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機緩緩駛過,水田上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秧苗;無人機空中盤旋一周,噴肥灑藥的工作就完成了……「從化香米」項目近日正式啟動,記者29日在從化區鰲頭鎮黃羅村看到,當地水稻插秧正按部就班地進行。隨著從化香米品種的落戶,當地村民有望獲得比以往更穩定的收入。
「從化好水,出從化好米」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插秧時節,黃羅村耕地上處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優質稻首席科學家周少川教授一下車,就發現了插秧機作業方式需要調整,「把插秧密度調大一些,這個品種需要提高單位面積內的穗數。」插秧機行駛幾個來回,一塊水田的插秧作業就完成了。黃羅村黨支部書記曾鑑賢告訴記者,當地有458畝農田出租給一個水稻生產基地,種植美香佔2號水稻。過去村民自己耕作,種植水平參差不齊,產量有高有低。如今由生產基地統一安排生產流程,農民既獲得租金,又能通過獲聘得到固定收入,生活更加有保障了。「我們還與茂墩水庫協調,保證灌溉用水。」曾鑑賢說,該村灌溉用水採用零汙染、水質達到食用級標準的水源,達到真正的「從化好水,出從化好米」。
作為廣州市的農業大區,前不久,從化區正式啟動了「從化香米」項目,明確優先推動香米產業的發展,從品種、種植、收購、烘乾、儲藏、加工、銷售等方面入手,全產業鏈打響「從化香米」國家地標品牌。該區計劃通過2—3年時間,實現「從化香米」綠色化、智能化、機械化、標準化、高端化生產,促進全區水稻年增加收入3.6億元,為實現鄉村振興夯實產業基礎。
爭取讓村民收入翻番
記者在黃羅村了解到,當地布局已久的現代化農業基地,正著力推出自有品牌的從化香米。這個水稻種植基地,由以廣東省農科院原副院長李康活、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優質稻首席科學家周少川教授為核心的專家團隊提供技術支持,選取連續在兩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會獲得「全國優質稻(秈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金獎」的美香佔2號為主要種子進行培育。
周少川向記者介紹說,美香佔2號平均畝產400千克左右,以口感上佳著稱。由於品質優良,普通稻米收購價每千克價格只有2.6元到3元,而美香佔2號每千克收購價可達3.2元到5元。「我們團隊多年攻關,想找到美香佔2號的替代品種,但就是做不到,可見這個品種有其獨特優越性。」周少川說。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糧食出口國傳出限制出口的信息,「糧倉有糧」意義凸顯。天南農業總經理陳志實告訴記者,在黃羅村種植優質美香佔2號,是要在保證供應的情況下滿足市場對優質大米的需求。黃羅村位於從化區鰲頭鎮西南部,村民收入較低,一直以來以農業生產為主,其中水稻為其主要農產品品種。
「希望通過合理規劃,改變當地水稻種植小、散局面,爭取讓村民收入翻番。」陳志實說。據介紹,目前分布在黃羅村和大坳村的約1500畝連片高標準化水稻種植基地,已形成研發、繁育、種植、收儲、加工、物流、貿易的一條龍業務。一年後,「從化香米」將可進入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供應系統,並有機會成為佔據全國較大市場份額的優質稻米品牌。陳志實說,其生產基地將採用循環種養的方式,對三農資源進行全方位的多層次開發利用,以點帶面,以品帶產,深度支持鄉村發展,「後續還會在加工產品方面發力,提升農民的幸福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葉卡斯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葉卡斯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葉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