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對每個人深感抱歉,並感謝所有出現在我生命中的人。我永遠對不起我的家人,我只為他們帶來痛苦。請火化並將骨灰撒在我父母的墓。"

在留下這封遺書後樸元淳穿一身黑衣,戴著口罩和玄色帽子,背著包從市主座邸脫離。乘計程車抵達位於城北區的臥龍公園,後徒步上山。隨後傳來噩耗,發現樸正淳的屍體,死亡原因為自殺。
這樣的新聞,在韓國似乎不足為奇,韓國政客自殺的是仿佛我們已經司空見慣。那麼今天我們就聊聊,韓國政客屢屢自殺,韓國自殺率奇高背後的原因。
在我看來導致韓國自殺率奇高的原因源於韓國一種獨特的思想文化,即——「恨文化」
何為「恨文化」?要了解「恨文化」首先要明白「恥感文化」與「罪感文化」,東方儒家文明是「恥感文化」即強調的是榮辱;而西方基督教文明則是「罪感文化」強調的則是救贖。

或許你聽說國韓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在韓國基督徒(包括天主教徒與新教教徒)的比列甚至超過40%,基督教當然是韓國的第一大教,但這只是明面上的。在我看來韓國的真正第一大教甚至可以稱之為國教的隱形信仰正是是——儒教。

從600年前李氏朝鮮尊儒,在六百多年的儒教教化下,儒教思想已經緊緊的紮根與韓國——等級觀念、男尊女卑的思想、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觀,以及社會的種種規則,無一不證明儒教文化已經成為了韓國的背景、底色。
韓國是一個基督化的國家,但為什麼自殺率奇高呢,要知道在聖經中的自殺是自我謀殺,是對神的一種褻瀆,這正是因為韓國現在身體是基督教但靈魂還是儒教,儒教的「恥感」壓倒了基督教的」罪感「

在明清時期西方傳教士在中國與日本」大肆入侵「唯獨對宛若鐵門的韓國束手無策,韓國儒生對西方教的排斥,連儒教的發源地都是遠遠不如,明朝滅亡後,朝鮮甚至以」小中華「自居,可見儒教在朝鮮的影響力之深。
而韓國的」恨文化「正是源於儒教」恥感文化「的一種分支,是一種混合了韓國本土歷史、文化的獨特思想,是韓國歷史上長期處於弱勢、被大國欺負留下的心理陰影。正是在大國的陰影下沒有反抗能力,對自己的一種憤怒,對自己沒有能力的——恨。

另一方面韓國人對政治道德的苛求,已經達到了一種」病態「,仿佛做公眾人物必須要白璧無暇,猶如人間聖人一樣。在這樣的環境下只要政客有一點瑕疵,就會引發社會的激烈動蕩,而在」恨文化「的影響下,政客(有良知,有道德)會恨自己,會不斷把責任歸咎與自己。那麼此時政客就只有一個選項了——以死明志。但殺死政客的刀卻是韓國集體意識的」恨「

古今東西,韓國終究只是」附庸「就算是在思想政策上在怎麼學習他的宗主國(明朝、美國)但」附庸「終歸只是」附庸「一個沒有主權的國家,不論他取得了怎樣的成就他也不光榮、不偉大。
韓國想要偉大,要的不是成為第二個美國,而是先成為第一個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