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香米」插秧忙,金獎品種有望帶動村民增收

2020-12-19 廣州日報

插秧機緩緩駛過,水田上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秧苗;無人機空中盤旋一周,噴肥灑藥的工作就完成了……「從化香米」項目近日正式啟動,記者29日在從化區鰲頭鎮黃羅村看到,當地水稻插秧正按部就班地進行。隨著從化香米品種的落戶,當地村民有望獲得比以往更穩定的收入。

「從化好水,出從化好米」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插秧時節,黃羅村耕地上處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優質稻首席科學家周少川教授一下車,就發現了插秧機作業方式需要調整,「把插秧密度調大一些,這個品種需要提高單位面積內的穗數。」插秧機行駛幾個來回,一塊水田的插秧作業就完成了。黃羅村黨支部書記曾鑑賢告訴記者,當地有458畝農田出租給一個水稻生產基地,種植美香佔2號水稻。過去村民自己耕作,種植水平參差不齊,產量有高有低。如今由生產基地統一安排生產流程,農民既獲得租金,又能通過獲聘得到固定收入,生活更加有保障了。「我們還與茂墩水庫協調,保證灌溉用水。」曾鑑賢說,該村灌溉用水採用零汙染、水質達到食用級標準的水源,達到真正的「從化好水,出從化好米」。

作為廣州市的農業大區,前不久,從化區正式啟動了「從化香米」項目,明確優先推動香米產業的發展,從品種、種植、收購、烘乾、儲藏、加工、銷售等方面入手,全產業鏈打響「從化香米」國家地標品牌。該區計劃通過2—3年時間,實現「從化香米」綠色化、智能化、機械化、標準化、高端化生產,促進全區水稻年增加收入3.6億元,為實現鄉村振興夯實產業基礎。

爭取讓村民收入翻番

記者在黃羅村了解到,當地布局已久的現代化農業基地,正著力推出自有品牌的從化香米。這個水稻種植基地,由以廣東省農科院原副院長李康活、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優質稻首席科學家周少川教授為核心的專家團隊提供技術支持,選取連續在兩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會獲得「全國優質稻(秈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金獎」的美香佔2號為主要種子進行培育。

周少川向記者介紹說,美香佔2號平均畝產400千克左右,以口感上佳著稱。由於品質優良,普通稻米收購價每千克價格只有2.6元到3元,而美香佔2號每千克收購價可達3.2元到5元。「我們團隊多年攻關,想找到美香佔2號的替代品種,但就是做不到,可見這個品種有其獨特優越性。」周少川說。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糧食出口國傳出限制出口的信息,「糧倉有糧」意義凸顯。天南農業總經理陳志實告訴記者,在黃羅村種植優質美香佔2號,是要在保證供應的情況下滿足市場對優質大米的需求。黃羅村位於從化區鰲頭鎮西南部,村民收入較低,一直以來以農業生產為主,其中水稻為其主要農產品品種。

「希望通過合理規劃,改變當地水稻種植小、散局面,爭取讓村民收入翻番。」陳志實說。據介紹,目前分布在黃羅村和大坳村的約1500畝連片高標準化水稻種植基地,已形成研發、繁育、種植、收儲、加工、物流、貿易的一條龍業務。一年後,「從化香米」將可進入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供應系統,並有機會成為佔據全國較大市場份額的優質稻米品牌。陳志實說,其生產基地將採用循環種養的方式,對三農資源進行全方位的多層次開發利用,以點帶面,以品帶產,深度支持鄉村發展,「後續還會在加工產品方面發力,提升農民的幸福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葉卡斯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葉卡斯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葉碧君

相關焦點

  • 搶抓時節啟動春耕,從化香米充實廣州「米袋子」
    隨著無人機播種,2020年春耕生產現場觀摩會暨「從化香米」項目建設啟動儀式也由此掀開帷幕,這也標誌著「從化香米」項目的落地,未來將推動從化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疫情期間,從化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在開春之際,搶佔關鍵農時,組織春耕生產,同時引入「從化香米」項目,保障廣州「米袋子」。
  • 水稻專家鼓勵打好「從化香米」名片牌
    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胡培松院士,廣東省農科院原副院長李康活,廣東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優質稻首席科學家周少川教授等,前往位於廣州市從化區鰲頭鎮的黃羅水稻種植基地考察調研,促夏糧豐收。 從化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屏障,是嶺南重要的農業大區。水稻一直都是從化區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從化香米」是當地大力打造的國家地標品牌。
  • ...金獎品種和產品名單出爐 我市「象牙香佔」「海島香米」入選
    江門日報訊 (記者/畢松傑 通訊員/岑文剛) 近日,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第十九屆廣東種業博覽會在廣州開幕,會上評選出首屆「廣東十大國際名米」並為廣東國際名米(秈稻)金獎品種和產品頒獎
  • 「一畦」春茶綠村民增收忙
    這是清鎮市新店鎮中壩村牛坡村民對當地環境的生動描述。海拔1400米左右的牛坡,山清水秀,孕育出了一片雲霧風韻的茶園。三月好天氣,牛坡「二十一畦」茶葉進入了採摘季,茶農們腰挎茶簍,一雙雙巧手熟練地將一顆顆芽尖採入簍中。「前段時間出去打工不方便,剛好這裡需要採茶工,我就報名了。摘一斤獨芽50元,我一天能採3斤左右,不比外出打工掙得少。」中壩村村民王仙菊一邊採茶一邊說。
  • ...的扶貧故事」小紅香米助增收丨安龍縣龍山鎮丫科村第一書記梁永東
    梁永東(左一)在路上與村民談心在走村入戶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丫科村的經濟僅依靠種植養殖業,群眾增收渠道較窄,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於是,我和村「兩委」班子多次商議,制定了丫科村脫貧發展計劃,調整村裡的種植產業結構,鼓勵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
  • 冷坑鎮譚廟村:發展韭菜花種植,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冷坑鎮譚廟村以「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整合、流轉土地,發展韭菜花種植,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 冷坑鎮譚廟村韭菜花種植基地, 數百畝韭菜花長勢喜人,遠遠望去,滿眼的翠綠,村民正在田間地頭採摘韭菜,忙得不亦樂乎。
  • 黔西縣鐵石鄉米新寨村:「芒種」插秧忙
    黔西縣鐵石鄉米新寨村群眾忙插秧黔西縣鐵石鄉米新寨村群眾正起苗畢節試驗區網訊 6月5日,在黔西縣鐵石鄉米新寨村400餘畝梯田裡,群眾正起苗、插秧,一派繁忙的忙種景象。當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也是一年中農事最繁忙的季節,米新寨村群眾搶抓農時加緊耕田插秧,確保全年糧食生產有好收成,田野裡到處是農民忙碌插秧的身影。近年來,米新寨村依託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山區生態優質水稻種植業,保留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古樸的民風民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光旅遊,助力農戶增收致富。
  • 外出鄉親回鄉發展韭菜花種植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外出鄉親回鄉發展韭菜花種植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19-06-15 13: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梁永東:打造小紅香米品牌 助力村民...
    為了能快速地適應新工作,我經常到村民家走訪,了解群眾所急,解決群眾所需。在走村入戶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丫科村的經濟僅依靠種植養殖業,群眾增收渠道較窄,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於是,我和村兩委班子多次商議,制定了丫科村脫貧發展計劃,調整村裡的種植產業結構,鼓勵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勃灣區: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以來,海勃灣區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切實增強村級黨組織凝聚服務群眾的能力,大力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擴大產業扶貧項目對貧困群眾的覆蓋面,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進一步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 12個粳稻品種參加2020年盱眙龍蝦香米品鑑活動
    1月18日上午,淮安市盱眙縣8家從事蝦稻共生模式種植的參賽單位攜12個粳稻品種,來到盱眙縣山水商務大廈參加2020年盱眙龍蝦香米品鑑活動。品鑑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張洪程教授為獲得本次品鑑活動金獎的單位頒獎,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丁豔鋒,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馬德雲,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種子管理站站長何金龍分別為獲得本次品鑑活動銀獎的3家單位頒獎。
  • 玉山縣巖瑞鎮趙德忠:巧做「田老闆」 扶貧增收忙
    「再過幾天早稻插秧就要全面鋪開,需40多號人工,得提前作安排。」趙德忠說,趙氏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用工上同等條件優先使用貧困戶。  子承父業的農民趙德忠,2010年起就逐步擴大了種植規模,除了在巖瑞鎮周佃村流轉了300畝農田,種糧規模陸續輻射到周邊村落,帶動更多農民就業增收,目前,在巖洲、王家壩、下株、龍琴村的種植面積均在百畝以上。
  • 新昌:鄉村旅遊持續火爆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得益於古村落的千年深厚底蘊和唐詩之路的重要節點,班竹村充分挖掘綠水青山和厚重文化,通過招商引資、村民入股、項目建設等,鄉村旅遊蓬勃興起。「我們村最多的一天有1600多名遊客來遊玩,光賣小吃一天就能賺上千元。」古驛道邊的「張記美食店」老闆娘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班竹村的火爆是我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個縮影。
  • 洛浦長毛兔養殖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檢查長毛兔生長情況。買提艾力攝據了解,近年來,洛浦縣立足本地資源、氣候優勢,努力培育扶持發展特色養殖產業,通過規模化養殖帶動群眾增收,以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2019年,洛浦縣從內地引進養殖企業成立和田洛健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並在該縣山普魯鎮博斯坦庫勒村建立起養殖基地,實施長毛兔養殖發展項目。
  • 臨高:引進香米科學種植 破解土地撂荒難題
    聽說那裡種植的水稻品種有些特別,並且價格也非常不錯,具體情況如何?一起去看一看。出鏡記者 林芳達:今天我來到了南寶鎮光吉村的一處水稻種植基地,大家可以看到,我手上拿了兩袋米,一袋白香米,一袋黑香米,這個黑色的呢,有什麼特色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 她是開州「普羅旺斯」創始人,發展鄉村旅遊帶動村民增收
    「我們這裡佔地280畝,以觀光旅遊休閒、種植薰衣香草為主,開發了薰衣香草觀光及薰衣香草旅遊產品,帶動了周圍村民和貧困戶一起增收。目前,我們固定職工25名,季節用工131名。去年,接待遊客近30萬人次。」賀選梅領著記者穿梭在園中介紹道。據了解,香草園景區共投資1500萬元,每年不斷完善提升遊客吃、住、行、遊、購、娛、商、養、學、閒、情、奇互動遊樂體驗項目。
  • 【大河網景】綠地藍天美如畫 黃河岸邊插秧忙
    【大河網景】綠地藍天美如畫 黃河岸邊插秧忙   大河網訊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7月2日大河網記者走進範縣楊集鄉的一處農田,烈日下農田裡一派繁忙景象:只見村民們一字排開,低著頭,弓著腰,左手捻秧,右手接過秧苗,直插入泥,動作格外嫻熟,一天下來成片成片單調枯黃的田地皆被綠色所覆蓋。據悉,範縣大米產於黃河水澆灌的鹼性背河窪地上,因品質好,營養足,以其晶瑩剔透、軟筋香甜的特色,享譽中原,家喻戶曉,產品暢銷二十多個省、市,享有"中原米鄉"的美譽。
  • 饢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新疆庫車市緊緊圍繞饢產業發展,以脫貧致富為目標,不斷壯大發展民族特色美食「饢」產業,積極調動村民內生發展動力,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饢產業實現了增收致富。在庫車市烏恰鎮薩益布益大饢城,工人們正忙著趕製大饢,前來買饢的市民絡繹不絕,在這裡上班的工人都是來自烏恰鎮各村的村民,經過統一免費培訓實現了就業,有了穩定的收入。
  • 甘肅慶城縣 中藥材產業帶動200多戶村民增收
    原標題:甘肅慶城縣 中藥材產業帶動200多戶村民增收   甘肅省慶城縣薈萃中藥材種植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