築之一。2013 年 5 月 3 日,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大名體仁門內西 200 米的城東街路南。大名天主教堂始建於 1918 年,1921 年12 月竣工,是我國華北地區的標誌性哥特建築,也是繼上海徐家匯大教堂後的第二大教堂。大堂可容納一千餘人,裝修細膩,設施豪華,窗用彩花玻璃鑲嵌。雖經九十年風雨侵蝕,仍然保存尚好,可見其施工技術的精湛。
  • 何正忠 猶他州風情-5 瑪德琳天主教堂
    瑪德琳大教堂是鹽湖城一座古老的教堂,已有200多年歷史,也是鹽湖城第二大主要教堂。建築上結合了羅馬式與哥德式的建築特徵,室內裝飾比較歐化,具有西班牙哥特風格,有豐富的壁畫和彩繪玻璃。;2016.10攝 瑪德琳天主教堂一景  室內裝飾比較歐化,具有西班牙哥特風格 
  • 大名天主教堂,華北標誌哥特建築,上海徐家匯大教堂後第二大教堂
    大名天主教堂是大名府城的特色建築之一。2013 年 5 月 3 日,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大名天主教堂,又名寵愛之母大堂,位於大名體仁門內西 200 米的城東街路南。民國五年(1916 年)由法籍天主教會傳教士郝嘉祿司鐸主持設計。建堂款項除國內外捐獻外,均由天津總堂撥發。
  • 大叻天主教堂: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教堂,淡粉色的教堂
    大叻天主教堂建於1931年和1942年,從外觀上看起來像一個歐洲中世紀大教堂。當年,這座教堂是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人住在大叻或去那裡度假時使用的。站在遠處,可以看到大叻大教堂的鐘樓。大叻天主教堂是該地區最大的教堂,歐洲哥德式建築風格。
  • 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典型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天主堂!
    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區主教座堂,典型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整體建築呈「品」字形,樓座以黃、紅花磚砌成,上砌翠綠色圓肚型尖頂,簷下為半圓形拱窗。教堂每日早晨舉行宗教活動,逢星期日及天主教節日,早晚皆有宗教活動。
  • 經典教堂建築巡禮之——濟南將軍廟天主教堂
    濟南將軍廟天主教堂全名聖母無染原罪教堂,因為坐落在將軍廟街上而被人們俗稱之將軍廟天主教堂。是濟南最早的天主教堂,始建於清順治七年(1650年),由西班牙教士嘉伯樂在將軍廟街購地13.6畝建成,為歐式風格建築,後在教會與民眾衝突中被焚毀。教堂的全貌。
  • 我國王府井的天主教堂,是羅馬風格建築,也完美融合了中國的風格
    很久前,天主教傳入我國,各個地方都修築起了天主教堂。特別是一些大城市,除了天主教堂之外還有不少的基督教堂,在北京,有四個著名的天主教堂,王府井天主教堂就是其中之一。我國王府井的天主教堂,是羅馬風格建築,也完美融合了中國的風格。
  • 託萊多大教堂:它集各種建築風格為一體,真的很奇特
    託萊多的古老建築眾多,主要分三類:天主教堂、猶太教堂和清真寺。天主教堂內最宏偉壯觀的是託萊多大教堂,它是城市曾被推為西班牙宗教首都的見證,也是現在城內最引人注目的建築,為世界天主教教堂中名列前茅的傑作。
  • 老建築|濟南最大的天主教堂,浸透著中國人的血汗
    (洪家樓天主教堂)若說濟南市內最具有異域風情的地方,首推位於歷城區的洪家樓天主教堂。這裡的人一般都叫它洪樓教堂。這是一個哥德式的建築。哥德式建築的教堂在歐洲天主教國家非常普遍,但是在濟南,這確是第一個。在此之前,外國傳教士在濟南所建的教堂基本上都有中國的元素,比如將軍廟街的天主教堂,那裡面有拉丁文的橫幅,又有中文的對聯,中西文化相互交融。
  • 浙江路天主教堂,青島最大的哥德式建築,最受歡迎的網紅打卡點
    其實浙江路天主教堂只是後來人對這座青島最大的哥德式建築的通俗叫法,它本來的名字叫聖彌厄爾教堂,因為名字比較繞口,更多的人還是習慣稱呼它為天主教堂,因為位於浙江路上,所以就有了浙江路天主教堂的叫法,以區別青島市區的其他天主教堂。在我的第一次青島之旅中,堂妹幫我預訂的酒店就在天主教堂附近,步行五分鐘左右就能看到天主教堂。
  • 廣東湛江「唯一」的「雙尖塔哥德式」建築,遊客:像廣州「石室」
    而這些法式建築遺蹟,成為了解湛江歷史的珍貴「化石」。現在,當地有關部門對這批法式建築保護起來,通過維修維護,形成「法式風情街」景點,並成為霞山城市建設的又一張亮麗名片。忽然,眼前一亮,路上繁密棕櫚葉遮蔽著一幢只露出塔尖的建築所震撼,這幢建築是湛江「唯一」的「雙尖塔哥德式」建築:維多爾天主教堂。而第一眼看到維多爾天主教堂時,與我在廣州見到的「石室」建築的外形實在太相似了,都是一幢「雙尖塔哥德式」建築。
  • 大叻天主教堂: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教堂,淡粉色的教堂
    大叻天主教堂建於1931年和1942年,從外觀上看起來像一個歐洲中世紀大教堂。當年,這座教堂是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人住在大叻或去那裡度假時使用的。站在遠處,可以看到大叻大教堂的鐘樓。大叻天主教堂是該地區最大的教堂,歐洲哥德式建築風格。
  • 遠東第一大教堂——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
    遠東第一大教堂——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1910年徐家匯天主堂落成,它是中國第一座按西方建築方式建造的教堂,落成之日即成為當時的「上海第一建築」,「遠東第一大教堂」。17世紀初,西方傳教士就開始在上海地區活動。
  • 中國東西合璧、別具風格的12處天主教堂
    中國中西合璧、別具風格的12處天主教堂,美不勝收凝聚歷史記憶 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星羅棋布的散布著各種風格的教堂,她們如璀璨明珠點綴在祖國繁華的都市或不為人知的深山。其中就有許多中西合璧、別具風格的教堂建築,不但是最具典型時代意義的歷史文化產物,而且還凝聚了永久的時代記憶。
  • 「最美的哥德式教堂」——巴黎聖母院,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建築?
    要談巴黎聖母院的建築史,不得不從巴黎的哥德式建築說起。大約從公元1150年開始,羅馬風建築沒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繼承了羅馬風建築技術、藝術特徵,但又截然不同的哥德式。哥德式建築作為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個重要類型,其顯著的特點就是在構造上具有大膽的思路並且建築整體充滿浪漫主義風格。
  • 青島最大的天主教堂,原設計高度超百米,後被希特勒叫停
    青島跟歐亞大陸另一端的德國有著一段歷史淵源,清朝末年,德國殖民者趁著中國國力虛弱,將青島佔領作為其殖民地,並在這裡建設了一座德國風格的城市,今天的很多紅頂洋房,就跟那段歷史有關。今天要說的是其中一座非常特別的建築——青島天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