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聚焦重點工作,實施建言獻策「金點子」工程。組織開展「統一戰線與黨同心」「引領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同心同行」等系列主題活動,提出意見建議400餘條,其中「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加強和改進城鄉社區治理」「推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助推鋰鉀資源綜合開發」等40多條意見建議得到縣委採納。
二是聚焦脫貧攻堅,深入開展「萬企幫萬村」工作。在毛壩鎮天坪村、茶河鎮聖水村、三墩土家族鄉大窩村創建精準扶貧示範基地,實施「支部聯建、幫扶聯手、走訪聯心」助推黨建引領,實行「寄養、託管、按揭」模式發展致富產業,推行「土地流轉收租金、農民務工拿薪金、公司購買養老金」增收渠道夯實脫貧保障。截至目前,共促成105家企業幫扶85個村,投入或撬動工商資本2.47億元,培訓貧困人口5000餘人,帶動3500餘戶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增收脫貧,相關經驗做法被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和財經頻道《整點財經》欄目報導。
三是聚焦人才振興,建立「人才回引」激勵體系。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優勢,依託智力支鄉會、異地宣漢商會等平臺,主動為宣漢發展作推介、為企業落戶牽紅線、為人才引進當伯樂。建立優秀回引創業人員引進、跟蹤、協調、幫助「一條龍」服務機制,主動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爭取政策補助資金,幫助解決土地流轉、要素保障等具體困難。定期召開創新創業座談會、鄉友懇談會等,搭建協商議事平臺。先後吸引優秀在外鄉友5000餘人回鄉創業,成功打造了「藍莓谷」、「花仙谷」、「川東蓮鄉」等特色產業基地34個。
四是聚焦民族地區發展,全面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始終把創建工作作為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徑,著力在改善基礎設施、壯大經濟發展、深化基層治理等方面下功夫。廣泛動員組織統一戰線力量,積極參與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示範區建設,探索建立「資源入股帶動、勞動就業帶動、經合組織帶動、經營幫扶帶動、農旅聯動帶動、文旅融合帶動、易地搬遷帶動」脫貧模式,帶動北部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區)102個貧困村、9.1萬餘名貧困人口脫貧,輻射帶動周邊21個鄉鎮46萬餘人增收致富,提升了民族地區群眾幸福指數。宣漢縣人民政府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王維舟紀念館和縣稅務局、宣漢中學被命名為全國、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和單位。
(宣漢縣委統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