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畦」春茶綠村民增收忙

2021-01-11 東方財富網

「兩邊翠綠多,中間綠茶坡,坡下一丘田,直下天生腳。」這是清鎮市新店鎮中壩村牛坡村民對當地環境的生動描述。海拔1400米左右的牛坡,山清水秀,孕育出了一片雲霧風韻的茶園。

三月好天氣,牛坡「二十一畦」茶葉進入了採摘季,茶農們腰挎茶簍,一雙雙巧手熟練地將一顆顆芽尖採入簍中。

「前段時間出去打工不方便,剛好這裡需要採茶工,我就報名了。摘一斤獨芽50元,我一天能採3斤左右,不比外出打工掙得少。」中壩村村民王仙菊一邊採茶一邊說。

茶園負責人陳志遠介紹,目前,茶園共有80餘名採茶工人,每人每天可獲採茶收入約130元,從復工到現在,累計採摘的「明前茶」加工成幹茶1500餘斤。

2014年,在外發展的陳志遠回鄉創立貴州漁樵耕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中壩村牛坡承包了1050畝土地,引進了福鼎大白、烏牛早、安吉白茶等國內優質茶葉品種,建起了產業園區。

「我要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目前已經成立了塵外天香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入股合作社的村民每年每畝土地有保底200元的流轉資金,園區盈利後可獲得分紅。」陳志遠說。

為真正把貧困戶「粘」在產業鏈上,中壩村集體以178萬元的扶貧資金入股貴州漁樵耕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茶產業,形成「龍頭企業+村集體+園區+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2019年底,中壩村茶產業園已兌現分紅資金8.9萬元。

「公司負責提供田間管理技術和茶葉加工。村『兩委』負責用款監督,組織村民進行定期不定期的崗前培訓。村民入股時間5年,前三年按入股資金的5%分紅,第四、第五年按6%、7%的紅利分給3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新店鎮黨委副書記張杰介紹,「與此同時,貧困戶還可在園區內務工實現進一步增收。」

目前,整個茶產業園區1050畝茶葉年產量約8.6噸,產值約455萬元。每年人工工資約50萬元,解決了當地200餘名群眾就業,帶動戶均年增收約18000元。

如今,在中壩村茶產業園區的示範引領下,激發了村民們返鄉創業的熱情,輻射帶動中壩村致富帶頭人、周邊農戶50餘戶200餘人,成立了3家合作社,11家農業公司。

「經過幾年的發展,這裡1000多畝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茶樹成了村民致富的希望!」望著漫山遍野綠油油的茶樹,陳志遠滿臉自豪,「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增加茶樹種植面積,打造集觀賞、休閒、採茶體驗等於一體的農旅融合新基地,把茶產業做大做強,讓更多鄉親搭上增收致富的快車。」

(文章來源:貴州日報)

相關焦點

  • 重慶北碚:明前春茶採摘忙
    重慶北碚:明前春茶採摘忙 2020年03月03日 13:16  來源:學習強國重慶學習平臺 導讀:2月29日,重慶市北碚區三聖鎮青峰茶場,村民在採摘明前春茶。
  • 奮戰一百天 實現雙過半|常寧塔山瑤鄉春茶採摘忙 茶香溢滿致富路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錢輝 記者王倩雯報導 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也是春茶收穫的季節。在常寧市西南方,海拔800米高的塔山瑤族鄉,4.5萬畝茶樹悄然抽芽吐綠,一排排修剪整齊的茶樹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一片片嫩綠的葉子成為脫貧的「金葉子」,一股股茶香飄溢在瑤鄉人民致富的道路上。
  • 浪平鎮竹子麓屯:竹筍加工忙,村民喜增收
    ▌浪平鎮竹子麓屯:竹筍加工忙 村民喜增收每年的七八月份,是麻竹筍的採收高峰期。浪平鎮茂龍村竹子麓屯種植有800多畝麻竹,是村裡的最主要產業。這段時間,村民們都忙著採挖竹筍、加工竹筍,為增收辛勤勞作。一大早,竹子麓屯脫貧戶唐承明就來到自家的麻竹林,細心尋找適合採挖的麻竹筍,找到後用鐵鍬從根部用力將竹筍鏟斷,每一鏟都是一份收穫、一份增收的希望。竹筍鏟斷後,就地集中起來進行初步加工,先將竹筍的外殼剝去,接著去掉頭尾以及把根部堅硬的表皮削去,然後再運往筍乾加工點。鮮筍的價格目前是一斤一塊三左右。
  • 春茶採摘正當時 助農增收路上茶飄香
    目前正是春茶採摘的「黃金季」,洪安鎮平馬居委會搶抓時節採茶,積極為今年的生產發展和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走進洪安鎮平馬居委會卡措組茶葉基地,一排排茶樹整齊排列,錯落有致、層層疊疊的茶樹上增添了一抹新綠。200餘名茶農分散在吐露新芽的茶葉樹兩旁,正熟練地採摘今年的第一批綠色新芽,現場一片忙碌景象。
  • 常寧塔山春茶開摘 一葉知春入清盞
    一葉知春入清盞常寧塔山春茶開摘華聲在線3月23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成俊峰 通訊員 劉楊 尹維龍)「茶葉種在高山上,一年四季綠油油……」3月22日,迎著晨光,常寧市塔山瑤族鄉的採茶能手、貧困戶及「衡陽群眾」志願者,背著背簍,唱著採茶山歌,進入茶園採摘春茶。
  • 「不見茶商來,茶葉怎麼賣」——四川樂山春茶保產增收記
    新華社成都4月28日電 題:「不見茶商來,茶葉怎麼賣」——四川樂山春茶保產增收記新華社記者張超群「茶摘春山嫩,泉烹雨澗新」。春茶採摘時節,川茶主產地之一的樂山市推出一系列惠農、惠企政策,千方百計確保春茶如期採摘加工,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捂好萬千茶農的增收荷包。樂山市有134萬畝茶園,2019年的幹茶產量13.4萬噸,產值70億元。
  • 春風春雨潤春茶 修水縣茶區生產走筆
    塘村採茶女鄧剛愛腰間挎著一個小竹籃,或一隻手蜻蜓點水般不停地採擷鮮茶葉,或兩手左右開弓,在她快速地一捏、一提、一放間,竹籃裡已積起不少嫩葉。看到她熟練的採摘技術,記者忍不住躍躍欲試。但面對一株株大同小異的茶樹,記者卻不知從何下手了。六葉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偉明呵呵一笑指點記者:「採摘茶葉不僅要快,還要高質量,採茶手法很關鍵,只能輕輕一捏、一提,一芽一葉的最好,千萬不能掐,不然會影響口感。」
  • 重慶黔江:冬管桑園忙 保扶貧產業持續增收
    {"title":"重慶黔江:冬管桑園忙 保扶貧產業持續增收", "url":"https://www.cqcb.com/yxzx/picture/2021-01-06/3534885.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yxzx/picture
  • 峨眉山市:春光正盛 茶香漫山 23萬畝春茶陸續迎來採摘期
    連日來,伴隨著春雨暖風的浸潤,各大茶園茶香四溢,「一杯茶」產業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茶採摘期。「春風一笑綠山岡,喜見銀芽處處芳。蘭指翻飛隨蝶舞,採來雲霧壓千筐」。在位於峨眉山市雙福鎮江場村的茶園裡,漫山遍野的茶樹錯落有致、碧綠如茵,「冬眠」的茶樹迎著朝陽爭先恐後地抽芽吐綠,空氣中飄著淡淡茶香。採茶工人們身挎茶簍,雙手在茶壟上不停地翻飛,一顆顆嫩芽隨即被收入竹簍裡。
  • 陽西東水山:明前春茶採摘忙
    俗話說「明前茶貴如金」,在陽西縣新墟鎮東水山,千畝茶田迎春抽芽吐綠,現在又到了一年中最好的茶葉——明前茶的收穫期。春天裡的東水山,遠處繚繞雲霧若隱若現,近處滿眼望去鬱鬱蔥蔥,茶樹錯落有致。都說「高山雲霧出好茶」,經歷了漫長冬季的休養,茶樹的芽葉變得細嫩飽滿,春茶因此尤為珍貴。步入三月下旬,春意漸濃,茶芽也悄然萌發。東水山的曲河茶園,工人們都背著小竹簍穿梭在茶樹間進行採茶。據了解,採茶也是有一定技巧的,他們採的「一芽兩葉」,這樣炒出來的茶品質更好。東水山茶場負責人林探:如果多摘一張茶葉,茶葉會返青。
  • 夢想有一畦菜園
    我想起沉重的功課和翌日的考試,覺得前途就像快速都市化市區裡的這一畦菜園,侷促,缺乏希望。天色漸暗,外婆收割好茼蒿、空心菜、韭菜、蔥,蹲在菜園邊的灌溉溝渠清洗根莖上的泥土,我覺得我的前途跟著那些泥土流失了。 天色黑了,外婆已年邁,步履遲緩,我努力壓抑著一些不耐煩的情緒,牽著腳踏車和她要穿過汽車呼嘯來往的中華路,我趁車行空擋迅速穿越馬路,看對面的外婆還遲疑不敢通過。
  • 湖州春茶,全面開採!
    陽春三月,湖州各地的春茶將陸續迎來開採季。今年的春茶長勢如何?各方如何保障春茶復工復產?小布帶你一探究竟! 接下來,該縣將繼續加強疫情防控期間春茶生產管理,重點做好採茶工安全運送、春茶加工技術指導和產品銷售宣傳三項重點工作,盡全力降低疫情對茶葉生產帶來的影響,保障春茶穩產增收有效益。
  • 冷坑鎮譚廟村:發展韭菜花種植,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冷坑鎮譚廟村以「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整合、流轉土地,發展韭菜花種植,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 冷坑鎮譚廟村韭菜花種植基地, 數百畝韭菜花長勢喜人,遠遠望去,滿眼的翠綠,村民正在田間地頭採摘韭菜,忙得不亦樂乎。
  • 開陽縣田坎村:特色產業黨支部助力村民增收
    黨建引領產業發展 助力村民增收  連日來,開陽縣南龍鄉田坎村的黃桃種植基地,村民正在黃桃樹行間,套種蔬菜萵筍,打窩、施肥、蓋土……大家分工合作。趁著前夜下了一場雨,泥土鬆軟秧苗好成活的有利時機,開陽南鳳富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羅國鳳立即組織村民把蔬菜種下去。
  • 渝北: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
    人民網重慶12月18日電 一處處水果產業基地,促進了貧困戶增收;一個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了貧困戶致富……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渝北區因地制宜推進「雙十萬工程」建設,通過一戶一策為貧困戶量身定製產業發展計劃,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符合渝北實際的、有特色的產業脫貧致富路,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 織金縣: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助農增收
    走進馬場鎮現代農業綜合產業園的育苗棚,各種蔬菜幼苗嬌嫩碧綠,猶如翡翠玉石般在大棚內一畦又一畦的延伸,煥發出勃勃生機。幾個中年婦女在苗床邊俯著身子,認真工作。在苗盤裡先撒一點泥土,放上一粒種子,蓋上泥土後再鋪上一層有機肥……村民王志群手法嫻熟。過去王志群對這些技術可是一竅不通。由於傳統農業難以養家餬口,王志群外出務工多年。現在,她在家門口的大棚內幹活,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孩子和老人,「日子過得比以前好多了。」
  • 象州軍田村:集體經濟顯活力 村民增收有底氣
    2019年05月11日 18:05 來源:來賓日報 編輯:吳海泉 象州縣羅秀鎮軍田村:集體經濟顯活力 村民增收有底氣本報記者 莫永娟■2015年軍田村評出建檔立卡貧困戶
  • 【視頻】臨澤:葡萄飄香採摘忙 農戶增收日子甜
    【視頻】臨澤:葡萄飄香採摘忙 農戶增收日子甜 2021-01-14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桂鄉木杉村:成立專業合作社 讓村民「抱團」增收
    近年來,長桂鄉木杉村把發展壯大產業作為打通脫貧「最後一公裡」的有效途徑,積極組建專業合作社,提升土雞養殖經營規模化、組織化水平,讓當地村民實現了「抱團」增收。長桂鄉地處大山深處,這裡山高林密、生態良好,養雞一直是當地的傳統,但存在死亡率高、變現率低等問題,如何讓養成的雞既能端上自家餐桌又能帶來經濟收入,是當地村民的一塊心病。為破解這一難題,長桂鄉黨委、政府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通過扶貧資金補貼和招商引資發展土雞養殖業,由本地養殖大戶牽頭,成立了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