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影視劇或者現實中看到這樣一幅場景,歐洲和美洲國家吃飯之後總要給服務員一些,不管他們吃飯的地方是高級的星級餐廳,還是就是普通的街邊小店。給小費在歐美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如果不給似乎才是另類。
但這樣的現象出了歐美之後就很難見到,壓垮歐美的"小費文化",為何在中國從未見過?網友:不興這套。細想一下,中國好像一直都沒有這個習慣,為何在這一點上中外有很大差異?
小費文化最開始是在英國盛行,給小費是對今天為你服務的服務人員的一種肯定,是對你吃飯的餐廳服務質量的一個讚賞,後來世界開放,各國往來,漸漸的這種文化就在歐美其他國家盛行起來。在歐美國家給小費是一件很正式的事情,如果你忘記給了,或許會有人來追問你是不是今天的服務質量不太好?
但中國卻從來沒有這種習慣,一個原因是這樣的傳統,沒有從歐美傳到中國,中國人奉行以勞動獲得報酬,因此服務人員會拿到自己相應的工資,不需要人們再額外給予小費,而國外給予小費,是因為最開始做服務行業的人往往沒有多少工資,額外的小費對他們而言很有用。
再有就是儘管在歐美國家給小費是一種讚賞的行為,但換的中國,或許會有人覺得這是在施捨,是對服務人員的一種輕視,中國人提倡人人平等,既然這種給小費的行為可能會讓人產生誤解,那就不做這個行為。
說到底給小費只是因為中外的文化不同,外國人覺得給小費是對服務人員、吃飯的餐廳這一種讚賞,而在中國,你只要吃得好吃得飽,下次能再來,就是對餐館的一種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